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过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反应是人类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疾病 ,由于症状复杂 ,种类繁多 ,危害广泛且很难根治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自然界的过敏原种类很多 ,花粉蛋白质和食物蛋白质是植物过敏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过敏原。许多人在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过敏蛋白质之后会因过敏而患上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结膜炎、湿疹、皮炎等症。特别是一些谷类食品加工业的工人 ,由于经常呼吸带食物蛋白质的粉末而极易患过敏性疾病。1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大都是外源分子 ,并且能刺激产生显著的免疫反应。许多已知的植物过敏原与病理发生相关蛋白质(pa…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常见过敏原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363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儿中检出率居前3位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50.41%)、猫毛(3.03%)和霉菌(2.48%);检出率居前3位的食物性过敏原分别为淡水鱼(10.74%)、海鱼(7.44%)和鸡蛋白(6.34%)。吸入性过敏原(62.26%)和食物性过敏原(41.60%)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尘螨为常见过敏原,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52.76%和52.00%。不同年龄患儿牛奶过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牛奶过敏检出率最高,为12.82%。男、女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单纯吸入性过敏原和单一过敏原为常见。1月-3月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低发季节。结论通过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明确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尘螨是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950例来自西安地区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以组胺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儿过敏原的分布情况。结果:9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384例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呈阳性,占40.4%,男女患儿过敏原检测阳性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尘螨为主要的过敏原,其次为艾蒿和霉菌类;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其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且大多数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至少合并2-3种过敏原阳性。结论:西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与其性别无关,但与其年龄有关,过敏原以尘螨类为主,大多数检测阳性的患儿对至少一种以上的过敏原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布变化特点,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择430例未成年(<18岁)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结果:430例患者中,血清过敏原IgE阳性166例(38.60%),其中尘螨和屋尘是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血清IgE阳性率男性39%,女性36% (P>0.05),中学组女性阳性率(61.11 %)高于男性(45.83 %)(P<0.05)。不同年龄组间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蟑螂、尘螨、霉菌、豚草、屋尘和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临床症状与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呼吸道过敏症状组IgE阳性率最高(48.30 %),不同症状组间主要过敏原都是尘螨。屋尘阳性患者均合并尘螨阳性,其中70.93 %的患者表现出了呼吸道过敏症状。结论:尘螨、屋尘是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研究血清过敏原分布,对未成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2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解,对大胡蜂及其他昆虫刺蜇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食物过敏反应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食物过敏原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食物过敏反应流行病学数据,食物过敏原,新过敏原的引物及其监控,通过消除内源基因根除过敏性,移去过敏性抗原基等。  相似文献   

7.
糖蛋白是一种含有寡糖链的蛋白质,糖链与蛋白质之间以共价键相连。N-糖蛋白为常见过敏原之一,主要来源于食物、吸入物、昆虫毒素等,能够引起过敏反应。N-糖蛋白过敏原的N-糖链结构影响过敏原与IgE的结合,影响抗原提呈细胞(APC)对过敏原的识别和提呈。本文在介绍与过敏相关的N-糖蛋白、常见N-糖蛋白过敏原的N-糖链结构及与过敏相关的糖基化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过敏原N-糖链影响过敏的机制,为临床预防与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等植物的过敏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植物中的过敏原是引起人类过敏反应的重要来源,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研究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多样化,研究方向已着眼于改造植物过敏原。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初步工作,介绍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纯化重组扁豆过敏原Len c 1(rLen c 1)并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生产rLen c 1,然后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带有Strep II标签的目的蛋白。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过敏原致敏组(注射rLen c 1),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免疫小鼠,建立BALB/c小鼠扁豆致敏模型,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鉴定重组扁豆过敏原的免疫活性。结果:IPTG成功诱导Len c 1蛋白表达,rLen c 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透析复性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复性扁豆过敏原蛋白rLen c 1,成功建立小鼠致敏模型。和对照组相比,致敏组小鼠TIgE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获得纯化的具有免疫活性的rLen c 1过敏原蛋白,为扁豆过敏机制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主动皮肤过敏试验及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有轻微的过敏反应症状,无皮肤过敏反应。无溶血现象,对静脉血管、肌肉无刺激反应。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除有轻微的过敏反应症状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黄芩苷抗生物制剂过敏反应的研究,在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前提下,解决注射生物制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问题,为生物制品与天然药物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新路。采用生物制品过敏试验常规检测方法。黄芩苷使用安全,抗过敏作用明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黄芩苷与生物制品相结合,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有抗动物过敏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草原地区气传花粉与应变性鼻炎(AR)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临床诊断为AR的患者353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6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同时,采用重力沉降法对2015年当地花粉监测,显微镜下计数每日主要气传致敏花粉数量。研究表明,353例受试者中317例(89.80%)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5位为:大籽蒿(74.99%)、葎草(61.93%)、灰黎草(58.53%)、豚草(56.25%)、榆树(47.15%)。夏秋花粉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花粉(83.29%vs 63.46%,p0.001)。花粉监测显示锡林浩特地区气传致敏花粉主要为蒿属、藜科,分别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4.16%和30.71%。花粉分布的最高峰月份为7~8月份。本研究表明,草原地区AR常见致敏原为夏秋季花粉,为多重过敏原,且该草原地区主要气传花粉为蒿属与AR患者SPT主要致敏原一致。草原地区气传花粉在AR发病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手部湿疹和慢性荨麻疹的接触性致敏原的特点及与不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瑞敏"牌斑贴试剂盒对12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面部皮炎69例,手部湿疹36例,慢性荨麻疹23例)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并选择41例健康者做对照.结果:128例患者总阳性率75.78%,慢性荨麻疹组斑贴试验阳性率(39.13%),明显低于面部皮炎组(84.06%)及手部湿疹组(83.33%).健康对照组阳性率(4.88%),明显低于疾病组.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重铬酸钾、松香、秋兰姆混合物.超过60%的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阳性变应原.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的变应原分别为芳香混合物、秋兰姆混合物、卡巴混合物(P<0.05).结论:本组患者常见的致敏原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重铬酸钾、松香、秋兰姆混合物,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斑贴试验结果不尽相同,芳香混合物是女性常见的过敏原.斑贴试验是检验接触性过敏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在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的1~5岁下呼吸道感染的特应性体质患儿217例,按照有无喘息症状分为喘息组与非喘息组。采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过敏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鼻炎,湿疹)、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TIgE(总IIgE)及sIgE(特异性IgE),(视sIgE≥2级为阳性)、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结果:(1)喘息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鼻炎人数均高于非喘息组(P0.05)。两组在湿疹、喜揉眼、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一级亲属过敏史、二级亲属过敏史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比较:喘息组户尘螨阳性人数多于非喘息组;(3)喘息患儿组根据是否伴有鼻炎及湿疹分为:A组,喘息,不伴有鼻炎及湿疹;B组,喘息伴有鼻炎或者湿疹;C组,喘息,伴有鼻炎及湿疹。ABC三组TIgE、年龄、吸入过敏原个数、吸入过敏原阳性人数、户尘螨阳性率逐渐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吸入过敏原及食入过敏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和喘息密切相关。尘螨是幼儿喘息、变应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主要过敏原之一,是特应性体质患儿是否发生喘息的关键过敏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哮喘过敏原刺激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300U/L尘螨抗原提取物作为过敏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尘螨抗原提取物刺激对16HBE细胞NF-κ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用NF-κB(p65)sh RNA沉默16HBE细胞内NF-κB表达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在过敏原刺激诱导16HBE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过敏原刺激后使16HBE细胞内NF-κB(p65)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明显诱导16HBE细胞凋亡和活化型caspase-3水平上调,沉默NF-κB可使过敏原刺激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率降低和活化型caspase-3水平上调减少。结论 NF-κB可介导哮喘过敏原刺激后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尘螨过敏原Der f 1的去除效果。于实验舱内[RH:(50±10)%; Tem:(24±1)℃]将过敏原蛋白Der f 1雾化至空气中,利用采样器采集样品,并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过敏原Der f 1的浓度,首先计算出尘螨过敏原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减率;分别开启空气净化器5 min,10 min,15 min,采样后计算空气净化器对过敏原Der f 1的去除效果。实验得出,尘螨过敏原雾化后1 h的自然衰减为(14±0. 5)%,雾化后2 h的自然衰减率为(34±1)%,雾化后4 h的自然衰减率为(57. 5±0. 5)%。市售空气净化器(CADR=358. 5 m3/h)开启最大风量的Der f1的去除效果:5 min去除率为(66. 68±8. 15)%,10 min去除率为(84. 39±9. 67)%,空气净化器连续工作15 min后过敏原Der f1未检出(LOD=0. 488 ng/m L)。因此,本实验得出结论,在自然无干扰条件下,雾化后的尘螨过敏原在空气中较为稳定,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尘螨过敏原。  相似文献   

17.
符克~(TM)(Fooke ~(TM))系统是国产自动化全定量过敏原s Ig E检测系统,是一种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系统,已经用于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s Ig E)。本研究采用符克~(TM)系统检测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slg E,试图评价符克~(TM)(Fooke ~(TM))系统在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并与Immunon CAP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表明:符克~(TM)系统检测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slg E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33%、4.09%、5.83%和4.57%,均高于试剂盒标示精密度;定量测定下限(LOQ)分别为0.261 KU/L、0.255 KU/L、0.164 KU/L和0.269 KU/L,均低于厂商标示灵敏度。符克~(TM)系统和Immuno CAP系统定量检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361、0.472、0.844和0.473,p0.05,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符克~(TM)系统和Immuno CAP~系统阳性符合率中,粉尘螨阳性符合率最低(75.00%);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阴性符合率均较高(均85.00%);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两系统Kappa值分别为0.907、0.813、0.757和0.85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体上,研究表明,符克~(TM)系统,作为国产自动化全定量过敏原s Ig E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slgE,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与Immuno CAP誖系统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成本低的Elisa捕获检测系统,具有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特别是变应性鼻炎、哮喘和食物过敏等,在全球儿童和青年中呈逐年增加趋势。大多数患者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接受传统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及对症药物治疗,病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少数患者仍然有持续的症状,处于有生命威胁的过敏反应风险中。探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新疗法(novel immunotherapy)和开发传统AIT新技术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策略。现依据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对这两个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38年Feldbery和Kellaway发现,在肺灌流时给予蛇毒,在灌流液中可收集到一种使肠肌缓慢收缩的物质,他们命名为慢反应物质(slow reacting substance,SRS)。1940年Kellaway进一步发现,肺组织受抗原攻击时亦能产生SRS。1953年Brocklehur-st确定过敏反应所产生的SRS与非过敏状态时产生的不同,将前者称为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slow reacting substance of anaphy laxis,SRS-A)。SRS-A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的  相似文献   

20.
仇秋菊 《蛇志》2014,(1):48-50
目的探讨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方法将300例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140)和改进组(n=160),分别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传统组阳性91例(65%),改进组7例(4.3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脱敏后传统组出现14例过敏反应,改进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结论改进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皮试的判断标准和脱敏注射方法较传统方法阳性率大幅度降低,阳性者中过敏反应极低,而且该法省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