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类免疫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贝类,即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大类。贝类的免疫生物学研究,作为无脊椎 动物免疫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探索物种的起源与进化,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 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贝类在生产上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贝类免疫学是贝类病虫害 研究的基础课题。尤其重要的是,人工珍珠养殖技术要求育珠蚌接受由另一只蚌移植来 的外套膜组织小片,这一独特的异体移植过程涉及到免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石安静等2,3证实插片手术中普遍存在着细胞识别和排斥现象。但除此之外,国内几乎再没有 其它关于贝类免疫学研究的报道。本文主要从瓣鳃纲(双壳纲)的角度,就已有的成果作 一综述,为国内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紫菜丝状体的形态和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党和政府提出“以养为主”发展我国水产事业的正确方針以后,淡水产和海产方面的养殖事業都在蓬蓬勃勃地大发展,大跃进起来。水产养殖界普遍出現了一番新气象。我们水产工作者看到水产养殖事业美好的远景,都感到从未有过的欢欣鼓舞。都在为争取明年水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而努力奋斗。在我国,以往对紫菜的养殖是重视不够的。只在南方,特别是福建,进行着一种比较简易但也行之有效的人工养殖方法:即每年秋季在能自然生长紫菜的潮带间的岩礁上洒石灰水,清理岩面,以便使紫菜孢子大量附着和生长,来增产紫菜。但在长江以北的整个华北和渤海海区,去年以前基本上都还没有进行过任何  相似文献   

3.
水产贝类新品种大瓶螺的养殖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产贝类新品种大瓶螺的养殖观察”一文是一个中学科技小组的研究成果。他们选择这种富有经济价值的螺进行养殖,对其生活习性、食物种类、繁殖方法等作了较;细致的观察。这不仅可生动地配合生物学教学,而且对推广养殖这种螺也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水产局水产研究所为了调查我国南海的水产资源,于今年3月间派出了水产学专家和工作人员共12人(其中有软体动物学家、棘皮动物学家和采集标本的能手等)到华南沿海一带进行调查.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自Müller(1774)正式建立属,经过186年,Zilch(1959-1960)共归纳陆生软体动物有1091个属,其中,约有58.4%的属建立于1870~1929年间,以后逐渐减少。现估计全世界陆生软体动物有35000余种,主要包括腹足纲的前鳃亚纲和肺螺亚纲两大亚纲的种类,以肺螺亚纲柄眼目的种类最多,已知有30000余种。近年来,对于陆生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有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目前有关腹足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磺科Onchidiidae、复套蛞蝓科Veronicellidae、拉氏蛞蝓科Rathouisiidae三科,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它们是属于后鳃亚纲还是肺螺亚纲。关于琥珀螺科Succineidae的分类问题也有诸多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某些科属进行系统分类也是当今的热点。陆生软体动物的分类特征有:1.贝壳的形态与结构;2.颚片与齿舌;3.触角的形态及其位置、构造;4.生殖系统;5.排泄系统;6.神经系统;7.其他器官;8.细胞分类学和分子分类学。本文列出了现今常用的陆生贝类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6.
也话蜗牛     
《化石》1987年4期载郑文彬《侨乡华灯话蜗牛》一文,介绍了一些蜗牛的食用及药用经济价值。但不少重要方面尚未叙及,现作补充,以告读者。蜗牛是普通的统称,古书上称之为“仆累”、“附蠃”、“螺蠃”、“蠡蠃”、“蠡牛”、“负背蚰蜒”、“天螺”,按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区别为“蚰蜒螺”和“蚰蜒”,也就是蜗牛和蛞蝓。蜗牛是古老的动物,不少种类还是活化石,其所属的软体动物门是无脊椎动物的一个大门类,世界上现生种约有115000种,其中化石种类约有35000余种。据推测,这类最早起源于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而许多软体动物类群在寒武纪末已大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陆生贝类被完整地保存在各个时期地层中;第四纪地层中的陆生贝类与现生种几乎相同。据研究,我国黄土层中蜗牛化石,可区分出若干反映不同生物气候环境的蜗牛组合,按现生蜗牛的地理分布、栖  相似文献   

7.
贝类是动物学界的第二大门类——软体动物门,全球约有115000多种。软体动物门的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史以来与人类经常接触。贝类学又称软体动物学,是研究软体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为淡水贝类,也叫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螺生长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饲养、饵料广、生长迅速。从营养学看属高蛋白、低脂肪类。现已成为贝类养殖品种之一。有关它的养殖我国北方尚无报道。1988年5月我们从抚顺特产学校引进一批种螺和仔螺进行养  相似文献   

9.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创建于1960年,主要进行水产养殖、畜牧兽医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目前在校生人数近3000人。近年来水产方面的主要研究项目和论文有:《广西淡水鱼类志》(第二版);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项目“水产科学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大口鲇养殖技术规范”、“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光倒刺伍巴养殖技术规范”、“虎纹蛙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0.
水产厅将于7月22日召开第二届水产高技术研讨会,重新审议5项染色体操作的鱼贝类的利用问题。水产高技术研讨会是为听取专家意见而召开的。水产厅规定确认了利用适合染色体操作鱼贝类的“三倍体鱼类水产生物利用纲领”。 这次审议的有鸟取水产试验场的雌性比目鱼等5项(参照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广岛水产试验场培育的3倍体牡蛎的种苗生产、养殖和北海道立水产孵化场的全雌3倍体樱鳟的种苗生产、养殖以及放流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产养殖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远在11—12世纪的宋代就有鱼病方面的零星记载。但直到解放前夕,鱼病学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解放后,随着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广大群众对严重影响养殖产量的鱼病,迫切地盼望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我国的鱼病学研究,就是为配合水产养殖事业的迫切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鱼病学的研究过程中,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起着先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贻贝是一种习见的软体动物,在我国北方俗称海红,其干制品叫做淡菜。除少数淡水种外皆为海产贝类。贻贝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丝鳃目(Fillibranchia),贻贝亚目(Mytila-cea),贻贝科(Mytilidae)。贻贝的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不仅分布面广、产量大,而肉味鲜美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中国动物学会学术活动三则△《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9月11日—15日在广州举行。会议收到有关贝类分类、生态、古贝类、医学贝类、贝类养殖等方面的论文报告138篇。大会通过交流,总结了建国32年来我国贝类科学研究的概况,进一步肯定了贝类学工作者丰硕成果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议期间成立了贝类学会,齐钟彦被推选为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贝海拾珍     
何径 《生命世界》2014,(2):4-11
正在动物界中有一个软体动物门,物种数量庞大,适应的环境非常广泛,并且大部分软体动物长有外骨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贝类。人类利用贝类的历史非常长久,在沿海或临近江河的人类早期生活遗迹中都能找到人类利用贝类的证据。而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贝类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贝类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艺术等。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国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十分薄弱,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动物分布的事实了解得很不够,这也就影响了系统分类学的进展。解放以来,动物区系-地理学的调查几乎遍及全国,累积了不少资料,特别是在脊椎动物方面。利用它们进一步作系统分类学和动物地  相似文献   

16.
贝类纵览     
《生命世界》2007,(8):12-13
当你漫步在海滩时,常会看到一些彩色鲜艳、美丽迷人的贝壳,尤其是在热带海滨。另外,你还会采到不少花纹已经脱落,丽色亦已褪尽的洁白无暇的贝壳。它们都经历了一段有趣的生活史。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大多数种类体外大都覆盖有各式各样的贝壳。故通常又称之为贝类。由于它们大多数贝壳华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较易捕获,因此远在上古渔猎时期,就已被人类利用。其中不少可供食用、药用、农业用、工艺美术业用,也有一些种类有毒,能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损坏港湾建筑及交通运输设施,危害甚大。当今,分类学家已取得广泛的共识,软体动物分为七大纲:腹足纲、瓣鳃纲、掘足纲、多板纲、单板纲、无板纲和头足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3-I0003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由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等一批享誉国际海洋生物领域的泰斗于1987年7月研究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以海带为代表的藻类养殖,以对虾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养殖和以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等我国海水养殖的三次产业化浪潮.正是在以该室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生物安全”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订后每次缔约国会议都要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为之,本文也用一定的篇幅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现状部分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又从自然因素以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栖息地的丧失、环境恶化、偷猎走私、过度捕捞和水产养殖、高新技术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一些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小学课外生物小组广泛搜集生物标本中,陆生贝类是最常见的一类。陆生贝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大致可以分为带壳的一类和不带壳的一类,带壳的一类统称蜗牛(俗名叫水牛、天螺、蜒蚰螺等),不带壳的一类统称蛞蝓(俗名叫鼻涕虫,无壳蜒蚰螺、赤膊蜒蚰螺等);目前已知全世界陆生贝类有3万多种,我国陆生贝类资源也很丰富,最大的有成年人拳头大,最小的比小米粒还要小,形态千奇百怪,五颜六色,陆生贝类与人的关系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国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寄生虫就是主要病原之一,其中尼氏单孢子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于很多种海产贝类体内。这种病害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国外对其研究较多,国内梁玉波等时这一病害进行了研究。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尼氏单孢子虫的分类、病害的流行情况、尼氏单孢子虫的形态学,病害的主要症状。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尼氏单孢子虫与寄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时病害流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