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于91~92年7月初步调查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04°17′~105°25′、北纬32°36′~33°15′)的蛇类,采集标本30余号,经鉴定为2科12属18种(包括甘肃新纪录绞花林蛇1种),另有资料记载4属6种,共计2科16属24种,占甘肃蛇类的75%。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5~2006年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采集点共采到陆生贝类12科26属62种和亚种,均属腹足纲,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约占已知采集种的85%以上。垂直分布以600~1 200 m海拔区间种类丰富,海拔1600m以上种类大减。生境分布呈现出荒坡、灌丛种类多,森林、农田种类少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NT)和濒危(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型多样,从低地雨林到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杜鹃林都有分布,但其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金猫的分布区北缘,为了深入了解该物种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选择策略,本研究汇总了2016—2019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金猫记录(共计292次独立探测,117个记录点位),结合海拔、坡向、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公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7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045.90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各保护站管理片区的核心区、北部红土河片区和碧口片区相接部分核心区,南北两区域之间被白龙江和212国道及大面积人居点隔断。模型响应曲线显示,保护区内的金猫倾向于选择靠近... 相似文献
4.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2006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84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3个国内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3目32科49属。鞭毛亚门以动基体目的物种占优势,肉足亚门以变形目的物种占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分析了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8年夏季,为开展白龙湖流域课题的野外调查,我和同事深入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进行实地调研.其中,我们在偏远的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成功命名了一种苦苣苔科植物新种,这也令我们无比难忘. 相似文献
6.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根据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丰富段”“较丰富段”“丰富段”“稀少段”4段。不同类型的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根据白水江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现存有尾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和资源现状.分析了大鲵和文县疣螈栖息地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严格执法、加强社区发展项目和合理开发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m为单位,将保护区内山地划分为35个海拔段,以研究保护区内科的垂直分布格局。统计分析各类分布型科的垂直分布范围、各类分布型所占比例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属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的垂直分布,T2、T3、T8表现出与其地理分布属性相符的垂直变化趋势。原始类群集中分布于中低海拔地段;以该区为分布边缘的热带科的垂直分布范围非常狭小,集中分布于低海拔地段。热带与温带分布科的平衡线大致在海拔1500m。根据科级区系组成,对35个100m段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海拔2500m是该区内科级区系成分结构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根据各百米段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不同海拔的区系组成与性质的实际特点,将该山地划分为<1200m、1200~2500m、2500~3500m、>3500m四个区段。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西侧的瓜州,由于盛产蜜瓜而得名,明清时期为了寓意"安定西域"而改为安西,2006年再次改回原名.这里有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总面积80万公顷,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片区,以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保护对...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资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药用苔鲜植物22种,隶属于15科21属,并对其入药部位、采收季节、味性、药用功效、药理活性等进行了描述总结.同时对药用苔藓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复杂多样, 其中家养动物所产生的干扰往往被忽视, 例如保护区林缘社区饲养的家犬。半散放的家犬(Canis familiaris)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 对保护区内以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明确家犬进入林区活动范围对大熊猫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和GPS项圈无线追踪技术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家犬对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范围和时间节律的影响进行研究, 利用MaxEnt模型对家犬活动范围及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面积为885.8 km2, 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8.2%; 家犬活动面积为861.2 km2, 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6%。家犬活动范围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重叠的面积约占保护区面积的28.2%, 且多集中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大熊猫在有家犬出现的位点和没有家犬出现的位点日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家犬进入林区对大熊猫栖息地潜在影响的空间范围, 为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了关键信息, 对于其他保护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垂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先期建成的种子植物数据库,分析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资源结构及性状特点沿海拔梯度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资源植物物种数量和种数增减速率,全区可划分为4段:速增较丰富带、稳定丰富带、速减较丰富带和速减贫乏带;(2)根据各100 m海拔段之间植物资源结构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药用植物种数的变化是形成一级分聚的主导因子;(3)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资源植物的区系成分、性状特征表现出相对应的垂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