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宗铮   《广西植物》1989,9(1):1-11
我国银杉自1955年发现以来,陆续发现了它的新分布,至今已知在四省、区7个分布区的30多个分布点上,自然生长着银杉3200余株。它们是:广西花坪林区(越城岭南部)6个点有银杉1040抹,其中高5米以上的68株,1~5米的49株,1米以下的923株,最高21.1米,最大胸径83厘米;广西大瑶山4个点有银杉143株,其中高10米以上的94株,1~3米的3株,1米以下的46株,最高30米,最大胸径79.2厘米;湖南罗汉洞(越城岭北部)2个点有银杉58株,5米以上的有45株,最高18米,最大胸径43厘米;湖南罗霄山脉八面山有银杉707株,高1米以上的334株,最高24米,最大胸径46厘米;四川南川金佛山(大娄山东段北部)6个点有银杉527株,其中成年树400余株,最高17米,最大胸径50厘米;百枝山有银杉52株,最高8米,最大胸径27厘米;贵州道真沙河林区(大娄山东段南部)3处12个点有银杉729株,其中高5米以上的105株,2~5米的209株,1~2米的111株,1米以下的304株,最高18.8米,最大胸径48厘米;贵州桐梓白菁有银杉10株,高4~5米的2株,1~3米的6株,1米以下的2株。 银杉分布区范围自北纬24°5′~29°13′14″,东经107°10′~113°40′。其垂直分布自海拔940~1840米,金佛山银杉分布最高,为1600~1840米;罗汉洞银杉分布最低,为940~1060米。分布区内,年均温8.2°~17℃,绝对最低温  相似文献   

2.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在30~40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0%分布在1/2树高以下,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2/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介于33000~117000 kg·hm-2。  相似文献   

3.
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濒危的珍贵植物——银杉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性,调查结果表明,银杉在广西花坪林区分布于海拔1020—1460米,坡度30度以上的山脊及山脊的南坡或西坡,生长在以广东五针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中,土层浅薄,呈酸性反应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的岩隙间。银杉具有喜光、耐寒、抗风、耐瘠薄等生态特性。 银杉幼龄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弱,残存个体少,自然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有被阔叶树种更替的趋势。调查研究其生态环境性,为保护种源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0 %分布在 1 /2树高以下 ,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 2 /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 ,介于 330 0 0~ 1 1 70 0 0 kg.hm- 2 。  相似文献   

5.
以进入生殖阶段的8个天然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种群为对象, 对开花、结实植株(24个样株)的生长量进行测定, 并采用标准枝法对不同树冠层次与方位的开花及结实数量进行调查, 研究了开花结实规律和对其有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云南铁杉雌、雄球花比为1:2, 雌球花转化为果实的数量仅占28%, 胸径为7 cm (树龄约25年)的植株最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 胸径为25-30 cm的植株开花结实量最高, 胸径为89 cm (树龄约200年)的植株开花结实最晚; 树冠不同层次与方位上开花结实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关性分析得出植株胸径与开花结实量极显著相关(p < 0.01)、与冠幅显著相关, 生境中林分郁闭度与开花结实量、株高、胸径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 其中与结实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主成分分析得出植株开花及结实主要受到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云南铁杉雌雄球花的比例偏雄性、结实周期长、结实方式不经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造成该种群逐渐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 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以提高种子的质量, 对云南铁杉种群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银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及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在老龄种群内,多表现为集群分布;在较年轻的种群内,多为随机分布。气候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时,群落内岩石的覆盖与土壤蚀形成的小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体鳑的生物学资料及个体发育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2月~2004年4月对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的生物学特性及个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高体鳑鲏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体中,其生活温度为4~40.2 ℃;1龄即性成熟,繁殖期在每年的2~10月,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0.54%±4.05%(n=68),输卵管长(28.32±10.97)mm(n=68),精巢的成熟系数为6.19%±3.46%(n=45),输精管长(2.73±1.46)mm(n=45),产卵期水温12.6~22.3 ℃;亲鱼分批产卵,每批成熟卵子的绝对量为20~69 粒,平均47粒.高体鳑鲏个体发育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及成鱼期6个时期,分别记述了各阶段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发育以及不同时期出现的集群、摄食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贵州道真县沙河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银杉的调查,研究了银杉的生境,群落组成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适当控制林木密度,清除部分枯枝落叶等地被物可以加速它的天然更新及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翠叶芦荟生态生物学特性及花粉活性酶类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地观测了海南岛翠叶芦荟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和不同产地植株开花习性 ,检测了植株生境不一 ,其花粉活性酶类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翠叶芦荟植株生长发育、生物学、开化特性、花粉、活性酶类含量变化均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瑶山有大小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143株,树干通直高大,一般高在20米左右,最高者可达30.65米,胸径最大者约88.6厘米。大瑶山的银杉林与广西花坪及其它林区的银杉林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大瑶山是一座古老的山休,有二亿多年的历史,位于广西中部稍偏东,北纬23°40′—24°24′地段。地层主要是由寒武系砂页岩和泥盆系紫红色碎屑岩或砂页岩组成。地貌属中山  相似文献   

1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林林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谢宗强 《生态学报》1999,19(6):775-779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在林窗内和非林窗群落内均占有最大的重要值,说明银杉是典型的林窗更新方式.银杉个体在林窗内呈集群分布,林窗边缘往往集中了较多的银杉植株。林窗内银杉直径分布中,出现胸径〉8cm 及胸径〈3cm的高峰和3~7cm的低谷。对最近10a银杉幼树每年高生长量的研究发现,林窗内和荫蔽要完下的结果差异显著,林窗内的幼树高生长快于荫蔽林冠下。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  谭海明   《广西植物》1992,12(3):254-268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满江红(Azolla)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QGD-07型红外线CO_2分析器测定了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光合作用特性,并与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作了某些比较。 光合作用的光强曲线随季节而有变化。A.imbricata在春季时的光饱和点在6,000米烛光左右,夏季时上升为8,000米烛光左右;而A.filiculoides从春季时的6,000米烛光提高到夏季时的14,000米烛光。光补偿点仅在500~1000米烛光范围内稍有变化。在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复盖下,与无色膜复盖相比,紫色膜明显地促进了A.imbricata的光合作用,而黄色膜和绿色膜下稍有下降。满江红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5~32℃,在5~45℃内都可测得净光合速率,变红植株的最适温度可扩大到18~32℃。最适pH为6.0,在pH 4.5~10.5范围内都能生长;变红植株的最适pH为5.5。加入适量的HCO_3~-对同化CO_2稍有抑制,不久后能促进同化CO_2,缩短植株加倍时间。NO_3~-对生长不良的植株能促进光合作用,但对健壮植株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银杉的结实特性及动物对果实的危害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杉结实量的年际波动很大,具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一般在2~3个小年之后为1~2个大年。银杉母株的结实量在不同的母树间差别很大,平均单株的球果数仅为66个。球果结实量在树冠南北侧有差异,南侧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60%;球果结实量的垂直分异明显,树冠中、上部的球果数占总量的90%以上。松鼠对树上尚未完全成熟的银杉果实的取食危害是长期性的,对银杉种子种群造成严重破坏。以1995年为例,被啃食的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比重可达1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种子库中地表的银杉种子几乎全部被动物取食,种子埋藏深度增加有利于逃避动物的取食。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1999,19(4):523-528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200a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和II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的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  相似文献   

16.
烟角树蜂生物学特性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山 《昆虫知识》1991,28(5):286-287
<正> 烟角树蜂Tremex fuscicornis(Fabricius)是杨、柳主要蛀干害虫。吉林省受该虫为害的地区主要为西部的通榆、乾安、白城等县市。1986~1987年笔者在白城、通榆森防站对此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木质部是植株体内水分传输的主要通路,其水力特性的变化会影响植株的水分关系和果实的水分积累。目前关于番茄植株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植株生长和果实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日光温室番茄盆栽试验,设置3个处理:对照,土壤含水量(θ)为75%~95%田间持水量(FC),初始电导率(EC)为0.398 dS·m-1;水分胁迫,开花前θ为75%~95% FC,开花后至成熟期θ为45%~65% FC,EC为0.398 dS·m-1;盐分胁迫,θ为75%~95% FC,EC为1.680 dS·m-1,研究了樱桃型番茄(红宝石)和中果型番茄(北番501)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的植株生长、果实含水量以及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水分和盐分胁迫下茎秆横截面积和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减小了22.0%~40.7%和10.0%~18.3%,茎秆比导水率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8.8%~41.1%和12.9%~28.4%,抑制了植株生长,减少了地上部鲜重、果实大小、果实鲜重和含水量,且与樱桃型番茄相比,中果型番茄的降幅更大。此外,果实含水量分别与茎秆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番茄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木质部水力特性指标减小,生长被抑制,果实鲜重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中果型番茄相较于樱桃型番茄对水分和盐分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出银杉直播造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为珍稀树种银杉野外回归提供新的途径,并为合理保护银杉及银杉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地点、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遮阴度的直播造林试验,对银杉出苗率、死亡率、苗木生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海拔约700 m的玉溪镇插旗比较而言,银杉直播造林在海拔约1 400 m的阳溪镇青菜坪,出苗效果好,死亡率低,保存率高;整地方式以小块状整地为宜,大块状和带状整地破土面积较大,导致直播苗在裸露的地上生长,故保存率较低;当林分郁闭度超过0.7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苗木死亡率显著提高,说明银杉小苗不特别耐阴。结论:银杉直播造林宜选择在海拔约1 400 m、土层深厚、排水方便、黄壤或黄棕壤等与天然银杉分布立地条件相近的地方,采用小块状整地,郁闭度不宜超过0.7;银杉种子萌发有隔年出苗现象,银杉直播萌发出苗集中在5~6月,幼苗死亡高发期为6~8月,必须加强苗期前三年的管理,重点是5~8月。  相似文献   

19.
解国峰  李信 《昆虫知识》1993,30(5):280-282
<正> 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Kawabe、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grisecana(Hubner)均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区落叶松人工林中周期性为害成灾。1988~1990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刺槐掌舟蛾PhaleragroleiMoors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危害刺槐的重要害虫。为探讨科学防治技术,1993~1995年作者在日照市东港区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危害在鲁东南日照沿海和苏北地区调查发现,刺槐掌舟蛾只危害刺槐,虫株率达引%,危害严重的植株,幼虫把叶片,叶柄和嫩梢全部食光,致使树势明显衰弱,影响生长。2生物学特性2.l生活史刺槐掌舟蛾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10cm左右深土下化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危害,5月中旬开始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