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性别的形成机理和性别畸形的致病机理。人类性别的形成是以SRY基因为主导的、多基因参与和调控的、有序表达的生理过程。性别畸形的形成是由于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与性别形成有关的基因缺失、突变或与其表达调控相关的其他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人是由新石器时代开始,便已启蒙,逐步认识植物本性的,并系统地积累起来而建成一门自然科学,我国自西周到春秋战国对植物就已有不少的记述,到战国时并将动物、植物区分为二类。在相近的时期,国外情况也大体近似,古代人民对植物学的奠基工作主要是在农、药等实用方面,本科及种植的著作。我国在宋以后花卉种植有园艺较为发达,到明朝(公元14世纪后期)我国传统的植物研究进入高峰期。在欧洲植物学发展经过了黑暗时期以后,到18世纪中叶,欧洲近代植物学的基础已逐渐建立,并由林奈担承了历史时代的使命,而后经过19-20世纪的逐步发展才得以有现在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4.
人类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RY基因在人类性别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研究认为SRY仅是涉及性别决定过程的基因之一,其他基因和SRY相关基因SOX9,抗副中肾激素基因AMH,编码缁类因子的基因SF1,X-连锁的DAX基因,wilm‘s肿瘤抑制基因WT1等基因都参与了人类性腺分化和发育,本文拟就人类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人类性别分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天圆地方”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大地上。同认识其它事物一样,人类对于自己“老家”——地球形状的认识,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人们抬起头,头上是圆穹形的蓝天,放眼望,周围是一片无垠的原野,于是就以为天空是一个圆形的屋顶,象一只倒扣着的碗,罩盖在平  相似文献   

6.
李忠武 《化石》1989,(4):4-5
今天的地球,是个瑰丽多姿的生物世界。据估计,目前地球上植物约有三十多万种,动物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微生物约有十多万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新种逐年都有发现,所以实际上还不止这个数。但是,在三十多亿年前,我们这个星球上却是一片死寂,且不说花草人畜,就连小小的虫豸菌藻也没有踪迹。生命,只是原始地球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南非斯瓦特克朗洞穴中发现的手骨化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粗壮型南方古猿”生活方式的一些流行看法。根据纽约州立大学兰德尔·萨斯曼的研究,这些生物的拇指和食指不仅在形状上与我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性别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高等植物是雌雄同株类型,并无明显的性染色体机制存在。同株上的雌雄性器官,显然是在发育后期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没有什么特殊的遗传基础,但在少数雌雄异株的植物内,也有与动物类似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器官随发育条件而形成,因而实际上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情况较常发生。1 基因决定性别1.1 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一些植物的性别差异并不是由整个性染色体所决定,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在正常情况下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和雄株呈1∶1之比。但有时在一个群体中可以见到雌雄同株的个体,它的雌花中有退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植物也和动物一样具有性的差别,也就是有专门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 和雄性个体之分。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高等植物有性别之分。在1400多年前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 种麻子》篇中,就有“既放勃,拔出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的名句。在欧洲, 人类对植物性别的科学认识,始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17世纪末,卡麻拉里斯(R.J.Came rarius)发现在雌性桑树生长环境里,若没有雄性植株存在时,雌株不能结实形成桑椹。后 来,他通过植株隔离实验,证实植物有性别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植物的性》的专著 …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性别是多种多样的,就单个花而言可以分为两性花、单性花以及无性花,就单株来说,根据花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雌雄同花同株、雌雄异花同株等7种类型。由于植物花的性别类型的多样性,学习者往往将植物花的类型和植物的性型区分不清楚,存在概念混淆不清现象。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植物中的花的类型和性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比较每种性型各自的特点,以便于学习者清楚的理解不同种性别的植物的特点,为其消除前科学概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重新认识艾滋病疫苗,它们不再是病毒源的疫苗而是人源性的疫苗,并且已经以其它疫苗不能代替的方式来激发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2.
寻找人类性别决定基因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和人类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性决定和性分化过程决定着雌性和雄性两种性别的存在。性别决定是在受精的瞬间就确定了的,是性分化的遗传基础;而性分化则是一个由早期胚胎至性成熟分化发育的复杂调控过程。该项研究不仅有益于对人类性别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而且对于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和个体性别鉴定,以及对于从低等脊椎动物到人类性别决定机制进化的探讨都具有重大价值。1 人类中存在性别决定基因对于哺乳动物的早期研究结果已使人们认识到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受精时哪种类型的精…  相似文献   

13.
耿志功  朱淑芳 《化石》2005,(2):31-31
现代人类的祖先在数百万年的演化史中,不断为适应自然,逐渐地向现代人进化。  相似文献   

14.
彭丹  武志强 《生物多样性》2022,30(3):21416-2886
植物中雌雄性别分化是一种进化的性状。雌雄异株在多个开花植物谱系中独立演化, 但各个支系的性染色体状态、性别决定区域与性别决定基因不尽相同。多样的植物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系统为研究植物性别相关基因的形成机制、性别决定区域和性染色体进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物种性别决定的相关分子机制得到解析, 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提升经济效益与城市环境等实际问题中。本文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性别决定单、双基因模型的建立, 植物性染色体进化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 对未来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提出四点建议: (1)研究方向逐步从基因研究扩展到调控途径研究; (2)从单一物种转向相关科属比较研究; (3)改进现有性别决定基因模型或探索新模型和性别模式物种; (4)加强性别鉴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研发工作。同时探讨性别决定理论研究未来在农业生产、园艺绿化种植中幼苗性别鉴别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性别决定和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彩泰 《遗传》1983,5(3):44-46
动植物性别的决定、分化、遗传及其控制问题,是 生物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动物的性别问题研究的 比较深入。植物的性别分化比动物复杂得多,而且受 环境的影响较大,这就使我们至今对于植物性别的决 定和分化的遗传机制了解得还很肤浅。即使不少学者 曾致力于植物性别问题的研究,也仅限于少数雌雄异 株和个别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植物性别的研究不纯属 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个与经济收益有关的控制问 题。作者有感于此,将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植物性别的 零散资料综述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性别分化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在耕作栽培的最初阶段,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就遇到了植物的繁殖问题。纪元前两千多年,当时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民族在栽培椰枣时就已经采用了人工授粉,把雄花序枝条系在雌树开花的枝条上。尽管有这些经验,但对于植物性别问题的理论认识上,却经过了一个很长的甚至几度反复的过程。许多有影响的科学家甚至认为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植物没有性别。直到1849年格尔特奈(Gaertner)才以自己25年以来所做的9000多个严格的科学实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植物和动物一样,有着  相似文献   

17.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瑞丽  卢龙斗  高武军  李书粉  王琼   《广西植物》2006,26(4):387-391,351
雌雄异株植物为研究植物的性别决定和进化提供了一个模式体系,由于不同性别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所以其性别鉴定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从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染色体组型、同工酶、特异蛋白质分子、分子标记等方面,对近15年来国内外有关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并对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甘肃泾川化石人类头骨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刘玉林等报道了在甘肃泾川发现的一具晚期智人头骨化石,判定该头骨代表一个女性青年个体。本文检查了顶矢状脊、乳突、耳孔上脊、枕外脊、枕外隆凸、枕骨上项线、枕骨圆枕和肌脊8项非测量性状,及星点间宽、星点至人字点距离、颅宽、耳上颅高、顶矢状弦、颞骨鼓板长和宽7项测量性状,并就7项测量性状与武山头骨进行了对比,认为它更有可能属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人类性别进行鉴定,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实验具有快速、高效、灵活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对高中学生认识人类性别决定,理解PCR扩增技术和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