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提高经济效益。以果树来说,要发展市场价格高的干鲜果品。发展优种并不需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可以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对当前一些市场滞销品种进行改造。通过多头高接,搞得好当年可以恢复树冠,第二年可以恢复产量,第三年就可进入高产稳产期。这是一条快速发展优种的途径,但是高接换种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搞不好会毁了砧木而得不偿失。下面具体介绍三个树种的高接换种技术。   一、枣树的高接换种   1.介绍一个优良的鲜食品种——沾化冬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品种的需要提出…  相似文献   

2.
莆田是福建省著名的龙眼生产区,传统上采用实生繁殖结合高接换种等技术,已培育出许多良种,小苗嫁接成功后更需要大量砧木,故每年都培育不少的实生苗。过去对龙眼大面积育苗缺乏系统的研究,存在着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移苗及定植的成活率低、常有畸形苗及苗期生长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测定湖北省秭归县柑橘良种示范场、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和巴东县东瀼口镇雷家坪村的纽荷尔脐橙园0~40cm土层的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纽荷尔脐橙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固酸比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线性正相关,VitC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产和科研的迫切需要,我们采用高接方法在芒果树上进行嫁接。高接是指在芒果树较高的部位,通常是在1.5-2.5米处的主干、主枝或侧枝上进行嫁接。应用何种嫁接方法进行高接,要看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岩高坪片区对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昼间休息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ad libitum sampling),观察记录黔金丝猴个体的休息姿势、休息位置的林层高度、休息时利用支撑物树枝的粗细与倾斜角度以及团抱组合的个体数量等休息行为相关参数。研究发现黔金丝猴昼间休息行为主要选择利用林层的树冠中位,占总频次的52%;黔金丝猴的休息姿势主要为坐姿,占总频次的99%,偏好利用直径介于5 ~ 10 cm之间中等粗细树枝作为支撑物;选择支撑物树枝的倾斜角度趋近于水平;昼间休息多采用2只个体组成的团抱模式;猴群休息位置支撑物树枝直径与树冠层高度呈显著负相关;黔金丝猴在树冠各层间休息时的平均团抱大小差异显著。树冠层支撑物资源在树冠的垂直分布可能是黔金丝猴昼间休息行为利用树冠层高度与团抱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侧柏树干边材液流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扩散探针配合自动气象站,于200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试验林场对侧柏树干边材液流指标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速率随树干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高层液流峰值的出现时间要比低层早,高层液流曲线尖窄,曲线斜率大,低层液流曲线变化缓慢,曲线斜率小.不同高度的平均液流速率峰值:6.6m处为0.015cm·s-1,4.6m处为0.009cm·s-1,2.6m处为0.006cm·s-1,0.6m处为0.003cm·s-1;无论是液流速率还是连日耗水量,不同直径的单株均表现出沿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但液流速率随直径的变化并不是线性的;土壤的含水量限制了树木的耗水能力,日平均液流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呈现良好的S型关系,其中与土层20~40cm层关系更为密切;不同气象因子对树干的液流影响方式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风速与液流指标呈正相关,并且属于第一主分量,对液流的影响较为直接,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与液流指标呈负相关,属于第二主分量,对液流的影响较为缓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各气象因子和液流相关性均比较高,说明通过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修枝对复合农林系统内作物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论证修枝作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措施的可行性为目的,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行4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P1(修掉树冠高度的1/6)、P2(修掉树冠高度的2/6)、P3 (修掉树冠高度的3/6) 、P4(修掉树冠高度的4/6),以CK(不修枝)为对照,研究了修枝对复合农林系统内冬小麦、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修枝能有效增加作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一时刻修枝强度越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越大,下午时这种促进作用小于上午与中午.(2)修枝能显著促进小麦、玉米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另外,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小麦.(3)修枝能使林下作物大幅增产;修枝后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小麦主要通过增加粒重和穗粒数增产;修枝后玉米增产幅度大于小麦,小麦产量表现优于玉米,小麦比玉米更适合复合农林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林造林树种之一。钻蛀性害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几种切梢小蠹Tomicus spp.、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和一种病害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能在云南松人工林内严重发生,对森林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选取树冠枯梢率作为云南松树势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引起树冠枯梢的主要因子,建立云南松树冠受害表征与不同种类(数量)有害生物复合危害之间的关系,以期探索对云南松有害生物进行遥感监测预警的精准判别方法。【方法】设置标准地,抽样选择35株受害状为局部枝梢枯萎和29株系统性萎蔫的云南松,分别调查其上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南松枯梢率与各致害因子(松墨天牛、切梢小蠹、微红梢斑螟和松针褐斑病)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导致云南松树冠局部枯梢的主要因子,建立枯梢率关于主要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反演模型。【结果】局部枝梢枯萎植株的树冠枯梢率与两种切梢小蠹的种群数量均呈高度正相关,与树木胸径和其他致害因子呈较弱或无相关性。分析标准地每木调查结果发现,树冠有无病梢不能显著影响枯梢率情况。建立了通过枯梢率(Y)反演云南松树冠两种切梢小蠹混合种群数量(X)的回归模型:Y=12.0984+0.9835 X,Adj-R2=0.8081。明确了在蛀梢阶段,云南松树势随着切梢小蠹种群数量上升而下降。在蛀干阶段,切梢小蠹和松墨天牛的钻蛀活动主要集中在濒死木和枯立木上。【结论】引起树冠局部枯梢、树势下降的主要因子为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成虫的蛀梢活动;引起树冠系统性萎蔫、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松墨天牛与切梢小蠹的蛀干活动。应用本研究模型可通过判别云南松树冠枯梢率估算两种切梢小蠹在蛀梢期的混合种群数量,为航天遥感或无人机监测虫情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的获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枝条的方法,拟通过促萌处理建立多枝条类型白桦材料。以一年生白桦幼苗为试材,采用3个截干高度:10、20、30 cm处理后,每个截干高度使用4种激素或化学药剂处理(20 mg·L-1 2,4-D、20 mg·L-1 KT、20 mg·L-1 6-BA和20 mg·L-1 KMnO4)进行促发萌条试验。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初次截干(30 d后)采条,截干高度10 cm进行激素KT、6-BA处理的白桦苗萌芽率最高,达65.0%以上;锯末保湿处理下3种截干高度萌条率、萌条产量均较高,萌条率达75.0%以上。枝条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处理下最高,达76.43 mg·g-1,其次为截干高度10 cm处理下,其他处理均不利于总三萜积累。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下激素6-BA处理最高,达91.16 mg·g-1,是锯末处理(30 cm)的2.68倍。在锯末处理、KT和KMnO4处理下的枝条和叶片中总三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6-BA对枝条、叶片中齐墩果酸的积累有利,其他处理均不利于齐墩果酸积累。锯末处理有利于二次萌条及产量的提高,截干高度为10 cm处理下萌条产量达126.96 g。枝条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进行激素6-BA处理效果较好,达97.99 mg·g-1。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进行激素KT处理最佳,达99.22 mg·g-1,其次为锯末处理组和6-BA处理组。该研究结果为可持续、高效的利用白桦资源及获得三萜产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童太白山不同群落植物构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构型是植株构件在空间上的分配方式,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策略。通过对浙江天童太白山海拔差异很小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和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群落类型中所有植株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叶片聚集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等植物构型性状,以及树冠曝光指数、土壤含水率、空气温湿度、土壤p H值和风速6个环境因子的测定,分别分析乔灌木层植物构型性状及性状关系在3个群落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灌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增加,叶片聚集度减小;乔木层的树高、树冠厚度、树冠面积、枝下高和距地45 cm基径均减小,叶片聚集度增大;(2)3个群落灌木层构型性状间显著相关(P0.001),而乔木层只在中低海拔群落存在相关性;(3)从栲树到小叶青冈至云山青冈群落,乔灌木层的冠层曝光指数显著增加(P0.05);(4)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树冠曝光指数对灌木层构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而风速、土壤含水率和p H值对乔木构型性状的变异起主导作用。综上得知,天童太白山乔灌木植物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构型分异,植物对光资源的竞争是引起灌木构型在不同群落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对乔木植物,其构型变化更多受到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标准地调查法,分析邓恩桉9 a生林分在闽北不同立地类型中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山地林1邓恩桉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1.6 cm、11.5 m,山地林2邓恩桉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3.0 cm、13.1 m,河岸林邓恩桉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21.3 cm、17.0 m。虽然各林分之间生长差异明显,但均超过本地乡土树种马尾松、杉木的速生丰产指标,且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各林分中出现部分林木向高生长方向分化造成的,是邓恩桉在引种区适应生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Weight loss is generally high in residential weight-loss programs but the effect of a large weight loss on linear growth is not known. We report the weight loss and the influence on linear growth in a large group of children during a residential weight-loss program focusing on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a longitudinal non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y of 990 overweight children (540 girls) attending the weight reduction program from 1990 to 2001 for about 11 weeks (age: 10-14 years, mean BMI-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SDS) at enrollment: 2.83) weight and height were measured initially and after end of treatment. Weekly measurements of height and weight were performed on 138 children. The children lost on average 9.4 kg, reduced their BMI by 4.5 kg/m(2) and BMI-SDS by 0.98. In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 < or = 0.001) weight loss was higher in boys than girls (1.7 kg), higher if the weight was higher at admission (-0.192 kg/kg at baseline) an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uration of stay (-80 g/day). Initially the boys' BMI-SDS was higher than the girls' BMI-SDS (P < or = 0.05) but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boys had lower BMI-SDS than the girls. There was no negative effect on linear growth during the treatment; on the contrary, linear growth accelerated during the stay as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height was 2.38 cm corresponding to 11.4 cm/year. In conclusion the children lost close to 1 kg/week during the stay without any negative effect on linear growth. The cause of the linear growth acceleration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通过3种不同的嫁接方式(T1.大枝锯口嫁接;T2.短截后嫁接;T3.重回缩后在新梢上嫁接),将‘石硖’龙眼品种更新为晚熟、果大的‘良庆1号’品种,并探索嫁接成活率高、新品种产量恢复快的嫁接模式。结果表明:接口粗度(直径)0.5~1.5 cm(T2)的‘良庆1号’嫁接在‘石硖’龙眼1~2年生枝上,接穗数量多、成活率高、成活接穗数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T1、T2、T3的单株平均成活率依次为27.27%、63.10%、72.73%,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分别为3、45、8个,2012年9月份于嫁接当天测量3个处理的冠径,依次为165.7、358.3、154.3 cm,树高依次为138.7、206.7、163.0 cm,3个月后的冠径依次为181.3、370、168.3 cm,树高依次为169.7、223.3、173.3 cm;2013年春季测定不同处理平均单株花穗数依次为0、40、2个;三个处理的根系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0~60 cm,T2的根数显著高于T1和T3,在距离树干50 cm处土壤深度为0~60 cm范围内的根数依次为37、72、18条,T2的根系水平分布比T1和T3广,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100 cm的范围内;T2的光化学猝灭系数最高,光合活性强,且显著高于T1。以上结果说明T2的综合效果显著优于T1和T3。  相似文献   

14.
Body volume and 35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88 active soldiers using standard techniques. These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s to body volume using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our measurements (Body weight, anterior thigh skinfold thickness, subscapular skinfold thickness and suprailiac skinfold thickness) accounted for 99.7% of the variation in body volum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each of these measurements in the equation was significa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body volume from these 4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had a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87 (P less than 0.001). Body weight alone was correlated with body volume to the extent of 0.9966. An attempt has therefore been made to develop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out incorporation of body weight i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Nine measurements were selected by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predicting body volume. These nine measurements accounted for 97.1% of the variation in body volume. These equations have been validated on another small sample of 22 soldiers. The analysis has also revealed that a direct regression of body density from the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gives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when estimated body volumes are utilized for calculating body density.  相似文献   

15.
水杉原生种群核心种质资源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原生种群天然更新困难, 为探究其原因是否与繁殖特性有关, 本文以其核心种质资源(40株个体)为对象, 通过对生境、母树个体和种子性状的调查, 并结合田间播种试验, 分析其繁殖特性。以方差分析检测不同母树个体间种子性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差异;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个体性状对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 分析幼苗生长的节律参数。结果显示: (1) 40株母树个体仅有7株产种, 产种率仅为17.50%, 且不同母树个体间产种量差异显著(P < 0.05)。(2)不同母树个体间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和基径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3) 7株母树个体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9.73%, 幼苗平均存活率为73.42%, 不同母树之间差异显著(P < 0.05)。(4)母树个体的胸径与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 树高与幼苗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幼苗基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5)母树树高对幼苗存活率有显著正效应(P < 0.05), 胸径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负效应(P < 0.05)。(6)苗高、基径的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R 2 ≥ 0.928)。水杉原生种群产种量低, 种子发芽率低、幼苗存活率较低, 且不同母树之间差异显著可能是造成其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7个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草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一茬株高与后一茬产草量呈显著负相关,刈割3次的产草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总产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质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粗灰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产草量高低与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第1茬分蘖及3次产草量与总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其中第2次刈割的产草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5334^**。总产草量依各产草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0522 0.0096x9 1.0006x13 1.0002x14 0.9989x15。  相似文献   

17.
兔耳兰食源性欺骗传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科植物具有精巧、多样化的花部结构以及高度多样的吸引传粉者方式。作者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保护区内的一个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居群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察和研究。观察发现兔耳兰唯一的传粉者为膜翅目蜜蜂科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华蜜蜂一般直接落在唇瓣外弯的中裂片上, 然后调整身体的方向, 进入花中, 当发现花中无蜜液等回报时, 借助于后足的蹬力退出花朵。在退出的过程中, 花粉块连同药帽会通过粘盘粘附在中华蜜蜂的胸部。中华蜜蜂在花内的停留时间为8–71 s, 平均18.3 s (N = 11)。根据观察我们推测兔耳兰可能是通过其唇瓣上无规则的紫栗色小斑点(假蜜导)来吸引中华蜜蜂为其传粉, 属于食源性欺骗方式。在传粉过程中兔耳兰的药帽与花粉团和粘盘一起粘在中华蜜蜂背部。药帽的存在能够阻止下一朵被拜访的花实现雌性功能。兔耳兰药帽高度(0.154 ± 0.032 cm) (N = 10)加上传粉昆虫胸高(2005年为0.37 ± 0.03 cm (N = 10), 2006年0.35 ± 0.04 cm (N = 7))大于传粉通道入口的高度(0.29 ± 0.04 cm) (N = 21), 支持兔耳兰可能通过药帽来减少同株异花授粉现象的推测。2005和2006年该兔耳兰居群的自然繁殖成功率分别为21.13%和21.28%。繁育系统实验证明兔耳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物种, 自交和异交的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该种在结实过程中未显示近交衰退。兔耳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花授粉的现象, 其结实依赖传粉者。TTC法检测结果显示兔耳兰种子活力达85.78%(N = 11), 可见种子活力不是制约兔耳兰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传粉者的密度和访问频率可能是影响兔耳兰结实的重要因素, 并最终影响兔耳兰种群的维持和扩张。  相似文献   

18.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用材和碳汇造林树种。本研究以广东杉木33个第三代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生长地点的8年生径向生长表现(胸径)为基础开展多地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适生性遗传差异大(P<0.01),且地点、区组及地点与家系间的互作效应显著。采用基于个体模型的BLUP分析法计算每个试验地点参试家系的个体育种值,可将参试家系适生性进行初步划分,并筛选出个体育种值水平较高、适生性好的家系(家系1、4、13和31)。在此基础上,运用GGE双标图分析法进一步获得参试家系“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不同家系高产性与稳产性结论、理想家系选择列表,发现家系1、4、13、31和其他家系适生性评价结果与BLU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当年播种的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幼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3个遮荫处理(50%、75%、100%光照),每隔7 d监测地径、苗高等生长进程;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生长过程并分析其生长节律。结果表明,遮荫显著促进峦大杉幼苗全生长季的苗高、地径生长,以50%光照表现最好;不同生长阶段遮荫对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量的影响有所不同,进行动态优化十分必要。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峦大杉苗木生长动态。50%光照处理显著提高峦大杉苗高、地径的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显著提前苗高线性生长终期、缩短线性生长持续时间,显著推迟地径线性生长始期。峦大杉苗期光照强度动态优化方案:在t≤133 d前阶段宜采用50%光照,在t>133 d期间宜采用100%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