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植物学会于1962年1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术会议。这是解放后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方面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3人,包括全国22个省(区)市的知名学者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大会共收到論文86篇,其中包括有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內蒙、华北地区以及新疆荒漠和西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分类(包括草场和林型分类)、地区植被类型特征、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制图以及工作方法研究和支援农业问题等各个方面。 (1)关于植被分类,就分类系統各级单位的概念、以及次生植被的分类问题等。有些同志认为植被型一级相当于演替上的頂极羣落,而它的不同演替阶段所出現的一些不同生活型的羣落則作为不同的羣系纲,并且併为一个演替系列;另一些同志則承  相似文献   

2.
在調查植物羣落时,样地的选择有无代表性是决定資料是否可靠的基础,而样地的代表性又受其形状、大小、数目和排列方式等条件的影响,其中样地的大小又是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我国亚热带山地进行植被調查吋,如果样地面积过大,不仅徒劳人力,而且由于局部地形复杂,可能包括了几个羣落,因而失去代表性;倘若面积过小,也不能反映整个羣落的特征,所以确定适用的样地面积是我們深入开展亚热带山地植被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課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內蒙阿拉善荒漠中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的湖盆,約占該地区总面积的20—30%,其余为沙漠和山前平原。这些地区是放牧和砍伐薪柴的主要場所,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和不适当利用,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燃料的来源。因此必須深入地研究这个地区主要植物羣落及其建羣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植物羣落的发育节律及其物候周期的更替与环境的关系,为合理利用及改造本区牧場提供科学依据。本項工作是1959—196工年在內蒙阿拉善左旗头道湖采用定位方法进行的,首先选择代表样地,設立固定样方,除了記載植物羣落特征外,物候的記載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工作地区处于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东部边緣的典型草原带,所研究的羊草、丛生禾草草原是当地主要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的代表类型是羊草 貝加尔針茅 糙隐子草 少叶早熟禾 寸草苔羣丛。草羣一般高度40—70厘米,总盖度30—60%,因年而异;平均每平方米苗数913株,叶面积系数0.8—1.5,干草产量每公頃1000—2000公斤,其中5种优势植物的产量約占95%(羊草85—90%,寸草苔4%,丛生禾草5%)。(三)5种优势植物的平均蒸騰強度以寸草苔最高,达0.8122克/克(鮮重)·小时,其次为糙隐子草(0.6576)和少叶早熟禾(0.6573),再次为羊草(0.6521),貝加尔針茅最小(0.4241)。在干旱时期,所有植物蒸騰強度較低,日进程曲线平緩,无明显高峯;在供水良好时蒸騰強度大大提高,日进程曲綫具明显双峯性貭,第一次高峯在11时前后,第二次出现在15—16时,基本上随太阳輻射強度及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高而降低。蒸騰強度的季节进程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貯量的高低。(四)上述优势植物的蒸騰耗水量在1961年6—9月間羊草为196.26毫米,寸草苔14.6毫米,糙隐子草8.52毫米,硬质早熟禾4.91毫米,貝加尔針茅4.89毫米,整个草羣共計229.1毫米,这一数值相当于同期降水量的79.38%,全年降水量的66.3%。蒸腾耗水量的大小决定于每种植物的綠色部分产量和蒸騰強度的高低,一年中蒸騰耗水量最高的时期在8月份,这时青草产量最高,并具高的蒸騰強度。(五)羣落蒸騰耗水量与草羣产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1961年6—9月期間,羊草羣落的平均蒸騰系数为2029,每公頃如形成1500公斤干草产量时約耗水300毫米。但羣落蒸騰耗水量对羣落干物质增长的效应在不同时間、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供水条件越好,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高敏敏  万凌凡  马燕天  邹锋  何亮  刘以珍  葛刚 《生态学报》2018,38(21):7679-7687
为了揭示鄱阳湖湿地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在水淹条件下分解过程的差异,以鄱阳湖湿地优势植被物种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植物样品设置新鲜和风干两种处理,分别模拟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在水下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在180 d的淹水实验过程中,两种处理下的灰化薹草和虉草的分解过程都具有阶段性,前期分解速率较快,后期较慢。(2)两种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与植物C/N比有显著相关性,而活体植物的分解速率与植物C/N比相关性不强。(3)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的水下分解速率与物种有关,虉草活体比虉草枯落物分解速率快,而薹草活体比薹草枯落物分解速率慢。(4)模拟实验结束时活体植物仍有34%—43%未分解,推测鄱阳湖丰水期退水后大量洲滩植被消失的原因并非是植被在水淹下完全分解,而是一部分植被被水生动物啃噬或被水流冲走。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位于我国森林地带的东北部,历来中外植物学工作者在該山曾进行过多次調查,本文是在过去研究基础上对該山各垂直带的主要植物羣落的种类組成、成层現象及层片結构进行了比較詳細的調查,以明确其羣落結构的特征,找出各类型之間的关系、分布規律等。本項工作系在1963年5月下旬—8月底在长白山北坡自然保护区范围內进行的,采用了样地調查及地段記載相結合的方法,森林羣落的样地面积为20×20米~2,草本和小灌木羣落的样方面积为1×1米~2。根据各植物羣落分布面积的大小,所设样地或样方的数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植被生态学(vegetation ecology)是研究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与植被生态学相关的研究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植被的地理分异以及研究重点和方法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植被生态学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多个相关的学科名称,如植被科学(vegetation science)、植物...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植物羣落数量特征方面,关于羣落样方面积大小的研究工作西欧国家进行得比較多,这在Raunkiae、Cain、Brown、Oosting等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最近苏联学者总結了英美的有关文献,并在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过去我国有些地植物学工作者籠統地沿用国外的經驗数字:例如,在草原上测定各种数量指标多采用一平方米或四平方米的样方,实际上这样机械地搬用經驗数字不一定适合,因为无論在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态学报》1958,44(7):699
法瑞学派也称Braun-Blanquet学派, 盛行于欧洲大陆, 也是当今全球植被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该文对这一学派的发展历史、植被科学理论和野外实践, 以及群落分类系统做了简要介绍。法瑞学派的发展可分为开创(1910-1943年)、发展(1945-1980年)、分化(1980-1990年)和融合(1990年至今)四个时期。法瑞学派重视野外实践, 强调植物群落内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发展, 强调植物群落主要属性是物种组成, 以及特征种(或鉴别种)在群落分类和评价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野外调查方法和样地归类的程序; 建立了以“群丛”为基本等级的一个自下而上、严谨的、正规的植被分类体系; 具有理论上的兼容性和技术上的开放性等优点。这些都为当代植被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法瑞学派在特征种界定、群丛定义、样地数据集成与转换、与生态外貌系统连接等方面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最后, 该文概述了法瑞学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以及目前在中国植被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瑞学派也称Braun-Blanquet学派, 盛行于欧洲大陆, 也是当今全球植被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该文对这一学派的发展历史、植被科学理论和野外实践, 以及群落分类系统做了简要介绍。法瑞学派的发展可分为开创(1910-1943年)、发展(1945-1980年)、分化(1980-1990年)和融合(1990年至今)四个时期。法瑞学派重视野外实践, 强调植物群落内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发展, 强调植物群落主要属性是物种组成, 以及特征种(或鉴别种)在群落分类和评价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野外调查方法和样地归类的程序; 建立了以“群丛”为基本等级的一个自下而上、严谨的、正规的植被分类体系; 具有理论上的兼容性和技术上的开放性等优点。这些都为当代植被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法瑞学派在特征种界定、群丛定义、样地数据集成与转换、与生态外貌系统连接等方面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最后, 该文概述了法瑞学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以及目前在中国植被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恢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植物垂直覆盖结构包括地上冠层、地表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水土保持作用,是研究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基本单元。目前,关于植物垂直覆盖结构不同组分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人工模拟降雨,缺少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垂直覆盖结构对产流、产沙和入渗等多过程影响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的草本(须芒草)、半灌木(铁杆蒿)和灌木(绣线菊)为研究对象,每种植物进行三种处理(自然状态、去除枯落物和仅留根系)以及裸地对照,观测2015—2016年降雨事件的产流产沙量和入渗量,分析植物不同垂直覆盖结构的减流减沙效益及其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均具有较好的减流(45.9%—73.2%)、减沙效益(87.5%—94.6%)和增加入渗作用(4.7%—10.8%),灌木的减流效果(73.2%)显著高于草本(45.9%)和半灌木(63.5%),但三种植物间的减沙效益没有显著性差异。冠层的减流作用最大,贡献率接近一半(48%—50%),草本枯落物的减流贡献率与根系基本一致,而半灌木和灌木枯落物的减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任何自然对象或現象,首先需要认識它、区别它,进一步加以系統化,才可获得全面完整的了解。系統化的第一个阶段,总是从个别現象或个体出发。例如,研究植物的第一步就要认識植物个体的外部形态,根据形态的不同,把若干植物区別开来,概括它們的相似特点,系統地分为不同的科、属、种;这是属于植物分类研究的阶段。但是,每一种植物需要一定特有的外界环境条件,才能維持生存。因此,在分析植物特征时,就必須了解四周环境及其与植物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要弄清植物与植物間以及植物与环境間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从植物羣落的角度,进一步系統化,卽进行植被分类,分为  相似文献   

13.
植物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若以J.Braunblanquet出版《植物社会学》(Pflanzensoziolgie,1928)一书算起,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尽管常常把植物社会学理解为植物群落学、群体生态学或地植物学的同义语,但从学科的发展及其内容和体系来看,该学科是有其固有特征的。当今,各学派逐步分化和改变,学派间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国的植物社会学虽然也  相似文献   

14.
江西大学生物系地植物学研究室展开了亚热带植被类型、地理分布与羣落生态的研究,而以江西省地区植被为对象。1963—1964年該室除了安排主要教师担任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教学任务之外,并組織了专职与兼职研究人員4—6位,继续进行为期約11个月的野外調查勘察工作。1963年3—5月到安远、定南、龙南三县,9—10月到永丰、吉安、遂川、泰和、兴国、于都及井岡山一带,进一步地弄清了南岭山地北麓及其支脉的植被类型,包括南亚热  相似文献   

15.
在古生物学报3卷4期所發表的論文中,作者已經指出:根据延長植物羣的組成分子的植物学上的性質,这一个植物羣是和东亞及世界各处的所謂瑞底克期至里阿斯期以及中侏罗紀的植物羣是完全不相同的。作者又會指出这一个植物羣是以刀Danaeopsis及Bernoullia为主的,根据植物羣在地層土的發生次序,顯然是較老于以Dictyophy-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盐生植物的定义金杰里、A.A.沙霍夫等強調它們在系統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于生长地盐漬化适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把它們区分为积盐的、泌盐的和不透盐的三类。金杰里建議称这三类为真盐生植物,同时指出要完全了解植物适应盐漬化的途径,还必須注意那些“能够強烈地生长在盐渍土上,但它們的根系活动部分是位于較深,而且盐分較少的土层里的植物”,类似的植物称为假盐生植物或避盐植物。本文所說的盐生植物羣落卽指上述盐生植物占优势的羣落而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巧家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植被分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法瑞植物社会学学派的排表法对巧家干热河谷的植被进行系统分类,并以数量分类方法(组平均法)进行验证,结果将当地植被划分为一个群目(order)、两个群属(alliance)、四个群丛(association)。本文还详细探讨了当地植被的生境及区系、生态学特征,同时对比了当地植被与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不同生长年限森林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为植物-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几种典型森林植被(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海拔4000 m和3900 m区域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年生和2年生植物叶片及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叶片和枯落物OC含量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未分解枯落物(ND)半分解枯落物(SD)完全分解枯落物(CD),即老叶片以C积累为主,而枯落物OC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OC平均含量(68.5%)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5.5%);叶片N、P、K含量表现为1年生2年生,即新叶以N、P、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为主。枯落物TN含量低于中国森林的平均水平(12.03 g/kg),而TP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0.74 g/kg),枯落物TN和TP以SD最高,即分解初期表现为净固定,而后期则呈净释放,TK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K的净固定;叶片C∶N,C∶P和C∶K表现为2年生1年生,枯落物C∶N,C∶P和C∶K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叶片N∶P处于较低水平(6.08),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6.0),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营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阐明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草本植物叶片与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3个植被区的4种典型草本植物达乌里胡枝子、长芒草、铁杆蒿、茭蒿的叶片和枯落物为对象,测定叶片和枯落物中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比值,分析草本植物在该区域的养分限制及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 4种植物叶片N/P均小于14,生长主要受氮元素含量限制;除达乌里胡枝子外,其他3种植物N、P、K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7%、32.5%、79.9%.茭蒿和铁杆蒿较高的N、P、K养分再吸收效率和叶片K含量有助于其在水分竞争中占据优势.铁杆蒿枯落物的C/N显著低于长芒草和茭蒿的枯落物,因而更易分解和进行养分循环.这可能是铁杆蒿在3个植被区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倪健  夏洁  程琦 《生态学报》2022,42(14):6001-6015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植被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展望了其从传统植被地理学到功能地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作为研究植被地理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植被地理学在我国经历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四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1920年代—1949)的植物地理学和植被地理学的零星工作;初期成长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80)的传统植被地理学研究;中期迅速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后至经济迅速发展时期(1980—2000),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究背景下的植被地理学研究;近期转型与拓展阶段,主要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及信息时代(2000—至今),面向全球环境变化的植被地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植被综合区划与生态功能区划、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订正、中国植被图与植被志编纂、古植被地理学、植被地理模拟预测与情景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植被地理学等6个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后,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更广泛的精细与纵深研究:加强更多精细化的植被地理学研究,编纂新一代中国植被图与中国植被志;深入开展人类干扰的植被地理学研究;以植物性状研究为契机,拓展宏观功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