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咏梅  韦毅 《四川动物》2005,24(4):630-632
对广西各猴场新引进的食蟹猴进行人拟腹盘吸虫检查,发现食蟹猴的人拟腹盘吸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雌性个体感染率为29.7%,雄性个体感染率为17%,雌雄个体之间感染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治疗该病,结果显示剂量为150 mg/kg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转阴率达100%;而剂量小于70 mg/kg投喂,则无效;剂量大于150 mg/kg投喂,副作用太大,呕吐严重.为此,用吡喹酮驱治人拟腹盘吸虫时,应在剂量上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研究了黑斑蛙双睾吸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这种单殖吸虫的生活史具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即直接外生周期和直接内生周期。前一种发育途径为一般多盘吸虫所共有,后一种发育途径仅在少数多盘吸虫中存在。这两种发育途径的交替存在与其两栖动物宿主生态学有关,并且可能反映了这类多盘吸虫的一种种群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载我国寄生于海产鱼类的扇盘吸虫属 Rhipidocotyle Diesing 1858,共有4种,两种为已有记载的杖形扇盘吸虫R.baculum(Linton,1905)Eckmann,1932与侧杖扇盘吸虫 R.adbaculum Manter,1940, 这两种为我国的新纪录;另两个为新种:大黄鱼扇盘吸虫R.croceae,sp.nov.与棒囊扇盘吸虫 R.clavivesiculum,sp.nov. 。  相似文献   

5.
根据邬捷等(1980)资料,我国的巨盘吸虫共有三种。其中除个别发现于陕西外,大部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即1.扩展巨盘吸虫(广东、陕西);2.泰国巨盘吸虫(广东、云南);3.台湾巨盘吸虫(台湾、福建、浙江)。该资料进一步证实,云南水牛、黄牛的胆管内有扩展巨盘吸虫Gigantocotyle explanatun和泰国巨盘吸虫G.siamense混合感染。感染率水牛为41.4%,黄牛为40%。 近年来,云南金平县以及玉溪县个别公社的水牛发现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逐渐消瘦,衰弱,高度贫血。病至后期,部份病牛常卧地不起,终因衰竭而死亡。死后尸检,常于肝脏、胆管内发现成千上万的同盘类吸虫,有的进入十二指肠内。1976年9月作者将金平县所采得的虫体标本进行鉴定,认  相似文献   

6.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 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 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 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 sp.nov.。新种宿主为锯腿树蛙Rhacophorus carvirostris Guenther,1868,采自云南屏边县。新种中央大钩基部截形,国外近似种大钩基部分叉状。新种虫体全长平均5·07mm,体型小于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和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新种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腹中线,且于中后部交叉联合成网状;屏边多盘吸虫P.pingbianensis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中线,仅1个肠联合;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均过中线,肠联合与分支肠管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8.
作者最近将自1975年以来在江西各地所采集的14种两栖类动物中的重盘科Diplodiscidao Skrjabin,1949重盘属Diplodicus Diesing,1836吸虫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了重盘吸虫9种(表2),其中一种为新种,现记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模式标本(正模1,副模12)保存在江西省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四种牛首科吸虫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四种牛首科吸早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相对长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假扇盘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1st+2t=6,吴氏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2sm+1t=7,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7m=7,范尼道 佛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6m+1sm=7。其中,假扇盘吸虫、吴氏似牛首吸虫和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天津鸟类的吸虫,发现属于粗盘科Eumegacetidae的两个新种:燕鸻粗盘吸虫Eumegacetes(Anterovitellum)glareolae,新种和三宝鸟粗盘吸虫Eumegacetes(Posthovi-tellum)eurystomi,新种。异形科Heterophyidae乳体亚科Galactomatinae的一个新种:东方蚴形吸虫Cercarioides(Cercarioides)orientalis,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