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对婴幼儿实施基础免疹(BCC、DPT和TOPV)的同时,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八月龄的婴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1(10μg)、2(20μg)抗-HBs达到临界保护(P/N≥10.0)的分别为80.65%,78.49%,未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HBV感染率边10.5%。血清学检测还表明乙肝疫苗与BCG、DPT和TOPV等生物制品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提示乙肝疫苗可列入扩大免疫规划,并将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对低/无应答婴儿的再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随机选取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抗-HBs低/无应答(抗-HBs<100 m IU/m L),且HBsAg和HBV DNA均为阴性的7~12月龄婴儿163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用5μg或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免疫,分别于再免疫1剂、3剂后1个月及免疫后4年采集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s,比较不同剂量、不同剂次、不同基础免疫状态抗-HBs水平。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再免疫1剂和3剂后,两种疫苗均获得较高的免疫应答,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 GMC高于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低/无应答婴幼儿再免疫效果分层分析发现,再免疫1剂、3剂和再免疫后4年,低应答组抗-HBs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效果良好,应答水平10μg/剂次组高于5μg/剂次组,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免疫后的持久性免疫应答效果与初次免疫应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种两种不同剂型的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包括10μg CHO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以下简称10μg Hep B)与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以下简称5μg Hep B))后不同时间,新生儿体内免疫水平的变化,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2018年12月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种且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的,采用化学放光法测定血清中抗体水平,比较接种10μg与5μg Hep B后不同时间新生儿体内抗体变化。结果:接种1、6和12月后,10μg Hep B组新生儿低无应答率显著低于5μg Hep B组,而肝表面抗体滴度明显高于5μg Hep B组(P0.05);12个月后,两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均呈现下降趋势;10μg Hep B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仍显著高于5μg Hep B组(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10μg Hep B的免疫效果优于5μg Hep B。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卡介苗诱导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在几内亚比索进行了随机临床试验,卡介苗再次接种是与入学前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幼儿和没有补充微量营养素(MN)的幼儿显著增加的存活率相关。在该项试验中,卡介苗再接种与那些未接受营养补充的儿童的明显地提高了活存率相关联。在这项试验中,作者对卡介苗再接种的效果作了评估。方法:儿童被随机分成接种卡介苗组和不接种卡介苗组。随机分组后6~11周采血者为早期样本组、5~9个月采血者为晚期样本组。检测用脂多糖(LPS)、纯化的蛋白衍生物或者植物血凝素刺激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研究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结核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作用,用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卡介苗菌和生理盐水分别皮内注射小鼠第30、60 d后,分别采用Griess法、化学法、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H2O2以及IL-12、TNF-α的表达.研究结果,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表达IL-12和TNF-α.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组和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也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H2O2,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组和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未免疫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较强的激活效应,且该效应于卡介苗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报告了在471名健康低危自愿者中对热灭活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灭活乙肝疫苗是安全的,有免疫原性。在每次3μg,间隔1个月,三次注射,可在90%的低危险人群受试者中产生抗—HBs抗体。剂量应答研究表明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剂量3μg可诱发90%人产生抗—HBs应答,如用小于30倍的剂量即0.1μg,抗—HBs应答明显下降到63%。本实验还证实,在471例低危险人群受试者中没  相似文献   

7.
<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乙型肝炎呈地方性流行,只有在儿童早期完成预防接种,才能控制该病的感染。为了解决乙肝疫苗能否与计划免疫六种制品同时使用,以适应形势需要。作者们在塞内加尔进行了三组现场试验:(1)单独接种乙肝疫苗;(2)一起接种百白破小儿麻痹疫苗;(3)同时接种百白破小儿麻痹疫苗加乙肝疫苗。并研究了儿童对HBsAg,破类、白类和百白咳的血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 血液透析患者对乙肝病毒(HBV)有高度危险的感染性,一经感染他们就易成为HBV的慢性携带者。很可能是由于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受损所致,这些患者不仅对乙肝病毒免疫反应降低,而且对乙肝疫苗的应答也降低。在注射3针5μg剂量的巴氏疫苗(巴斯德研究所生产)后发现共抗-HBs应答只有60%到62%。虽然以前曾报导注射3针40μg的Merck疫苗后有89%的抗-HBs应答率,在大量血液透析患者中更广泛的研究表明其应答率仅有65%(C.E.Stev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低应答与HLA关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成功的商品化疫苗,大量、长期的人体免疫接种充分证明了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然而,约5%~10%免疫人群呈现抗体无/低应答。影响无/低应答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低应答与HLA关联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