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2MaBP以来河北黄骅地区孢粉地层学与古气候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北省黄骅市八里庄村HB1孔孢粉、古地磁和光释光等资料,发现第四纪以来渤海西岸的古植被演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沉积环境的制约.1.6-3.2 Ma BP期间河流发育时期孢粉不丰富;孢粉富集带多出现在湖相地层,而且持续时间短,孢粉贫乏带多出现在河流相沉积地层,持续时间较长;O.8-1.6 Ma BP期间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局部草原存在,古气候温和偏干.O.13 Ma BP以来,随着明显的古季风变化,孢粉丰富,气候序列分辨率高,可与海洋氧同位素分期对比;11 ka BP以来气候变暖湿润,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或沼泽草甸植被,3 ka BP之后为海退时期,气候变凉变干,植被由沼泽草甸演变为盐生草甸.尽管该孔是目前沿海平原深孔分析孢粉样品最密的钻孔,但是未能发现连续丰富的孢粉,可能与该孔位于相对较高部位,多与河流沉积环境有关;故而,平原区内并非每一个钻孔皆足以反映整个第四纪孢粉地层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全新世花粉记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新世青藏高原的花粉记录,反映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截然不同的孢粉类型。东南部主要国常绿硬叶种类及潮湿亚热带成分。而西北部几乎没有乔木树种花粉,主要为干旱灌丛和草原成分。文中根据青藏高原20个湖沼孢粉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全新世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植被史及古气候状况。由于高原的特殊大气环流形势,夏半年受西南季风控制,由东南向西北,水份逐渐减弱;冬半年高原面受干冷西风环流影响,致使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植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锦溪地区白莲湖附近人工剖面的孢粉研究,重建该地区7 230cal a BP前后的植被和气候。孢粉植物群反映当时气候略有波动,但整体上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环境相一致。孢粉自下而上可以细分为4个组合带:Zone 1青冈栎含量丰富,反映温暖气候;Zone 2落叶栎有所增多,气候稍有转凉;Zone 3青冈栎含量再度增高,气候变暖;Zone 4松属和落叶栎明显增多,气候再度转凉。从沟鞭藻和相关孢粉类型的分布分析,除底部12号样品因孢粉含量低而未予考虑外,其它样品都指示沉积时期当地受到海水的影响。其中Zone 1和Zone 2孢粉植物群指示两次海水的进退过程。当前孢粉研究结果很好地反映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当时海平面变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锦溪地区白莲湖附近人工剖面的孢粉研究,重建该地区7 230cal a BP前后的植被和气候。孢粉植物群反映当时气候略有波动,但整体上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环境相一致。孢粉自下而上可以细分为4个组合带:Zone 1青冈栎含量丰富,反映温暖气候;Zone 2落叶栎有所增多,气候稍有转凉;Zone 3青冈栎含量再度增高,气候变暖;Zone 4松属和落叶栎明显增多,气候再度转凉。从沟鞭藻和相关孢粉类型的分布分析,除底部12号样品因孢粉含量低而未予考虑外,其它样品都指示沉积时期当地受到海水的影响。其中Zone 1和Zone 2孢粉植物群指示两次海水的进退过程。当前孢粉研究结果很好地反映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当时海平面变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云南鹤庆盆地末次盛冰期的孢粉记录与古季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4.6-9.0m段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滇池的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冰期内部的气候波动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可比性。冰期冷锋强度的增加,与北方冬季风的经常入侵和冰期青藏高原的冷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西门错地区2000年来的花粉组合与古气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花粉分析,划分出4个花粉组合带,讨论了2000年来西门错地区古气候变迁特点。研究表明,2000年来,该区总体上处于偏冷湿的气候背景,但仍存在4次相对冷暖波动旋回。中世纪暖期,增温幅度较小;距今500年来,该区进入小冰期,气候有逐渐变干的趋势。孢粉结果与敦德冰心氧同位素曲线比较对应,但变化不如其明显,一方面与高寒地区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与湖盆位置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
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湖北侧4个钻孔的孢粉分析,^14C和古地磁测试,并结合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和有孔虫所确定的海侵地层,将太湖地区的划为10个孢粉带,再参照长江下游相关资料,着重对12.7-1.5万年以来的4个孢粉带作了较深入的环境探讨,揭示出VI带(12.7-7.0万年)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其主要温暖阶段冬温较今高4-5度,当时湿度相对偏大,当然其中也有凉湿与干凉时段,Ⅶ带(7.0-3.0万年)为疏林草原,反映冷(半)干气候,其主要寒冷阶段年均温为8度左右,但仍存在剧烈的气候波动,Ⅷ带(3.0-2.1万年)为温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温凉湿润的季风海洋性气候,其主要温凉阶段生长季月均温比现在低约3度,其中亦有更为干冷或暖湿时期,IX带(2.1-1.5万年)为森林草原-草原或干草原植被,其极干冷阶段年均温约8度,年降雨量400mm左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与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变迁,与当时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结果导致现代植物群分布格局的逐渐形成.鉴于新近纪环境变化的错综复杂性,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比孢粉植物群和探讨植物群变化规律时,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综述新近纪全球性海洋和气候事件,以及区域性构造和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新近纪地层建阶工作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提出讨论,进而探索孢粉植物群的一些综合性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新近纪前期,尤其在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中国东部地区的孢粉植物群已经受到逐渐盛行的夏季风的影响.随着青藏高原的逐渐隆起,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冷的加剧,冬季风开始明显增强,导致草原型干旱性植被在内蒙古地区的形成.其影响在我国华北等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中反映尤为明显.青藏高原的抬升,直接导致高原孢粉植物区的形成;而横断山脉地区的孢粉植物群由于区内地形、气候复杂析拥有多种生境,加上垂直幅度大,上升运动的连续和持久,保留了许多源于不同植物区系的成份,成为一个独立的孢粉植物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第四系钻孔(ZKA4)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至上划分了11个孢粉组合:1.Betula-Ulmus-Artemisia,2.Ulmus-Chenopodiaceae-Quercus,3.Artemisia-Gramineae-Quercus,4.Liquidambar-Polypodiaceae-Ulmus,5.Pinus-Quercus-Betula-Juglans,6.Quercus-Juglans-Artemisia,7.Quercus-Polygonum-JuglansCarya,8.Betula-Gramineae-Artemisia,9.Quercus-Polypodiaceae,10.Podocarpus-Triorites-Polypodiaceae,11.Pinus-Podocarpus-Juglans-Pterocarya。依据孢粉组合,识别出更新世以来七个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孢粉组合1为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气候以冷干为主,向上气候回暖;孢粉组合2为高寒灌丛—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以冷干为主;孢粉组合3为草本—落叶针阔叶混交林,较前一阶段气候变暖,偏暖干;孢粉组合4-5以落叶阔叶为主,整体上以变暖为主;孢粉组合6-7为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整体气候为暖湿,早期略干;孢粉组合8-9为以针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温凉偏湿;孢粉组合10-11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以湿暖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伦古湖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新疆乌伦古湖钻孔剖面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得出全新世以来研究区的气候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约9.99~7.72cal.kaBP期间,气候温暖干旱;7.72—3.62cal.kaBP,气候由温和偏湿逐渐转向温暖偏干;3.62—1.24cal.kaBP,气候由寒冷干旱逐渐转向寒冷偏湿到温和湿润;1.24cal.kaBP至今,气候总体上温和干旱。在这四个大阶段的气候背景下,还存在8.90cal.kaBP和8.35cal.kaBP左右、3.62—2.80cal.kaBP期间、0.82—0.45cal.kaBP期间和约0.23cal.kaBP时的突然变冷事件。本剖面的孢粉组合在约9.99—7.72cal.kaBP期间反映的是湖区的植被,早期为以芦苇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随后演替成以黑三棱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自7.72cal.kaBP以后,孢粉组合反映的是区域植被,与气候相应的区域植被依次经历了荒漠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或荒漠草原→草原→荒漠→荒漠草原的多次演替。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鹤庆盆地1.0Ma以来构造抬升的植被与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滇西北鹤庆盆地168m钻孔分资料,对该区1.0MaBP以来的古植被常规替与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植被和气候对高原隆开不同阶段的响应特点。明显的气候转型发生在0.73MaBP、0.42-0.365MaBP。0.17MaBP前后,山体抬升引起的树线植被响就砂甚明显,可能与山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和生趣带谱的稳定形成有关。13.2kaBP,垢差异升降和气候变化导致湖盆被切穿。  相似文献   

12.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介形类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金兰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88-398,T009,T011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15 000-12 000aBP)HQ钻孔剖面建立介形类2新属6新种,即玻璃介科的Candona parua sp.nov.,Yunnanicandona oblonga sp.nov.,Lineocypris granulosa sp.nov.,L.gibba sp.nov.以及湖花介科的Parachinocythere reticulata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13.
云南鹤庆晚第四纪介形类生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钻孔剖面分析出介形类13属,32种,多为地方性属种,根据介形类丰度,分异度,百分含量及组合分子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结合剖面同步分析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碳-氮比(C/N),碳酸盐含量,孢粉等数据,并利用已有相关的介形类生态资料,对介形类生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矿化度,水流动态,水循环状况,pH值,深度,湖泊流域生产力等环境因素对介形类组合面貌,定量数据,壳饰等特征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介形类丰度,分异度与温度,矿化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安徽大别山分水岭鹞落坪自然保护区7月份开花的32科52种3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提供了花粉图谱、植物生长习性和地理分布范围,为地层中的化石花粉鉴定提供标准图谱和相关信息。对该区域植物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分布范围、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和生境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该区域的花粉形态综合特征与气候和环境之间可能的联系,为地层孢粉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快速扩散,探究其生态适应十分必要。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云南鹤庆草海湿地的观察,得到以下结果。紫水鸡集中分布在以开阔水域为主并有足够植被覆盖的西草海,很少见于附近干扰频繁的其他湿地,其适宜的生境开阔水域约占49.6%、水生植被覆盖水面占39.3%、陆地占11.1%;紫水鸡早间(7:00~9:00时)频繁活动在开阔水域、高草丛、岸边草地,中午后逐渐远离岸边而藏掖草丛中;白天活动的紫水鸡集群大小在1~7只之间,1~2只的集群占62.0%,大的集群中常有司职警戒、领头的个体;紫水鸡用于觅食、休息、警戒的时间分别占47.8%、23.5%、15.1%,很少互动交流,但常驱赶靠近的其他鸟类以维护个体自身的"领域";紫水鸡应对干扰威胁的警戒、避让、惊飞平均距离分别是26.4 m、20.5 m和17.6 m。在鹤庆的紫水鸡集中分布于西草海湿地并避让人为干扰,说明其以避让和逃逸方式应对人为干扰和生境胁迫,应该考虑立法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5种,透射电镜对2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40×18~40μm。具3孔沟、4斜孔沟、散孔沟、散沟等;沟或外沟狭长,几达两极,内陷或不内陷,内孔圆形、稍横长或纵长;表面具皱波状纹饰;外壁厚1.0~3.5μm,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分3层:覆盖层最厚,具穴状或穿孔,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内面均匀;柱状层明显,厚,小柱为钝圆锥体或圆柱状,基层和内层不分,最薄,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根据花粉形态,本属花粉可以分成7个组,它们是:小酸模组、滨海酸模组、酸模组、土大黄组、荒地酸模组、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对萌发孔分布规律的研究,基本支持Wodehouse(1931)的观点,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认为本属花粉可能是蓼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7.
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18.
阳吉昌  熊松   《广西植物》1985,(1):31-37
<正> 甑皮岩洞穴遗址,位于北纬25°17′,东经110°17′。在桂林市南郊,距市中心约九公里,桂林去阳朔公路的右侧,独山的西南麓。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和桂林市文管会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直至1973  相似文献   

19.
The genus Krameria is currently recognized as an enigmatic, monotypic family of dicotyledons. Previous studies of morphology, anatomy, and cytology have been unable to establish unequivocably its phyletic affinities. We report here the results of an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len of Krameria using light, scanning electron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Poll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u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ll families referred to the Polygalales and to selected species of the Leguminosae-Caesalpinoideae, both groups with which Krameria has historically been allied. Superficially, the pollen of Krameria resembles that of the legumes more than that of genera in the Polygalales. However, in ultrastructure, it differs from the pollen of all taxa investigated from both groups. Within Krameria, several variations of a basic type of 3-colporate pollen are discernible. Species with similar pollen variants appear, on the basis of other morphological data, to represent natural groups within the genus. Nevertheless, an arrangement of groups of species of Krameria from “least” to “most” specialized, based on a logical sequence of modification of the pollen morphology, does not agree with any sequence of specialization using other morphological or ecological charact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llen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has systematic value for intrafamilial groupings of the Krameriaceae but that palynological modifications are incongruous with trends of specializations of other characters and, like many other lines of investigation, pollen studies do not provide significant data as to the phylogenetic affinities of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