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1988年的4—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树鹨(Anthus hodgsoni)的数量和繁殖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工作地点和方法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其植被、气候等资料已有报导〔1〕。将全区划为4个植被类型即:一、八水沟农作疏林灌丛区,海拔1600—1900米。二、大路峁针阔混交林区,海拔1900—2000米。三、罗板沟针叶落叶林区,海拔2200—2600米。四、云顶山亚高山草甸区,海拔2600—2800米。在上述4个植被带中,选定一条长2000米的固定路…  相似文献   

2.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关于这个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带过去曾有一些报道,但是有关它的植被垂直分带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问题仍是学术界中争论的问题。这个地区具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日温差大而年温差较小、降水在夏季的气候特点。由于喜马拉雅山与西藏高原阻截了南来的印度洋湿暖季风和削弱了北下的寒流,因而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出现有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而温度则比相应海拔高度的北坡要低。雪线则南坡低(海拔5500—6100米)、北坡高(海拔5800—6200米)。南坡出现有深切的河谷和森林;北坡出现很多覆盖有草原植被的宽谷和盆地。南坡的植被垂直分带如下:海拔1000米以下是裟罗双树季雨林带;1000—25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其中 2000米以下以印栲、木荷为主,以上则是铁椆、穗果柯占优势;2500一3000米是山地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主要有铁杉和高山栋;3000—3800(4100)米是冷杉亚高山针叶林带;3800(4100)—4500米分布有杜鹃,桧柏高山灌丛;4500—5200米是嵩草、冰川苔草高山草甸;在上到雪线则属地衣砾石带。北坡的植被垂直带划分如下:海拔4400米往下到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900米)分布有白草、固砂草草原,4400一5000米是紫花针等高山草原带;5000—5700米分布有冰川苔草、嵩草高山草甸;5700米往上和南坡相似,为地衣、砾石带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通过和温带(长白山)、亚热带(四川西部山地)、热带(东、西喜马拉雅山和墨西哥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的对比,作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南坡应属热带(北缘)植被垂直带的范畴。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及其邻近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带,过去曾有过若干论述[8,12,11,15,14,2] 。我国自1959年起,曾先后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三次植被和自然地理的调查研究(图1)。本文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植被垂直带进行划分,并就其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西花坪林区资源昆虫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其儆 《昆虫学报》1966,(2):152-154
花坪林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属龙胜临桂县管辖,处于北纬25°31′—25°39′及东经109°48′—109°58′之间,海拔500—1850米,为广西中山山地之一。具有中亚热带南部山区的气候特点,年均温12—14℃,夏短冬长,年雨量1800—2200毫米,全年低温高湿,干湿季节交替不明显,四季均有云雾笼罩。土壤由低到高大致区分为二垂直带,海拔700—1300米的中山区为山地黄壤带,13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带。森林保存较好,中山区分布有较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中山区为亚热带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全林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吉良的热量指标和作者提出的湿度指数,研究了我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1.确定了东北地区10个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热量分布范围和水热指标的平均值。2.研究了东北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标分布特点,并用定量指标讨论了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带的分布、大兴安岭存在山地冻原和东北植被区域的分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4°18′—105°25′,北纬32°35′—33°50′;总面积198488公顷(核心区90358公顷,实验区108310公顷)。全境为南秦岭山地,区内山峦重迭,山间河谷深陷。区内水系为长江水系。气候除河谷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大部分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最高37.5℃,最低—7.4℃。无霜期26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42毫米。植被呈明显垂直分布,可分下列四个植被带:一、低山常绿、落叶林带:海拔1600米以下,有大面积农耕区和居民点,植被以次生阔叶林为主。常见有麻栎、山楠、马桑、蔷薇等。二、中山阔叶林和混交林带:海拔1600—…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西部果子沟山区蝗虫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蝗虫是新疆农牧业生产上的一大害虫,关于该地蝗虫的分布,陈永林同志(1981年)已有报道,我们于1981年8月对新疆天山西部的果子沟、芦草沟、赛里木湖等山区蝗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观察,现介绍如下。 一、自然概况 天山西部的果子沟,芦草沟和赛里木湖山区地处东经80°46′—81°21′,北纬44°14′—44°34′,赛里木湖西岸高山,海拔4,200米以上。由于地处伊犁盆地边缘,地形由东向西展开,受北冻洋潮湿气候的影响,使得这个地区较天山的其他山地较为潮湿多雨,植被茂盛,森林发育较好。根据地形及植被类型特点,从芦草沟公社经  相似文献   

7.
云仙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县西部,境内有大芦山、团山、新寨大山、云仙大河、白览田河、顺阳河等大小山脉河流,最高海拔2,154米(大芦山),最低海拔690米,属中山中切山地地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渐低,是小黑江与普洱河的分水地域。全乡总面积37,000多公顷,共11,190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乡,在普洱县,以少林缺水,自然灾害严重称著。该乡气候属温带山区气候类型(部分低海拔地区属亚热带型),年平均温度18℃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据调查,几十年以前,芦山顶上也是茂密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植被保护现状及保护优先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地区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和海拔信息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分布和植被分布与海拔的关系,以期对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植被从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两个维度上提出保护指导。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随着海拔的升高,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中海拔段(600~1000 m)出现了内陆湿地类型向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过渡的现象。(2)高海拔段(1000 m)的自然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中、低海拔段(1000 m)的自然植被未受到较好的保护,仍然存在保护空缺。(3)一级保护优化区集中在长白山中部和东北部林区、辽河口、通辽东北部和呼伦贝尔高原,二级保护优先区分布在东北山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特别是大、小兴安岭交接地带,以及大兴安岭南段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辽东丘陵地区。(4)栽培作物作为保护区内植被的主要人为干扰来源,未得到足够重视,严重威胁到了东北平原地区内陆湿地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建议在长白山中部林区的一级保护优化区内,设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保护,其余一级保护优化区可考虑扩大现有保护区或增设新的保护区;而低海拔段受栽培作物干扰严重的地区,应加强管理监督,对于破坏后需恢复的植被地带,可对其破坏后形成的次生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实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9.
红景天(Rho-diola sacharlinensis)别名高山景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新疆、西藏、东北的高山草地均有分布。在长白山区自然分布在海拔1700—2 500米的岳桦林带。所含红  相似文献   

10.
<正>小五台山属恒山余脉,是桑干河与拒马河的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有东、西、南、北、中5座山峰而得名,其中东台海拔2?882米,为河北省最高山峰。小五台山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气候条件随海拔变化差异显著。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献溥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6,(Z1):79-91
苗儿山是南岭山地越城岭的主峰,广西第一高峰,海拔2141.5米。整个林区面积约80万亩,划为自然保护区约25万亩,境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关苗儿山保护区的基本特点、经营管理方向等,我们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本文着重对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作概括的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虽然,苗儿山保护区范围主要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和红壤所构成,都属酸性土壤,但山地海拔高程相差达1900米,加以人为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植被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掖东大山地区的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大山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张掖县的东北部,为龙首山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龙首山的西段,最高峰海拔3600多米,山地南坡和北坡山脚均与辽阔的戈壁滩相接,海拔高度北坡山脚大致为2000米,南坡山脚大致为1800米。降水量因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而相差很大,海拔2200米以下年降水量只有150—190毫米,而海拔2400—3600米处则可达到300—40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猫儿山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因山顶峰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主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漓江、资江和寻江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柳杉林等用材林。保护区主要分布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猫儿山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0种,其中蕨类植物132种,裸子植物14种,被  相似文献   

14.
太岳山丘陵地带中国林蛙成体的体长和体重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的一种山涧溪流型蛙类。有关东北山地森林环境中林蛙的身体特征已有报道〔1,2〕,但其他地区尤其是非森林环境的资料尚很缺乏。笔者于1988年10月—1989年12月对该蛙的体长和体重及其季节变化做了系统观测。工作地点在太岳山北麓的介休县上梁乡黄土丘陵地带(北纬37°04′,东经112°04′,海拔950米),野生植被几不存在,仅田边、坡地生有少量小型灌木和杂草;沟谷溪流水质清澈,年均流量约0.2米3/秒。1方法每月中旬采集一定数量成体标本(以有婚垫和卵巢发育成熟者分别作为雄、雌…  相似文献   

15.
赵婷  白红英  李九全  马琪  王鹏涛 《生态学报》2023,43(5):1843-1852
植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气候因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生物气候指标研究地带性植被的潜在分布区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从生态气候学角度出发,利用植被热量指标——有效温暖指数(EWI),研究1959—2020年以及未来气候模式下秦岭山地陕西段植被潜在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导致植被热量指标发生变化,近62年来,秦岭山地陕西段EW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01年发生上升突变。(2)基于EWI对秦岭陕西段植被类型的潜在分布区划分发现,2001年以前秦岭北坡无暖温带落阔常绿混交林的分布区,2001年后秦岭北坡渭河东部出现了该植被类型的潜在分布区。(3)随着气候变暖,秦岭陕西段暖温带植被潜在分布区不断扩张,而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寒植被分布区持续缩减,同时各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均呈上移趋势。从面积及海拔变化幅度来看,秦岭南坡较北坡植被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高海拔区较低海拔区植被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4)在代表性浓度路径4.5及8.5(RCP4.5及RCP8.5)情景下,未来50年,秦岭南北坡均将可能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潜在分布区,亚热带常绿阔叶...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地区,大致处于25—32°N,96—102°E的范围,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高耸,山川密集,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000—3000米。自然景观从亚热带到永久积雪带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比较特殊的地区。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如下: 1.植被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 按照植被垂直带谱中有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性铁杉混交林的存在,把整个地区划分为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北部青藏高寒高原植被区。 2.植被垂直分布与经向变化的关系 应用同纬度不同山地的植被垂直带结构、基带植被类型和区域性代表植物作比较,则横断山区植被有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腹地金沙江流域逐步早化的发展趋势。 3.山地植被的局部变化规律性 山地植被深受中小地形、坡度、坡向和土层厚薄程度与土壤基质等局部小环境的影响,其中尤以坡向变化最为突出,一般说,南部亚热带地区,以东西坡变化较明显,而北部高寒地区,又以南北坡分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东南部屏边县与河口县之间,海拔225米至2365米,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等为主。由于该地区直接受到北部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加之植被类型齐全并且保存完整等原因,该自然保护区的蕨类物种丰富独特,附生蕨类植物更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高原野生动物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原位于西藏之北,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为对该区野生动物作出科学的论断及评价,以利进一步保护、利用。从1985年5月初至7月底组成了“西藏北部野生动物考察队”,在羌塘高原腹地的安多——那曲——班戈——申扎——色林错——双湖等地就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自然概况高原西北部地势较高(双湖以北),海拔在4900米以上,山脉呈断续分布,相对高差不大,多为丘陵,6000米以上的山地往往为孤峰,顶部大都有常年积雪。该区属寒冷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温度0——3℃,一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下(西北部实际温度低于以上数据),寒冷期漫长,无…  相似文献   

19.
利用MODIS产品中分辨率为1 km的LAI数据,结合植被功能型分类,分析了2010—2012年北京植被LAI的月际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在GIS与Timesat软件的支持下,探讨了各种植被类型LAI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的不同月份中,北京的植被LAI较高值均出现在西北山地、东北山地、怀柔北部等林地,并呈现从东北山地至西南向中心城区的递减分布;其次,基于LAI叠加分析的结果显示,各种植被类型LAI年平均值的波动均较小,在2010—2012年,针叶林、阔叶林、草地、作物LAI的年均值波动范围分别在1.45~1.50、1.24~1.27、0.90~0.92和0.48~0.51;此外,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结果表明,针叶林、阔叶林、草地、作物LAI的月际变化基本体现了植被的生长轨迹。  相似文献   

20.
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超男  朱连奇  田莉  李新鸽 《生态学报》2019,39(9):3257-3266
基于GIMMS_(3g)(1982—2015年)、SOPT VEG(1998—2015年)和MODIS(2000—2017年)3种NDVI数据集,结合气温、降水和DEM数据,利用平均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以秦岭山地(陕西境内)为重点区域,分析了植被覆盖的海拔梯度差异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垂直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1982—2017年秦巴山区3种植被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1982—2015年NDVI-GIMMS_(3g)增速为1.4%/10a,1982—2000年NDVI-GIMMS_(3g)较低且波幅较大,增速为1.6%/10a,年际间变异系数(CV)为0.04,2000—2015年NDVI-GIMMS_(3g)较高且稳定增加,增速为1.7%/10a,CV为0.02;2000—2015年NDVI-SPOT VEG增速为4.1%/10a,CV为0.04;2000—2017年NDVI-MODIS年增速为4.5%/10a,CV为0.04;②2000—2017年(MODIS数据)秦巴山区植被覆盖高值区主要为秦岭、米仓山和神农架等山地,低值区主要为西部高海拔区和东部低海拔区等区域;秦岭山地随海拔升高植被NDVI先升高后降低;③2000—2017年(MODIS数据)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增加和减少的区域分别占96.90%和3.10%,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变化剧烈;秦岭山地低海拔带植被覆盖较高海拔带增加显著;④2000—2015年(SOPT VEG数据)秦巴山区增温效应显著,增速为0.49℃/10a,植被覆盖与温度以正相关为主,与降水正负相关并存,与温度的相关性较降水的相关性高;秦岭山地高海拔带植被对温度变化更敏感,低海拔带对降水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