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安徽省各蚕区的蚕桑生产与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了影响各蚕区的气候因子,建立了年茧量及亩桑产茧量的灰色静动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日照是影响各蚕区蚕桑生产的主要因子,但由于不同蚕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各蚕区的重点气候因子又各不相同;利用气候因子所建立的方程,与年茧量、亩桑产茧量的实际值及变化规律有很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区桑白蚧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蚧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越冬代(第4代)一雌虫产卵量多的达278粒.少的36粒,平均171粒,比第2代产卵量多2.6倍.比第3代多4.5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在2龄幼蚧高峰期,用25%扑虱灵可温性粉剂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和95%机油乳剂50—1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用25%扑虱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酒幼蚕触杀试验和喷洒桑叶喂蚕胃毒试验结果.对幼蚕安全.用扑虱灵防治桑树上的桑白蚧,对养蚕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蚕桑副产品的医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蚕茧的生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蚕和桑在中医药方面的用途。蚕业发展的过程中,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蚕桑的医药价值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发展极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综述了蚕桑医药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产角度,着重探讨了由筋骨草提取的蜕皮激素(以下简称MH)在调节蚕儿生长发育和增产蚕丝方面的实用价值:(1)家蚕末龄中期(饷食后72小时左右),每头添食MH3微克,可以缩短龄期,提早两天上簇结茧,避免或减少缺叶倒蛋的损失;(2)在见熟前10小时,每头添食MH2微克,连添二次,可使五龄经过缩短14小时,上蔟开始到上蔟终了的时间,从对照区的39小时缩短到14小时。一般见熟5—10%添食MH2.2微克/头,12小时后即可全部上蔟,熟蚕出现率非常集中,这可大大提高上蔟工效,提高养蚕的劳动生产率:(3)见熟时添食MH还可有效地减少不结茧蚕发生,这不仅在提高JHA增产效果方面,而且在一般养蚕生产中防止不结茧蚕方面,也有重要意义;(4)试验还发现,五龄早期(饷食后24小时)添食适量的MH,有一定的增丝效果,不同试验中,平均茧层量增长幅度4—17%不等;(5)家蚕末龄添食MH,能明显地提高一日茧层量,提高幅度为5—30%,依MH添食时刻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海狸鼠属于啮齿目海狸鼠科。原产南美洲,是水陆两栖动物。小兽生后4—7个月就性成熟。二年可产仔5次,每胎一般生5—6只,最高有达14只。体重一般在12—15斤,个别较大者有24斤重的。皮张面积大的可达2,000平方厘米以上,肉肥嫩鲜美,其粪便对养鱼有利。食植物性饲料,如杂草、野菜、树枝、树皮、蔬菜等,人工饲养除喂上述饲料外,还喂以少许精料。海狸鼠的毛皮很结实、漂亮、轻便,绒毛稠密而柔软,传热性差,因而能保暖,可与水獺、猞猁等毛皮相嫓美。因之,在国际市场上极受欢迎,价格较高。由于其成熟早,繁殖快,饲料简单,易于管理,抵抗力较强,现在国内已有普遍饲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蚕沙发酵肥在发酵前后的微生物结构变化,阐明蚕沙发酵肥的微生物多样性。方法蚕沙发酵肥由基底土和蚕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发酵30d而来,因此实验共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底土组、蚕沙组、蚕沙发酵肥30d组和蚕沙发酵肥90d组。分别采集基底土、蚕沙以及发酵30d后的蚕沙发酵肥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比较蚕沙发酵肥与发酵前的基底土、蚕沙之间的细菌多样性变化,并采集发酵90d的蚕沙发酵肥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肥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蚕沙发酵肥30d组的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蚕沙最低,说明蚕沙在与基底土混合发酵后细菌多样性水平升高。β多样性结果显示蚕沙发酵肥的稳定性好,且发酵肥与蚕沙的近缘关系较与土壤的更近。比较优势菌属发现,蚕沙发酵肥30d组有10种优势菌属,分别为Sphingobacterium、Parapedobacter、Ochrobactrum、Flavobacterium、Bordetella、Brucella、Rhizobium、Olivibacter、Devosia和Paracoccus;发酵肥90d组中的优势菌属有70%与30d组相同;蚕沙组中仅有5种优势菌属,分别为Parapedobacter、Bacillus、Pseudomonas、Flavobacterium和Sphingobacterium,其中Parapedobacter、Flavobacterium和Sphingobacterium也为发酵肥30d组的优势菌属;基底土的优势菌属大部分为酸杆菌门,分别为Gp1、Gp2、Gp3、Bradyrhizobium、Rhizomicrobium和Rhodoplanes,它们在经发酵后含量大大下降。蚕沙发酵肥中的大部分优势菌属均为具有生防作用的生防菌,其中部分优势菌属也存在于施用了发酵肥的连作白菊根际土中。结论蚕沙与基底土混和发酵制成蚕沙发酵肥后细菌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生防菌种类显著增加,同时蚕沙发酵肥中的这些生防菌来源于蚕沙并非基底土。蚕沙发酵肥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蚕沙发酵肥中存在的大量生防菌。  相似文献   

7.
蚕沙有机肥的养分特性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XP  Xie YJ  Luo GE  Shi W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803-1809
将废弃蚕沙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发酵开发出蚕沙有机肥,分析了其养分特点,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蚕沙有机肥的肥效.结果表明:发酵蚕沙有机肥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堆肥前相比显著提高,分别比堆肥前提高了58.0%、84.4%和29.7%;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并能减少堆肥过程的碳、氮损失.施用发酵后蚕沙的小白菜和番茄种子的发芽指数均大于80%,对作物发芽没有抑制作用.施用发酵蚕沙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小白菜产量、营养养分、Vc含量,减少硝酸盐积累量,还可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其效果优于发酵羊粪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高宇  曹冬林 《生物学通报》2002,37(10):56-57
1 养蚕引出的思考春蚕和早秋蚕的蚕期要相差七八天之多。起初认为是两个时期的温湿度差引起的。经细致了解 ,两个时期的温湿度能通过电热设备控温控湿 ,使其基本趋于相同 ,主要原因是通过增加老龄期的喂桑量来缩短龄期而缩短蚕期。如果增加老龄期的喂桑量可以缩短蚕期 ,那么减少每次的喂桑量是否会延长蚕期呢 ?如果是 ,那么减少到饱食量的多少为最佳量使蚕期最长呢 (减少过多会生病 ,甚至饿死 ) ?2 实验方法与过程1 999年 8月和 2 0 0 0年 5月 ,先后进行了关于改变每次喂桑量 ,保持龄期喂桑总量基本相同对蚕期影响的具体实验和重复实验各 …  相似文献   

9.
前言蓖麻蚕原产印度,被人类驯化饲育,才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在我国农村推广进行蚕丝生产,仅是三、五年的光景,可算是一种新兴的事业。这种蚕发育较速,在中温影响下,一般18天左右即可上簇结(?),高温还可缩短到15天左右,同时饲料问题较桑蚕容易解决,这算是它的优点。但这种蚕与家蚕养法不同,如不掌握共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上要受损失,同时丝的质和量也还急需改进,由于饲养的对间较短,关于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多。兹将饲养的经过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陕北黄土区植被的类型、分布、区刘、资源状况及其与农林牧业的关系,结果如下:陕北黄。土区南部为落叶阔叶林,顶极为松栎林,北部为草原地区的森林草原带,顶极有三个,即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灌丛。可分为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三个植被省。落叶阔叶林省森林平均每亩蓄积量2.9立方米。针阔叶混交林年平均生长量0.236—0.30立方米/亩,经抚育达0.425—0.45立方米/亩。森林草原省草原每亩产草量200—600斤,经恢复达800斤,灌丛每亩地上部分生物生产量800斤。灌丛草原省草原每亩产草量100—300斤,经恢复达400—500斤。落叶阔叶林省以林或农为主,森林  相似文献   

11.
快腐蚕沙对水稻生境及安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快腐蚕沙水稻安全生长与营养生态利用,该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蚕沙生物专用促腐剂,对蚕沙废弃物进行田间堆肥快腐处理,将处理后的蚕沙有机肥作为水稻基肥和分蘖肥施用,研究蚕沙快腐有机肥对水稻生态环境及安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蚕沙生物促腐剂处理后的蚕沙废弃物堆体温度上升迅速,能将产生恶臭有机物降解或转化为抗氧化物。堆体温度显示,前10 d中有5 d温度保持在60℃以上,腐熟进程快,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杀灭蚕沙病源微生物。蚕沙快腐后安全检测显示,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快腐4~5 d后臭味消除。稻田施用后,水稻分蘖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30.9%,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48.9%,根系活力增加21.3%,根干物质增加26.5%。稻谷增产10.8%~22.9%,稻田土壤通透性增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快腐蚕沙能促进水稻的安全生长与营养健康利用,且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经济树种,它的经济价值很大,林产品有八角茴香和茴香油,是优良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历来是出口物资之一,这个产品具有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长,一般八角种后三至五年可采叶,六至七年结果,十五至二十五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可达六十年,平均寿命二百年、叶用八角一般亩产叶八百至一千二百斤,蒸得八至十二斤茴油;果用八角一般亩产三百斤)干果)左右,按现价每斤三元六角计算,每亩产值一千零八十元。  相似文献   

13.
鲟(Acipenser schrencki)、鳇(Huso dauricus)是黑龙江流域的特产经济鱼类,年产量约20万斤。鲟鱼体重在30—65斤,占48.8%;鳇鱼体重100—400斤,占71.2%。文献记载曾捕获体重达2,000斤鳇鱼,但访问有50年捕鱼史的老渔民,都说从未见过,并说鲟鱼超过百斤、鳇鱼超过千斤的个体极为少见。 1979年汛期生产时,我们在萝北县召兴公社水产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解析和VBNC菌群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广西蚕沙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为蚕沙中菌种资源发掘和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MPN培养系统解析并筛选蚕沙中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优势菌群,并经16SrRNA基因测序对筛选得到的菌株作初步分类鉴定。【结果】高通量测序表明,广西蚕沙样品中细菌归属于10个门、18个纲、27个目、57个科、96个属,其中4个属的丰度达1%以上,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共获得14个属的33株可培养细菌,其中4个属(Citrobacter、Weissella、Chitinophaga、Pseudoclavi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而在MPN培养系统中,基于复苏促进因子的处理组细菌总数最大检出丰度提高了100倍,并从中共检出21株对Rpf敏感的VBNC菌株,其中6个属(Paenibacillus、Caulobacter、Roseomonas、Pantoea、Erwinia、Acinetobacter)为传统分离法中未能获得的菌属,2个属(Paenibacillus和Caulo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结论】蚕沙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方法解析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通过添加Rpf首次发现了蚕沙中存在大量过去未被认知的VBNC状态细菌,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3个VBNC菌株为潜在新种。此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蚕沙中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为蚕沙的综合处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 PV)是家蚕Bombyx mori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对蚕业生产危害极大。为了评估热激对家蚕的抗病毒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抗病毒免疫反应分子机制,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唐芬芬和陈斌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白兴荣等观察测定了家蚕5龄幼虫经42℃热激15 min后感染BmNPV的存活率,同时利用qRT-PCR方法检测了热激后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某些理化因素对蚕儿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从而阐明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摄食行为和营养上的特点和变化。 1.试验表明:绿原酸、桑色素、肌醇可增进蚁蚕摄食:β-谷固醇、没食子酸对保证小蚕正常发育甚为重要,绿原酸、桑色素、肌醇也有良好影响;相比之下,上述一些因子对5龄大蚕的作用较小。此外未看到β-谷固醇对蚁蚕的摄食促进效果。 2.大豆粉的醚溶性成份中,含有影响蚁蚕摄食的忌避物质。大豆粉经90%甲醇处理,可以除去某种水溶性因子,有利小蚕生长;对比之下,上列因素对大蚕的损害较小。比较了二种常见防腐剂对家蚕摄食、成长的影响:山梨酸的饲蚕成绩优于丙酸。 3.在本试验基本组成条件下,收蚁、小蚕、大蚕所用饲料的含水率分别以77%、73%、71%左右为宜。实验说明,蚕儿饲育效果还受饲料中具有成形作用组份的影响。 4.调查了饲料pH和蚕儿摄食、成长的关系:以某些适宜的有机酸(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调节饲料的pH在5左右为好。 5.由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蚕儿对摄食、成长促进因子的感受性和对忌避因素的耐受性均不相同,从而提出,对蚕儿作全龄饲育,至少应分别设计为收蚁用、1—4龄小蚕用、5龄大蚕用三种饲料。此外,不同品种家蚕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差别,与对饲料理化条件需求的不同也有一定联系。灵活运用上述结果,将有助于改良饲料组成,降低成本和广辟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从陕西所产苦木木质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三种生物碱成份(Ⅰ)、(Ⅱ)和(Ⅲ)。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Ⅰ)、(Ⅱ)和(Ⅲ)分别为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和5—甲氧基铁屎米酮,另外还得到一种非生物碱成分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8.
农村春蚕稚蛋期,一般温度,最高82°F。如果超过了82°F,养蚕饲育员会马上打开门窗,放出热气。怕高温对蚕儿的为害。但今年湖南澧县群星农业社春蚕60张种,其中二张种,1—2令用86°F试养,结果并未发生蚕病,23.5天全部结茧,平均每张种(8厘米蚁量)产茧103斤7两,比全社平均产量82斤5两的增产25.6%,较当地高60%,节省桑叶1/4。过去认为春季稚蚕82°F的温度,再不能高了的保守思想,因而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9.
油茶的栽培     
油茶又名茶子树、油茶树,是生长在温带地方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我国淅、皖、闽、奥、黔、川、桂、湘、鄂、赣诸省,栽培历史悠久。油茶种子有较高的含油量。通常每百斤种子可榨油30—40斤;最近湖南麻阳县大何公社谷达坡油脂加工厂创造毎百斤茶籽榨油66斤记录。油脂可用来作食用或工艺用。  相似文献   

20.
1.三年来对扬麦一号小麦的高产途径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初步明确:在淮南稻麦两熟地区,扬麦一号小麦亩产800斤以上的群体动态结构,以15—20万基本苗,越冬茎蘖数70万左右,最高茎蘖数100—120万左右,成穗40万以上,每穗30粒,千粒重35克以上为适宜。2.扬麦一号小麦高产的长相长势。越冬时壮苗长相,主茎出生5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条,穗分化处于单稜期;叶色深绿,麦苗矮壮、墩实、成盆子式;叶面积系数1左右,返青期叶面积系数2左右;最高茎蘖数出现在二棱后期;拔节期壮株的长相,叶片挺直,叶片尖端略扭曲,叶色青绿,并出现正常褪淡过程;此时主茎第9叶刚出生,主茎功能叶第8叶叶片长为14厘米左右,第7叶长度为12厘米左右,叶面积系数为4.5左右。拔节时如叶片披垂,叶色浓绿,为过旺长相;如叶片窄而尖,叶色黄为长势不足。抽穗后主茎上部三张功能叶片长度,剑叶20厘米左右,倒2叶26厘米左右,倒3叶23厘米左右。在5月中旬乳熟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5左右。3.扬麦一号小麦亩产800斤以上田块的每亩施肥量折纯氮40—45斤,其中有机肥料占70—80%,过磷酸钙50—100斤。施肥技术掌握前期促壮苗早发,返青期控制无效分蘖,拔节期攻大穗的原则,以统一穗多和穗大的矛盾,肥料分配的比例,基肥占60—70%,苗肥、腊肥占15—20%,拔节、穗肥约占15%左右。扬麦一号小麦穗的中部小穗,一般分化有8个小花原基,小花的退化出现在减数分裂期,大约在抽穗前10—15天,此时植株外部形态剑叶已全部抽出,剑叶与倒2叶的叶耳间距为1.3—4.4厘米。因此,在抽穗前25—30天,看苗追施拔节肥,可以促进小花分化,缩小小花之间发育上的差距,减少小花和小穗退化,增粒的作用显著。高产小麦拔节肥的施用,以掌握在群体叶色出现正常褪淡,分蘖已开始下降,茎基部第1节间定长时追施。如拔节时叶色落黄显著,则应适当增加拔节肥的用量。在剑叶刚露出时,如局部地段出现叶色褪淡落黄,还可补施少量穗肥,可以减少小花褪化,延长上部三张叶片的功能期。4.控上促下。在越冬期间看苗进行镇压促根壮蘖,在返青阶段如麦苗长势过旺,还可进行镇压并喷0.15%矮壮素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