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治疗的靶向分子药物的设计与构建,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之一。靶向药物载体的构建,是通过药物直接加载靶向生物分子或者利用载体自身特性,使化疗药物可以到达并富集在特定组织,所以也被称为"分子火车"。纳米药物的研究已经从单靶向发展到多靶向,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应用。单纯的被动释放药物的载体颗粒在复杂的细胞微环境中缺乏精确治疗。因此通过构建带有可控释放特性的纳米药物载体,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药物在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加强药效,而且还能降低对非靶向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常用的控制纳米药物释放的方式包括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磁响应等。本文主要介绍构建可控药物释放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增强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选择性、降低其毒副作用及提高疗效一直是肝癌治疗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纳米粒子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集中于被动靶向治疗、主动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栓塞化疗及纳米粒子的直接治疗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越  郝秀静  李敏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7):1085-1090
骆驼科动物的体内会产生一种缺失轻链的抗体,被称为重链抗体,又叫做nanobody。这种抗体只包含一个可变区,具有高亲和力、高稳定性、强组织穿透性、高效表达等优点,同时具有低毒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特性,适用于诊断、治疗和充当多种领域的实验研究工具。文中将主要讨论nanobody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为nanobody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重组抗体工程在基础研究、医学和药物生产上已经成为最有希望的领域之一。重组抗体及其片段在正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占所有生物蛋白的30%以上。研究集中在抗体作为理想的癌症靶向试剂方面,最近由于FDA批准使用第一个工程化治疗抗体而使热度达到极点。过去的几年中,在设计、筛选及生产新型工程化抗体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的筛选方法已经能够分离出高亲和力的癌-靶向及抗病毒的抗体,后能够抑制病毒用于基因治疗。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另一个策略是将重组抗体片段与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毒素、酶以及生物传感器表面进行融合。双特异性抗体及相关融合蛋白也已经生产出来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在抗癌疫苗以及T细胞补充策略上有效地增强了人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与癌症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岭  刘厚奇 《生命科学》2010,(12):1254-1258
端粒酶是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关键酶,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关系密切。端粒酶在癌细胞表面表达特异性抗原,是癌细胞的标记之一。靶向治疗作为癌症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等传统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针对端粒酶这一特异靶点的靶向治疗可以利用免疫学基本原理,通过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有效杀伤癌细胞。已有许多端粒酶肽段应用于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免疫疗法也有其缺陷,端粒酶抗原免疫耐受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在近年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癌症目前仍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因之一。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突破了传统癌症诊疗手段的固有局限性,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已有多个代表性药物获得新药批准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然而,纳米药物仍面临肿瘤生物学的复杂性和异质性、药物安全性、纳米-生物界面的相互作用等挑战。该文阐述了近期纳米药物在肿瘤诊断以及化疗、放疗、光疗、化学动力治疗、免疫治疗和联合疗法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其在临床转化、生产和商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p53可协调多种反应,包括细胞周期阻滞、DNA修复、抗氧化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自噬、衰老和凋亡等。p53主要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转录发挥其肿瘤抑制功能,但p53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当p53发生突变时,就会导致其功能丧失进而导致肿瘤细胞生长。p53已成为癌症治疗中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之一,因此以p53为靶点产生了许多癌症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靶向p53信号通路在基因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以期为了解靶向p53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抗癌药物通过靶向特定蛋白来抑制肿瘤生长,但大部分致病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通过靶向降解目标蛋白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技术。本文在介绍传统多肽型PROTAC和小分子型PROTAC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靶向递送型PROTAC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识别分子介导靶向PROTAC、纳米材料介导靶向PROTAC和可控激活小分子PROTAC前药。研究表明,靶向递送型PROTAC在提高肿瘤细胞特异性、减少脱靶效应和降低生物毒性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最后,本文对PROTAC的成药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而且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还能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实现药物的特异性按需释放。该新型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表面修饰物对药物载体递送的影响和优势加以综述,并对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提高药物抗癌活性和靶向性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癌症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均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或局限性。脂质体和纳米颗粒作为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载体,在人体临床试验中也出现了药物渗漏和装载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而言,应用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载体递送抗肿瘤药物或小分子,是有希望介导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的策略之一。近年来,细菌来源的非复制型小细胞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细胞是细菌异常分裂时期产生的纳米级无核细胞,其直径为200–400 nm,因而具有较大的药物装载能力。对小细胞的表面进行修饰,例如,装配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或受体结合的抗体/配体,可显著提高小细胞的肿瘤靶向性。这种具有靶向性的纳米材料能将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功能性核酸或编码功能性小分子的质粒靶向递送至肿瘤,而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器官的集聚。因此,使用小细胞作为靶向递送载体有助于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分子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文中将对小细胞的产生与纯化、药物装载、肿瘤细胞靶向性、内化过程以及其用于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发基于小细胞的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化疗、放疗等癌症治疗手段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肿瘤靶向细菌可以特异性定殖于实体肿瘤微环境,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可以使其在实体肿瘤内持续合成并释放抗癌药物,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避免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成为近年来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益生菌,没有致病性,不产生免疫毒副作用,且具有高效的肿瘤靶向定殖能力,能在正常组织中迅速被清除,因此在癌症细菌疗法中备受关注。针对EcN在癌症靶向治疗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通过基因工程提高其靶向性、可控性和安全性的方法,并介绍了EcN在辅助其他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细菌功能的设计合成能力不断增强,EcN作为可编程的活体药物,有希望发展成为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易引发多药耐药、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和策略。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被认为是肿瘤、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新药设计的最重要靶点之一。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具有易被主动靶向基团修饰的特点,可实现细胞乃至细胞器的精准靶向给药。本文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诱导细胞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靶向纳米载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成功研制了微型医疗机器人。它呈多孔支架状,长度接近头发丝的直径。能精准传送药物至人体的特定部位,预计将来可用于癌症、脑梗中风、视网膜退化等多种疾病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国内简讯     
纳米操作机器人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以封面专题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利用纳米操作机器人在癌症靶向治疗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它对患者的影响是相当持久的,SCI治疗的难点主要是由于损伤后脊髓中的微环境不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轴突的生长和新突触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脊髓组织的修复。现在SCI治疗的策略就是要改善损伤脊髓微环境,减少不利因素,从而促进脊髓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本研究综述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药物及靶向治疗方法,为SCI的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体内筛选可以更好地模拟靶抗原的天然环境 ,以筛选到与活体内某些器官或组织有特异结合活性的肽或抗体。近年来利用该技术在动物体内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综述了体内筛选技术在器官和组织血管靶向载体的筛选、基因治疗及绘制人类血管分子图谱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药物指供临床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利用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高亲和力的分子载体将核素定向导入特定的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其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随着核医学的发展,SPECT/CT、PET/CT的普及,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利用放射性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组成及特点;综述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免疫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杂志》2009,(3):5-5
科学家鉴定出一种新的植物病毒,只有人类发丝宽度的干分之一大,专嗜人类某种细胞,对其他细胞和组织没有侵害性,该病毒有望被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并制备成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9.
膜蛋白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近年来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膜蛋白天然构象的稳定是维持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技术采用两亲膜支架蛋白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而自组装形成类似于天然磷脂双分子层的盘状结构,为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平台.与传统拟膜技术相比,纳米盘具有可溶性强、稳定性佳、尺寸可控、生物相容性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同时可精准设计选择性靶向,应用优势巨大.本文介绍了纳米盘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综述其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如纳米盘作为疏水性药物和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运输载体,具有载药率高、药物可控释、靶向运载能力等优势,作为小分子蛋白质的拟膜环境对目标蛋白的亲和固定性和作为高密度脂蛋白的有效补充在心血管疾病中清除胆固醇具有高效性和可控性等.综上,纳米盘技术能够为未来膜蛋白相关研究以及其他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c-Myc是一种转录因子,参与Myc/Max/Mxd信号调控网络。c-Myc不仅调节机体的正常发育,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显示,超过70%肿瘤中存在c-Myc突变或表达量的变化。因此,c-Myc靶向抑制剂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c-Myc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靶向c-Myc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Omomyc为代表的抑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c-Myc在肿瘤中的直接抑制可能发展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虽然靶向c-Myc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c-Myc的直接抑制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风险与挑战。本综述中,首先,对c-Myc在细胞中的调节网络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的总结;其次,讨论靶向c-Myc及其同系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意义;另外,总结c-Myc作为一个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对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c-Myc抑制剂,例如小分子抑制剂以及蛋白质和肽类抑制剂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与探讨,并就其所存在的问题作出展望,从而为癌症中以c-Myc为靶点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