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蚕丝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传说还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传说那黄帝元妃,名叫缧祖,她有一个花园,园里长了很多桑树,她常常去桑树下面乘风凉。有一天,她进得园来,听见树上(口悉)(口悉)嗦嗦地好像小雨下在叶子上的声音,却没有雨点落下来。缧祖抬头仔细一看,便发见了那吃桑叶的蚕,正在那儿做茧子。旁边的侍女说道:“蚕做好一个茧子,要花三日三夜,茧子做好了以后,蚕便变成了蛹,躲在茧子里,过了一个月,又变成蛾子,把茧子咬破飞出来。”缧祖  相似文献   

2.
夏邦颖  郭郛 《昆虫学报》1978,(2):127-132
昆虫的重要生理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培育了家蚕的不同品种,并且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使我国成为桑蚕的发源地和蚕丝出口国(蒋猷龙,1977)。研究家蚕生殖腺的代谢,特别是生殖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理化性质,可为家蚕的繁殖和遗传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淡水养鱼     
一.我国养鱼的历史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据说远在公元前473年的范蠡(陶朱公)即进行养鱼(传说现在的湖北省鄂城县西门外西山有陶朱公读书处,并有寒溪养鱼池),并著有“养鱼经”叙述养鱼的方法及其收益,是全世界最早的有关养鱼的著作。大约在1500年以前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阐述养鱼的方法。我国水面广阔,气候适宜,劳动人民长期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其他各国以饲养鲤鱼为主,而我国除鲤鱼外,还盛产青鱼、草鱼、(?)鱼、鱅鱼、鳊鱼等的鱼苗,成长快、肉味美,是我国的特产,除我国劳动人民饲养外,每年留有大量鱼苗的出口。我国淡水面积约有1亿6千余万亩,其中可以利用养鱼的有5千余万亩,另外,有稻田3亿7千余万亩,其中一部分也可以利用稻田养鱼。单位产量也以我国为最高,如德国养鲤鱼每市亩水面平均年产33.3—133.3磅,印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用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劳动人民对野生菌类资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蘑菇味美可口,采食蘑菇。一千多年前知道利用食用真菌治病,在古典传说白蛇传中,就记载有白娘子去仙山盗取灵芝,使许仙起死回生。这是我国广为留传的神话故事。香菇(Lentinus edodes)的栽培为我国劳动人民首创,约660年前,王祯著的《农书》中(元朝1313年)就有详细的记载,比欧洲载培洋蘑菇最早的法国(1700年)还早400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8500年前就开始驯养家蚕,蚕桑丝绸产业在中国起源和发展,并在向全球传播过程中,慢慢积淀形成了丝绸之路。家蚕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白胖温顺的乖巧形象,而被人们冠以"蚕宝宝"的称呼。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日本科学家为代表的家蚕遗传学研究,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以我国西南大学家蚕团队为代表的家蚕基因组学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蚕宝宝除了吐丝结茧以外的更多重要用途。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和选择,家蚕已经具备了异常强大的泌丝能力,1头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郑辑之《永嘉郡记》(公元四世纪)记载,永嘉地区(即今浙江温州一带)一年能养八批蚕。当时人民已经发现用低温催青蚕卵,有利于产生不滞育卵。为了能在一年四季里分批多次养蚕,创造采用低温催青办法以不断获得产不越年卵的蚕。同时还从蚕丝产量看到养越年化蚕比养不越年化蚕更为有利。所以又利用各代不越年化蚕所产的卵,在自然高温下孵化,以获得各代越年化蚕作为蚕丝生产主要蚕种。这样既解决多次养蛋的蚕种问题,同时又尽可能达到较好的蚕丝生产目的。这是我国古代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国之一,由於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与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有不少伟大的创造和发明,这是我国人民极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近百年来,封建努力的压迫和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已经摆脱了几世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古国。对鱼类的捕捞、饲养、驯化可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远在3,100年前纪元前1,200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保护河川中天然产的鱼卵和幼鱼,并开始饲养它们,可惜这些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专书整理记载。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书,记载60种鱼类,但其中只有51种是真正的鱼类(他误把软体动物的乌贼、腔肠动物的水母、哺乳类的海豚等列为  相似文献   

10.
远古时代的埃及,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尼罗河洪水泛滥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天狼星的出现,预兆着尼罗河洪水期即将来临!进而按照天狼星的出现与隐没,创造了人类社会最早的年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样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现在还使用着的农历,就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劳动人民按照月相的盈亏、寒暑时令,创造了她的最初雏型,因此,农历的另一个名字又叫做夏历。下面将介绍的日历,发现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泥盆纪,这种日历  相似文献   

11.
《遗传》2017,(11)
蚕桑丝绸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我国也长期保持着世界产业中心的地位。家蚕早期遗传育种研究高度发达,形成了完善、科学的蚕种繁育和保存体系,但是也提前进入了育种技术的发展瓶颈,如传统遗传资源已被充分挖掘,品种同质化程度高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蚕桑丝绸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快速应用,家蚕遗传育种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综述了家蚕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现代家蚕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潜力和现状,展望和讨论了家蚕遗传育种未来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古代医书上称为“本草”,动物药是中药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饮片处方和中成药中都有动物药。用动物的全体、器官或分泌物等入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汉朝的《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13.
柞蚕     
引言柞蚕是野蚕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绢丝昆虫,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总科、天蚕蛾科、天蚕蛾属、柞蚕种,学名Antheraea pernyi G.M??neville. 柞蚕茧丝的利用,像家蚕茧丝一样,同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在1800年以前,我国汉魏史籍中,如后汉书,古今注(晋崔豹著)等古书,均记有当时农民把山野自然繁殖的柞蚕成茧收回来抽丝的事实.综观这些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包括了医学上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多种学科,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是中医学的主要学科,在中医临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上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中医针灸、中草药物等方法来解除病痛,促进人体关节软骨再生,成为目前临床诊治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国中医内科的深入解析,将临床诊治坐骨神经进行分析,找出可以减轻病痛,不影响生活工作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蚕(桑蚕)和蚕桑产业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就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在利用家蚕蚕丝作为丝织品原料的同时也将蚕蛹等作为食品以及中医药的原料加以利用。现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又被重新认识和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家蚕的经济、食药用价值亦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概述了家蚕不同形态阶段及其产物在食用、药用、保健等方面的价值与研究现状,同时也对目前家蚕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此外,对家蚕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拓展蚕桑资源新领域和新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石器时代早已知道养蚕,所以家蚕各种疾病的发现和记录亦以我国为最早。用低温催青方法制成家蚕的不越年种,而使一年内能养蚕七、八次,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早已创造的卓越方法。凡此,均是研究昆虫学历史的人所想知道的。现在先说蚕病。 蚕的白僵病记录最早,《神农本草经》有白僵蚕入药,列为中品说: “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皮干),令 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产泽”。神农虽是一个不可信的神话人,但其编写成书当不迟于战国时期。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定以为是扁鹊门人子仪所著,那就至少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五世纪已有蚕的白僵病记载了。约一千年后,陶弘景(452—530年)《本草经注》说: “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可见此病传染性很强,在南朝梁代为害甚烈。当时怎样治病,无可稽考。  相似文献   

17.
“全国生物技术在蚕丝业应用研讨会”于1988年11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代表对于我国近年来有关生物技术在蚕丝业上应用的研究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任务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代表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应用生物技术在家蚕育种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在染色体工程方面,建立了单雌、单雄无性繁殖系和雌雄蚕基因相同的同质纯合两性纯系;(2)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菊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栽培已近三千年历史。古代的别名很多如治蔷、日精、节花、女节、黄花等十多个别称,这也说明菊花是我国较早而普遍的栽培植物。长期以来经劳动人民的选种和栽培管理,使野生野菊,进化到现今数千个的优良美艳的菊种。菊花从古至今皆为人类喜爱的观赏植物,我国古代诗人和绘画家都喜欢取它作为题材,以它的耐霜形容我国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咏菊诗句和画幅。研究栽培菊花的专门者,集中了菊花的栽培经验写有许多的菊谱、菊鉴和其他关于菊花的著作(比较著名的如宋代刘榮的“菊谱”和南宋范大成的“范村梅菊谱”)。在菊花盛开时举办菊花展览会和赛菊会供人们欣赏,所以它在我国文化生活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桑树的栽培     
一.前言栽培桑树的目的,在于收获桑叶,饲养家蚕,生产蚕茧;通过工厂加工,得到最后的产品——丝绸.丝绸是我国特产,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全国有23省生产蚕丝。南至广东,北至辽宁,东至江浙,西至新疆。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安徽、新疆等省为主要。台湾也有蚕丝生产。我国丝绸是目前出口的一项重要商品。五年来(1954年止)出口的丝绸,可以换回相当于24个无缝钢管厂的成套设备。对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从栽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看,也是很重要的。它的特点:第一,可以利用不宜栽种粮棉作物的土地栽桑。如山区荒地、田边、堤岸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我国古代昆虫学研究史上出现的“螟蛉子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过程中,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重新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古籍《诗经》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记载,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观察自然界昆虫活动的写真。随着时代的进展,由于儒法两家对立的宇宙观,对于螟蛉、蜾蠃的见解不同,从而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螟蛉子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