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蒿毛状根合成青蒿素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影响青蒿(ArtemisiaannuaL.)毛状根生长及青蒿素合成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最适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5.8~6.0,摇瓶转速130~150r/min,摇瓶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5%,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经过25d培养获得青蒿素产量为223.3mg/L。  相似文献   

2.
青蒿毛状根合成青蒿素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诱导产生的青蒿毛状根培养物置于MS培养基(含30g/L蔗糖)进行悬浮培养,并对悬浮培养过程中毛状根生长、青蒿素合成、蔗糖、磷酸盐和不同氮源的消耗、PH和电导率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经30天培养,生物量干重和青蒿纱产量分别达到13.7g/L和0.23g/L,碳源和氮 源在培养过程中被逐渐利用,而磷酸盐的利用速率最快,培养至15天所有的磷酸均被吸收,PH在培养初期降低,后又通宵四升, 率由于毛状根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检测青蒿素的超高效液相-紫外(UPLC-UV)法,并对不同产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方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45/55),流速1.0mL/min,柱温28℃,波长200 nm。结果:该方法对青蒿素的分离度较好,保留时间缩短为1.5 min。并且,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2 min内完成。线性范围0.101 17~10.117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相关,A=109.4C+6.7026,R2=0.9 993(n=9),加样回收率为99.3%(RSD=2.6%,n=6)。结论:UPLC-UV法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符合分析检测要求,对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能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形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广西青蒿种植中适生地选择的迫切要求,在对广西31个样地155株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蒿素含量地理变异,不同地形条件下青蒿素含量变异,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区域内青蒿素含量变异分析,并应用GIS技术开展了基于地形因子的青蒿种植区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和结论:①各样地间的青蒿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②海拔高度和坡度是影响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地形因子,生长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区域内的青蒿,青蒿素含量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平原区域内的(P=0.000<0.05);③桂西南地区内的青蒿素含量最高,桂东南平原区域内的青蒿素含量最低,二者与其他区域的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00<0.05);④青蒿素含量在(0.76%~0.93%)的为最适宜区,主要包括桂东北和西南地区的阳朔、都安、大化、苹果、马山、武鸣、隆安、南宁和崇左等县市.青蒿素含量在(0.61%~0.76%)的为较适宜区域.青蒿素含量在(0.47%~0.61%)的为适宜区.青蒿素含量在(0 32%~0.47%)的为不适宜区,主要包括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贺州市、梧州市和岑溪市的部分地区.⑤桂北地区地形复杂"小地形"、"小气候"特征明显,从小尺度范围内研究青蒿的生态适宜性,更能得到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蒿毛状根生长、青蒿素合成以及 营养物消耗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导产生的青蒿毛状根培养物置于MS培养基(含30 g/L蔗糖)进行悬浮培养,并对悬浮培养过程中毛状根生长、青蒿素合成、蔗糖、磷酸盐和不同氮源的消耗、pH和电导率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经30 d培养,生物量干重和青蒿素产量分别达到13.7 g/L和0.23 g/L,碳源和氮源在培养过程中被逐渐利用,而磷酸盐的利用速率最快,培养至15 d所有的磷酸盐均被吸收,pH在培养初期降低,后又逐渐上升,电导率由于毛状根生长对无机离子的吸收而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7.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10个不同产地的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采用Lichrospher 100 RP-18e(250 mm×4.6 mm,5μm,Merck KgaA,Germany)色谱柱,甲醇-0.01 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 5.8)(体积比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5 mL/min;柱温:25℃.结果表明该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为青蒿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蒿发根生长及青蒿素生物合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747条发根农杆菌ATCC15834转化的青蒿株系025发根中,筛选出7个生长较快的发根系,这7个系在生长速度和青蒿素含量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发根系HR9青蒿素产率最高,达到每月3325mg/L。青蒿发根的生长量和青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未转化根和愈伤组织。青蒿发根在分批培养中没有明显的迟滞期,接种后第7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第11天生长最快,第20天进入稳定期。青蒿发根中青蒿素含量呈明显的“与生长相关”特性,在指数生长期,青蒿素含量缓慢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后,青蒿素含量上升,发根生长停止后,继续延长培养时间,青蒿素含量也不再提高。在分批培养中,青蒿发根适宜的培养时间为21d。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射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08):277-27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经青蒿琥酯和青蒿素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K562细胞经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和青蒿素处理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提取细胞总RNA,将逆转录生成的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分析杂交结果.结果:倒置光显微镜: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核分裂相减少,细胞密度下降,漂浮细胞增多.荧光显微镜:染色质高度浓缩、边缘化,凝聚成明亮的团块,即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G2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芯片杂交分析数据,青蒿琥酯处理组有10条基因表达有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有:p21、chk1,表达下调的基因有:cyclinB1、cyclinE1、E2F1、DNA-PK、hTERT、bcl-2、jnk、VEGF;青蒿素处理组有10条基因表达下调:cyclinD1、cdk4、cdk2、cdc2、DNA-PK、DNA-TopoI、mcl-1、erk、jnk、VEGF.结论:青蒿琥酯和青蒿素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胞周期某些调控物质的基因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绞股蓝植株水分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境绞股蓝植株水分生理变化。表面在:叶片含水量、水势日变化相近,器官不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蔓茎>叶片>根系;水分状况的束/自值为野生的高于棚栽的22.72%,但需水程度却低于棚栽的16.83%;至于Tr与Pn的日变化进程基本呈平等同步关系,为不典型的双峰曲线变化,但与Qs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部和叶部的N素含量比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黄花蒿植株叶片的N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黄花蒿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其次是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和植株等综合因子。通过施肥、适当补充土壤中的Ca和P素营养,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各种途径来调节植株体内的养分,降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值,茎叶部N素含量比值,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增施K肥,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Ri质粒转化的青蒿发根培养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并建立了发根体外培养系统。Southern杂交、NPT Ⅱ酶的检测证明Ri质粒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的核基因组上。在发根培养系统中,检测了青蒿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一青蒿素的含量,检测了不同理化因子对发根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日光灯,12h光周期,20001x)有利于次生产物青蒿素的积累。培养基的pH值为5.4。蔗糖浓度为3%不仅促进发根的生长,而且促进青蒿素的积累。低浓度萘乙酸(NAA)对发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青蒿素的合成。赤霉素GA,对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产物的合成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4.8mg/L。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5℃~35℃)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现25℃有利于毛状根生长,30℃促进了青蒿素生物合成。通过温度改变的二步培养技术(培养前20d温度控制在25℃,后10d温度提高到30℃),青蒿素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高于在恒温培养时(25℃或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根结线虫对黄瓜植株多项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于2006年2~4月在我校恒温自然光照培养室内进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津春4号’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提供。从山东省寿光市国家"十  相似文献   

16.
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感染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天然免疫一度被认为只是免疫系统应答外界刺激的一种低等形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性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真菌感染中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开展较多,以下介绍几种目前研究较多的与真菌感染天然免疫有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不同采收时期、不同组织、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忻州7月初到8月中旬为青蒿生长盛期,这一段时间内阳光充足、空气湿度适宜,温度成为青蒿素累积的主要因素.最佳采收时期生长盛期至花期之前,在青篙植株及叶片中青蒿素含量均呈现茎、根、老叶、新叶依次递增的规律,晒干的样品青蒿素平均含量比烘干的样品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有可能成为获得玉米纯系的一条捷径。因此玉米花药培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遗传育种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我国自1975年首次培养成功以来,已有20多个单位成功地获得了玉米花粉植株,得苗3000株以上,但存在着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不到20%,自交结实率不到2%的问题。为使这项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育种实践,对移栽  相似文献   

19.
青蒿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蒿素是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喹啉类药物,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性能,对凶险型疟疾和抗氯喹株的患者疗效更为突出。青蒿虽然分布很广,但不同产地植株的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青蒿素化学结构复杂,人工合成难度较大。通过组织培养方法阐明青蒿素形成途径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提高有效含量和指导人工合成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报道诱导青蒿愈伤组织及分化再生成植株过程中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省临沂金银花的主产区有一种生长在忍冬植株上的真菌,当地人称之为“银花蛾子”或“忍冬藤菇”,并用以治疗咽炎、喉咙痛等,效果极佳。 该菌常寄生于忍冬茎干基部,有时亦生在半裸于地表的支根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