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45/55)、89.09%(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叶玉君 《蛇志》2005,17(2):114-115
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术的开展,白内障病人术后恢复快,视力稳定,且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但超声乳化手术费用高,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本文报道32例(39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眼压变化、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及24 h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慢、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碧珍 《蛇志》2007,19(3):230-231
我科于2005年开始施行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韵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22眼。该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轻,手术效果好,适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现将我科开展此术的围术期护理及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例(3只眼),女19例(19只眼),年龄56~73岁,平均64·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B超、1 m光定位、红绿色觉等各项检测,血、尿、大便三大常规,血糖,肝、肾功能,ECG,X线胸透检查,除2例血糖异常外,其余19例患者各项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1·2方法采用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1210例1325眼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疗效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32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生术中晶状体碎核入玻璃体腔1眼,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破裂及视网膜脱落,发生率分别为1.36%、7.47%、0.03%和0.02%。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对于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应分析原因并积极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邱耀英 《蛇志》1998,10(2):53-54
我院1996年4月开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但术中发现超声乳化头进出前房会导致晶体虹膜隔较大的上下起伏,并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虹膜,甚至引起后囊膜破裂。为解决这些问题,于同年10月起,在角膜缘外下方加前房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时间。方法:选择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在本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65人83例眼,对术前与术后视力,晶体核硬度与超声时间及能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晶体Ⅱ-Ⅳ级核超声能量和时间较V级核低和短,术后反应小,视力恢复快,术前视力≥0.1者比<0.1者术后恢复好,尤其是视力>0.2者,结论: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扩瞳检查眼底,当视力降至0.3左右,晶体核Ⅲ-Ⅳ级,血糖控制良好便可考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8.
王刚  胡蓉  舒平  杨璐舟  刘尧  黄丽 《生物磁学》2013,(36):7112-71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IOP、ACD及AL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IOP与C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该组治疗前后AL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平均视野缺损值、平均模式标准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4例每组。观察组行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6.36%,视力0.5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68.18%(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滤泡形成率为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6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较经典三联术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保护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房角开放状态变化、视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要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视力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均要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视力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状态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明显高于观察组(8.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4例104眼,所有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53例53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观察术后1周和1个月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IL-6和TNF-α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FL评分,以及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BUT和SIt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结果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增强泪膜稳定性,有助于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殷秀丽  陈卓  付安安  李薇  张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723-6725,6733
目的:寻求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讨此病种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1300眼.将1300眼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措施,辅助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等.对两组别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项目为术后眼红、眼压升高、感染及角膜水肿.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650眼术后恢复状况好于对照组,2眼发生眼红,2眼眼压升高,1眼患者出现轻微的感染,1眼角膜水肿;对照组术后眼红患者为7例,术眼眼压升高的患者为10例,16例患者发生轻微感染,发生角膜水肿为5眼.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预后,还可以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9例(123眼),按照房角粘连状况和眼压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房角粘连≤180°、眼压≤30 mm Hg的58例(65眼)患者为A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粘连180°、眼压30 mm Hg的51例(58眼)患者为B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7 d、1、3、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按照患者房角粘连状况和眼压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的视力进行检测。于术前、术后2周检测患者的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并计算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降低,对照组的细胞密度低于观察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相比,超声乳化术能在短期内更快的提升患者视力,且对患者的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小,但两种手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基本一致,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韦礼友 《蛇志》2012,24(2):180-18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一种特殊类型。超声乳化技术集光、机、电高科技于一体,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较好的体现现代高科技含量的临床手术技术之一,它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散光、眼压,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和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和眼压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联合小梁切除术(TB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9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厚晶状体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52眼)和B组(41例46眼),A组行Phaco+IOL+TBL治疗,B组单纯行TB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及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的变化、视力提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86.54%,显著高于B组的32.61%(P0.05);两组术后ACD、TIA、AOD500及TCPD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B组的17.39%(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疗效较单用小梁切除术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121例,随机分配为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微切口组采用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手术前、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监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日、7日时,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最终与手术前相似。微切口组患者不同时点六角形细胞比例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显著升高,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与手术切口有相关性,缩小手术面积的小切口手术使术后修复增快,安全有效,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在临床上指导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改进,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125例12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因素在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呈线性相关(F=2.13,P=0.017〈0.05;F=2.58,p=0.016〈0.05);其中对超声乳化术后1周和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影响最强的因素均是核硬度(P=0.012,p=0.014),其次为超乳时间(1周时P=0.005,3个月时P=0.034)。在术后1周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与核硬度、粘弹剂类型呈显著性相关(P=0.012,p=0.036);在术后3个月与核硬度和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4,p=0.012)。结论:超乳时间、超乳能量、粘弹剂的类型、超乳模式、核硬度、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最危险的因素是核硬度,其次是超乳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的护理。方法平衡液妥布霉素冲洗,置换出前房积脓,玻璃体腔注入万古霉素+地塞米松,严重感染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炎,防止视力丧失。结果经治疗和精心护理,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无眼球摘除发生。结论眼内炎患者应做到预防为先,针对患者实际护理问题,争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眼球摘除及另一眼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