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白喉乌头生品、炮制品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将白喉乌头生品及哈萨克法炮制品(以下简称"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比较,测定炮制前后各提取液生物碱成分的变化;用MTT比色法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白喉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提取液的细胞毒性。结果:白喉乌头经炮制,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峰面积显著减少,降低率分别为 45.1 %和 74.5 %;去乙酰高乌甲素峰面积明显升高,升高率为62.2 %;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及去乙酰冉乌头碱峰面积基本不变;同时,有新的色谱峰产生,说明经炮制有新成分产生;白喉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提取液浓度分别为在5000、2500、1250、625、312.5 μg/mL 给药48 h,与白喉乌头生品提取液相比,其炮制品提取液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白喉乌头生品及炮制品的IC50分别是1826.70 μg/mL、3192.48 μg/mL。结论:白喉乌头经炮制,主要成分的色谱峰面积发生了变化,同时有新色谱峰产生,其毒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峰面积明显减少,说明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减少,通过 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证明其达到减毒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天华  黎君  杨恒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2):2378-2388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中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同属近缘种繁多。该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17个种群的51份乌头样本和13个同属近缘种的65份样本进行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了乌头及其同属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SSR引物构建乌头及其近缘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11对乌头微卫星引物均表现出高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09个复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9.91。(2)乌头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丰富(A=3.090 9,I=0.889 7,h=0.540 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Gst=0.277 4);乌头属14种植物表现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9.909 1,I=1.526 2,h=0.690 5),物种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437),基因流微弱(Nm=0.451 8)。(3)聚类分析表明,同一种群的乌头样本首先聚在一起各自形成小支,17个小支聚为一支;13个乌头近缘种材料中,相同物种的样本分别聚为一支;乌头属14个物种聚为5个大支,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4)利用基因型丰富、多态性高的6对SSR引物(Tchin03、Tchin04Tchin20、Tchin26、Tchin29、Tchin32)可有效区分14种乌头属植物,并以此建立了乌头种质资源和近缘种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为乌头的种质资源鉴定及混伪品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并优化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中有效成分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以二者综合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选工艺为药材粉末加10倍量的80%甲醇及2%药材量的浓盐酸,在75°C下回流提取6小时。经验证,优选所得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高乌头活性成分提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并优化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中有效成分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以二者综合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选工艺为药材粉末加10倍量的80%甲醇及2%药材量的浓盐酸,在75°C下回流提取6小时。经验证,优选所得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高乌头活性成分提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云南乌头属花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野生乌头属花卉的种类,分布,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流域,可能国产乌头组的近代分化就是由该系发展而来; (2)以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为主的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所含乌头碱及尼奥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3)以乌头碱和松果灵为主的准噶尔乌头系,所含乌头碱和松果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4)以滇乌碱类酯碱为主的显柱乌头系和蔓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其酯碱有别于乌头碱类。3.以阿替生及C19内酯型为主的甘青乌头系及圆叶乌头系,可能为进化早期形成的高山特化类群。4. 以阿替生和C19乌头碱型胺醇为主的露蕊乌头亚属,可能为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7.
多根乌头的药用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根乌头的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的鉴别,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报道,从多根乌头中首次分得12-表-欧乌碱,其中准噶尔乌头碱,新乌碱,12-表-欧乌碱含量较高,为多根乌头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产十五种翠雀族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国产乌头属Aconitum L.12种和翠雀属Delphinium L.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花葶乌头A.scaposum var.scaposum和聚叶花葶乌头A.scaposum var.vaginatum的核型公式为2n=2m+6sm+8st;两色乌头A.alboviolaceum为2n=16=2m+6sm(2sat)十8st;高乌头A.sinomontanum var.sinomontanum为2n=16=4m+4sm+8st,而狭盔高乌头A.sinomontanum var.angustius为2n=32=6m+6sm+20st(1sat);褐紫乌头A.brunneum为2n=16=2m(1sat)+14sm 松潘乌头A.sungpanense为2n=16=6m(2sat)+10sm(2sat);弯枝乌头A.arcuatum为2n=16=4m+12sm;乌头A.carmichaeli为2n=32=10m+22sm;北乌头A.kusnezoffii为2n=32=10m十22sm;鸭绿乌头A.jaluense为2n=32=10m+22st;伏毛铁棒锤A.flavum为2n=16=2m+14sm; 铁棒锤A.pendulum为2n=16=4m+12sm;缩梗乌头A.sessiliflorum为2n=16=2m+10sm+4st;展毛翠雀花D.kamaoense var.glabrescens 为2n=16=2m+6sm+8st;蓝翠雀花D.caeruleum为2n=16=2m+6sm+8st;多枝翠雀花D.maximowiczii为2n=16=2m+6sm+8st。其中花葶乌头、狭盔高乌头、褐紫乌头、松潘乌头、鸭绿乌头、伏毛铁棒锤、缩梗乌头、展毛翠雀花、蓝翠雀花、多枝翠雀花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国产7种乌头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国产7种乌头属植物(两色乌头(Aconitum alboviolaceum Kom.,牛扁 A.barbartum var.puberulum Ledeb.,蔓乌头A.volubile Pall.,展毛蔓乌头 A.ciliare DC.,北乌头 A.kusnezoffii Reichb.,蒿叶乌头 A.artemisiaefolium Bar.et Skv.,细叶乌头 A.macrorhgnchum Turcz.)的核型。其中展毛蔓乌头、蒿叶乌头和细叶乌头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本文还首次指出乌头属中具多年生根状茎的牛扁亚属植物的核型没有明显的二型性,而具二年生块根的乌头正属植物的核型的二型性十分明显。此外还讨论了细叶乌头及展毛蔓乌头的系统位置,认为它们与蔓乌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乌头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历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乌头属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目前乌头属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逐渐开展。本文对乌头属植物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综述,可为乌头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乌甲素是从毛茛科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生物碱,是高乌头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高乌甲素作为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药物,具有镇痛活性好、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少的优势,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术后痛和癌症痛等轻中度疼痛的治疗。除此以外,高乌甲素的抗心律失常、抗炎、抗肿瘤及抗癫痫等药理活性也有相关研究。该文就高乌甲素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乌头酸异构酶(aconitate isomerase,AI)可介导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及应用潜力的小分子物质反式乌头酸(trans-aconitic acid,TAA)的合成.本文通过表征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生物体首条AI基因(tbrA)的产物——TbrA蛋白的催化性质,填补人们对于AI酶学特性的认识.[方法]我...  相似文献   

13.
花葶乌头中的三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花葶乌头根中分到三个新二萜生物碱成分:花葶乌头宁(scaconine)、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及N-去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lscaconitine)。经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解析及皂化、水解、甲基化、氧化、常法乙酰化及全乙酰化反应验证,其结构分别证明为(Ⅰ)、(Ⅱ)、及(Ⅲ)。  相似文献   

14.
为解释植物的花性状的进化机制,分析选择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是必须的方法之一。采取表型操控实验和表型选择分析,通过人为增加露蕊乌头侧萼片开度,本文揭示了露蕊乌头花性状与适合度的关系,探究了花性状的表型选择作用。结果发现,增加侧萼片开度后,传粉者首访的频率及访花的总次数降低,但对单花种子产量没有影响;露蕊乌头的株高、花数目、盔高及侧萼片宽度均受到总选择作用,而花数目和株高的选择梯度显著,受到了直接选择作用;而花数目则受到稳定选择,即中等开花数目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以上结果表明,侧萼片宽度是露蕊乌头吸引传粉者的主要特征,而花序越高、花数目适中的植株,种子产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藏药处方中诃子与乌头的配伍概况及诃子配伍乌头的减毒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的机理和意义。方法:从《四部医典》和《藏医秘方精选》中遴选出诃子配伍乌头的相关处方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与诃子及乌头的相关化学成分研究文献,进行遴选分析。结果:从选出相关藏药处方中发现,诃子与乌头配伍,诃子通常用量大于乌头;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诃子配伍乌头减毒存在物质基础。结论:藏药处方中乌头常配伍诃子共用,诃子配伍乌头减毒的情况及机理已有初步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探究乌头碱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derived cardiomyocytes, hiPSCs-CMs)中钙信号的影响。用CCK-8法测定乌头碱对hiPSCsCM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共聚焦显微镜的明场模式记录不同加药时间和浓度条件下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的影响;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荧光系统记录乌头碱对细胞自发及1、2、3 Hz电刺激条件下钙信号的影响;使用咖啡因诱导心肌细胞肌质网中的钙离子,令其全部被释放出来,以探究乌头碱对钙库的影响。乌头碱在加药浓度为9μmol/L、加药时间为6 h时将产生毒性作用,可对hiPSCs-CMs细胞存活率造成显著影响;乌头碱能够明显加快hiPSCs-CMs搏动频率,最大搏动频率与加药时间和浓度相关;乌头碱能够明显降低hiPSCs-CMs自发及1、2、3 Hz电刺激条件下钙瞬变的振幅;经0.3μmol/L乌头碱作用3 h的hiPSCs-CMs的钙库总钙量下降;且乌头碱对hiPSCs-CMs搏动频率及钙信号的影响具有洗脱作用。乌头碱能够加快hiPSCs-CMs搏动频...  相似文献   

18.
关于露蕊乌头系统位置的植化资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露蕊乌头全草中分离及鉴定出4种二萜生物碱: talatizamine, 14-acetyltalatizamine,condelphine 及 isotalatizamine。根据现有的植化资料,其系统位置似更接近于林地乌头及塔拉斯乌头。  相似文献   

19.
展毛短柄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展毛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根中分离鉴定了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雪乌碱(penduline),另一个为新成分,命名为丽鲁碱(laxiconitine),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测定如(1)。  相似文献   

20.
从花亭乌头(Aconitum scaposum Franch.)根中分到三个新二萜生物碱——花亭乌头碱(scaconineⅠ)、N-去乙酰花亭乌头碱(N-deacetyl scaconitineⅡ)及花亭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