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鸿先  王以柔  李晓萍  郭俊彦   《广西植物》1993,13(2):174-179
本试验以黄瓜和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低温对植物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的影响。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5℃及12h 280μmol m~(-2)S~(-1)处理2d,Chl-蛋白质复合体的降解明显大于5℃暗低温处理;低温与光照对P700-CPa_1的影响大于LHCP。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5℃及12h 280μmol m~(-2)s~(-1)的处理对PSⅡ的影响亦大于暗低温处理。由此认为:低温与光对植物叶绿体的PSⅠ和PSⅡ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机理可能与常温下高光强引起的光抑制相类似;不同的是低温下中等光强就能引起光抑制。因此,在光照低温下往往加剧植物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下不同光照条件对锦熟黄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娜  董晓红  关旸  王静 《植物研究》2007,27(5):574-577
研究了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 L.)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光照条件(12 h光照/12 h黑暗、24 h全光、24 h全黑)对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不同光照条件下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20℃ 12 h光照/12 h黑暗),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在5℃ 24 h光照条件下最大;低温胁迫下SOD活性高于对照,并在5℃ 24 h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值;CAT的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5℃ 12 h光照/12 h黑暗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在低温有光照条件下,POD活性升高,黑暗条件下POD活性低于对照。低温胁迫下POD、SOD和CAT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植株具有较强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低温和光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光合速率的下降比表观量子效率的下降明显。低温处理亦引起了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降低及气孔阻力的升高。这些变化,光照低温处理的大于黑暗低温的;当转入常温后,前者光合速率的恢复慢于后者;恢复期间,有光照的又比无光照的光合速率恢复要慢。  相似文献   

4.
低温弱光对黄瓜和菠菜类囊体跨膜质子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冷敏性植物黄瓜和典型抗冷性植物菠菜为材料 ,研究了 5℃ 1 0 0μmol pho-tons· m-2 · s-1 低温弱光处理对 2种植物的活体和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耦联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 5℃黑暗处理相比 ,5℃下弱光 (1 0 0 μmol photons·m-2· s-1 )分别照射黄瓜和菠菜的叶片和离体叶绿体悬浮液 ,都使叶绿体毫秒延迟发光慢相强度以及类囊体耦联度显著降低。表明无论是冷敏性作物黄瓜 ,还是抗冷性植物菠菜 ,低温弱光处理叶片和离体叶绿体悬浮液 ,均可导致类囊体跨膜质子梯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吴建慧  杨玲  孙国荣 《植物研究》2004,24(4):456-459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 对低温胁迫玉米幼苗叶片中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低温胁迫后, O2·产生速率增加;保护酶SOD 、CAT 活性下降, POD 活性升高。同一低温胁迫下光照处理后的O2·产生速率、SOD 、CAT 、POD 活性与黑暗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孔雀草种子在3种光照、5个温度梯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筛选种子萌发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孔雀草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低温和高温都不适宜种子萌发,以30℃条件为最佳,胚根饱满,整齐,生命力旺盛。  相似文献   

7.
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对低温和黑暗的响应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06)与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 FACHB-31)为研究对象, 探讨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色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30d的低温和黑暗处理, 显著降低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浓度, 增加了单位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温黑暗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的MDA含量及CAT活性均显著增加, 而小球藻变化不明显。30d低温黑暗处理, 铜绿微囊藻的存活率为54.6%, 显著高于小球藻的31.3%。当恢复正常温度与光照, 2种藻均迅速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低温黑暗影响了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理特性。在低温黑暗处理下, 微囊藻的Fv/Fm显著降低, 而小球藻则保持较为恒定的Fv/Fm, 表明微囊藻通过降低自身光合活性来渡过冬季低温黑暗的条件, 而小球藻在低温黑暗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北引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在低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桂花于低温胁迫下细胞结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3年生桂花品种‘状元红’(O.fragrans‘Zhuangyuan Hong’)为试材,分别于一系列低温下处理,经制样切片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20~25°C)处理时,各细胞器超微结构正常;5°C低温处理时,叶绿体有轻微膨大现象,线粒体结构正常;0°C处理时叶绿体内嗜锇体增多,叶绿体肿胀加剧,线粒体数量增加,淀粉粒出现亮暗相间的轮纹;–10°C处理时,细胞器降解。在同一低温胁迫下不同细胞的叶绿体敏感程度不同,这为遭受低温后植株的恢复生长提供了细胞学基础。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的稳定性可作为桂花对低温响应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是著名的外来入侵植物,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及其幼苗生长应该与其强入侵能力有关.基于此,通过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和不同打破休眠方法的双因素实验,旨在探讨紫茎泽兰种子是否具有需光萌发特性以及低温、水杨酸、聚乙二醇,硝酸钾等常规打破休眠方法和光照如何共同影响其萌发、幼苗生长等问题.结果表明:在全光照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率均大于63%,铝箔纸覆盖的遮光条件(0.23%光照)萌发率均大于60%,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其萌发率较低(均小于30%),这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有别于以往对其它植物种子的报道,低温处理、水杨酸处理、聚乙二醇处理和硝酸钾处理不能代替光照打破种子休眠,显示紫茎泽兰种子可能处于一种强迫休眠状态(种子静态).全光照与水杨酸处理、PEG处理对幼苗生长具有交互影响:黑暗下水杨酸处理浓度与幼苗生物量成正相关(P<0.05),但全光照和加铝箔下不相关(P>0.05);全光照下PEG处理浓度与根长显著正相关(P<0.05),而加铝箔和黑暗下不相关(P>0.05).紫茎泽兰种子需光萌发特征及其幼苗生长特点是人为破坏表土壤、深层土壤种子库地表化导致快速入侵的基础.结果也为通过引入适宜树种造林来控制光照因子对紫茎泽兰进行生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测单子叶被子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在完全黑暗中是否能合成叶绿素.以5 cm高的水稻黄化幼苗为研究材料,在黑暗中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δ-氨基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 ALA)处理之.定时采收叶片检测其叶绿素、原卟啉Ⅸ (Proto)、 Mg-原卟啉Ⅸ (Mg-Proto)及原叶绿酸酯(Pchlide)的含量,并计算它们的卟啉的摩尔百分比.在黑暗中12 d,水稻幼苗的叶绿素从2.5 μg/g增加到7.5 μg/g,但叶绿素总量从0.36 μg/g增至3.6 μg/g.在黑暗中未经处理的幼苗Proto、Mg-Proto及Pchlide的摩尔百分比分别为65%、27.5%和7.5%; 而光照下幼苗相应的摩尔百分比分别为42.5%、35.0%和22.5%.在黑暗中用葡萄糖处理水稻黄化幼苗2 d,其卟啉的摩尔百分比即可恢复到正常值(如光照下之相同比例).在黑暗中以3%和6%的葡萄糖处理水稻黄化幼苗2 d,其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5和4.0倍;若同时辅以1 mmol/L δ-氨基酮戊酸,其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2和24倍.因此,被子植物在黑暗中可以合成叶绿素;葡萄糖或δ-氨基酮戊酸可以促进被子植物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葡萄糖和δ-氨基酮戊酸并用有加成作用.葡萄糖或δ-氨基酮戊酸促进水稻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的生理机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36例(472侧)中国成人颅骨的脑膜中动脉眶支沟、脑膜中动脉眶支孔和眶外侧沟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脑膜中动脉眶支孔的出现率为55.9%;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17.6%,其中双侧出现的有24例,占10.2%。  相似文献   

12.
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检测酸奶发酵前后以及贮藏期间的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以对酸奶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应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 结果酸奶中乳酸菌含量极高,达2.65×1010个/ml以上,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糖对酸奶的含菌量无明显影响.双菌酸奶比单菌酸奶含菌量高,常可达到倍增,pH值随发酵和贮藏进程而下降.结论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活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叶表皮结构在榆属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榆属9种1变种的成熟叶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认为榆属叶表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以作为榆属分种的辅助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方差分析区别具台木类木材的三个种:太原台木(Dadoxylon taiyuanensis),生根无髓根(Amyelon radicans)和徐氏无髓根(A.xui),并同国外的种比较,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能定量地研究植物性状之间的区别,并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支系和进化主干的视角看待某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地位更有利于将前进进化与分支进化的认识相结合.关于蝽类昆虫在生命树中的支系位置,近年来积累的证据已经在对于若干节点的认识上有了新的观点.随着现生类群生命树的构建以及化石类群与现生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整合,每个支系所经过的系统发育历程将逐渐变得清晰,并对相关的个体发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致力于将近10年来的各种主流意见更迭完整地体现在对于蝽类昆虫支系地位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6.
鱼类斯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硬骨鱼类斯坦尼氏小体(corpusclesofStannius,CS)分泌激素———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的研究进展。STC是糖蛋白类激素,为同型二聚体,其表观分子量在天然状态下从46(大麻哈鱼)~56(虹鳟)kDa,还原状态下则为23~28kDa。STC单体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和澳大利亚鳗鲡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79、223和231个。研究还表明,STC的分泌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并且胆碱能神经参与S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前后段的神经支配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秋生 《动物学报》2000,46(3):295-302
将CB-HRP分别注入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以研究其神经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支配前半段与后半段的神经元分布位置和数目均有一定差异。后半段接受来自胸2至腰荐13(T2-LS13)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T1-LS13交感于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肾上腺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盆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以及肠神经节的神经。前半段的感觉和交感神经的来源与后半段的基本相同,但前半段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  相似文献   

18.
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戈峰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6,16(3):225-231
为丰富生态系统的能流功能理论,开展以此为基础的生态调控,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棉田初级生产者(棉株)、次级生产者(害虫、天敌)和土壤分解者的能流参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以棉株-害虫-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受人为干扰作用较大的棉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猫孤束核(NTS)中有许多吸神经元而只有极少呼神经元。这个事实加上其它一些证据,使有些作者认为呼吸节律发生的交互抑制模型是不适当的。但细胞内记录的工作表明在呼和吸神经元均有交替出现的超极化和去极化,说明交互抑制确实存在。另一些人在 NTS 之外的 B(?)tzinger 复合体找到一群呼神经元,其轴突伸至 NTS 的吸神经元区。但 NTS 只投射到闩部后的腹外侧区另一群呼神  相似文献   

20.
在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鼠句进行冷驯化处理 ,测定其能量代谢。冷驯化 2 8d后 ,体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7 3 3 % ;整体能值达到 3 0 47± 0 46kJ/g (N =8) ,比对照组增加4 98% ;摄入能比对照组增加 3 6 1 7% ;同化能比对照组增加 6 6 2 % ;生长能达到 6 98±0 5 3kJ/1 0 0g (N =7)体重·天 ,是对照组的 4 85倍 ;维持能比对照组增加 6 4 0 % ,达到3 5 2 96± 2 8 3 4kJ/1 0 0g体重·天 (N =7)。以上结果表明中缅树鼠句在冷胁迫影响下 ,以增加能量摄入、能量储存和维持能和降低排泄能量的生理机制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以此对策来提高低温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