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将253只大白鼠分成16批,4批为对照組,其余12批以1000伦琴X-射綫整体照射,分別在照射后1/4,1,2,12及24小时将动物砍头杀死。我們将Gulland,Jordan和Threlfall的方法加以改良,提取了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的DNA。所提取得到的DNA經过实驗鉴定,証明是接近于天然状态的。并测定了DNA的紫外吸收光譜,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以观察X-射綫整体照射对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的破坏作用。(2)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DNA的克原子磷消光系数[ε(P)]及DNA溶液加碱后在259mμ处紫外吸收增高的百分率(△E%)。照射后ε(P)无明显的变化,而△E%;則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組动物胸腺DNA △E%的平均值为31.6±0.8,脾脏DNA △E%的平均值为32.2±0.5。照射后1/4小时至2小时內,胸腺DNA的△E%为27.7—29.4,脾脏DNA为24.9—28.9。照射后12小时和24小时导致△E%值进一步的降低。△E%值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中氫鍵受到了破坏。(3)对照組大白鼠胸腺DNA的特性粘数[η]为50—52,脾脏DNA的特性粘数为48—52。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1/4,1和2小时胸腺DNA的[η]平均值分別为40.5,36.5和38.0;脾脏DNA則为35.5,39.0和38.5。照射后12和24小时脾脏DNA的[η]进一步下降(胸腺未做)。特性粘数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的变性或降解。(4)用电位滴定法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电位滴定曲线。照射后1/4,1和2小时的正向滴定曲綫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而且基本上是一致的。照射后12小时的脾脏DNA的正向滴定曲綫进一步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胸腺未做)。从电位滴定曲綫証明了X-射綫对大白鼠体內胸腺和脾脏中的DNA的氫鍵有破坏作用。(5)大白鼠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在1/4,1及2小时,胸腺和脾脏中DNA的△E%值,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均有明显的变化,証明了大白鼠整体致死剂量照射时,射綫对胸腺和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白鼠肝脏局部受100倫琴与500倫琴剂量的X射綫照射后,在5分钟至4小时內观察了肝細胞亚显微結构的变化。变化最早在100倫琴照射后半小时与500倫琴照射后10分钟內发現。最先出現的变化是內质网扩張,其次是綫粒体基质局灶性致密度降低,溶酶体数量增加,最后才是核內染色质物质凝聚,以及內质网进一步空泡化和綫粒体肿脹。在恢复过程中,核最早恢复正常,綫粒体其次,內质网与溶酶体最后。文中对上述結果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3.
脱氧核糖核蛋白中脱氧核糖核酸的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特性粘度与Tm测定的方法,发现在1M NaCl溶液中DNP經5,000伦琴γ射綫照射后,其中DNA的輻射損伤大于单独照射的DNA。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DNP中蛋白貭可能有加強DNA輻射損伤的效应。并討論了損伤的机制,指出了这种現象在輻射損伤原发机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1)用X射线照射小牛胸腺DNA溶液,以还原粘度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为指标,证明射线对DNA大分子除有直接显露的降解之外,还可导致对76度保温不稳定性的出现。这反映了结构上隐藏破坏的存在。隐藏破坏与所接受照射的剂量成比例地增加。(2)按Zamenhof法制备的DNA样品储存液中合有“保护物质”。在“保护物质”的存在下,DNA溶液可耐受6×10~4r的照射而无直接显露的降解发生。但隐藏破坏却不可避免,在一定剂量下可以单独地存在,并随剂量之增加而发展,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显露的降解随之出现。(3)“保护物质”是可透析的,它具有抗射线的作用,而不是保全已遭受降解的DNA的大小外形。实验结果表明“保护物质”可能是钙-柠檬酸盐。讨论了钙-柠檬酸盐保护作用的机制。(4)比较隐藏破坏单独存在和与直接显露的降解同时存在的实验结果表明,隐藏破坏的本质包括了:1)主链的单侧打断,2)部分氢键的破坏,3)残余氢键不稳定性的增加。在三者之间有平行的比例关系。主链的打断可能是后二者出现的原因。分子的直接降解可能又是隐藏破坏积累的结果。(5)在“保护物质”存在下照射DNA,为人工制造隐藏破坏,研究DNA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0)Coγ-线照射人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后,即刻经碱性蔗糖梯度(5~20%)超离心沉降分析,结果表明随照射剂量(1~6Krad)增大,DNA单链断裂亦增加。3Krad照射细胞经与自体血清37℃保温在2小时以内,DNA断裂链重接分子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然未见完全修复。若继续保温至8小时后,DNA重接分子又发生断裂,至24小时后已重接好的DNA沉降峰几乎消失,并在离心管口出现DNA降解分子,同时细胞活力降低,较保温前下降28%。可以设想DNA重接分子的再断裂是一种不可逆的生化变化,且与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些外界条件对剛果紅与甘油抽提的骨骼肌肌纤維結合的影响。所用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将肌纤維束浸于不同的剛果紅溶液中,观察染色的速率和深度有何差別;(2)将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束浸于其他成分和用来染色的剛果紅溶液相同,但是不含剛果紅的洗脫液中,过一定时間后改变洗脫液的成分,观察由此所引起的洗脫速率的变化。得到的結果主要如下: (一)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盐濃度能促进剛果紅和肌纤維的結合,也能减低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洗脫的速率,甚至使已被洗脫的剛果紅又重新和肌纤維結合。 (二)在洗脫液不含盐或含盐較少的情况下,三磷酸腺苷的作用和其它盐类的相仿,可是在洗脫液盐濃度較高的情况下,它却能增加洗脫的速率。 (三)两类实驗結果都表示硷性溶液(pH 9—10)不利于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而且在硷性剛果紅溶液中染色的肌纤維或已經染色的肌纤維用硷性溶液处理后都基本上不出現二向色性。 (四)甲醇和乙醇能可逆地阻止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 (五)脲能增加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中洗脫的速率。文中还討論了剛果紅分子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方式的問題,认为盐鍵和氫鍵大概都在起作用,而且在肌纤維中排列有規則的一部分剛果紅分子可能是通过氫鍵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的。  相似文献   

7.
~(60)Coγ-线照射人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后,即刻经碱性蔗糖梯度(5~20%〕超离心沉降分析,结果表明随照射剂量(1~6Krad)增大,DNA单链断裂亦增加。3Krad照射细胞经与自体血清37℃保温在2小时以内,DNA断裂链重接分子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然未见完全修复。若继续保温至8小时后,DNA重接分子又发生断裂,至24小时后已重接好的DNA沉降峰几乎消失,并在离心管口出现DNA降解分子,同时细胞活力降低,较保温前下降28%。可以设想DNA重接分子的再断裂是一种不可逆的生化变化,且与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硫硫键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紹用分光光度計直接和間接測定硫硫鍵的二个方法。由Na_2SO_3和硫硫鍵反应而产生的巯基可以和对氯汞苯甲酸(PCMB)結合而引起紫外吸收增加。这是一个定量反应,从紫外吸收增加数值可以算出硫硫鍵的含量;为了避免其他紫外吸收物貭的干扰,也可以利用含有二苯硫代縮二氨基脲(双硫腙)的四氯化碳溶液抽提殘留的自由PCMB,从PCMB与双硫腙結合而引起有机相可見光(625mμ)吸收的減少而間接求得硫硫鍵的含量。Na_2SO_3能和PCMB可逆地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絡合物,在pH为9.6,温度为50度时,这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7mM,但当Na_2SO_3浓度远較PCMB为过量时,这一反应并不影响用上述方法对硫硫鍵測定的准确性。也可以在反应完成后用加入較Na_2SO_3略为过量的H_2O_2消除这一絡合物对紫外光吸收的干扰。依靠紫外吸收的测定方法比較准确,測定誤差可在2%以內,而用双硫腙間接測定誤差約在5%左右。用上述二个方法对一些蛋白如胰島素、木瓜蛋白酶、核糖核酸酶、胰疑乳蛋白酶、胰蛋白酶、人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貭的硫硫鍵及巯基进行測定的結果与文献上报告符合。此外,在改变測定条件时还清楚地观察到不同蛋白貭的硫硫鍵,甚至同一蛋白貭內不同硫硫鍵与Na_2SO_3反应的能力相差很远。例如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硫硫鍵較易反应,胰島素較难,而核糖核酸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子中的某些硫硫鍵則要求更为強烈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1.在浸种过程中,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很强烈。浸种的24小时內,小麦种子对鋅~(65)吸收量,几乎呈直綫上升,仅中途(6—12小时)吸收比較緩慢。 2.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与浸种溶液的用量有关。自浸种12小时至48小时,毫无例外地表現出种子中鋅~(65)的含量与浸种溶液用量呈反相关。 3.生长素(NAA)能促进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浸种后第一小时卽表現出促进作用,随浸种时間的延长促进作用逐漸明显,以后减弱,至24小时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两者組成一紡錘形曲綫。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用饥餓4日的兎,观察进食对血浆自由脂肪酸和血糖濃度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結果如下: (一)饥餓4日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比饥餓前明显升高,而血糖濃度則基本未变。 (二)在上述饥餓的背景上,进食麸皮和蔬菜10分钟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表現明显降低,而血糖則显著升高。这說明在食物尚未吸收的情况下,进食活动本身(包括食物进入口腔和胃)即可引起这种反应。 (三)切断两侧膈下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后并不能消除这一反应。 (四)切断两侧大內脏神經或注射苄胺唑啉后,这一反应便消失或变为不明显。注射氯化鈷以破坏胰島α細胞后,由进食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的反应亦不再出現。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进食可使饥餓兎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在10分钟內产生明显下降,而使血糖濃度产生明显升高。这种作用不是由于食物吸收入血所致,而极可能是由于进食兴奋了交感神經系統,且或可能与胰島α細胞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白鼠接受1100倫琴X綫全身照射。照射後1—8晝夜時靜脈內注入標記(I~(131)及S~(35)血漿蛋白。注入後5、15、30分鐘及30分鐘後到360分鐘每隔半小時取血,2或6小時後殺死動物取其內臟,製備血液及組織標本,测其放射性。藉以觀察標記血漿白血液排出之速度及其在體內各器官中之分佈。實驗結果發現,照射後標記血漿蛋白自循環血液中排出加速,这一加速尤以4—6晝夜時为著。此時,標記血漿蛋白注入後30—120分鐘间,對照鼠的半排出時達照射鼠的1.44—2.7倍。照射後標記血漿蛋白在各器官中之含量亦見增多,這一增多尤以肺、腸、心、胃等器官为主。作者認为這些变化表明,致死量X綫全身照射引起了大白鼠血管對標記血漿蛋白通透性的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利用铬酸钾溶液去除UV-B光源中的UV-A和UV-C,对不同浓度和pH值的铬酸钾溶液的紫外吸收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相同剂量UV-B作用下,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 UETX-584)光合生理活性和生化组分在UV-B光源直接照射和经过铬酸钾过滤后照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铬酸钾溶液在pH值为8、0.4 mmol/L时可以有效滤除UV-B光源中的UV-C和大于340 nm的UV-A.相对于经过铬酸钾溶液过滤的UV-B光源,未过滤的UV-B光源显著抑制了地木耳的生长、叶绿素合成、Fv/Fm、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集光效率,显著促进了MAAs(三苯基咪唑类氨基酸)等吸收紫外辐射色素的合成.相对于无紫外辐射的地木耳来说,经过铬酸钾溶液过滤的UV-B对地木耳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其促进了紫外吸收色素的合成,抑制了Fv/Fm、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集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紫外辐射对铜绿微囊藻中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 w紫外灯,距离藻10 cm,以5 min/d、10 min/d、20 min/d连续照射6 d的间断处理和连续照射1 h、1.5 h、2 h、3h、6 h、12 h的连续处理两种方式处理铜绿微囊藻,测得水溶性色素提取液在200~400 nm间的吸收光谱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产生新的吸收峰,说明MAAs的产生不需要紫外线的诱导。同时随着紫外辐射剂量的增加,MAAs的含量先增加,当达到一定的辐射剂量之后,MAAs的含量随着紫外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AciNPV-DNA的纯化及特性,证明纯化DNA具有典型紫外吸收光谱,在Sepharose 2B柱层析和超离心沉降分析中呈单一峰,Tm值为70.2℃,其(G+C)%=39.8%,增色效应为34%,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PvuⅡ,SaI Ⅰ,Eco R Ⅰ,BgI Ⅰ,XhoⅠ,Bgl Ⅱ酶切DNA,分别产生4,6,22,20,11,5,7个DNA片段,某些酶切电泳图谱中观察到亚分子片段,Bgl Ⅱ和EcoR Ⅰ双醇切DNA分子产生26个片段,Eco R Ⅰ酶切片段积加DNA分子量为56.55×10~6道尔顿,约85.70千碱基对,电镜观察DNA分子有线状和环状,环状分子长约27.38μ,分子量约为53.94×10~(?)道尔顿,以Eco R Ⅰ对1981~1985年林间连续复制回收的AciNPV的DNA同源性进行检测,结果无变化,AciNPV攻毒枣尺蠖幼虫所得枣尺蠖NPV,其DNA的Bgl Ⅱ图谱与AciNPV-DNA的Bgl Ⅰ酶谱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EB荧光分析法测定了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系(HeLa line)经单次 60Co照射后顺铂(CDDP)诱导的DNA链内交联反应(ct%).经研究发现,1~6 Gy照射后,细胞相对生长分数(fraction of control growth,FCG) 减小,单位细胞DNA含量增高,HeLa细胞与CDDP的交联反应明显降低,且与照射剂量呈依赖关系.结果提示,γ射线照射后存活的肿瘤细胞可能对CDDP或烷化剂的化学治疗作用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7.
鲎素的抗菌靶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法测定鲎素的抑菌动力学特点,钼酸铵比色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检测细菌与鲎素共同孵育前后无机磷和大分子泄漏情况,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菌与鲎素共同孵育前后细菌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紫外吸收法和凝胶电泳法分别观察鲎素对细菌基因组DNA和质粒DNA结构的影响,质粒转化实验检测鲎素对质粒DNA复制和转录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鲎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不同的抑菌动力学特点,经鲎素处理的细菌,胞内无机磷和大分子泄漏显著,细胞壁膜和菌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鲎素可与细菌基因组DNA和质粒DNA结合,高浓度鲎素有可能使DNA发生断裂,进而使质粒DNA复制和转录功能受到抑制.上述结果提示,鲎素的抗菌靶点至少包括细胞壁膜和菌体DNA.  相似文献   

18.
XeCl 308 nm紫外激光(单脉冲输出能量33.4 mJ,脉冲频率 2次/秒,辐照时间45秒,光斑6×3 mm,透镜焦距300 mm)辐照330 mm处小牛胸腺DNA(固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DNA受照射后有断裂、分叉、扭曲、聚集和交联等现象,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变化.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是以影响DNA构象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9.
考察葛根素对胃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葛根素与胃蛋白酶的结合方式。以1/v对抑制剂量用Dixon作图法得出ki值为0.51×103mol/L,抑制剂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葛根素与胃蛋白酶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缔合物,从而改变后者分子构象,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差谱迅速增强,特征荧光峰产生静态淬灭。  相似文献   

20.
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激活淋巴细胞,以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碳一尿嘧啶核苷(~(14)C-UR)和碳-缬氨酸作掺入实验,以分别反映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共测定了50例肿瘤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增高。经过一个疗程的~(60)Co照射后T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降低,B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增高,三种大分子合成都表现同样的规律,反映了辐射抑制T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相反地刺激了B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上的辐射效应随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增加而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