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加压素分泌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氨酸加压素(AVP)主要是由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合成分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VP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本文采用二肾一夹法制成高血压模型。应用光、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不技术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加压素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SON加压素神经元及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和SON内AVP阳性细胞中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染色浅谈。图象分析检测两组PVN和SON中AVP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所得数据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正常组AVP神经元在PVN有显著性差异。在SON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组内的PVN和SO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大鼠组PVN和SON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时,PVN和SON内加压素神经元的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加压素能神经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下丘脑加压素能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电镜下SHRs加压素能神经元胞体大,电子密度高,核大有皱褶细胞质内密集充满各种细胞器。可见膜包神经分泌颗粒。PAP法显示精氨酸加压素(AV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上核(SON)腹外侧部及室旁核(PVN)内。在SON和PVN之间尚有一个AVP阳性细胞的密集核团。说明SHR下丘脑也有产生AVP功能。SON和PVN之间的核团是否与SHR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的异常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为探讨SHRs正常生理功能及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加压素与应激的关系,我们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烫伤应激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总体积减小最明显。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进一步观察了烫伤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并运用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对照组及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分校加压素神经元各240张照片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面积密度(Sv)、面数密度(Na)等。结果显示: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的粗面内质网的Vv.Sv显著增大,说明合成功能已开始增强,但是,高尔基复合体的Vv、Sv及阳性分泌颗粒却显著减少,因而引起总体积的缩小。从超微结构水平进一步证实加压素参与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九肽激素。关于长爪沙鼠不同月龄加压素的分泌状况少见报道。作者采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月龄长爪沙鼠视上核(SON)加压素能神经元加压素的分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H.E染色切片中,各组均可见视上核团呈三角形。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的各组长爪沙鼠中均可见AVP阳性细胞。图像分析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成龄长爪沙鼠血管加压素的分泌能力较强,幼龄及老龄组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5.
于永霞  蔡朔  王淑华 《动物学杂志》2001,36(5):20-22,F004
血管加压素是下丘脑加压素能神经元分泌的九肽激素,我们应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生后视大核加压素能神经元分泌加压素的发育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仔鼠已开始分泌加压素,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新生组与1周,3周与4周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采用离体孵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薄片(含有室旁核和视上核)释放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糖皮质激素(GC)及其他甾体激素对AVP释放的快速影响。结果如下:(1)大鼠下丘脑薄片经过90min的恢复之后,在长达6h的孵育过程中能够相当稳定地释放AVP,释放量为9.06±1.23pg/min;(2)皮质酮(B)在20min内可明显地抑制AVP的释放,在10-7—10-4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3)在同一剂量(10-6mol/L),皮质醇、17β-雌二醇和睾丸酮也可快速地抑制AVP的释放,而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醛固酮、孕酮、RU486和胆固醇却无此效应;(4)RU486(10-7—10-3mol/L)对AVP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却能(10-5—10-3mol/L)部分地阻断B的快速抑制效应。这些结果表明,GC对大鼠下丘脑AVP的释放具有不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的快速抑制效应,此种抑制效应可能与GC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杏仁内侧核注射AVP和AVPMcAb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在大脑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AVPMcAb),观察其对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效应以及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①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AVP能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注射AVPMcAb能明显易化家兔ET性发热效应;②杏仁外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则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无明显影响;③杏仁内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后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活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家兔杏仁内侧核也是AVP抗热效应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部位,杏仁内侧核注射AVP的抗热作用途径与隔区注射AVP的抗热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兔肾脏传入神经对血压,心率及加压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敏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5,47(5):471-477
本工作以兔为实验对象,观察电刺激肾脏传入神经(ARN)对血压、心率、颈交感神经放电、以及加压素(AVP)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对ARN进入中枢的通路作了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ARN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颈交感神经放电抑制等反应,ARN的兴奋还可使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中的AVP含量增加,垂体中AVP含量下降,血浆AVP水平升高。硝普钠的降压实验和静脉注射AVP受体阻断剂AVPa的实验均证实了A  相似文献   

9.
刘秀  王春安 《生理学报》1996,48(2):173-178
本实验利用高体孵育脑薄片和放射免疫测定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方法,初步探讨了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皮质酮(B-BSA,不易进入细胞内)对大鼠下丘脑薄片(含室旁核和视上核)释放AVP的影响和可能机制。结果:(1)B-BSA(10-7─10-4mol/L)在20min内对大鼠下丘脑薄片AVP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性效应,且呈剂量一效应关系;(2)RU486(10-4─10-3mol/L)能部分地阻断B-BSA的抑制效应;(3)B-BSA的抑制效应随孵育液中Ca2+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4)在有新毒素(10-3─10-2mol/L)存在的情况下,B-BSA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在未进入细胞内的情况下亦可抑制大鼠下丘脑薄片释放AVP。此作用发生在细胞膜水平上,由非基因组机制所介导,可能是影响Ca2+跨细胞膜流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增殖的上调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i HB  Du JZ  Zheng XX 《生理学报》1999,51(4):435-438
大鼠侧脑室注射100ng精氨酸加压素(AVP),用ELISA法检测血中对鸡卵白 白抗原产生的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IgG水平高于对照,而AVP的V1受体阻断剂DPAVP则可阻断此作用;icv800ngAVP,大鼠的SRBC溶血素 水平高于对照;icv100ng、800ngAVP2h后,脾淋巴细胞对MTT产生的颜色反应均比对照增加,而DPAVP可阻断之;icv800AVP2h后,脾淋巴细胞对MT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受体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作为肝癌标志物的意义,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的AR阳性肝细胞极少,DEN诱癌第4周可见少量肝细胞呈AR阳性表达,细胞散在分布,胞质和/或胞核内可见棕褐色阳性反应颗粒。随着肝癌发展进程,AR阳性肝细胞数逐渐增多,呈簇状或片状分布。至诱癌第18周,肝癌结节内肝癌细胞大多呈AR阳性表达。本实验结果表明,AR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 β- NADPH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 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视网膜缺血 ,3小时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 15分钟和再灌流前 1分钟腹腔注射维拉帕米 (5 m g/kg/次 ) ,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存活 3天后取视网膜进行 β- NADPH组化反应。结果表明 :视网膜缺血后 NOS阳性神经元减少 ,并出现 i NOS阳性细胞。在缺血前后应用维拉帕米可使视网膜内 NOS神经元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 1) ,NOS神经元形态良好。说明维拉帕米减少大鼠视网膜缺血后 NOS阳性神经元 ,其相应 NO量减少 ,推测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后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对鼠缺血后残肝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观察鼠缺血后肝再生时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缺血后肝再生时肝细胞SDH、G6Pase和Mg2+ATPase活性及PAS反应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对照组,而LDH、ACP活性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丹参组酶活性及PAS反应基本处于缺血组与对照之间,说明丹参对保护某些酶活性,促进肝再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凋亡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特异性受体——trkA实现。为了探讨针刺对内源性抗凋亡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时trkA的变化及针刺对trkA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对照侧大脑皮层偶见散在trkA免疫阳性神经元,缺血侧大脑皮层trkA阳性神经元与对照侧相比,显微镜下见无显著性差异。电针组缺血侧大脑皮层见大量trk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半影区,与对照侧及未电针的缺血侧相比,显微镜下见阳性神经元数目有差异。结果提示:电针可以诱导脑缺血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调动机体内抗凋亡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颈上神经节切除术,观察了15只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分手术Ⅰ组、手术Ⅱ组和对照组)脑底血管主要动脉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源。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主要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手术Ⅰ组作左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劝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明显减少,对侧各同部位血管的阳性纤维也有减少;手术Ⅱ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基本消失。结果提示:自发性高血压鼠脑血管一侧颈内动脉系各主要动脉分支的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讨论了颈上神经节切除对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雌性 Wistar大鼠 41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 L - NNA治疗组 ,后两组制成不完全性(2 18克厘米力 )急性脊髓 (第 10胸髓 )损伤模型 ,于术后每天一次腹腔注射 L - NNA (2 0 m g/ kg)或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四周 ,然后处死动物 ,行脊髓 NOS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 ,L - NNA治疗组脊髓 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浅 ,两组光密度比较 P<0 .0 5 ;超微结构观察 ,生理盐水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质呈空泡样变 ,线粒体等细胞器变性 ,髓鞘严重变形 ,少数髓鞘呈线团状改变 ,常伴有高电子密度的块状沉积物。但 L - NNA治疗组脊髓神经元及大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结构清晰。因此我们认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可诱导神经元 NOS表达 ,L - NNA对其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反复4次缺氧5min(常压,氧浓度10±0.5%)的缺氧预处理与经典的缺血预处理(Mury法)的对比观察表明,两者均能明显降低心肌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的漏出,提高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Ca2+Mg2+-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维持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性,提示这种非创伤性缺氧预处理具有与缺血预处理相类似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铅致大鼠记忆受损及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反应和穿梭箱条件性回避反应测定, 探讨了铅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铅致大鼠海马的结构改变。行为测定显示, 大鼠饮10% 醋酸铅水液之前和之后, 其进洞潜伏期 (stopthrough latency, ST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饮醋酸铅水液后, 其条件性回避反应率(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CARR)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d4- d14, P< 005), 表明大鼠饮醋酸铅水液后长时记忆不受影响, 而短时记忆受到损伤。组织化学反应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腔隙分子层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且纤维变细, 膨体减少。推测铅致大鼠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可能与海马内胆碱能纤维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刺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MDA R1 mRN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针刺穴位为治疗手段,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NMDAR1 mRNA,探讨单纯缺血,缺血加电针治疗后脑内NMDAR1mRNA的变化,并用谷氨酸或MK-801兴奋或桔抗NMDA受体。观察对便塞灶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脑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谷氨酸能显著增大脑梗塞面积,电针能明显缩小梗塞面积,MK-801与电针作用相似,也能缩小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电针组和MK-801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缺血侧海马及大脑皮层NMDAR1 mRNA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治疗后,NMDAR1 mRNA无过表达现象,海马及大脑皮层缺血侧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组(P<0.01)。以以结果表明,谷氨酸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是通过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的,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观察了16只自发性高血压鼠(分手术Ⅰ、Ⅱ、Ⅲ组和对照组)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起源,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鼠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棕褐色的神经肽Y能阳性纤维,纤维似曲线状,多呈网状走行,密度较高,手术Ⅰ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消失,手术Ⅱ组作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脑底动脉主要分支壁上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手术Ⅲ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切除术,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结果提示;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讨论了NPY神经在高血压时期在防御脑中风和血脑屏障破裂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