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毛细线虫的鼠体感染及虫卵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毛细线虫 Capillaria hepatica(Bancroft 1893)Travssos 1915属于毛细科Capillartidae毛细属Capillaria中的一种小型线虫,为世界性分布,是鼠类肝脏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近年来发现可广泛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1982年12月在浙江天台县一公社对鼠类体内肝毛细线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鼠体在冬季情况下对此种线虫的感染率,并对其虫卵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以与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的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a trichiura)卵加以区別。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对鼠类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感染率的影响,作者于2004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和东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典型草原草场选取了14个实验样地,采用洞口计数法(四分之一圆面积法)调查估计各实验样地内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密度,同时采用夹线调查法捕获鼠类样本,进行常规解剖获取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数据。采用目测计数法统计猛禽的出现频次,并以其出现频次作为猛禽的相对密度指标。实验样地共捕获长爪沙鼠1 058只,观察到鹰隼类活动69只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鼠类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926),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猛禽密度之间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853)。该结果说明,长爪沙鼠是肝毛细线虫的主要宿主,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的升高均会增加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猛禽密度和鼠类密度之间还存在叠加效应,猛禽的捕食作用会加快肝毛细线虫病的传播周期,加重肝毛细线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1981至1986年6月,对武汉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人体也可被感染)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将捕获的鼠处死后,剖取肝脏剪成4—6块,分别置于8×12厘米的玻片上,用另一张玻片加力压扁,置解剖镜下观察,发现有成虫立即取下上而的玻片,用解剖针仔细剥离肝组织,将分离出的成虫移入生理盐水中观察。结果本调查共捕鼠1286只,其中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876只,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284只和小家鼠(Mus musculus)126只。经解剖检查有肝毛细线虫寄生的共664只鼠,总检出率为51.6%。上述三种鼠的检出率依次分…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鸟类寄生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我们在江苏省太湖地区进行了以水禽为主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共剖检20种鸟181只,其中感染有线虫的18种87只,占检查总数的48.07%(表1)。发现线虫15种,分隶于7科8属,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个新纪录;并发现10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6.
罗索线虫一新种的记述(线虫纲:索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3年7月13—21日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调查蚊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幼虫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按蚊幼虫5只,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台上乡采获多条从按蚊幼虫逸出的线虫,其中雌虫78条,雄虫257条,雌雄比为1:3.29。经鉴定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63年4—6月在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峯岭和那大)所采集的439只鸟(分隶于37科。116种)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共有23种,分隶于13科19属,包括1个新种,9个国内新纪录。此外,尚发现25种鸟为21种寄生线虫的新宿主和1种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8.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9.
1975年10—11月间,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了鸟类寄生线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135只,隶于3科5属13种,其中有线虫害生的鸟91只,占检查总数的67.4%(表1)。由于此次调查主系水禽类鸭科鸟类,寄生部位多在砂囊,故虫种比较单一。共发现线虫11种,分隶于5科6属(表2),其中包括瓣口属(Epomidiostomus)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由于新种两交合刺在形态特征上及大小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10.
泾县包合乡以往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1965年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1986年在监测中我们作了野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解剖野生动物5批658只,有鼠类(黑线姬鼠、山鼠、田鼠、沟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鼩等7种、634只)、野兔(21只)、食蟹獴(1只)、黄麂(2只)。发现其中13只动物感染寄生虫(占1.98%);其中有鼠类12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肠、肝。虫体经鉴定属弓首线虫(成虫)、长膜壳绦虫(成虫)、肥颈泡尾绦虫(带囊尾蚴)、豆状带绦虫(囊尾蚴);野兔1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后腿肌及筋膜间。虫体经鉴定属链形多头绦虫(共囊多头蚴)。共发现线…  相似文献   

11.
1958年我组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系调查时,在羊消化道中找到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寄生线虫。我们在新疆的吐鲁番、焉耆、阿克苏等地,在绵羊的小肠及第四胃中找到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ongolica Schumakovitch,1938)及马氏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arshalli(Ransom,1907)Orloff,1933],此外,在北山羊(Capra siberic)Meyer)第四胃中发现一种寄生线虫,经鉴定,认为是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马歇尔线虫属(Marshallagia),定名为新疆马歇尔线虫新种(Marshallagia sinkiangensis sp.nov.α  相似文献   

12.
青海海南地区蜱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1985年作者在青海省海南地区,对喜马拉雅旱獭等兽类和家畜,体外寄生蜱类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于下。调查方法:广泛捕猎旱獭、鼠类等动物,搜集体外、洞道及窝巢的蜱类,也检获家畜体外蜱类进行分类鉴定,大部份标本送检查菌,少部份制作成永久留存标本。调查结果:从20种动物体外、洞巢搜集蜱类16,000只。经鉴定属于1科5属10种(见表)。生物学资料:鼠类是该地蜱类的主要宿主,有7种蜱类寄生。家畜次之,有6种蜱类寄生,其中以绵羊和牦牛寄生最多。草原硬蜱占蜱类总数的91.0%,为优势种,尤以旱獭体外采集的草原硬蜱为最多。从春季到秋季,其獭体…  相似文献   

13.
1960年5—8月期间,我组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的内蒙古综合考察队,在乌梁素海60—70万亩水域面积上进行了水禽寄生吸虫和线虫的调查。我们解剖了30种鸟类共123只,所检获的标本经鉴定有吸虫12种,线虫15种,隶属2纲11科16属(表1,2)。其中包括两新种线虫、6种吸虫及9种线虫的国内新记录。15种鸟为6种吸虫和11种线虫的新宿主。6种鸟为6种吸虫和2种线虫在国内首次记录的宿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北京地区鼠类寄生线虫标本中所发现的绕体科Heligmosomatidac一新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1988年5—9月在西藏察隅地区捕获一批蠓类成虫。在志贺库蠓(Culicoides sigaensis)34只、奄美库蠓(C.amamiensis)4只和肩宏库蠓(C.humeralis)1只中各有1只被索线虫寄生。寄生部位均为腹腔。其感染度为1—3条。西藏察隅地区库蠓体内的索科线虫@薛群力$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 @宋锦章$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 @邓成玉$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 @张有植$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量对植物寄生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运行11年的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站,开展了4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即秸秆不覆盖还田(NT0)、秸秆33%覆盖还田(NT33)、秸秆67%覆盖还田(NT67)和秸秆100%覆盖还田(NT100)对植物寄生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植物寄生线虫16个属,优势属4个,即巴兹尓属(Basiria)、垫刃属(Tylenchus)、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和短体属(Pratylenchus)。植物寄生线虫总丰度在0~10 cm土层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10~20 cm土层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变化很小,但两个土层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间植物寄生线虫总丰度差异均不显著。秸秆还田各个处理中,植物寄生线虫c-p(colonizers-persisters)类群以c-p3类群占优势。秸秆还田导致了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植物寄生线虫优势属中巴兹尔属(Basiria)和垫刃属(Tylenchus)的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线虫c-p2类群的相对丰度增加,以及c-p2和c-p3类群的生物量增加。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植物寄生线虫危害的风险。秸秆还田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和pH的变化来影响植物寄生线虫c-p类群。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寄生线虫在我国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早在1743年Needham第一次报道线虫能寄生小麦引起粒瘿病。1850年Hardy在野燕麦上发现有另一种寄生线虫。1859年Schacht报道了寄生甜菜的线虫,1871年Schmidt对这线虫进行描述,命名为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kachtii)。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继续报道了许多植物寄生线虫,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到1906年以后便形成一门专业学科,近三十年来更进一步得到飞速发展。迄今全世界共计发现并正式描述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已达140多属、2000多种。 我国的植物寄生线虫研究工作起步也早,最初是1916年章祖纯在北京发现小麦线虫引起粒瘿病。50年代便在河北、天津、北京、山东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主要西/甜瓜产区,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西/甜瓜农田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的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西/甜瓜农田土壤线虫的数量、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调查样点中,共发现土壤线虫54属,平均682条·100 g~(-1)干土,其中原杆属线虫、拟丽突属线虫和矮化属线虫在不同种植年限的西/甜瓜农田土壤中均为优势属;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线虫的总数量虽无显著变化,但其中食细菌类线虫和杂食-捕食类线虫数量显著减少,而植物寄生类线虫数量显著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中的矮化属、根结属线虫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H)、瓦斯乐斯卡指数(W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显著降低,线虫通道指数(NCR)、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PPI/MI显著升高,其他指数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速效磷、有效锌和有效硼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对土壤优势属线虫的影响较大;连续种植西/甜瓜会增加土壤植物寄生类线虫数量,进而可能造成西/甜瓜连作障碍的发生;连续种植6~10年,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最低、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9.
1963年2—4月,结合江苏省无锡和南京两市的群众性灭鼠工作,无选择地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各种鼠类,进行体内寄生蠕虫检查。两市共查小哺乳动物212只(啮齿目动物197只,食虫目动物——麝鼩15只),其中34只发现有吸虫寄生。所发现的吸虫共6种(表1),分隶于4个科、5个属。其中包括两个新种:江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kiangs-uensis,新种)和陈氏后穴吸虫[Opisthioglyphe(Lecithopyge)cheni,新种]。  相似文献   

20.
1988—1990年先后对云南省易门县和玉溪市部分地方捕获的鼠类进行剖检,发现家栖鼠种感染链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aris)较为普遍,现报告如下:1检查方法鉴定鼠种后解剖、取出肝脏检查,如表面有乳白色囊包则观察包内虫体形态。2结果共剖检鼠类5种205只,发现肝脏有链尾蚴寄生者60只,总感染率为29%,寄生强度为3(1—20)个。其中褐家鼠感染率为40%(39/98),黄胸鼠为38%(19/50),黑家鼠为15%(2/13),多寄生于成鼠。小家鼠41只和鼩鼱3只未检出。不同地区捕获鼠种感染率亦不同,如易门县铜厂(山区)感染率为10%(3/31),玉溪市农村(坝区)为31%(43/137),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