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伍卡兰  曹启民  陈桂珠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553-2560
采集了汕头国际湿地核心区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上层(0~10 cm)和下层(10~20cm)样品,用超声溶剂萃取和GC-MS法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有机碳、黑碳和粒径的组成.结果显示,沉积物上、下层均以4环PAHs的含量最高,不同环数PAHs表现为中环数含量较高,低环和高环含量较低;上层∑PAHs含量明显大于下层,同时沉积物上层∑PAHs含量、有机碳和黑碳及粘粒、粉砂的质量分数均高于下层;pH没有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上、下层中的有机碳与∑PAHs含量无相关关系,黑碳、PAHs含量和粉砂表现为两两显著相关,表明沉积物中粉砂是影响PAHs在沉积物中行为和归宿的重要因素,而黑碳是形成分层效应的根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太子河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振荡提取-硅胶柱净化-HPLC荧光(FLD)/二级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法测定了太子河水中USEPA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0月)太子河水中PAHs总浓度分别为454.5~1379.7、1801.6~5868.9和367.0~5794.5ng.L-1,同国内外河流相比,太子河水中PAHs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丰水期PAHs浓度远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太子河水中均以2~3环PAHs为主,但不同季节代表性PAHs的种类不同。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枯水期太子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和8月先后2次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多环芳烃测定,研究其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在8.9~312.2ng.g-1;PAHs组成以芘、菲、苯并[b]荧蒽、苯并[a]蒽、苯并[a]芘为主,各站芘的含量均最高,本研究PAHs总含量与长江口、黄河口和鸭绿江口近期的调查数据相近,但明显低于珠江口和闽江口数据,以及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数据;PAHs环数组成以中、高环为主,表明长江口南支PAHs主要来源于相对高温条件下不完全燃烧过程。采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长江口南支PAHs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PAHs产生生态风险的概率较小(<10%)。  相似文献   

4.
沈阳细河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细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了细河水中PAHs的分布,探讨了PAHs的来源,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细河水中6月(夏季)16种PAHs的含量为0.214~0.857μg·L-1,平均为0.562μg·L-1;9月(秋季)水中PAHs含量为0.195~0.633μg·L-1,平均0.380μg·L-1;11月(冬季)水中PAHs含量为0.122~0.486μg.L-1,平均含量为0.236μg·L-1。苯并(a)芘含量明显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细河水中PAHs污染来源分析发现,6月和9月PAHs的主要来源为石油污染和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通过商值法对细河的初步风险评价表明,细河水中苯并(a)芘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贵阳市区及近郊的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以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含量为61~ 1560 μg·kg-1,城区土壤样品中PAHs含量为247~1560 μg·kg-1,郊区土壤样品中PAHs含量为61 ~339 μg· kg-1,土壤中4环、5环PAHs含量较高,在土壤PAHs含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参照国外环境标准,对区域表层土壤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贵阳市表层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典型源三角图法对PAHs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解析,发现贵阳市的土壤主要受到燃煤排放以及混合污染源——燃煤与汽车尾气排放PAHs的联合污染.  相似文献   

6.
植物法生物修复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2  
选择苜蓿草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含量水平、专性细菌和真菌及有机肥为调控因子,进行了植物法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PAHs和矿物油的降解率与有机肥含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肥5%,可提高矿物油降解率17.6%~25.6%,PAHs降解率9%.在植物存在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降解功能增强。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降解率比无植物对照土壤提高2.0%~4.7%.投加特性降解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AHs总量和矿物油的降解率。真菌对萤蒽、芘和苯(a)蒽/(艹屈)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细菌能明显提高苊稀/芴、蒽和苯(a)萤蒽/苯(k)萤蒽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滇池及红枫湖)沉积柱剖面进行不同形态磷以及生物硅含量分析,对比了磷及生物硅的沉积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湖泊富营养化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碎屑磷和有机磷在总磷中占50.5%~80.8%,是影响总磷趋势的主要原因;红枫湖中有机磷对总磷的贡献较大,占总磷的53%~60.9%;且两湖各形态磷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两湖总磷、有机磷、铝磷以及滇池沉积柱中的碎屑磷等的快速增长,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生物硅含量呈现从下层沉积物向上逐渐增加,在上层沉积物中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磷、有机磷、铁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弱结合态磷以及生物硅都能较好地反映富营养化污染的演变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低分子量PAHs苊、菲和苊以及高分子量PAHs苯并[g,h,i]芘)浓度分别为40、400和4 000 μg·L-1时,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不同分解状态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显示:在同等PAHs浓度下,秋茄和白骨壤落叶碎屑对4种PAHs的吸附总量相近,树种间或分解状态间的吸附差异不显著;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2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4种PAHs的吸附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AHs浓度较低时,落叶碎屑对(艹屈)和菲有较高的吸附率或选择性吸附,PAHs浓度较高时,落叶碎屑对苯并[g,h,i]芘吸附率提高.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分解状态下的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PAHs均有较强吸附能力,及时清除落叶碎屑,是去除海水中PAHs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水系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MS对大辽河水系的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表层水和悬浮物中的多环芳烃 (PAHs) 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大辽河水系表层水和悬浮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水样和悬浮颗粒物中PAHs总量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水样946.1~13 448.5 ng·L-1;悬浮颗粒物317.5~238 518.7 ng·g-1.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布表现为太子河>大辽河>浑河,靠近工业区的PAHs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和非工业区.水样中PAHs以3~5环为主,悬浮颗粒物样中PAHs以2环为主.PAHs特定分子比率分析表明,大辽河水系受到石油输入和热解的复合PAH污染,采样站位附近石油化工和钢铁工业是PAHs的主要来源.与世界其他河流和海洋地区相比,水和悬浮颗粒物中污染浓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测定了湖区11个采样点99个样本表层(0~20 cm)沉积物中重金属Zn、Cu、Pb、Ni、Cr和Fe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富集状况,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旅游区采样点151码头(1#)和江西沟码头(4#)的Zn和Cu元素及布哈河(5#)Cr为轻度污染,其他样点未受重金属污染,所有样点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程度,以旅游区码头的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评价最高;沉积物中Cr、Fe和TOC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在因子1(内源因子)中占绝对负荷,其来源主要与沉积母质有关.此外,入湖河流也带入一定量的Cr元素;Pb和Zn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差,分别反映因子2(农业生产活动因子)和因子3(旅游交通排放因子)的迁移转化规律,其来源与人类活动有关;表层沉积物中Cu的积累与内源因子、农业和旅游排放因子均有关;Ni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内源因子和旅游交通排放因子的影响.本研究表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其来源除内源因子外,还与湖区农业活动及旅游交通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