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红色素的细菌H31,根据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对的结果,并结合菌落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肠杆菌科,其与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同源性最高,但该菌株生理生化实验中的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实验与报道的S. marcescens的结果不一致,为一株新的黏质沙雷氏菌S. marcescens H31。通过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确定其产生的红色素为灵菌红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块根芍药中分离出一株产红色素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XJU-PA-6的16S rD-NA,并与GeneBank中已鉴定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用N-J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用Bootstraping法对其评估。同时结合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检测、G+C mol %含量对XJU-PA-6进行鉴定。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XJU-PA-6产生的红色素进行分析。结果:XJU-PA-6的16S rDNA序列与EF195349 Serratia sp.同源性为99 %,G+C mol %含量为57.8mo1 %。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8nm。结论:将菌株XJU-PA-6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XJU-PA-6产生的红色素初步推测为灵菌红素。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红色素菌株jX1,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肠杆菌科,其16S rDNA序列与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s)同源性最高.实验通过全波段扫描、红外光谱、TCL、LC/MS等对此红色素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含有灵菌红素,并研究该色素在不同条件(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防腐剂,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下的稳定性,以便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分离自重庆垫江稻田土壤的一株产红色色素细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鉴定,测定红色素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与多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16S rRNA序列一致;产生的色素在541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与灵菌红素最大吸收峰接近,初步推测其为灵菌红素或其衍生物;该红色素在pH 6~11性质稳定;紫外光照射稳定性差,耐氧化能力较强,与还原剂产生沉淀;金属阳离子对该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消色作用,Cu^(2+)消色作用最明显,遇SO_4^(2-)离子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5.
为从土壤中筛选得到能转化甾体化合物和产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化合物菌株,并分离鉴定出活性化合物。利用胆固醇作唯一碳源筛选,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来确定筛选菌株。以Neuro-2a细胞(小鼠神经瘤细胞)作为供试细胞,通过活性跟踪,用柱层析法分离活性成分,经波谱方法鉴定产生的活性物质等方法。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菌株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此菌株与粘质沙雷氏菌属(Gen Bank No.序列号为KR817904. 1)相似性为99%,命名为粘质沙雷氏菌S823;活性化合物为灵菌红素,其对细胞周期分裂蛋白25B (CDC25B)的抑制率是67. 7±2. 9%,对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抑制率为56. 7±0. 4%,对Neuro-2a细胞有抑制作用,其IC50是0. 05μM。灵菌红素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旨在寻找导致基因克隆失败的原因,检测整个电泳环境中是否存在对DNA有强降解力的菌株。依据菌体形态,革兰氏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对DNA降解菌株进行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对DNA的降解活性。结果显示,从DNA电泳槽中分离到了一株菌,革兰氏染色鉴定为阴性菌,对该菌进行液体培养,利用质粒pUC19作为底物,检测该菌发酵液对DNA的降解能力,发现该菌发酵液能够迅速并彻底地降解DNA,其最佳降解温度为45℃,将该菌命名为DD(DNA degrading)。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比对后,发现其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结合菌体形态,革兰氏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结果,DD菌株为一株粘质沙雷氏菌,DNA降解活性分析显示其具有很强的DNA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菌株S418产生灵菌红素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其的分类地位。方法:以花生粉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菌株S418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根据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了菌株S418的分类地位。结果: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花生粉2%,花生油0.5%,L-脯氨酸1%,硫酸镁0.025%。在28℃、pH7.5、250r/min振荡培养24h,灵菌红素产量达67.92mg/L。菌株S418初步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S418)。结论:花生粉培养基是一种适合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正> 粘质沙雷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状肠道细菌。该细菌产生一种红色色素灵菌红素,且在普通的天然环境中出现。自1960年起田边制药公司采用野生型菌株和突变株工业生产氨基酸。此微生物的优点是:1)糖同化活性高;2)在简易培养基上生长快,细胞产量高;3)用大肠杆菌获得的生化、生理和遗传发现适用于用粘质沙雷氏菌构建菌株,因为两者均属于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9.
从辐射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耐辐射菌WGR702.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1.5 μm~2.5μm.菌体呈粉红色、能运动、兼性厌氧及不产孢子.其生长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10℃~35℃和pH 5.0~10.0.(G C)mol%含量为60.5%.UV和γ射线辐射检测表明WGR702具有很强的耐辐射性.16S rDNA序列(EU315117)分析表明,菌株 WGR702与沙雷氏菌属(Serratia)菌株16S rDNA序列有很高相似性(94.79%~98.53%),但与沙雷氏菌属已报道菌株最大不同点是菌株WGR702细胞为球状,且革兰氏阳性.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菌株WGR702可能是沙雷氏菌属(Serratia)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一株从新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分离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KDNB6进行鉴定;并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层析从该菌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抗MRSA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KDNB6各项特征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最为接近,鉴定为S.marcescens。从菌株KDNB6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一个抗MRSA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