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发展迅速,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冻结及解冻技术是目前水产品及肉类产品长期贮藏的常用手段,基于超声波的物理及化学效应,超声波辅助冻结及解冻技术正成为超声波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热点。本文中,笔者阐述超声波辅助冻结及解冻的机制,并探讨超声波冻结及解冻技术在水产及肉类产品中的应用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超声波冻结及解冻技术在水产品及肉类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周全生  李超  叶涛 《生物资源》2020,42(6):704-709
以天然气地下管道工程竣工后的砒砂岩及沙地为研究对象,探讨经4年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后的土壤修复效果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砒砂岩及沙地土地类型上共有29个植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封育恢复4年后,砒砂岩及沙地的植物群落均处于进展演替的初级阶段。相比人工种草恢复,封育恢复可更好地增加沙地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2)砒砂岩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仅在封育恢复后高于天然草地,而沙地经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方式后,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封育及人工种草恢复方式有助于改善管道工程迹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提升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近年来,传统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骨碎补及骨碎补总黄酮具有较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能够通过有效地调节骨代谢及改善骨结构来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本文从骨碎补总黄酮改善骨代谢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细胞、动物、临床水平及相关通路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该药材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齿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植物学形态及资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营养及药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对马齿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肺部菌群及肠道菌群与肺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肺癌患者的肺部及肠道菌群发生失调,即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随着“肠-肺轴”概念的提出,肺部及肠道菌群在人体内的紧密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肺部及肠道菌群的研究对于阐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文中综述了肺癌患者肺部及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及可能的互作机制,强调了肠-肺轴中免疫系统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肺部及肠道菌群对肺癌临床治疗的影响,并对肺部及肠道菌群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新颖靶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清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144例不同类型及分期的肺癌患者、9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且TN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3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可以为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酵母单杂交,双杂交及三杂交系统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已成为分析鉴定蛋白-蛋白,DNA-蛋白相互作用及调控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简述了酵母杂交系统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与肥胖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医疗、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茶及茶多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肥胖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阐明茶及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调节肥胖及并发症的机理机制,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研究所谭景莹和董志伟主编《英汉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词典》(定价 80元 )及续编 (定价 68元 )共二册 ,已于 2 0 0 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册含 2 10 0 0词条 ,续编含 140 0 0词条 ,包括近年来在国外出版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核心期刊和专业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名词术语及一些缩写词 ,并附有简要的解释 .内容反映了生命科学及有关学科的新进展 ;适用于从事生命科学、医学及农业科学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域的广大读者 .该书在科学出版社门市部有售《英汉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词典》及续编出版@李玉瑞…  相似文献   

10.
小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借助小肠镜及结肠镜于正常国人空肠及回肠中取材,共检测了30例的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对10种有代表性的需氧及厌氧菌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对各菌株均作了生化鉴定,其结果显示空肠梭菌、回肠梭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肠内容物菌群与膜菌群有显著差异。30例空肠内容及粘膜组织中均未培养出肠球菌。大肠杆菌在空肠的腔菌群及膜菌群有16/30,10/30例,类杆菌有12/30和10/30例生长,并讨论了上述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外生菌根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评价了这些特征用于外生菌根分类的价值,同时指出各种类型的形态学特征和解剖学特征与其营养吸收的关系。这些特征包括了菌根的颜色类型及变化、形状及分枝方式、外伸菌丝的多少及特征、根状菌索有无及分化、菌核有无及特征、菌套内外表面的菌丝排列及分化,菌套的切面特征,丹宁层厚度及分化、哈氏网的菌丝排列及厚度等。较详细阐述了100多年来,人们为外生菌根分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对各种分类方式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酵母单杂交,双杂交及三杂交系统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已成为分析鉴定蛋白蛋白,DNA蛋白相互作用及调控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简述了酵母杂交系统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及体外获能培养过程中伴随着胆固醇外流、质膜重组、离子通道调节及获能相关蛋白磷酸化状态改变等相关生理调节过程,其中信号通路及相应信号分子对精子获能及功能修饰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成为精子细胞超激活运动及完成受精作用的关键环节。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过程中已知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及调节因子、离子通道、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主要方向进行综述,为精子体外培养及辅助生殖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生殖讲座(七):——被子植物胚胎发生及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瑾 《生物学通报》1996,31(9):29-31
简述了被子植物胚胎发生及发育的基本过程及近年来的某些研究进展,介绍了合子形成,原胚,胚的分化成熟阶段的基本特征,胚柄的分化发育,胚柄细胞的特点及胚柄的功能等,还介绍了胚胎发生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近年来取得较快进展的贮藏蛋白的合成,在植物发育中的变化及基因表达等。  相似文献   

15.
胶孢炭疽菌寄主广泛,能够引起众多植物产生炭疽病害.细胞骨架的结构及重排、极性分布都对菌丝生长、形态发生及致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其菌丝生长及致病过程中细胞内骨架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还知之甚少.为了构建胶孢炭疽菌微丝及微管骨架的荧光标记菌株,采用随机重组及同源重组原理,成功构建了Lifeact-EGFP、MB...  相似文献   

16.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营养及药用保健价值,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菌类食物。叙述了香菇的营养成分及功效、药理及药用价值,对香菇的加工技术及产品进行了总结,对加工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探讨了香菇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HPMC)相互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llicell将卵巢癌细胞SKOV3与HPMC进行非接触性共培养,用RT-PCR检测细胞VEGF及bFGF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结果共培养后,SK-OV3 VEGF及bFGF mRNA表达分别为3.62±0.23及3.41±0.25,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分别为(523.5±24.9)pg/ml及(156.4±17.3)pg/ml,与SKOV3单独培养时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HPMC共培养后VEGF及bFGF mRNA表达分别为3.96±0.09及3.54±0.21,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分别为(1567.62±45.42)pg/ml及(682.9±33.7)pg/ml,均明显高于HPMC单独培养时的水平(P<0.01)。结论卵巢癌细胞与HPMC均可合成VEGF及bFGF;二者共培养时,相互刺激表达更高的VEGF及bFGF。  相似文献   

18.
陇东地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啮齿动物,从前曾报道了部分种及亚种及其分布(Allen,1940及Ellerman,1950)。近年来,李家坤(1965),王香亭等(1982)及郑涛(1982)的著作中,也涉及到该区啮齿动物。为了进行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地方病的防治,1983,1984年作者将陇东地区按地貌及植被类型,进行了景观划分。并在各景观区内调查了啮齿动物种类及数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其中由微生物生命活动形成的叠层石十分发育,构成了各种形态及规模的礁体,文内拟就该区地层序列中叠层石组合及其演变过程,讨论其环境的变迁及区域地层对比,根据徐淮地区叠层石组合的层位分布特点,可划分为3个亚组合,自上而下分别为:亚组合I,星散分布于贾园组,赵圩组及九里桥组,以Baicalia,Jurusania,Inzeria,Crassphloem,Grmnosolen及Stratifera为特征,形成小型点礁和生物丘,亚组合Ⅱ。广泛分布于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及四顶山组,包括Conophyton,Jacutophyton,Acaciella,Baicalia,Jurusania,Linella,Tungussia,Anabaria,Minjaria,Katavia,Gymnosolen,Colonnella及Stratifera等多种类型,建造起巨大而复杂的堡礁,堤礁,斑礁,环礁及生物丘/层,亚组合Ⅲ,仅见于金山寨组,以Boxonia,Xiehiella及Anabaria为主,构成中型的点礁及生物丘,这套叠层石组合面貌,造礁规模及多样化程度说明,它们显然形成于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叠层石繁盛期,其层位大致可与我国华北及东北青白口系上部,俄罗斯上里菲系及澳大利亚苦泉组的叠层石组合对比。  相似文献   

20.
贺美  邵波  刘勇  李鑫  张定凯  郑妙洁  田磊 《生态科学》2018,37(5):195-202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诸多环境问题中,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排放废液污染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压裂返排液及排放 废液组分的复杂性及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处理难度大、费用高, 被普遍认为是最难处理的工业污水之一, 如何合理处置页岩气开发中产生的大量返排液及排放废液已成为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的重要瓶颈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排放废液的环境影响与风险及处理现状, 并针对压裂返排液及排放废液的水质特点, 讨论了相应的资源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