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海滨  许学健  奉建芳   《广西植物》1994,14(3):293+394-398+299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猫豆中主旋多巴[Levodopa]的含量。考察了加样回收率为98.70%,变异系数为1.99%。  相似文献   

2.
陈桂初   《广西植物》1988,(4):359-362
川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猫豆中主旋多巴的含量,可以排除无关杂质吸收的干扰,省去复杂的分离提取步骤。试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达0.9999,平均回收率101.5%,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藜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滨  苏健  谭叶憧 《广西植物》2004,24(5):460-462
采用HPLC法建立测定藜豆中左旋多巴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岛津C-18甲基硅烷柱(250 min×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醋酸溶液(25:75,v/v),以硫唑嘌呤为内标物,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供试品的前处理方法为微波辅助提取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好,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4%,RSD 1.01%(n=5),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左旋多巴的合成与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左旋多巴 (L DOPA)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L DOPA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从植物中提取和微生酶物转化等 ,其中利用微生物的酪氨酸酚解酶以邻苯二酚、丙酮酸和氨为底物合成L DOPA被证明是一种最经济且最有前途的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菌株。左旋多巴的提取有多种方法 ,其中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晶种使多巴从反应体系中析出 ,除去菌体和杂质 ,再进行重结晶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牡丹种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于影响牡丹种壳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提取分数70%,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30 W、微波时间10 min,浸泡时间1 h,提取次数1次,牡丹种壳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88和0.52 mg·g-1。同时,对于选取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回收率和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青海蚕豆中左旋多巴和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测量22批样品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原花青素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54nm。采用HPLC法检测蚕豆中L-多巴含量:色谱柱:汉邦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mol/L冰醋酸溶液(5∶95);流速:0-8 mL/min;测定波长:280 nm;柱温:25/3℃;进样量:20μL。结果:原花青素在75~37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L-多巴在75~37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青海蚕豆中左旋多巴和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科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PD患者50例(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差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和左旋多巴剂量和PD患者评分(UPDRS评分)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以及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剂量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高剂量组(≥14μmol/L)和低剂量组(14μmol/L),两亚组叶酸、维生素B12、左旋多巴剂量和UPDRS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以及UPDRS评分呈负相关(r=-0.545,-0.337,-0.233,P=0.001,0.009,0.013),与左旋多巴剂量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左旋多巴治疗PD可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并降低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临床上应加强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对塔拉单宁进行提取,通过不同的起始温度、加蒸馏水量、提取次数、功率大小等实验并用1%的FeCl3溶液检测提取效果,确定较佳的提取温度、次数、加蒸馏水量和微波辅助萃取仪的功率等因素。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塔拉单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每次提取加水150~200 mL,微波功率400 w,60℃提取20 min,反复提取4次;再升温至70℃提取20 min 2次,即可提取完全。原料中的单宁含量微波浸提比水浴锅浸提稍高。因此认为用此提取方法可替代水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山壳骨(Pseuderanthemum latifolium)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运用LC-MS联用技术分离得到羽扇豆醇(1)和豆甾醇(2)。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中等的抗MRSA活性,但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是首次对山壳骨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综合开发与利用山壳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血竭的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云南血竭为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脂,从中分离到5个芳香族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酰(1),7,4^′-二羟基黄烷(2),7-羟基-4^′-甲氧基黄烷(3),7,4^′-二羟基黄酮(4)和loureirin A(5)以及1个甾体皂甙(6),并对其中3个酚性成分进行了抗真菌活性检测。另外,用薄层层析法对云南血竭、广西血竭、海南血竭及  相似文献   

12.
低毒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含毒量低的棕斑腹刺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乙酸、水等四种溶剂对低毒河豚毒素的提取技术和检测方法。通过动物中毒实验和薄层层析法快速检测技术相结合,从中进一步研究出了低毒河豚鱼毒素提取的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将解决鱼类综合利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我省人工养殖业的大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均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死亡症状与文献报导的河豚毒素中毒症状一致;在薄层层析板上均呈现黄褐色斑点,且展距相同,经紫外扫描的结果分析,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在含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乙酸作为溶剂提取河豚毒素的效果最好。同时用薄层层析较快和很准确地检测出提取物中河豚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28种鹅膏菌主要肽类毒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产于我国的28种鹅膏菌的主要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和采于欧洲(德国)的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作对照,结果表明,3种东亚所特有的鹅膏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欧洲毒鹅膏所含毒素种类多、含量高,其子实体菌盖部位主要毒素总量分别达到12583.7μg/g、8152.6μg/g、1058.2μg/g、7456.2μg/g干重子实体,这4种鹅膏菌可称之为剧毒鹅膏菌。其它25种鹅膏菌中有10种检测出含有微量鹅膏毒肽,含量在19.5μg/g-151.2μg/g之间。在4种剧毒鹅膏菌中,子实体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对于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无论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鹅膏毒肽类毒素的含量都高于鬼笔毒肽类毒素,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而在欧洲毒鹅膏中,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鬼笔毒肽为主,尤其以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最高,并且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6.
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吸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吸附薄层色谱分析分离蔓荆子时,优化了展开剂,结合薄层扫描仪,建立了系统定量测定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分析方法,回收率试验满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日本医蛭水蛭素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与凝胶过滤柱层析的方法对从我国产的日本医蛙[Hirudonipponica(whitman)]活体中提取出的唾液腺分泌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了较纯净的水蛭素(Hirudin)。测定结果表明:日本医蛭唾液腺分泌物提取液中水蛭素含量为4AT-U/ml;纯化总得率为15%;纯化后的产物比活力为6708AT-U/mg蛋白。  相似文献   

18.
摸索出发酵液中L-苹果酸批量定量测定的简单快速方法。该方法为(1)采用微量注射器将发酵液定量点样,在展开剂中进行纸层析;(2)用显色剂喷雾显色;(3)剪下已显色的L-苹果酸斑,置5ml去离子水中洗脱3小时;(4)取出1ml过滤洗脱液,加入6ml 96×10-2硫酸和0.1ml 1.0×10-2α-萘酚摇匀;(5)置100℃水浴中加热60分钟;(6)冷却后在波长476nm处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