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蜇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时就已经开始食用。据报道,我国沿海分布有海蜇、黄斑海蜇、面蜇及沙蜇等4种。其中以海蜇在我国分布最广,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我们日常食用的海蜇,主要是这一种,它历来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Rhizostom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idae。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3.
山东沿海几种海蜇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分布的食用水母,通称为海蜇,据文献记载共有四种。体大而重,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营漂浮生活。我国对于海蜇的记载和食用历史是很悠久的,在一些省份和地区的群众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对海蜇的利用更加重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还可供药用。 海蜇(图1、2、3)属腔肠动物门的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腔肠动物有二种基本形态:无性世代适应固着  相似文献   

4.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品种,同时是我国钵水母研究的代表种类。海蜇、沙海蜇(Nemopilema na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a)等大多数钵水母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营栖息生活的无性阶段(水螅体)和营浮游生活的有性阶段(水母体),从水螅体到水母体的转变是通过一个有序变态过程实现的,叫作"横裂生殖"。"横裂生殖"是钵水母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也是钵水母水螅体产生水母体的唯一途径,是影响水母体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亟需加深对其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横裂生殖(strobilafion)是大多数钵水母(Scyphomedusac)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指螅状幼体经分节(segmentation)和变态(metamorphosis)两个紧密联系的发育阶段产生碟状幼体的全过程(Spangenberg,1965)。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是一个重要环节(丁耕芜、陈介康,1981);就经济意义而言,人类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只有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实质为幼水母的碟状幼体。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诱导和抑制条件,无论对发育生物学研究,或以人工手段培育出大量海蜇幼水母用于水产增殖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沿海出产的腔肠动物水母类中,与国民经济有关的,首先要数海蜇,其次便是这里所要叙述的霞水母。海蜇是东海和黄、渤海的丰产食用水母;霞水母体型虽大,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黄、渤海的渔汛时期的大量出现,却成为当地渔业很大的一种敌害。在它大量出现时期,可使渔获量锐减乃至停止,所以它是一种可注意的有害水母。本文把它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7.
水母和海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水母和海蜇的生物学特性、我国海域水质母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水母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母类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近海海域常见的海月水母为目标生物,提取其水母基因组DNA,PCR扩增mt-16S rDNA(650 bp)和mt-COI基因(709 bp)的部分序列,经纯化、克隆、测序后,将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分析,筛选目的序列中与其他水母差异较大的区域,设计出8对分别针对海月水母mt-16S rDNA和mt-COI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经过实验室培养样品和模拟现场样品检测发现,针对mt-16S rDNA的引物AS3和mt-COI的引物AC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从海蜇、沙海蜇、霞水母、端鞭水母和海月水母中快捷地检测出目标水母,从而初步建立了海月水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和检测技术.本技术摆脱了水母形态学鉴定方法存在的局限,可准确、快速地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鲁男  刘春洋  郭平 《生态学报》1989,9(4):304-309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Even-skipped(eve)是一个含有同源框结构域的转录调控因子,在体节形成、神经分化、尾芽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eve在钵水母变态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海蜇转录组测序获得的eve基因类似序列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海蜇eve基因(ReEve)的cDNA全长,并已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检测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水母种类物种鉴定和监测的新方法。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分别基于18S rDNA和COI宏条形码检测了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围海养殖池塘7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采样点数据。结果显示,基于18S rDNA宏条形码检测出8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2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6种;基于COI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出19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5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14种;两种DNA条形码标记都显示养殖种类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可用于快速检测水母种类多样性,在水母类物种鉴定、监测及早期预警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辽东湾和韩国江华岛的2个海蜇群体56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遗传结构状况.在所分析的71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32种单倍型.海蜇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1±0.06~0.94±0.01)和中等或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60±0.34)%~(0.68±0.40)%].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海蜇群体间具有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比较海蜇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在本研究取样范围内不同海蜇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不同海蜇群体存在复杂的遗传模式,海蜇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分布海域的海流状况及人为因素如增殖放流等可能是造成海蜇这种复杂遗传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水母种类多样性及群集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涛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生态学报》2016,36(18):5646-5656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开展水母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周年季节变动,弥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相关资料的不足,有利于掌握该水域水母(主要是小型水母)主要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点,促进莱州湾生物类群对生境改变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调查中,共出现水母30种,无全年出现的种类。各月中,莱州湾水母以8月种数最多,5月数量居多。各月水母总数量的80%多由1—2种优势种贡献所致;水母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3—5月优势种为八斑唇腕水母;6月为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7月为贝氏真囊水母、9月有细颈和平水母;10月为细颈和平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8月和11月无明显的优势种,但8月细颈和平水母和曲膝薮枝螅水母数量较多。莱州湾小型水母聚集结构主要呈现季节性时间格局上的变动。春季有八斑唇腕水母为代表、在湾内分布的聚集组;夏季有以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为代表、在湾口西侧和湾中部分布的聚集组,以及细颈和平水母为代表、在湾中底部分布的聚集组;秋季有四枝管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为代表、在湾口和中部分布的聚集组。水温对小型水母聚集结构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型水母在本调查出现较少。海蜇和沙海蜇出现于6—8月个别站位;海月水母7—10月均有出现,但高密集区出现在10月紧邻莱州湾的湾底水域。  相似文献   

14.
每当春末夏初,暴雨过后,在我国东南沿海,人们常可以看到大批的海蜇,就象无数顶蓝里透紫的雨伞,在海面上聚集浮动,向岸边飘来。所以自古沿海渔民就有这样的谚语:“四月八,一哺雨,一葡蜇”。海蜇,学名水母,是一种极古老的海洋腔肠动物,早在五亿多年以前,它就飘浮在寒武纪时代的海洋里了。年代如此久远,大海波浪滔滔,这种既没有五官,又没有骨骼,如同胶状物质一般的低级生物,为什么能够安全生存、繁衍至今呢?原来,在海蜇的身上,有着许多适应海洋环境的秘密,说来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15.
海蜇胶原蛋白的提取及纯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胃蛋白酶的限制性酶切、选择性盐析及阳离子交换柱的层析作用,低温从海蜇中胶层提取可得到胃蛋白酶促溶且去除端肽(telopeptide)的胶原蛋白(PSC)。紫外-可见扫描测得PSC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35nm。凝胶电泳及氨基酸分析显示这些都符合Ⅰ型胶原的特征,同水母S.nomurai和Rhopilema asamushi来源的胶原蛋白基本一致,作为一个低等动物,其氨基酸分析显示了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颖涵  林元烧  郑连明  曹文清 《生态学报》2015,35(10):3382-3393
根据"908"专项北部湾2006—2007年四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20°N以北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群集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该区共记录水母类4类125种,分别为水螅水母类99种、管水母类17种、钵水母类4种和栉水母5种;以沿岸暖水种为主,占本区水母总种数的61.6%,其次是大洋暖水种,占37.6%,沿岸暖温种仅占0.8%。种数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83种,冬季56种,秋季和春季各49种,四季均以水螅水母类为主。周年丰度变化呈单峰型,夏季(943.0个/m3)春季(572.4个/m3)冬季(548.2个/m3)秋季(427.6个/m3)。拟细浅室水母、双生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四叶小舌水母、半口壮丽水母、两手筐水母、异摇篮水母、双小水母、单囊美螅水母、疣真囊水母、半球美螅水母、六幅和平水母、八囊摇篮水母、刺胞真囊水母、黑球真唇水母、端粗范式水母和细颈和平水母共17种全年出现,为四季种;其中,前7种为四季优势种,优势度(Y)分别为0.25、0.19、0.09、0.08、0.05、0.03和0.03,各季节的优势种演替模式不尽相同。依据水母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北部湾北部水母类可划分2个群集:栖息在受沿岸流影响的20 m以浅的低盐群集,代表种有拟细浅室水母和双生水母等;栖息在受外海水影响的20 m以深的高盐群集,代表种有四叶小舌水母、半口壮丽水母和两手筐水母等。海流与水团的消长是影响水母类群集结构和水平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罗源湾水螅水母纲一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标本系于福建省罗源湾水域采集的。发现在水螅水母纲的裸鞘花水母亚纲、丝螅水母目的唇腕水母科中一新属——拟唇腕水母属Pseudorathkea gen. nov.,一新种大胃拟唇腕水母Pseudorathkea macrogastrica nov. sp.;在水螅水母纲的被鞘软水母亚纲、锥螅水母目、真唇水母科的真唇水母属中一新种,多丝真唇水母Eucheilota multicirtis nov. sp.  相似文献   

18.
桃花水母属一些种类命名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建立了两个新的形态度量学参数,即触手密集度和平衡囊密集度,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在我国采集到的索氏桃花水母、嘉定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这两个参数在种类区分上的应用。此外,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桃花水母各形态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短手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中华桃花水母为同一物种。嘉定桃花水母与中华桃花水母和索氏桃花水母在形态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应该是一个有效种。桃花水母的触手数和平衡囊数均与伞径显著正相关,除嘉定桃花水母外,其他三种桃花水母的平衡囊密集度都与触手密集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倩  陈佳杰  徐兆礼  朱德弟 《生态学报》2015,35(22):7328-7337
依据2002—200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00'—32°00'N、122°00—123°3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小型水母(含水螅水母、管水母和栉水母)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41种,其中水螅水母28种,管水螅11种,栉水母2种。主要优势种包括管水母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气囊水母(Physophora hydrostatica)以及水螅水母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ulata)和短柄和平水母(Eirene brevistylus),其中大西洋五角水母为冬、春季第一优势种,双生水母则为夏、秋季第一优势种。该水域小型水母总丰度呈明显季节差异,夏季丰度最高((337.33±55.68)个/m~2),春、秋季次之(分别为(142.09±67.71)个/m~2和(132.84±35.17)个/m~2),冬季最低((113.69±32.72)个/m~2)。水温是影响调查区小型水母总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小型水母丰度与表层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盐度是影响小型水母平面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小型水母丰度与底层盐度正相关(P0.05),夏季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全年则是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此外,调查水域小型水母丰度与其饵料——小型桡足类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20.
东海栉水母对温度和盐度生态适应的Yield-Density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N-33°N、118°30′E-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物种丰度和同步表层温度、盐度数据的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结合地理分布分析,研究了栉水母分布最适温度和最适盐度,分析了栉水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瓜水母(Beroe cucumis)的丰度和温度,掌状风球水母(Hormiphora palmata)和卵型瓜水母(B.ovata)的丰度和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瓜水母,掌状风球水母和卵型瓜水母的丰度与其对应的温度或盐度均符合Yield-Density模型;瓜水母最适温度和卵型瓜水母最适盐度依据散点图估计,掌状风球水母最适盐度不明显,其他物种最适温、盐度均由Yield-Density模型极值点计算;东海栉水母所有物种均系亚热带外海种,其中球型侧腕水母、瓜水母和掌状风球水母具有较宽的温、盐度分布区间,卵型瓜水母和蝶水母是冬、春季暖流水团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