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特有小麦Gli—1、C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APAGE和SDS-PAGE方法,研究了32份中国特有小麦Gli-l,Gli-2和Glu-l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14份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se King)中,共出现8种醇溶蛋白事才4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9份新疆稻麦(T.petropavlovskyi Udacz.et Migusch)中,观察到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5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其中1份新疆稻麦(稻麦2)具有Glu0-DI编码的新亚基2.1+10.1,在这3种中国特有小麦群体中,Gli-l位点分别检测出10,14和11个等位基因,Gli-2位点各具有11,14,和12个等位基因,Glu-1位点也分别出现5,6和8个等位基因,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3798,0.5625和0.5693,这些结果说明,与云南铁壳麦相比,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Glt—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PAGE和SDS-PAGE方法,研究了89个四川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地方品种Gli-1、Gli-2、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这些地方品种中,总共发现32种醇溶蛋白带型和3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Gli-1、Gli-2和Ght-1位点上,分别检测出14.15和5个等位基因。在每一个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为Gli-Als(89%),Gli-Blh(46  相似文献   

3.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遗传分析表明,“7182-0-1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7182-0-1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好5B上的kr1、5A上的kr2和5D上的kr3外,还具有一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5,位于2B染色体上,kr5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接近kr1,小麦可杂交性隐性纯合等位  相似文献   

4.
小麦属—人工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新种系以节节麦(T.tauschii)作母本,与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而合成的双二倍体,其染色体组为AADD,2n=4x=28。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丛生,直立,4—6节,节密生柔毛,节间平滑无毛。叶鞘平滑无毛,边缘具纤毛,叶片线形,微粗糙,两面疏生柔毛,基部边缘有纤毛;叶舌薄膜质,短小。穗状花序圆柱形,长13—17厘米(芒除外),中部宽5—6毫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明显地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同时,根际微生物的旺盛活动又对植物的发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与作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更好地调控它们之间关系,以期获得作物的高产,是微生物工作者应予探讨的任务。迄今,有关小麦根内细菌的研究报导甚少。作者近几年从小老、水稻、花生等不同作物根内分离出一批菌种。本试验表明,供试菌B—1菌株在菠菜、辣椒等的盆栽或小区试验中,其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为阐明根内微生物对作物的影响,使用在无菌条件下回接作物的种植技术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1BL—1RS K,V型雄性不育体系育性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BL-1RS K,V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素与中国春及其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全部6个缺-四体杂种F1的育性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型杂种的育笥恢复主要受1BS上Rfv1基因的控制;而V杂种则受Rfv1的1D染色上育性恢复基因的共同控制;在保持1D正常剂量的情况下,使恢复系中载有Rfv1的1B染色体(片段)加倍,如1A缺体-1B四体能使K,V型杂种1F的育性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
俞春江  贾旭 《遗传学报》1994,21(6):447-452
2个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复杂,中期I染色体平均每细胞构型为19.53I+13.47II+0.70III+0.061Ⅴ和19.99I+13.42II+0.65III和0.041Ⅴ+0.01Ⅴ,后期I染色体分配不平衡,单价体并不一定排列在赤道板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体。18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类型多样,在2个花粉植株中分别观察到端体和等臂染色体。单倍体花粉植株中期I染色  相似文献   

8.
潘幸来 Smil.  DB 《遗传学报》1998,25(3):252-258
16个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lu-Ala(80%),Glu-Alc(12%),Glu-Alb(8%);Glu-B1b(63%)Glu-Blc(31%)Glu-Ble(6%)Glu-Dla(38%),Glu-Dld(50%)Glu-Dlc(12%),16个品种(系)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lu-A3a(38%),G  相似文献   

9.
小黑麦X小麦杂种F1花粉植株中D—R染色体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跃之  胡含 《遗传学报》1989,16(5):342-347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5.5~7.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1(HIV—1)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性传播是HIV—1流行性传播的主要途径。HIV—1经性接触传播占全球3340万HIV—感染者的75%以上。对HIV—1的性传播的研究,为预防HIV—1经性接触传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H...  相似文献   

13.
14.
15.
膳食纤维—小麦糊粉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膳食纤维小麦糊粉的应用价值□程炳欣(天津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了教研室,300193)□肖军(天津公交三公司职工医院,300110)小麦糊粉又称麦粉蛋白粒(Aleuronelayer,AL),位于小麦籽粒外皮(包括表皮、果皮和种皮)和淀粉胚乳之间,含有丰富...  相似文献   

16.
对5个不同类型巨穗小麦种质材料进行C-分带分析,发现均有一对特征染色体存在,初步确定这对染色体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甘肃小麦HMW—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1份冬、春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分析,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22种亚基组合,13份材料具有5 10亚基,2份具有2*亚基,2份具有14 15亚基,5份具有17 18亚基,5 10亚基在春小麦中出现的频率较冬小麦中高;品种HMW—麦谷蛋白亚基品质得分在4—12分之间,春小麦平均得分7.6,冬小麦平均得分6.6。结果表明:品种间GLu—1位点遗传变异差异大,亚基种类丰富,但优质亚基分布频率较低,品质评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其亲本含有优质亚基的比率太低。可见,丰富优质资源,提高小麦5 10亚基的分布频率是今后小麦品质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细胞学观察,在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丰抗13”和“京红1号”的杂交后代中,发现有多价体出现,这就表明有染色体易位发生。为进一步弄清究竟是哪条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我们采用单体测交方法,观察鉴定所有各单体系F_1的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Ⅰ(以下简称PMCs中Ⅰ)染色体构型。从鉴定结果发现,凡2n=42的F_1 PMCs中Ⅰ出现19~Ⅱ 1~Ⅳ,而2n=41的F_1PMCs中Ⅰ的染色体构型不同,单体与易位有关的两个单体系4B和1D F_1 PMCs中的Ⅰ构型中有部分呈现为19个二价体加1个三价体,即19~Ⅱ 1~Ⅲ,没有单价体,而其余各单体系F_1 PMCs中Ⅰ构型则表现为18个二价体,1个四价体和1个单价体,即18~Ⅱ 1~Ⅰ 1~Ⅳ。因此,可以肯定“丰抗13”存在1个染色体易位,其有关染色体就是4B和1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