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梨糖还原酶基因sr(B932_3022)在氧化葡糖杆菌1.637生长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r基因同源敲除质粒p GX-srup-Gm-down,PCR扩增得到打靶片段,电击转化导入氧化葡糖杆菌1.637,通过庆大霉素抗性和PCR筛选sr基因重组敲除菌,分别以山梨醇和山梨糖为碳源考察野生菌与敲除菌生长和山梨糖代谢的差异。结果:抗性和PCR验证结果显示敲除了氧化葡糖杆菌1.637的sr基因;与野生菌相比,敲除菌生长出现滞后,以山梨醇为碳源时敲除菌山梨糖积累增多,而以山梨糖为碳源时山梨糖消耗减少。结论:氧化葡糖杆菌1.637的sr基因敲除影响菌株前期生长与山梨糖代谢。  相似文献   

2.
新组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SCB329-苏芸金芽孢杆菌SCB933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的转化活力且具有极强的抗杂菌污染的特性。在一次投糖分批发酵的基础上,探索在控制溶氧、pH、温度等条件下,分批加入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既充分利用了菌系的优良特性,又避免了高糖浓度可能对菌系造成的不良影响。L-山梨糖最终浓度达到14%(w/v),产酸120—135g/l,转化率90%左右,发酵周期40—65h。  相似文献   

3.
李野  厉学  张怡轩 《微生物学报》2014,54(10):1101-1108
酮古龙酸菌可将底物L-山梨糖转化为维生素C的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该菌共存在5种反应参与2-KGA代谢,包括:1D-山梨醇氧化为L-山梨糖;2L-山梨糖氧化为L-山梨酮;3L-山梨酮(吡喃型)氧化为2-KGA;4L-山梨酮(呋喃型)氧化为维生素C。52-KGA还原为L-艾杜糖酸。其中L-山梨糖/L-山梨酮脱氢酶(SSDH)参与反应123,L-山梨糖脱氢酶(SDH)参与反应23,L-山梨酮脱氢酶(SNDH)参与反应34,醛脱氢酶(ALDH)参与反应3,2-KGA还原酶(2-KGR)参与反应5。SDH/SSDH/ALDH属于Ⅰ型醌酶,其辅酶为1分子PQQ;SNDH属Ⅱ型醌酶,与PQQ、heme C共同构成quinohemoproteins,2种醌酶均分布于周质空间中与呼吸链相偶联,意味着这种膜上直接氧化过程伴随ATP产生,使得菌体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底物实现快速供能。  相似文献   

4.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oxydans)SCB3 2 9以D 山梨醇为底物培养时可产生微量 2 酮基 L 古龙酸 ;而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SCB1 1 0能将D 山梨醇以较高效率转化为L 山梨糖 ,但不产 2 酮基 L 古龙酸。将两种微生物在以山梨醇为底物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其代谢产物经分离提纯后进行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等 ,确定其主要的代谢产物是 2 酮基 L 古龙酸。  相似文献   

5.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SCB329以D-山梨醇为底物培养时可产生微量2-酮基-L-古龙酸;而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sp.)SCB110能将D-山梨醇以较高效率转化为L-山梨糖,但不产2-酮基-L-古龙酸。将两种微生物在以山梨醇为底物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其代谢产物经分离提纯后进行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等,确定其主要的代谢产物是2-酮基-L-古龙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氧化葡糖杆菌H763中克隆sndh-sdh基因簇,在大肠杆菌和氧化葡糖杆菌621H中分别表达山梨酮脱氢酶-山梨糖脱氢酶(SNDH-SDH),并检测其活性。方法与结果:以氧化葡糖杆菌H76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包括启动子、结构基因及终止序列在内的sndh-sdh基因簇,回收3533 bp的扩增产物,连入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以山梨糖或木糖为底物,DCIP法检测菌体裂解液,DCIP检测液颜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表明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具有脱氢酶活性。构建pBBR1MCS2-sndh-sdh载体,通过接合转移导入氧化葡糖杆菌621H,重组葡糖杆菌在以山梨醇或山梨糖为底物的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薄层层析检测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的代谢产物,层析板上显示了2-酮基-L-古龙酸斑点。结论:重组大肠杆菌DH5α和氧化葡糖杆菌621H中均表达了有脱氢酶活性的SNDH-SDH。  相似文献   

7.
924098玉蝉花的离体繁殖〔英〕/Yabuya,T.…/Eup-hytiea一1991,57(i)一77~81仁译自DBA,1992,11(8),92一04510习 将玉蝉花(I:葱5 e.sata)23个变种和1个野生种的花萃培养在含1 mg/l NAA、1 mg/l BA、309/1蔗糖和109/l琼脂的固体MS培养基上。试验了下列培养基改变的情况:全或半量MS培养基;固体(109/l琼脂)或液体(滤纸桥法)培养基,蔗糖浓度为30、eo和909/l:活性炭(109/l)。所有培养物保存在25℃、光下。有3个变种显示明显的苗诱导率,但它们发根效果不佳。结果表明,补加1mg/1 NAA、img/1 BA、309/l蔗糖和109/l琼脂的半量MS培养基最适于…  相似文献   

8.
921561谷氮酸棒杆菌产赖氮酸报乙酸敏感突变株对葡萄箱的利用〔英〕/Costa一Ferreira,M.…/Appl.B ioehem.Bioteehnol一1992,27(3)一251~257〔译自DBA,1991,10(18),91一10571〕 在用亚硝基脏诱变后,由谷氨酸棒杆菌(C。-,梦介ebaete,‘”m 91”£a仍‘c”仍)ATCC 21513分离出氟乙酸敏感突变株。突变株和亲株在含1009/I葡萄糖一水合物、0.了g/1 KH:PO‘、49/1 KZHP-O‘·3H:O、0 .39/1 MgSO‘·7H:O、连09/l (NH‘):50‘、209/l胰蛋白酶、209/l碳酸钙、smg/1硫胺素和60那g/l生物素的培养基中(PH7.0)于50℃摇瓶(220rpm)培养48hr…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维生素C主要采用二步发酵法生产,其中第一步为生黑葡萄酸杆菌(Gluconobacter melano-genus)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考察了该菌株在提高培养基中山梨醇浓度时的发酵特性和发酵条件。实验室摇瓶实验结果显示,通风量、发酵前期及后期pH值控制、接种种液类型都影响高浓度山梨醇摇瓶发酵的转化率。以35%山梨醇浓度发酵液做种子液明显优于生产上采用的三级种子液(12%~17%山梨醇浓度),培养基前期pH值5.0~6.0,后期pH值4.2~3.9,装液量180 mL,发酵周期在30 h之内,山梨醇转化率在98%以上。培养基山梨醇浓度由23%提高到35%,发酵周期延长8 h。上述实验结果对指导生产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节生黑醋酸杆菌生物和代谢特性,以提高发酵效率。方法:通过改变种液特性,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式,对生黑醋酸杆菌在高醇浓度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优化可以提高VC一步发酵底物山梨醇浓度达38%,32h左右发酵率达95%,山梨糖产量达360mg/ml,半连续培养连续5批之间产糖稳定,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通过优化,有效地提高了山梨糖的产率。  相似文献   

11.
新组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SCB329-苏芸金芽杆菌SCB933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的转化活力且具有极强的抗杂菌污染的特性。在一次投糖分批发酵的基础上,探索在控制溶氧、PH,温度等条件下,分批加入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既充分利用了菌系的优良特性,又避免了高糖浓度可能对菌系造成的不良影响。L-山梨糖最终浓度达到14%(W/V),产酸120-135g/l,转化率90  相似文献   

12.
调节生黑醋酸杆菌的代谢特性,实现其在高浓度山梨醇下的发酵.改变发酵所用种液的培养特性以及在发酵中期补加山梨醇.在摇瓶培养条件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Vc一步发酵中底物山梨醇的浓度从23%提高到38%,培养30 h时发酵率达95%,山梨糖产量达360 mg/mL.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山梨糖的发酵产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实验充分利用混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发酵的优良特性,通过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的方法,实现了在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的条件下,高效发酵L-山梨糖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目的。结果表明:当将L-山梨糖的终浓度调高到14%(w/v)时,2-KLG产量为130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h之间。结论: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可以解除高浓度糖对产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糖的转化率,但是发酵周期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氧化葡萄糖酸杆菌转化L-山梨糖中成ZKGA的细胞酶活性、摇瓶发酵及中长变化,研究了Vc:步发酵中巨大茅孢杆菌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和产酸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液和胞内液均可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增殖,主要表现为缩短其中长周期中的延迟期;巨大芽孢杆菌通过所产生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增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产酸的细胞酶活性,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转化L一山梨糖生成2KG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表达山梨糖脱氢酶。方法:将酮古龙酸菌山梨糖脱氢酶基因sdh以及从pWH1266质粒上扩增的复制原点ori先后酶切连接到pBBR1MCS2质粒上,构建pBBR1MCS2-ori-sdh穿梭质粒;再以pBBR1MCS2-ori-sdh/DH5α为供体菌、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为受体菌、pRK2013/HB101为辅助菌进行三亲本接合转移;从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双抗平板上挑取转化子进行培养,通过菌落PCR和提取质粒复转筛选阳性克隆,再通过活性电泳和体外糖酸转化实验检测阳性克隆的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结果:构建了pBBRMCS2-ori-sdh质粒并转入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活性电泳和体外实验证实阳性克隆具有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结论:实现了山梨糖脱氢酶在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的表达,为单菌糖酸转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株芽孢杆菌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对小菌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更好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的芽孢杆菌B601,作为伴生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发酵液中B601活菌数小于巨大芽孢杆菌,而其芽孢数则多于巨大芽孢杆菌。对B601组成菌系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如下结果:100g/L L-山梨糖、6g/L尿素、10g/L玉米浆、培养温度30℃和发酵周期44h。与巨大芽孢杆菌组成菌系相比其底物,L-山梨糖质量浓度提高了25%,尿素下降了50%.玉米浆质量浓度下降了33%,温度提高了2℃,发酵周期缩短了4h。结果表明:B601作为伴生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相比,该菌株明显提高了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17.
920B25关于小麦和大麦外植体体细胞胚状体发育的解剖学研究〔英〕/R ysehka,5.…1 Bioehom.Physiol。Pflanz。一1991,157(1)。一31~41〔译自DBA,1991,10(12),91一06872〕 研究了山梨醇对大麦(Ho,‘e“,”移l叮are)和小麦(Tr“玄c:哪a召s“朴“‘)不成熟胚的胚胎发生愈伤组织诱导及直接从不成熟胚的盾片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愈伤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十Zmg/12,4一D)里加入山梨醇后,致密愈伤培养物和胚胎样结构的诱导增强。显微镜检术证实了体细胞胚胎发生。胚状体的形成遵循以下3条途径:(1)远轴盾片表皮的单细胞伸长、周缘分裂,形…  相似文献   

18.
924483链格抱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最佳条件〔英〕/Car-y,J .W.…了Lett.Appl.Mierobiol一1992,14(3)一100一103〔译自DBA,1992,11 (11),92一06034〕 在含1.2M NaCI、MgCO‘或山梨醇的渗透介质(ZomM MgSO‘、iomM NaPO‘、pHS.s)中悬浮链格抱(AI£e,:a,£a alte,:a‘a)SRRC1109菌丝,以备生产原生质体。加入不同组合的水解酶后,将混合物在33℃下轻摇90分钟。从培养20小时的培养物中收集19湿菌丝,将之与Novozy-me234、Driselase和户葡糖普酸酶在1.2M KCI渗透介质中共同温育时结果最佳(4.56十/一。.33x10’原生质体/毫升)。优…  相似文献   

19.
素及其重组DNA的生产方法。也提’供编码这些干扰素的重组DNA分子、表达.载.体和已转化的微生物。(戴顺志)881204来源于耐酸菌的新型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物仁专,英〕/Kato,Y.…了EuropeanPatent Appl.EP 0216934.Pub.08.04.57.Appl.JP 42264/55,filed 04.03.55〔译自CBA,1987,(6),2596〕 一种新型两岐性分子物质具有肿瘤坏死因子诱导活性,用酚/水从耐酸菌中提取,如分支杆菌(M夕cobacreri。。)、诺卡氏菌(Noc-aidfa)、红色球菌(Rhodoeoccos)、Go-rdo韶和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优)。与常规用物质相比,它的毒性极低。(戴顺志)881205…  相似文献   

20.
922236种间杂文水稻杂种的花药愈伤诱导及绿色植株的高频再生[英〕/Rout,J.R.…2 Euphytiea一1992,54(2)一155~159〔译自DBA,1991,10 (23),91一13558〕 将种间水稻杂种o,,;a sa‘£。a LJ.火0.,。-f‘尹0900 Griff.的花药培养在N6和Potato一2培养基上,每一培养基补加7种组合的植物生长因子 (2,4一D、NAA、Kn)和6%(w/v)蔗糖。花药在连续弱光下培养,把2一3周龄的愈伤移到改良MS再生培养基里。所有培养物均保持在23~25℃下。在Potato一2培养基上花药愈伤的诱导率为9.9~23.9%,在N6培养基上为3.9~9.4%。2二g/l NAA最适于愈伤诱导。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