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锦类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锦类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褚小兰范崔生(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我国的大戟科大戟属(Euphorbia)地锦类植物主要有8个种和1个变种[1]在民间都作地锦草药用。中国药典95年版只收载其中的地锦草(E.humifusawold)和...  相似文献   

2.
乌头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膝瓣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膝瓣乌头(Aconitum geniculatum)根中共分得14单体成分,我谱法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甲、丙(vilmorrianines,A,C)1和2、乌碱(yunnaconitine)3、南乌碱乙(AustroconitineB)4、印乌碱(indaconitine)5,8-乙酰-14-苯甲酰尼奥宁(8-acetyl-14-enzoyineoline)8、塔拉萨敏(talatizminie  相似文献   

4.
防己类药材的生药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南地区所使用的防己,除药典收载品种外,多来源于马兜铃属植物,并载入地方“药品标准”。为便于药材鉴定和进行质量评价,本文对常用防己类生药进行了显微组织特征的比较,并用反相HPLC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马兜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云南乌头属牛扁亚属的核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云南乌头属牛扁亚属3种、1变种共9个居群的核形态进行了研究。其中弯短距乌头、粗花乌头和滇川乌头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所有种类的静止核和前期染色体形态基本相似,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国型;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2,染色体类型通常为sm或m,st染色体少见,染色体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核型的二型性不明显。结合有关资料,重点指出了乌头属不但在亚属之间,而且在牛扁亚属内也存在着较  相似文献   

6.
高乌头和彭州岩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产高乌甲素的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mum Nakai)“下脚料”中分得九个已知生物碱高乌甲素(lappaconitne)1,N-去乙酰高乌甲素(N-deacetyllappaconitine)2、刺乌宁(lappaconine)3、刺乌定(lappaconidine)4、冉乌碱(ranaconitine)5、N-去乙酰冉乌碱(N-deacetylranaconitine)  相似文献   

7.
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中药山楂与台湾林檎、栘(木衣)、云南栘(木衣)生药组织学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研究,认为中药山楂与上述伪品有明显区别,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9.
北乌头种子和幼苗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取中国乌头属50种(含变种)植物,选取形态学性状46个、化学性状8个、组织学性状5个、生态学性状1个,运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该属进行属下等级的分类研究。根据数学分析结果,确定了树系图中变种、种、系、亚属的分级界线,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等级类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本草文献的考证,讨论了金钟茵陈(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药用历史、同物异名、同药异用、性味功效以及医疗价值等。从该植物中分离到4个配糖体成分,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鉴定其中一个为新的单萜环烯醚甙,即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甙;两个为已知的8-异马钱素和阿克甙,另一成分待鉴定。从而为该药的利用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Myzus persicae (Sulzer) on tobacco, rape and peach from different localitie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accessory hairs on ultimate rostral segment had no difference among all samples in 14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used by Blackman in this study.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amples from peach and samples from other host plants was the biggest, the next was the samples from Changchun on tobacco. Compared with peach, the aphid from rape was more similar to that from tobacco in morphology. For the samples on tobacco from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they can be clustered into yellowish-green group and reddish-brown group. It shows unlikely to separate successfully the aphids on tobacco from those on non-tobacco host plants only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烟草、油菜和桃树的桃蚜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4个形态特征中,喙末节端部的次生毛的数目这一形态特征在所有的样本中均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采自桃树上的桃蚜的形态特征与采自其它寄生植物上的桃蚜的形态特征差异最大;其次是采自长春烟草上的桃蚜。油菜上的桃蚜在形态上比桃树上的桃蚜更接近烟草上的桃蚜。我国中南部烟草上的桃蚜又可区分为黄绿和红褐两类。在本研究中所用的14个形态特征不能明确地将我国烟草上的桃蚜与其它寄生植物上的桃蚜区分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龙葵数值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海洋  韩秋菊 《植物研究》1999,19(2):127-131
本文通过对龙葵及变种黄果龙葵和少花龙葵的形态特征比较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认为可分为2个种及1个变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夹竹桃柱隔孢Ramularia nerii-indici, 寄生在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鸡血藤柱隔孢Ramularia millettiae, 寄生在豆科蝶形花亚科(Papilinoideae)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上。新记录种是甜菜生柱隔孢R. beticola和木香柱隔孢R. banksian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昆虫生态学研究的透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丁岩钦 《昆虫知识》1992,29(3):142-146
<正> 昆虫生态学在我国是通过几十年来密切结合农、林、牧实际,解决生产中不断提出的重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研究问题不断深入,交叉学科不断渗透,使昆虫生态学在生物学宏观领域中成为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现将7个主要领域研究的动态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著者除已报道中国灵芝科67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科3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黎母山灵芝(Ganoderma limushanense Zhao et X.Q.Zhang),广西假芝 Amauroderma guangxiense Zhao et X.Q.Zhang),弄岗假芝(A.longgangense Zhao et X.Q.Zhang)和拟热带灵芝(Ganoderma ahmadii Steyaert)。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温州地区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抗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抗原性监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分离的毒株,其抗原性存在型内差异。对抗Sabin l活疫苗血清中和脊灰病毒能力的实验研究发现:(2)要有效地中和流行野毒株,必需高价抗Sabin免疫血清;(2)对同一地区同一年份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不尽相同;(3)对同一地区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随毒株年份的迁延而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有助于部份解释近年来在脊灰流行中,全程活疫苗免疫者病例有所增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中国灵芝科的分类研究 V 的续篇。在过去作者除已报道了中国灵芝科71种和1变型外,本文又报道了4个新种。它们是:吊罗山树舌Ganoderma diaoluoshanense Zhao et x.Q Zhang;三明树舌 G.sanmi-ngense Zhao et x.Q.Zhang;桂南灵芝 G.guinanense Zhao et X.Q.Zhang;大瑶山假芝 Amauroderma dayaoshanense Zhao et x.Q.Zhang以上所引证的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