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女感染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归因于致病菌与宿主两方面因素。近20a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显示适应性免疫涉及的几种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不是主要的保护性机制,天然免疫被认为是黏膜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宿主防御机制;而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变化对于该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一般的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作者采取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外洗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为了寻找新的药物,我院用两性霉素B泡腾片(莱帕)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共10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幼女外阴阴道炎210例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几年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幼女外阴阴道炎在皮肤科门诊也有急剧增多的趋势,尤其在儿童皮肤科门诊.我们于2002年6月~2003年7月接诊21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患儿,并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测,以探讨幼女外阴阴道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或顽固性阴道炎的生态治疗方法,保护阴道的微生态平衡,使治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门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共124例,69例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为观察组,55例初染者为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包括氟康唑或制霉菌素片,消炎粉(自制),酮康唑乳膏,已烯雌酚,乳糖和洁菌宁等;对照组以氟康唑或制霉菌素片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文所探索的"生态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菌谱特征调整用药方案和配药比例,使治疗个体化,如此使其得到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8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 应用的方法为心理疏导、指导用药、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72例(90.00%)经1个疗程后痊愈,6例(7.50%)经2个疗程后痊愈,2例(2.50%)转变为顽固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结论 心理疏导、指导用药、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7.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延华乳酸杆菌胶囊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治疗,探讨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关系。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病人,患者年龄在17—58岁。结果对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阴道乳酸杆菌计数,之后随机分成A(205人)、B(198人)2组,分别采用微生态疗法和传统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愈的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干片法进行微生态情况的观察和念珠菌培养鉴定法来观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乳酸杆菌计数:1+者为17%(35/205)、≥2+者为72%(148/205)和0者为11%(22/205);B组病人则分别为52%(104/198)、20%(40/198)和27%(54/198);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率A组为10%(21/205),B组为43%(86/198);组间比较乳酸杆菌计数及阴道炎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密切相关,调整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可大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念珠菌性阴道炎实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念珠菌引起。由于临床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易复发。临床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稠状、白膜状或豆渣状^[1]。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涂片的直接镜检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凝集法、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2]。为了适合门诊常规检验的快速和准确报告的要求,对现在常用的直接涂片镜检法和快速乳胶凝集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对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2005年3~11月间应用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52例,取得良好疗效,并与克霉唑阴道栓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伊曲康唑(200mg,2次/d,连服7d)与氟康唑(150mg,每周1次,连服3周)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予4周后分别检测治疗真菌阳性率。结果伊曲康唑组治愈4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氟康唑组治愈4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4周后再次行真菌镜检,伊曲康唑组阴性50例(83.3%),氟康唑组阴性47例(78.3%),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方面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共266例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治疗,观察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调节阴道内微环境后的临床疗效,远期自愈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近期治愈率相似,近期治疗效果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给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远期自愈率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为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2%,分娩时复发率(10.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好,远期自愈率高,复发率低,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师经常用氟康唑口服来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很少发生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是一种轻型药疹,每次服用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相同皮疹.该文报道1例48岁女性,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后出现固定性红斑的病程经过,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没有出现交叉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13.
报告坏疽性脓皮病伴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患者男性,59岁。双下肢反复发作溃疡增生性皮疹19个月。组织病理示坏疽性脓皮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好转。病程中右侧小腿皮损再次溃疡增生,取组织进行真菌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口服氟康唑抗真菌,同时服用泼尼松片控制坏疽性脓皮病。治疗2个月,患者右小腿溃疡愈合,增生物消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 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女性外阴脓癣。患者女,25岁,耻骨外阴红肿疼痛半年,加重2周。皮肤科检查:耻骨外阴境界清楚的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浸润,疼痛明显;可见密集的毛囊性丘疹、脓疱,局部有波动感及脓液溢出,毛发松动,极易拔出。双侧腹股沟可及肿大触痛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感染性肉芽肿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诊断:脓癣。治疗:特比萘芬片25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服药2周后炎症基本消退,部分毛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实性巢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间质纤维化或玻璃样变;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圆形或者卵圆形,核偏位或位于中央,核深染,核仁不明显;细胞膜界限不清,核分裂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S-100、CD68、TFE3、β-catenin,Ki-67指数约3%,不表达CK、Desmin、SMA、CR、ER、PR、Melan-A、HMB-45。PAS染色阳性。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预后良好。依据临床表现、冷冻切片及放射影像学易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应长期定时随访,避免复发和恶变。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烧伤因其伴随明显的损伤后瘢痕形成及高致残率一直备受关注。儿童烧伤不仅使患儿的身体受到损伤,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伴随患儿终生。为寻找我国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作者对2000~2010年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单位发表的有关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着一些共性,而且不同地区之间也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1例主诉为“发现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余,发热8 d”的患儿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经肝穿刺病理活检及脑脊液培养、脑脊液新生隐球菌抗原检测诊断为播散性隐球菌病(肝脾,胆管,脑)。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隐球菌病临床较少见,故报道本例患儿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紫色毛癣菌致儿童甲真菌病,通过文献复习统计并分析该病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患者女,1岁8个月,右3趾及拇趾甲远端增厚变黄3个月余。取病变甲屑KOH涂片真菌镜检为阳性,可见透明的分隔菌丝。经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为紫色毛癣菌。考虑患儿年龄过小,未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