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是人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成分,血液中FⅧ过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国内FⅧ大多以血浆冷沉淀为起始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在此工艺中,血浆的采集、血浆融化、冷沉淀离心、冷沉淀的溶解、层析前样品的预纯化、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均对FⅧ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血浆蛋白连续沉淀分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血浆蛋白连续流沉淀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方法:将传统的人血浆蛋白低温乙醇批处理法改进为连续沉淀分离法,并设计了一套连续沉淀分离装置。采用人血浆低温乙醇分离的组分FⅠ Ⅱ Ⅲ沉淀为试验物料,将蛋白液与试剂(乙醇和缓冲液)在特制的混合器内与循环母液迅速混合,形成连续沉淀分离过程。结果:实现了人血浆蛋白的连续沉淀分离,所得蛋白组分FⅡ中的IgG含量为5.0~8.4g/L,纯度达94%~97.4%。结论:该装置能够实现人血浆蛋白的连续分离,须进一步的试验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辛酸沉淀结合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破伤风抗毒素马免疫血浆,获得高质量的马IgG,为抗毒素F(ab')2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辛酸沉淀马血浆过程中的pH、辛酸浓度以及血浆稀释倍数的实验设计(DoE),研究不同条件对IgG纯度、效价、比活性、浊度以及过滤速度的影响,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可操作区间,并结合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以流穿模式进一步纯化IgG。结果马血浆经一步辛酸沉淀获得的IgG纯度(SDSPAGE)大于92%、分子排阻色谱(SEC)纯度大于95%,比活性较血浆提高2.14±0.29倍;辛酸沉淀后的IgG样品经阴离子交换层析,可有效去除聚合体以及小分子杂质,将纯度提高至95%(SDS-PAGE)和98%(SEC)。结论马血浆经辛酸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可获得高纯度、高比活的IgG。  相似文献   

4.
<正> 自Cohn等和Oncley等发展了低温乙醇方法分离血浆成五种主要成分以来,从Cohn分段V制备临床白蛋白的方法在全世界已沿用了30多年。1962年Kistler和Nitschmann简化了Cohn的方法,但即使专为生产白蛋白,在回收白蛋白之前,为了去除其它蛋白质,最少还需要三个沉淀步骤。为了满足临床上不断地对此重要血浆蛋白的需求,曾报导了几种改进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采用聚乙二醇进行血浆的初步分离,继后用电渗析或反复离子交换层析和Schneider等的方法,其方法涉及在乙醇和稳定剂的参与下对血浆加热,再用聚乙二醇进行白蛋白的沉淀分离。可是,在美国这些方法未得到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血友病A和B是威胁生命失调的遗传性疾病,它们分别由于血浆凝血因子Ⅷ和Ⅸ缺乏所致。用从人血浆中分离的这些组分浓缩物治疗对于患者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ool等人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即治疗制品可用冰冻血浆和收集沉淀物以及融化沉淀的上清液制备。由此方法制备的浓缩物是现时适用的许多治疗制品的基础。然而,自从1964年的这种发现,制品纯度的改善是迟缓的。  相似文献   

6.
<正> 自从低温乙醇法发展将血浆分离成为五种主要成分以来,Cohn第6和第9法独特地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用作分离供临床用白蛋白和免疫血清球蛋白(ISG)。虽然原始的分离流程已被修改,但随后的这些改良方法均遵循原Cohn法的相同步骤,按其溶解度的增加用一系列沉淀步骤沉淀各种蛋白质。即使白蛋白是唯一所要提取的产品,它总是最后从血浆乙醇混合物中被提取。结果白蛋白的产量低,由于涉及很多沉淀步骤,不可避免地发生载留或共沉。  相似文献   

7.
用新甲1型流感病毒津防77-78兔免疫血清与SSS裂解的相应抗原进行双向扩散试验(简称双扩),出现两条明显的沉淀线,即血凝素和核蛋白沉淀线;而乙型Lee株抗原则不产生沉淀线。用双扩对新甲1型津防77-78与旧甲1型国内外代表株FM1、FW、京生53-7、京科55-3做单面的血凝素抗原分析,证明津防77-78的血凝素与FW一致,与其它毒株均有差异。但津防77-78的血凝素和核蛋白沉淀线的位置与FW的相反。 用酸沉淀处理流感病毒的方法浓缩抗原,与同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做双扩,可得到核蛋白沉淀线。用双扩和酸沉淀抗原能对新分离流感病毒满意地定型,方法简单,出结果快,优于补体结合试验。  相似文献   

8.
用615小鼠肝RNA聚合酶B免疫母鸡获得了抗血清。在免疫扩散实验中,这种抗血清和615小鼠肝RNA聚合酶B之间形成清晰的沉淀线;与L615(可移植性小鼠白血病)小鼠及大鼠肝RNA聚合酶B之间形成弱的沉淀线;而与615小鼠肝RNA聚合酶A和C以及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之间不形成沉淀线。这种抗血清对615小鼠肝RNA聚合酶B离体转录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没有抑制作用。在免疫扩散实验中,这种抗血清可以和不同批号的615小鼠肝RNA聚合酶B产生沉淀线。 这种抗血清和615小鼠肝RNA聚合酶B形成免疫沉淀后的离心上清液电泳图谱中,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区带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由LoGrippo和Hartmann介绍的人血浆冷灭菌法结合了化学试剂β-丙内酯/(β-PL)与紫外线照射的光化学灭菌效果。在不稳定血浆蛋白中所含病毒灭活的主要问题是破坏病毒和保留血浆蛋白的大部分活性。β-PL/UV灭菌过程导致活性的丢失对各蛋白是不同的。用该灭菌工艺对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活性不受影响。凝血因子的大部分活性降低。因为冷沉淀是生产FⅧ的原材料,对该物质用β-PL/VV的灭菌条件不同于对血浆的灭菌条件,Ⅷ浓缩物冷灭菌法的大规模生产至今还没有解决。Blotest静注免疫球蛋白制品用β-PL进行灭菌,未经UV照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7株NAG 8株El Tor弧菌的抗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用对流免疫电泳不同程度地出现有交叉沉淀线,这说明它们之间有血清学相关性;通过血清吸收试验,发现“H”抗原吸收后的血清大部分仍出现沉淀线,而用同一菌株的可溶性抗原吸收后的血清与5种NAG可溶性抗原进行对流免疫电泳,除少数仍有沉淀线外,大部分均消失,因而证明它们之间的抗原有相关性,而此相关部分并非弧菌共同的H抗原,以对流电泳与糖发酵反应双盲试验结果也证明二者之间亦有一定联系。本文还介绍了用去氧胆酸钠裂解细菌的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蚯蚓纤溶酶组分的抗原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基 ,通过亲和层析制备出的蚯蚓纤溶酶 (EFE)含有 11~ 13个组分 .为了了解这些组分的相互关系 ,用EFE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 .利用该抗血清与已纯化的 10个组分进行免疫双扩散 ,根据形成沉淀线的形状可以将上述 10个组分分为 4大组 .各组内组分之间的沉淀线完全融合 (免疫反应同一性 ) ;组间沉淀线交叉 (免疫反应非同一性 )或为支线 (免疫反应部分同一性 ) .这种按免疫学性质分组与根据分子量大小、氨基酸组成和N端氨基酸序列分组基本吻合 .上述结果为EFE的分类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3.
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与癌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探讨了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s在cDNA文库构建中非特异性扩增的解决方案。在酶切法中,采用核酸外切酶T (exonuclease T, EXOT)和phi29 DNA聚合酶降解引物;在磁珠法中,利用DNA结合磁珠分离模板和引物。随后,采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磁珠分离情况,运用RT-qPCR检测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和不同连接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非特异性扩增来源于miRNA的连接物USR5SR;核酸外切酶T (EXOT)和phi29 DNA聚合酶虽可降解USR5SR,但模板链也会发生降解;磁珠分离法中以9%PEG沉淀引物片段、15%PEG沉淀模板链效果最佳。综上所述,磁珠分离法能够高效解决cDNA文库构建中的非特异性扩增,从而实现293T细胞和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 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4.
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进展——亲和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血浆中分离纯化各种药用蛋白质仍然是生物技术的重要产业。分离纯化技术的进展使得一血多用成为可能 ,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其中 ,亲和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过 2 0多年的进展 ,亲和层析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产业化 ,以其高选择性、高活性回收率和高纯度等特点 ,成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血浆分离中 ,以乙醇沉淀或离子交换层析预处理后血浆组分为原料 ,用亲和层析可高效地获得目标血浆蛋白。综述了近年来各种亲和层析在血浆蛋白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并展望了血浆蛋白分离纯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制剂用于被动免疫和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这些制剂绝大部分是按Cohn冷乙醇沉淀技术生产,并仅供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引起ISG吸收缓慢,并在注射部位降解。与此相比,静脉注射是与血浆内抗体的立即出现,给予每单位剂量中较高的血浆抗体水平和给予较大量抗体的能力相联系的。静脉注射伴有的局部疼痛和组织损伤较肌肉注射更轻。  相似文献   

16.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电化学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采用3-2-羧乙基膦作为还原剂还原巯基间形成的二硫键,用0.1 mol.L-1HC lO4来沉淀血浆蛋白,离心取上清,进样分析。在0.40~5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是98.43%,RSD%是4.3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8.
<正>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患血友病A的病人用血浆浓缩物进行治疗,在以后的二十年中,以冷沉淀为原料提制的几种中间体以及高度纯化制品的各种类型浓缩物已被使用。最近,应用免疫吸附剂获得的高纯因子Ⅷ浓缩物已制备出来 表1概括了因子Ⅷ浓缩物在质量上的进展。为急需提高浓缩物的质量,则要求减少异源蛋白质的含量,依据一些体外研究报道此异源蛋白质可引起免疫抑制。此外,自1984年以来尽管所有的血浆衍生物均经过了病毒灭活过程。这些高纯浓缩物也还要求尽可能减少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免疫吸收法和免疫亲和层析法,从艾氏腹水癌患鼠腹水DNA结合蛋白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高分子量DNA结合蛋白。在免疫双扩散反应中,它与抗艾氏腹水癌患鼠血清DNA结合蛋白的兎抗血清反应形成一条沉淀线,但与正常小鼠血清DNA结合蛋白的兎抗血清不形成沉淀线。该DNA结合蛋白样品用2-巯基乙醇还原后,经SDC-PAGE分析,测得其分子量约为41000。  相似文献   

20.
血浆超滤后,其大分子浓缩部分的自发发光强度以及碱诱导发光强度都增高,而透过膜部分的自发发光强度以及碱诱导发光强度则降低。用10%ZnSO4沉淀除去部分蛋白质后的血浆制液,其发光强度下降。说明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在血浆超微弱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蛋白质本身可能就是发光反应的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