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在各种豆类作物上用高美施试验37次,其中97%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在大豆上试验178次,89%具有增产效果,增产达42%. 黑龙江省呼兰县对大豆进行了小面积喷施高美施的试验.1992年7月中下旬,大豆正进入旺盛生长期和开始结果期.在7月13日、25日两次喷施高美施400倍稀释液,根际、根部喷洒400倍、叶面为500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平水年 ( 1996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4 5 6mm)和丰水年 ( 1998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5 98mm)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 ,初步估算了辽西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 .结果表明 ,施氮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降水增加 ) ,作物增产 (玉米、大豆 ) 30 5 6kg·hm-2 ,其中 1996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6 5 .3% .施NP和堆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作物增产 4 70 3kg·hm-2 ,其中 15 5 4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33% .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宇万太  赵鑫  张璐  马强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40-2044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16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的增产效应与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作物平均产量NPK>NP>NK>N>PK>P>K>CK,不施N肥时(即P、K、PK等处理)作物产量低;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年际贡献率在N、NP、NK、NPK处理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P、K、PK处理中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化肥N、P、K的增产效果上看,总趋势是N>P>K;作物年际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随化肥的均衡施用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在NPK处理时的稳产性能最好,大豆在PK处理的稳产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量化评价新疆地膜覆盖对主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地膜覆盖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1982—2019年),共获得347篇有关新疆主要作物地膜覆盖试验文献。经严格筛选,从52篇文献中获得208组数据,分布于新疆18个市、县,涵盖南疆和北疆2个主要区域。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24.1%)和水分利用效率(26.0%),甜菜、向日葵、玉米、棉花、小麦和大豆分别增产38.1%、29.5%、29.4%、26.4%、17.6%和15.8%;玉米、棉花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2.0%、27.3%和13.7%;在地域上,南疆增产幅度大于北疆地区;在相对较差的土壤基础肥力中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效应;年均降水量<200 mm与年均降水量≥200 mm区域相比,有较高的增产效应,年均气温≥10℃的区域较年均气温<10℃的区域增产幅度大,相对未覆盖地分别增产31.8%和27.6%;低海拔地区<500 m与高海拔地区≥500 m相比,增产效果更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在...  相似文献   

5.
免耕覆盖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位移法,将河北省吴桥县3种质地(砂土、砂质壤土、砂质粘壤土)的原状土转移到同一地点,研究了华北平原免耕覆盖下3种质地土壤的水分特征与作物产量。试验于2010—2013年开展,地点设在河北省吴桥县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翻耕,免耕覆盖可以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且在砂质壤土上的保水效果比其他2种土质更明显;砂质粘壤土免耕覆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传统翻耕处理低,不同于其他2种土壤;根据试验前2年结果,免耕覆盖并未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小麦季趋势较为一致,砂土、砂质壤土和砂质粘壤土免耕覆盖的WUE比翻耕分别低13.95%、9.76%和8.61%;玉米季不同土质的趋势有差异,其中砂土免耕覆盖处理的WUE比翻耕低6.45%,而砂质粘壤土免耕覆盖处理的WUE比翻耕高4.89%,但差异均不显著;3种土质下,免耕覆盖相对传统翻耕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小麦产量比传统翻耕分别降低7.09%、4.26%和0.39%,玉米产量分别减少9.81%、4.11%和10.19%。本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措施在3种土质均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但短期内没有表现出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O.E.I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推出一种新的有机腐殖酸液肥,叫高美施VA-102,这种肥料主要用于叶面喷洒,也可土施。在美国已通过四年田间试验,对38种作物以最佳施入量进行了396次试验,总产量平均增加58.9%,具有极明显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郭玉华 《生物技术》2007,17(4):91-9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对生物肥在大豆、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显著提高了作物的株高、荚(穗)数、粒数、粒重,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比较,大豆分别增产6.9~7.9%和8.8~10.7%%;水稻分别增产7.1~8.7%和6.2~8.0%。大区示范结果也表明,化肥配合生物肥能够促早熟,明显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百粒重而获增产,增产率为10.13%。  相似文献   

9.
应用“5406”处理大麦、小麦种子(浸种、拌种、催芽)亦有显著的效果。具有促使麦类作物早出苗、早成熟、成秧率高、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有效分药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发病串减轻等作用。经过四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应用,比对照约增产一成左右。现将处理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11-2016年数据,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对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1-2016年免耕和深松耕作处理下冬小麦拔节期平均相对保墒率分别为7.3%和-0.68%,且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0~60 cm土壤贮水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而深松耕作并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平均含水量.此外,免耕较传统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较干旱年份其增产效果更优.因此,免耕的蓄水保墒及增产效果在较干旱年份明显优于深松耕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紫色菜园土壤莴笋-白菜-甜玉米轮作4年12季连续定位施钾肥试验,研究不同种类钾肥及用量对重庆地区紫色菜园土上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该地区作物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不同钾肥处理莴笋、白菜、甜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从3种作物4年平均产量和钾肥效益看,以单施适量化学钾(K_2)、单施适量秸秆钾(M_2)和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K_1+M_1)的施钾肥模式对白菜的增产效果好,增产28.05%—30.27%;M_2和K_1+M_1施钾肥模式对莴笋的增产效果较好,增产13.89%和13.81%;K_1+M_1施钾肥模式对甜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5.10%,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K_1+M_1)模式在供试3种作物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同施钾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以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肥(K_1+M_1)对提高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较好,并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缓解对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胁迫,说明K_1+M_1能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育创造有利环境。莴笋、白菜、甜玉米3种作物4年平均产量与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不同钾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具有一定影响,说明施钾肥可能会调节土壤微生物特征,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高美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过半年来省、地、县各级人员的艰辛努力,已建立起试验网络,培养了技术队伍.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县市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工作.试验的品种包括蔬菜、果树、树苗、冬小麦、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廿多个品种,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如莒县喷三次高美施UA-102,400倍稀释液,大白菜,每亩增产2316公斤,增产率26%,增值463元,投入产出比1∶24.大棚芹  相似文献   

13.
刘江 《生命世界》1993,(3):10-11
1992年3月,北京市顺义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刘季从香港引进美国O.E.I公司生产最新有机腐殖酸液肥高美施(UA-102)1000公斤,在全县19个试点8000亩小麦田里,进行试验示范.经过2个多月的观察、考种,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小麦是须根作物.由种子根(又称初生根)和节根(又称次生根)组成.在通常情况下,种子根有3-7条.节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水稻品种的退化与复壮,有的人认为退化速度快,经过提纯复壮的种子一般可增产5—10%,甚至20%;有的人则认为“稻麦等主要作物不那么容易退化”。通过试验表明,水稻品种退化现象并不突出,复壮的增产效果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选择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主栽水稻生育期内所需积温选取3个代表性品种,重点分析增温和大气CO_2肥效作用对不同熟性品种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开顶式气室(OTC)(3个CO_2浓度:390、450和550μmol·mol~(-1))试验资料对品种的遗传参数进行调试;然后采用经验证的CERES-Rice作物模型分别模拟了3个CO_2浓度水平下,伴随温度升高1、2、3和4℃时早、中、晚熟品种水稻产量.结果表明:随CO_2浓度升高,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上升;随温度升高,早熟品种产量持续下降,中、晚熟品种产量先上升再下降.若不考虑CO_2肥效作用,除了中熟和晚熟品种在增温1℃时会有3.1%和0.27%的小幅增产外,其余均表现为减产,其中早熟品种减产幅度最大,增温4℃时减产高达57.7%,而中熟和晚熟品种减产10%左右.若考虑CO_2肥效作用,450μmol·mol~(-1)CO_2浓度下,中熟和晚熟品种在增温2℃时仍增产0.75%和3.2%;550μmol·mol~(-1)CO_2浓度下,中熟品种在增温3℃时仍增产4.5%,晚熟品种在增温4℃时仍增产0.39%.而无论是否考虑CO_2肥效作用,早熟品种在增温作用下均表现大幅度减产.与不考虑CO_2肥效相比,大气CO_2肥效作用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CO_2肥效对增产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且贡献率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滨海半干旱地区海水灌溉对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至2003年,连续3a在山东莱州地区布置田间试验,研究海水灌溉对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CK(未灌溉处理)、25%、50%、75%的海水灌溉处理。结果表明:未灌溉处理土壤中的总盐量呈明显积累趋势,2003年较2001年增加了1.3倍;25%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2001年土壤盐分明显积累,此后两年有逐年脱除的趋势。2003与2001年相比,脱盐率分别达到34.9%和41.0%。连续3a海水灌溉后,除CK外,各处理耕层中的盐分较为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CK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60~100cm的土层中的盐分明显积盐,而其它处理均未表现出积盐趋势。25%的海水灌溉处理土壤钠吸附比明显高于50%、75%的海水灌溉处理,但仍然未达到10mmol/L。2001和2002年,25%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较未灌溉处理增产效应显著。因此,25%和50%的海水灌溉耐盐作物菊芋,能够保证土壤安全和作物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一.绿肥作物的意义利用未分解的植物的叶、茎和根,把它翻埋入土或经过漚制腐熟后作为肥料,这种肥料叫绿肥。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应用极广泛的一种富含氮素和有机质的肥料,它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1955年在南京的试验:在没有种绿肥的冬季休闲地上种水稻,每亩稻谷产量是628.8斤,施用了紫云英鲜草2,300斤,稻谷产量是700.8斤,增产13%,而在冬季种紫  相似文献   

18.
免疫诱抗剂智能聪(ZNC)是一种宛氏拟青霉乙醇提取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的能力。本文在烟草不同生长期喷施ZNC,分析其诱导烟草抗病效果及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ZNC均对病毒病表现出良好防效,且减轻了根茎类病害和后期叶斑类病害的发生程度,其中500 ng/mL ZNC抗病毒病、赤星病等病害的效果最好,抗病毒效果可达57.07%,表明该诱抗剂对烟草主要病害都有较好的诱抗效果。同时,50 ng/mL和500 ng/mL处理分别较CK增产6.00%和5.41%,且500 ng/mL还增加了总糖、还原糖、总氮、K2O等指标的含量,表现出了一定的增产提质效果。试验还表明,尽管1000 ng/mL ZNC表现出抗病效果,但对烟草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该诱抗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烟草有较好促生抗病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盛承发 《生态学杂志》1993,4(3):319-324
本文试从分散的材料中概括出主要大田作物繁殖器官被害与产量损失之间的一般关系.不同作物对繁殖器官被害的产量反应有某些共同性.在生殖生长初期损失全部或部分繁殖器官经常引起增产,在后期损失幼嫩的繁殖器官对产量无不利影响,但在中期损失繁殖器官一般导致明显减产,表现了受害时的生长阶段的普遍重要意义.在繁殖器官损失量过大,作物品种晚熟或有限生长习性强,水、肥条件及温度与光照条件不良,补偿期过短,植株密度过小或过大,中部繁殖器官受害以及遭受连续为害情况下,减产的可能性增大.这与叶片损失后的产量反应有类似之处.本文归纳出的这一认识可供在作物产量损失测定等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刚  樊廷录  李尚中  张建军  王勇  党翼  王磊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07-2813
以冬小麦收获后高留茬休闲地为对照,连续4年在陇东黄土旱塬设6个油菜播种期,研究了休闲期作物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后作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夏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8月5日播种油菜的土壤蓄水效率为58.5%,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7.5%和5.9%.平均而言,夏休闲期复种油菜后作小麦干旱年份增产16.1%,平水年份增产6.8%.夏休闲期复种油菜是西北旱地小麦抗旱增产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