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的表层——生物圈内,生物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从而保持着动态平衡。就是说生物体总是从内部经常地调节自己以适应不断变  相似文献   

2.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5):96-101
“我们从哪里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所有的人类文化,对世界、生物和人类的起源都有自己的解释,而在科学产生之前,这样的解释往往是超自然的、神秘的,以创世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有的甚至有多种版本。但这些神话的基本格式都类似,都是为了说明宇宙如何从混沌中产生,无物如何变为有物,人又是怎么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答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这一内容时 ,各班都有一部分学生提出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 ,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还有细菌等微小的生物。”那么 ,人类和其他陆生生物就不生活在大气圈中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马上给予作答 ,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展开讨论。通过对课文中 (图 ~ 11)生物圈的范围进行观察 ,分析和分组讨论 ,最后统一了认识。我们认为 ,海平面和陆地以上部分都属于大气圈的范围。在这个大气圈中 ,不仅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在生活 ,人类和一切…  相似文献   

4.
家和万事兴     
“家,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所有人都有一个家,是每一个人之出生和生活.并终生为它的美好而努力奋斗地方。家又称家园或”住所”,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人的一生和一切都与这个家相关。有一个美好的家是我们的梦。 社区是大一点的“家”,再大一点的家是城市和乡村;祖国也称为家,是国家;再大的是地球.称为“地球村”。从小到大,所有的”家”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人类的家。人类的家相连着生物的家.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有自己的家。它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单位。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感知空间方位的?它又是如何引导我们回家的?什么时候该转弯?什么时候该停下来?虽然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但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注意到或是问过自己这些问题。随着201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了O’Keefe和Moser夫妇关于空间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当下大众的兴趣。笔者顺水推舟,为大家解读一下今年获得诺奖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空间认知领域的开辟1971年,John O’Keefe和Dostrovsky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6.
我们南钢中学七位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实践中都有过“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因为当我们带领学生到室外采集标本时,几乎都被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将”过“军”。“老师,这是什么植物?”“老师,这叫什么昆虫?”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有时我们只好坦率而又尴尬地回答:“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从1983年开始,我们以各年级生物小组为骨干,带动全校学生,对三十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生物义务教育阶段,既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能力,又要培养中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获取与创造的能力。另外,我们知道生物学科不能只是注重课本,要让生物知识走进生活。所以生物教学的今天,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生物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会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然而,今天的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活动,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将生物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拿化石说事儿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生物,每一个或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独立完成的,它必然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讲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发生在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个体之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有高达142米的北美巨松,有长达35米的鲸鱼,而最小的原核生物,胸膜肺炎微生物直径只有0.2~0.3μ。有已经活了一万年的现存澳洲苏铁,而有些细菌只要一刻钟就可以繁殖一代。有的可以生活在深达10公里的海底或2—3公里以下的岩层,有的可以飘浮在10公里以下的大气层。这些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骤然看起来差别非常大,但它们又都显示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亲缘关系?这是个谜。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Leeuwenhoek,1632—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滴,发现里面有许多微小生物。但这些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够,看不到生物体内的微细结构。英国皇家学会的光学仪器修理员罗伯特·胡克(Robort Hook,1635—1703)制造了第一台  相似文献   

11.
嗜热细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中发现最早、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多的一类。它们怎样适应于高温生活?这一生命的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同时嗜热细菌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开发。复旦大学遗传所嗜热细菌分子遗传学课题组已经继美国Cetus公司之后自行分离菌种,取得电泳纯的耐热的DNA多聚酶,小规模地投入生产。在嗜热细菌的基础研究中多数人的注意力围绕着生物大分子的特性,发现嗜热细菌和嗜温生物相比,它的蛋白质、DNA、tRNA以至于细胞膜、核糖体等都更为耐热,并研究了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赵福瑜 《化石》2007,(2):40-42
朋友,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人类许多返祖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反思和再思。1·在全世界不论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有不少长着高而尖的鹰勾鼻,而猩猩和猴子这些我们人类近亲的鼻子大都是扁平塌陷,这是为什么?2·人类的脸型真是五花八门:有猪脸、狗脸、猫脸、驴(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小时候书本上常说:"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众多……"那么这些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在野外都生活在哪儿呢?为什么我们身边见不到呢?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过去曾经轻易可见的神奇物种,现在只有在偏远、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内才能发现。自然保护区已然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躲避人类干扰的最后避难所,它不仅是我国生物多  相似文献   

14.
冬季也许会遇到风霜雨雪,如果你躲在屋里,会不会想到,此时鸟儿会如何?鸟巢主要是繁殖场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鸟儿的家就是天地之间,风霜雨雪和晴日酷暑都是鸟儿的生活伴侣。在人们的生活中,四季似乎变得无可无不可,也单调得仅仅是冷热。而鸟儿生活在天地间,四季,是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节律,寒来暑往,鸟儿与自然一起变化着,变换着羽毛颜色,一年一度地生儿育女,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周期性地迁徙。去野外看看它们吧,你会认识真实的四季,走近已经远离我们的自然。——钟嘉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哪里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所有的人类文化,对世界、生物和人类的起源都有自己的解释,而在科学产生之前,这样的解释往往是超自然的、神秘的,以创世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有的甚至有多种版本。但这些神话的基本格式都类似,都是为了说明宇宙如何从混沌中产生,无物如何变为有物,人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6.
<正>非洲大陆是什么样的地方,是神秘之地,是狂野之地,还是蛮荒之地?非洲大陆的生物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非洲,每个人都会对非洲充满遐想,毕竟那里有斑马、犀牛、河马,那里也是金合欢装点过后最特别的草原,还是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这些人类近亲的家园,更是孕育我们人类的摇篮!2014年10月,当北京迎来了金秋时  相似文献   

17.
正你可能听说过海豚救人、排雷等故事,也可能听说过北极土著和白鲸互相帮助的故事。海豚和白鲸都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海洋里,都是哺乳动物,都拥有回声定位系统,都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一定要让你从它们之中选择更聪明的,海豚和白鲸,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位?海豚能识别和欣赏镜子中的自己,只有很少的哺乳动物能做到这一点。海豚可以在分别20年后认出昔日的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隅,由小珠山的海西岬与崂山山脉的?岛岬相抱合而成,北部广阔,南部尖狭,略呈葫芦形,因此在形势上不但是一个良好的商港,军港.同时那里的气候环境,多无严寒,夏无酷暑以及一切生活条件都适于许多海产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所以说胶州湾是许多海产生物的汇集地,今后祖国发展海产事业及提高那里渔民生活,胶州湾的各种生物正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大家必需努力的对象,兹将胶州湾的几种海产  相似文献   

19.
朱启臻 《人与生物圈》2012,(4):74-79,81
我们不能再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和变化同解决贫困、改善人民健康、繁荣和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社会核心关切事项的问题分割开来。摘编自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为农民问题研究者,在神农架我最关心的当然还是保护区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与保护区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生活还存在什么问题?对未来又有什么憧憬?我正是带着这样一堆问题进入保护区的。从管理局所在地木鱼镇到老君山管理所有50多公里的路程,所长王洪亲自驾车在陡峭的山路上弯弯曲曲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处于深山里的老君山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6,(6):104-104
在动物界里长毛的一般都是哺乳动物,两栖纲中的蛙类更是极少长毛,但生活在非洲国家加蓬的毛蛙不但有毛,还长满了它的四肢和胸部,就像是穿了件皮袄一样。那么毛蛙为什么要穿这么件“皮袄”呢,是为了御寒吗?加蓬地处热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当然用不着防寒防冻了。事实上毛蛙的毛皮并不是一般的“装备”,和我们常见的哺乳动物毛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些毛都是皮肤的补充增生物,它们会制造皮肤黏液,起着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