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g WX  Zhang QL  Hu HY  Liu J  Li YB  Zhou H  Zheng Y 《生理学报》2007,59(3):325-330
本文旨在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呼吸节律的调节作用。采用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分别灌流CO、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底物高铁血红素(hemin)和HO抑制剂ZnPP-9,观察舌下神经根呼吸样传出放电节律的变化。实验分为5组:单纯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对照组、ZnPP-9组、外源性CO组、Hemin组和ZnPP-9+Hemin组。结果如下:在ZnPP-9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放电频率(discharge frequency,DF)增快(P〈0.05);在外源性CO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DF减慢(P〈0.05);在Hemin组和ZnPP-9+Hemin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DF增快(P〈0.05)。结果表明,内源性CO对呼吸节律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猫体感皮层神经元放电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氯醛糖麻醉和三碘季铵酚麻痹的猫的体感皮层记录了128个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隐神经的A类和/或C类纤维传入诱发放电(A-ED,C-ED,AC-ED),经微机进行“标准化功率谱密度函数(NPSDF)”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自发放电的NPSDF均为单峰型,峰频率为3.91±1.63HZ(自发节律),峰值0.0154±0.0045。(2)A-ED的NPSDF为单峰型(峰值0.021±0.0054)或重叠双峰型(伴有自发放电)或分离多峰型(不伴有自发放电);(3)C-ED的NPSDF为单峰型(峰值0.020±0.007)或分离双峰型;(4)AC-ED的NPSDF为单峰型(峰值0.023±0.004)或重叠多峰型。上述结果提示:A类纤维传入可加强自发放电节律,又可诱发A类特有节律,两者分别或同时出现;C类纤维传入亦可加强自发节律和诱发C类特有节律;A类和C类纤维同时传入亦可加强自发节律,又可诱发A类和C类特有节律。还观察到自发节律和诱发节律可相互影响,A类和C类诱发节律也可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毅 《植物杂志》2009,(11):40-4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有关昆虫产卵节律的报道,如埃及伊蚊、棉红铃虫、果蝇类和柞蚕。近些年来有关产卯节律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欧洲玉米螟(上)和长红猎蝽(下)。  相似文献   

4.
Wang GQ  Fu CL  Li JX  Du YZ  Tong J 《生理学报》2006,58(4):359-364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ourlight:12hour-darkcycle,L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8周(n=36)和4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SCN和PG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ircadian times.CT or zeitgeber times.ZT)各样品中Clock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转录变化。结果如下:(1)SCN中Clock基因mRNA的转录在DD光制下呈现昼低夜高节律性振荡变化(P〈0.05),PG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显示相似的内源性节律外观,即峰值出现于主观夜晚(SCN为CTl5,PG为CT18),谷值位于主观白天(SCN为CT3,PG为CT6)(P〉0.05)。(2)LD光制下SCN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但与其DD光制下节律外观相比,呈现反时相节律变化(P〈0.05),且其表达的振幅及峰值的mRNA水平均增加(P〈0.05),而PG中Clock基因在LD光制下转录的相应节律参数变化却恰恰相反(P〈0.05)。(3)在LD光制下,光照使PG中Clock基因转录的节律外观反时相于SCN(P〈0.05),即在SCN和PG的峰值分别出现于光照期ZT10和黑暗期ZT17,谷值分别位于黑暗期ZT22和光照期ZT5。结果表明,Clock基因的昼夜转录在SCN和PG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节律本质,而光导引在这两个中枢核团调节Clock基因昼夜节律性转录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紫貂的活动节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建章  徐利 《兽类学报》1999,19(2):95-100
借助无线电遥测技术,对4只紫貂全年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貂的活动节律春季和冬季的高峰是在晨昏二个阶段,夏秋二季的活动高峰在白昼。春季总体活动节律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差异(F=4.499,df=1,22,23;P=0.045),春季与秋季的活动节律也有差异(F=7.039;df=1,22,23;P=0.015)。其总体平均活动强度,春季活动量最小(17.53%),夏季最高(38.29%),其  相似文献   

6.
云南哀牢山徐家坝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和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定位观察资料,包括从组成种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成年物种的生长规律和物候节律对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和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种子贮量、可萌发种子量和萌发种数,雨季大于旱季。幼苗生长雨季快于旱季。表明雨季是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佳季节。立木生长是种间竞争、自我调控、自疏的过程。成年物种各物候期长、不明显与温带阔叶林各物候期短、明显不同,而开花、结果、落果终年进行与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物候节律相似。三者的不同在于季节雨林春季(2~3 月)落叶,常绿阔叶林冬季(11~12 月)落叶,温带阔叶林秋季(9~10 月)落叶。依据物种物候节律特点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区分出3 种生态物候型:1.暖温生态物候型(占总种数(50)的82% );2.温性生态物候型(占12% );3.温凉生态物候型(占0.6% )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本工作采用脑立体定位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研究猫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心脏节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心脏,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l)不引起心脏节律的紊乱;在缺血心脏,rVLM内微量注射ET1则引起严重的心脏节律的紊乱,美托洛尔(metoprolol,1.5mg/kg,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其不能完全有效地抑制。结论:中枢内ET1可能在心肌缺血时,对心律紊乱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4至2019年,利用红外相机对卧龙保护区的赤狐(Vulpes vulpe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进行了监测,并分析比较了三者的栖息地分布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赤狐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部高海拔地区,与黄喉貂和豹猫栖息地重叠较少;豹猫和黄喉貂的栖息地均集中分布于皮条河以南,且相互重叠部分达56.7%;在日活动节律方面,赤狐和豹猫表现出夜行性,黄喉貂表现出昼行性。本研究表明,三种食肉动物均通过栖息地或日活动节律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实现了在卧龙保护区内的相互共存。  相似文献   

9.
实验中发现了神经起步点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簇放电节律--阵发周期1节律。其特征如下:连续周期1放电与休止期(quiescence)轮流出现;非周期性,连续放电持续期、连续放电次数以及休止期有较大变异性;位于周期1节律和静息状态之间。具有较长周期的伪单色噪声激励的FHN(FizHugh-Nagumo)模型可以产生类似的阵发周期1节律。模型和实验中的阵发周期1节律的统计特征、变化规律和所处的参数区间相类似。这表明:阵发周期1节律是由与伪单色噪声类似的长时程振荡激励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状态下大鼠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的表达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30),采用束缚、摇晃、鼠笼倾斜、湿垫料、冷刺激、拥挤(整夜)、断食或断水、夹尾、昼/夜颠倒等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式,每天暴露于2种应激原中饲养21 d,建立抑郁症模型。测定应激前后大鼠糖水偏爱、旷场行为及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变化。连续24 h分6个时间点(ZT1、ZT5、ZT9、ZT13、ZT17、ZT21)处死动物取血,每个时间点处死5只大鼠。放免法测定6个时间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ELISA法测定6个相同时间点血浆皮质酮(CORT)、褪黑素(MT)、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单一余弦法比较2组大鼠上述各指标的节律周期、振幅、峰值相位、中值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体重增加值明显降低(P<0.01),各项行为学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慢性应激至抑郁样行为充分表达后,血浆ACTH、CORT的相位完全相反,时相大幅度提前,含量波动幅度减小,昼夜分泌节律紊乱;MT的24 h分泌节律完全丧失且整体水平下降,表达量显著降低;VIP虽仍存在24 h节律,但振幅明显降低,峰相位也延迟6 h,且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慢性应激抑郁状态可导致大鼠外周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近日节律非同步于SCN,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和激素分泌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薜荔榕小蜂出飞节律与光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勇  马炜梁  罗光坦 《生态学报》1996,16(2):160-166
本文论述薜荔榕小蜂(Wiebesiapumilae)从薜荔(FicusPumila)的隐头花序中出飞的节律和光因子对此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光线是小蜂建立昼夜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清晨漫射迸花序的第一束*光线是节律起始点,在实验条件下,小蜂的节律可以补颠倒,但是节律一旦启动则不再改变.每个隐头花序平均出飞1190只雌蜂,持续8d,以第3天为最多,一天中的出飞高峰9:00前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是参与蛋白质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在水稻中克隆了1个核糖体蛋白家族基因OsRPL36A,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OsRPL36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OsRPL36A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和演化过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OsRPL36A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节律表达模式、及其对不同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1)OsRPL36A的编码区全长为297 bp,共编码98个氨基酸,属于核糖体蛋白L36超基因家族。(2)OsRPL36A的启动子区包含3个节律表达相关元件、10个光响应元件、14个激素响应元件和27个环境胁迫响应元件。(3)OsRPL36A在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具有典型的节律表达模式;且受IAA、高温、低温和渗透胁迫等诱导表达。【结论】OsRPL36A在叶中高表达,具有典型节律表达模式,对IAA显著响应,可能参与热激、低温、盐害和渗透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组构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和松果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XJ  Yu GD  Yin QZ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16-120
哺乳动物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起搏器,控制着机体的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它具有自身内在的节律性,同时也受光照周期信号和一些内源性化学物质的调节。检查腺分泌裉黑素(MEL)受SCN的调控,MEL通过作用于SCN上高亲和性MEL受体,启动第二、第三信使系统,调整SCN的昼夜节律活动。这种调整具有时间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共存的两种优势鼠种,研究其活动节律对于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的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和10月(初冬)在阿拉善荒漠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活动节律进行监测,以期深入了解极端干旱环境中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不同季节活动节律动态,探索优势鼠种共存策略。结果表明:(1)子午沙鼠的种群数量受三趾跳鼠种群密度的抑制,其活动高峰期随三趾跳鼠活动高峰期的推迟而推迟,存在明显错峰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二者的活动时长与夜长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活动开始时间随日落时间的推迟、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推迟;(2)子午沙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三趾跳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 (F=3.202;P=0.032),表现为4月>7月>9月>10月;(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通过调整其夜间时间利用模式以减少竞争,实现同域共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三个地区大杜鹃(Cuculus canorus)雌鸟鸣声的日节律。通过在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2017年5月7日至7月8日)、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2018年6月28日至7月29日)和吉林大岗子林场(2018年5月17日至7月10日)分别布设自动录音机10台、10台和8台,连续记录繁殖季大杜鹃的鸣声。共录到2 777次大杜鹃雌鸟的鸣叫。其中,1 431次来自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1 222次来自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124次来自吉林大岗子林场。野鸭湖湿地公园和辽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大杜鹃雌鸟在日出时段出现鸣叫的高峰,而大岗子林场的大杜鹃在日出和日落时段各有一个鸣叫的高峰。通过比较大杜鹃雌鸟鸣声的日节律和大杜鹃产卵时间的日节律,本研究认为在上述地区大杜鹃雌鸟鸣叫的功能更可能是宣示领域和吸引异性,而非恐吓宿主。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杜鹃雌鸟鸣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与日活动节律是其长期生存适应的结果,对物种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组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41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和研究。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利用占域模型(Occupancy model)和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栖息地选择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食蟹獴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出现频率最高,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出现频率最低,并集中出现于中低海拔区域;(2)在8种栖息地选择影响因素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为针阔混交林、海拔、水源地和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4种。其中,食蟹獴明显选择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β=1.79±1.19 SE),明显排斥针阔混交林(β=-1.93±1.30 SE),海拔高度、离水源地的距离与占用率呈明显负相关;(3)年活动节律显示,食蟹獴在雨季活动明显增多,4-9月的活动频次在全年活动中占比达83.50%;(4)食蟹獴为完全昼行性物种,日活动时间分配较为平均,在9:00-10:00和13:00-14:00活跃度低,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1:00-13:00。梵净山地区作为食蟹獴分布区的北端,其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与其他分布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面临不同的捕食风险和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食蟹獴对栖息地的选择方式和活动节律也出现了适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mg、比索洛尔(n=30)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mg治疗8周后的降压疗效。结果:两种给药方法均能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P〈0.05)。两种给药方法在白天的血压控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夜间血压的控制上夜间服药降压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服药在血压节律恢复方面优于早晨服药(P〈0.05),早晨服药组有10例恢复杓型,夜间服药组有19例恢复杓型。结论:比索洛尔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安全有效的降压,但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优于早晨服药,更有利于血压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细菌潜生体胞内节律性振动对温度的反应性进行实验,以认识环境因素对波源(CelWaveOrigin)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波源运动的机制。用相差显微镜油镜观察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潜生体(CrypticGrowthCel,CGC)菌落边缘,见到沿多个潜生体细胞长轴方向进行的快速黑白交替流动,温度升高时消失,温度降低时加剧。这种群体细胞在原位的同步节律性振荡是细胞在低温下发生胞内分子节律性凝结-溶解交替过程形成的,为一种胞内前分子马达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细胞波源  相似文献   

19.
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昼夜节律童建(苏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苏州215007)研究生理功能的节律现象及其发生机理的科学称之为时间生理学。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在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上都发现了周期各异的生理节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昼夜节律。对于昼夜节律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Qin Z  Wu ZH  Wang XF 《生理学报》2007,59(3):293-298
本研究探讨5-HT1A受体在延髓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以改良Kreb's液恒温灌流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稳定记录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espiratory rhythmical discharge activity,RRDA)后,第一组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5-HT1A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8-羟四氢萘[(+/-)-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 hydrobromide,8-OHDPAT]和特异性拮抗剂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4-iodo-N-[2-[4-methoxyphenyl]-1-piperazinyl]ethyl]-N-2-pyridynyl-benzamide hydrochloride,PMPPI];第二组分别先后给予8-0HDPAT和8-0HDPAT+PMPPI,观察舌下神经根RRDA的变化,探讨5-HT1A受体对其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给予8-OHDPAT后,呼吸周期(respiratory cycle,RC)和呼气时程(expiratory time,TE)显著延长,放电的积分幅度(integral amplitude,IA)持续降低,吸气时程(inspiratory time,TI)无明显变化;给予PMPPI后RC、TI和TE明显缩短,舌下神经根IA无明显变化,且8-OHDPAT的作用可部分被PMPPI逆转。结果提示,5-HT1A受体参与了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