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焦懿  赵苹 《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白蜡虫雌虫产卵期是白蜡种虫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白蜡主产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种虫产地,2个白蜡产地和4个虫蜡混产地,调查群落中白蜡虫天敌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在10个白蜡主产地内,共收集到各种天敌15种,分属于6科11属,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优势种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和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群落的优势集中指数较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7.46%,最低为75.92%。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白蜡产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变化,根据聚类分析和排序,将10个不同产地白蜡虫天敌群落分为3类;第1类为种虫产地,优势种天敌发生和危害较轻;第2类为白蜡产地,白蜡虫天敌发生和危害极为严重,其种群数量为第1类的3.36倍,第3类虫蜡皆产,其天敌数量介于第1、2类之间,中华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在第1、3类群落中大致相等,第2类发生较较重,白蜡虫天敌的严重危害是造成蜡区不产种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蜡虫泌蜡期天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焦懿  赵革 《生态学报》1999,19(5):732-736
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白蜡主产地,研究了各地白蜡虫天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排序。结果表明,白蜡白泌蜡期天敌群落共有捕食和寄生性天敌18种,各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变化较小,群落性程度较高,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5.12%,最低为73.86%。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产区,地理位置,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17,(7):861-869
2015年7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e 5种典型荒漠植物根区土壤样品,分析了植物种类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分布的影响。在分离的7属45种AM真菌中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7种,球囊霉属Glomus 13种,这两属是5种植物共同优势属;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5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4种,根内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 3种,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2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主成分分析研究说明5种植物根区AM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种类对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秋季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磊  易齐涛  李慧  徐鑫  王晓萌 《生态学杂志》2015,26(4):1121-1129
采用KC-6120空气综合采样器采集空气微生物样品,通过构建16S/18S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青岛市市区街道秋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空气细菌分布在6大类,分别为变形菌门(78.8%)、厚壁菌门(14.6%)、放线菌门(4.0%)、浮霉菌门(1.3%)、蓝藻门(0.7%)和栖热菌门(0.6%),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39.7%)、葡萄球菌属(11.3%)、鞘脂单胞菌属(8.6%)和副球菌属(6.0%).空气真菌分布在子囊菌门(97.5%)和担子菌门(2.5%),优势菌属为核腔菌属(76.5%)、炭角菌属(13.6%)和外瓶霉属(2.5%).空气微生物中存在不动杆菌属、鞘脂单胞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引发多种农作物枯萎死亡的麦类核腔菌、团炭角菌和角状平脐疣孢等真菌.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秋季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C-6120空气综合采样器采集空气微生物样品,通过构建16S/18S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青岛市市区街道秋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空气细菌分布在6大类,分别为变形菌门(78.8%)、厚壁菌门(14.6%)、放线菌门(4.0%)、浮霉菌门(1.3%)、蓝藻门(0.7%)和栖热菌门(0.6%),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39.7%)、葡萄球菌属(11.3%)、鞘脂单胞菌属(8.6%)和副球菌属(6.0%).空气真菌分布在子囊菌门(97.5%)和担子菌门(2.5%),优势菌属为核腔菌属(76.5%)、炭角菌属(13.6%)和外瓶霉属(2.5%).空气微生物中存在不动杆菌属、鞘脂单胞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引发多种农作物枯萎死亡的麦类核腔菌、团炭角菌和角状平脐疣孢等真菌.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岸带生境类型多样,环境梯度明显,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及调控机制的天然实验场.沉积物是海岸带环境中营养盐再生与转化发生的重要场所,其中多种微生物类群在氮素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重点介绍海岸带沉积物中固氮菌、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与硝酸盐铵化微生物的基于16SrRNA基因的物种多样性和基于关键酶基因nifH、amoA、narG、nirS、nirK、nosZ、nrfA、hzo、hzs等的功能多样性;总结了在海岸带特有生境(如河口、潮间带、海草藻床、红树林、盐沼、珊瑚礁、浅海等)及污染胁迫、生物扰动等条件下各功能类群的群落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今后需要重点关注新的培养技术和方法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可培养性,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技术、DNA和RNA结合起来研究,以全面了解氮循环微生物多样性、参与介导硝酸盐铵化过程的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分析甘肃6个不同黄芪种植区黄芪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甘肃黄芪种植的六个地区其根际土壤细菌分属于31个门、97个纲、211个目、330个科、614个属、共1163个种,根际土壤真菌分属于13个门、46个纲、98个目、202个科、412个属、共656个种.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特征主要为...  相似文献   

8.
深圳南山区天然森林群落多样性及演替现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南山区5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香港地区地带性森林群落(黄桐群落)作比较。结果表明,依照亚热带及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南山区天然林处于不同的演替发育阶段:铁榄群落处于演替第3阶段;鼠刺 降真香群落处于第4阶段;其它3个群落处于第5阶段,均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随着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这个演替序列,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上升,到达一个峰值,再缓慢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相同,Simpson指数变化曲线与这些指数相反。但这些指数反映的结果是一致的。综合多个指数分析,鸭脚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大,即当群落中阳生性树种与中生性树种优势度相差不大时。群落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5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4~2.953之间,明显低于黄桐群落,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4.74;Simpson指数0.1~0.268,黄桐群落为0.05;Pielous均匀度指数64.2%~74%,黄桐群落为79%。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低下的状况与长期的人类干扰有关,必须尽快采取“封山育林”等相应措施来促进群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图力古尔  陈今朝  王耀  范宇光 《生态学报》2010,30(17):4549-4558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N1、N2和H′、均匀度指数E。大型真菌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多样性研究结果:(1)共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38种,隶属于90属44科,其中外生菌根菌100种;腐生菌135种;其他3种。(2)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中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中的均匀度最大;(3)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在1a中出现2次高峰,即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第1次高峰期的优势类群为腐生菌,外生菌根菌较少;第2次高峰期优势类群则以外生菌根菌为主,腐生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枸杞是享誉中外的名贵药材,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是枸杞内生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从宁夏枸杞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的根系分离获得DSE菌株,研究枸杞DSE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在宿主植物内的侵染定殖情况。【方法】从宁夏枸杞栽培园采集栽培品种宁杞1号、宁杞3号、宁杞5号、宁杞6号、宁杞7号、宁杞8号以及野生品种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共8个枸杞品种的根系,分离DSE菌株,运用形态学特征、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回接试验方法确定DSE真菌。【结果】DSE在枸杞根系能形成大量"微菌核"典型结构。从8个枸杞品种根系中共分离获得DSE菌株279株,分属于18个属,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镰刀菌属(Fusarium)为各品种的共有属和优势属,相对频率最高达85%。Monosporascus、蓝状菌属(Talaromyces)和俄氏孔菌属(Earliella)为枸杞内首次报道的DSE。枸杞不同品种中DSE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结论】DSE在枸杞栽培品种及野生品种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与枸杞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增强了枸杞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资源昆虫,白蜡虫分泌的白蜡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试验种群和自然种群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在15~25℃下能正常分泌白蜡和生长发育,在30℃以上的持续恒温下,白蜡虫能分泌白蜡,但泌蜡量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化蛹,2龄末期死亡;在高湿度(年相对湿度〉80%)、低光照(〈1600h/a)条件下,白蜡虫泌蜡量高,但种群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雌虫死亡率高,不能完成生活史。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蜡虫泌蜡对温度不敏感,影响白蜡虫泌蜡的关键因子是湿度和光照,适于白蜡虫泌蜡的环境因子为:温度15~25℃、年降雨量1300~2000mm,年相对湿度〉80%,泌蜡期5~8月份的相对湿度〉90%,年光照时数〈1600h/a。根据在峨嵋、昭通、昆明等地对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观察和分析,白蜡虫泌蜡高的环境不是白蜡虫适生区域,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降雨量800~1200mm/年,年相对湿度65%~75%,年光照时数为1900~2500h/a。  相似文献   

12.
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 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 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的泌蜡量较高,死亡率也高; 而在适生环境中的泌蜡量较低,死亡率较低。故认为,传统上以白蜡虫泌蜡量的高低来作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本文还从白蜡虫泌蜡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原因,讨论了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得出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雨量800~1 200 mm/a,年相对湿度75%左右,年光照时数为1 900~2 500 h/a。提出白蜡虫泌蜡是其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自身的保护性反应和生态对策,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白蜡虫七种寄主植物枝条树皮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解剖观察了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横切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从内到外由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纤维束、皮层和周皮组成;次生韧皮部横向系统均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轴向系统由射线组成。木栓层以美国白蜡和流苏细胞层数最多,达10~12层;华南小蜡、紫药女贞和白枪杆次之,为5~8层;女贞和白蜡树最少,分别为2~3和3~4层。初生韧皮部纤维束排列整齐连接为带状或分散,女贞属纤维连接成带状,白蜡属和流苏属纤维分散。带状纤维层厚薄不均,厚度在26.93±13~59.15±7μm之间,以白枪杆纤维层最厚,为59.15±7μm;美洲白蜡次之,为50.05±7μm;白蜡树最薄,为26.93±13μm。分散型纤维束直径在25.12±13~76.15±36μm之间,纤维束直径大小顺序为:流苏(76.15±36μm)>紫药女贞(43.44±10μm)>女贞(25.12±13μm)。女贞、紫药女贞和流苏纤维束间距分别为78.53±39μm、149.78±27μm和212.02±95μm。次生韧皮部厚度在48.52±12~377.44±24μm之间,以女贞的次生韧皮部最厚,达377.44±24μm,华南小蜡最薄,为48.52±12μm。树皮次生韧皮部厚、木栓层数少和纤维束直径小为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Ericerus pela Chavannes (Hemiptera: Coccoidae)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cale insect because the second instar males secrete a harvestable wax‐like substance.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molecular cloning of a fatty acyl‐CoA reductase gene (EpFAR) of E. pela. We predicted a 520‐aa protein with the FAR family features from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The EpFAR mRNA was expressed in five tested tissues, testis, alimentary canal, fat body, Malpighian tubules, and mostly in cuticle. The EpFAR protein was localiz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only in the wax glands and testis. EpFAR expression in High Five insect cells documented the recombinant EpFAR reduced 26‐0:(S) CoA and to its corresponding alcohol. The data illumin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fatty alcohol biosynthesis in a beneficial insect, E. pela.  相似文献   

15.
金属离子和脲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欣平  舒畅  杨芳  刘克武  喻东 《昆虫学报》2002,45(3):318-322
各种金属离子及脲对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从白蜡虫雌成虫中分离纯化得到碱性磷酸酶,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及脲测定酶的活力。一价金属离子Na+、K+、Li+对酶活力没有影响。碱土金属离子Ca2+、Mg2+、Ba2+对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a2+、Ba2+、Mg2+。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中,Mn2+、Co2+、Ni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Zn2+、Cu2+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对酶有抑制作用。Ca2+激活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效应。Cu2+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效应。脲对碱性磷酸酶有变性失活作用,按脲浓度可分为低于3 mol/L和高于3 mol/L两种类型。低浓度的脲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表现为混合型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The modern and native distributions of wax scales are documented and an area cladogram including seventy species is presented. Wax scales are distributed worldwide, but most species are native to either South America or Africa. Their native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host-plant specificity and to the dispersal and vicariance theories of biogeography. The vicariance theory is preferred, because the pattern can be explained satisfactorily by plate tectonics but not by dispersal from a centre of origin. The wax scale group probably originated in the combined South American–African continent at least 97 million yr ago.  相似文献   

18.
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映平  薛皎亮 《昆虫学报》2005,48(6):837-848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ius) 和日本龟蜡蚧C. japonicus 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蜡壳为星芒状,虫体周缘的蜡芒均为2大节,与其2个龄期发育相对应,每一个大节又分为若干小节。同时,虫体背面中央蜡质堆积成帽状,也分为均匀的多层。由此说明泌蜡过程具有节律性。虫体周缘与蜡芒对应的突起区上分布着密集的刻点状腺孔,每一个腺孔分泌1根蜡丝,这在以往玻片标本中是观察不到的。雌性第3龄幼虫和成虫期,虫体分泌“湿蜡”,形成龟背状蜡壳,泌蜡腺孔主要为三格腺和四格腺。在肛突区发现了密集的泌蜡腺孔,排列为纵条纹状。从角蜡蚧蜡泌物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从直接测试 (未经甲酯化处理) 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而从日本龟蜡蚧则分别检测到10个组分和25个组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脂肪醇、酯类、醛类以及杂环、多环或大环状化合物。对它们可能的生物生态学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7种寄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叶脉、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解剖结构及数量性状特征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寄主植物中,华南小蜡(Ligustrum calleryanum Decne.)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表皮被毛,华南小蜡表皮毛浓密,白蜡树表皮毛稀疏,其它寄主植物表皮无毛;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的厚度最厚、维管束直径最大,其它寄主植物相对较小。因此,叶片表面光滑、叶脉发达、叶片肥厚是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重要解剖学特征。7种寄主植物中脉和侧脉发达,近轴面凹陷,远轴面突起,肉脉包埋在叶肉中,推测叶脉突起和凹槽可能是白蜡虫固定位点选择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20.
云南双蜡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同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稍硬而脆的玻璃状干蜡壳,蜡壳具有均匀脊和横层。幼期和雄性蜡壳小,船形,周缘带有蜡角,中央隆起。雌成虫蜡壳大,元宝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密集,峰型尖锐,种的特征明显。用红外光谱特征推断蜡泌物的主要基团和化学构成在GC/MS检测中得到印证。用甲酯化和非甲酯化两种处理方法检测证明,该虫蜡泌物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从C14~C40,大部分为偶数个,特别是碳链长度在C30~C40的酯类化合物种类多,比例大。还将该蚧虫蜡泌物的特征与蚧科内近缘的蜡蚧属种类及瘤坚大球蚧、朝鲜毛球蚧、背刺毡蜡蚧、白蜡虫等作了对比,阐述了蜡泌物在蚧虫分类、系统学及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