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萨郊区藏族的指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兆合  潘阳 《人类学学报》1995,14(3):233-239
本文报道了拉萨郊区517例(男226人,女291人)藏族健康人的指纹参数正常值、调查分析了指纹类型、指纹组合、指纹指数和指嵴纹计数。比较了藏族不同居群、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藏族有自己的指纹特点,又显著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
塔拉戈纳的多维拉与维尔吉利大学座落于西班牙东北海滨,我走进卡博内尔的办公室,他依然情绪高昂。他和卡斯特洛让我看了戈兰谷新近发现的一些石器。这些距今100万年的较老地层出土的石器,类似于非洲发明手斧之前用于打制过锋利石片的普通卵石和石核。有一件手指长的...  相似文献   

3.
4.
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蒙古族、汉族人群腋臭发病率调查报告杨光荫,彭苏格(内蒙古伊克昭盟卫生学校,东胜市017000)腋臭俗称狐臭,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李印宣,1986),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地区与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  相似文献   

5.
内蒙地区蒙古,汉,回,朝鲜族肤纹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内蒙地区3237例蒙、汉、回、朝鲜族人手肤纹特征,选用22项肤纹参数进行民族间和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比较,并与我国其他8个民族的部分肤纹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地区这4个民族同属我国北方群,其肤纹既有各民族自身的特点,又具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6.
瓦窑沟青铜时代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靓 《人类学学报》2000,19(1):32-43
本文对陕西省铜川市瓦窑沟青铜时代墓葬出土的13例颅骨进行了系统的人类学分析。结果表明,这组颅骨的种族特征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同时也显示出某种程度南亚类型的影响。在近代对比组中,瓦窑沟组的基本体质类型与华北近代组、华南近代组关系最近;在古代对比组中,它与火烧沟组和殷墟中小墓②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青铜时代颅骨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山 《人类学学报》2000,19(1):21-31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青铜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研究。11例男性颅骨和3例女性颅骨的种族特征基本相似,均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人种范畴,某些特征则显示出北亚人种的影响。在若干古代和近代对比组中,龙头山青铜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分别与顺山屯青铜时代居民和近代华北居民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人骨的种系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地的古代居民在体质形态特点上应是接近长颅欧洲人种地中海东支类型而不是具有“大蒙古人种大部分特征,但也有欧罗巴人种一些较明显特征”的混血类型。  相似文献   

9.
雷帅  陈靓  翟霖林 《人类学学报》2021,40(2):208-225
本文通过对西安鱼化寨史前婴幼儿乳齿特征的观察研究,发现人类乳齿与恒齿在种族识别方面具有相同的价值,且乳齿齿冠部分形态特征相较于恒齿表现的更加鲜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鱼化寨婴幼儿乳齿形态与东北亚人群具有的"中国型牙"接近,同时兼有少量东南亚人群具有的"巽他型牙"特征,这与同时期关中地区其他古代人群颅骨上反映的种族特征基本一致。笔者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针对鱼化寨婴幼儿乳齿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国大陆古代人群与赤道人种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情况,本项研究对赤道人种的若干特征在中国古代人群头骨中的出现情况作检测。检测的材料包括3800~1200年前生活在新疆、青海、宁夏和河南安阳的12组人群的头骨以及现代华北和云南的人类头骨。结果表明:1)赤道人种若干特征能够在我国古代多个地区的人群中和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群中检测到,表明中国大陆至少在3000~2000年前已存在赤道人种基因流入蒙古人种的人群之中的现象;2)赤道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在中国古代人群中很可能在地理上大致是由东向西递降,与当时这些人群中的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的地理上分布趋势呈相反方向,提示了在中国大陆至少在距今3000-2000年期间已经存在两个相反流向的外来"基因流"。  相似文献   

11.
庄寿雨 《化石》2003,(4):27-32
问题的由来  前几年国外有学者提出在 1 1 - 1 2万年前 ,人类的一部分走出非洲 ,他们在亚洲蒙古高原一带演化成一种即非白种人又非黄种人的人种 ,他们称之为泛欧亚人种。后来在 5万年前左右泛欧亚人种又分化成白种人和黄种人。他们认为能证明这一假说的考古材料就是在中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 2 - 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1 934年发现了山顶洞人遗骨 ,由当时在协和医院工作的德国解剖学教授魏敦瑞对保存较好的三个头骨作了测量 ,认为一具有欧洲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的特征 ,一具有爱斯基摩人的特征 ,一具有美拉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这个泛欧亚…  相似文献   

12.
陈靓  汪洋 《人类学学报》2005,24(3):188-197
本文研究了出土于新疆拜城克孜尔墓地晚期青铜时代的人骨材料。根据形态观察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克孜尔墓地居民的种系特征归属于欧洲人种的一支——地中海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李锋  姜莉君 《化石》2011,(2):8-12
在西藏有一个说法:要知道恶魔在你的左手。这一箴言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人种和不同的宗教教义中。在大部分文化群体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沽和卑下的。在中东和北美,用右手吃饭的仪式在正统圈子里被严格遵循。在英语中,右(right)意味着正确和礼貌,而左(1eft)从其本意上说意味着懦弱和卑下。  相似文献   

14.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地出土的 32 0 0多年前的人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哈密古代人骨材料中存在东、西方两大人种。根据形态观察 ,哈密五堡M组为蒙古人种 ,而哈密五堡C组为欧洲人种。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结果也显示C组属欧洲人种。  相似文献   

16.
扎赉诺尔汉代墓葬第三次发掘出土颅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89,8(2):123-130,T001,T002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扎赉诺尔汉代游牧民6族墓葬第三次发掘出土的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研究。五例男性颅骨和三例女性颅骨的种族特征基本相似,均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本文材料是对过去已恨表的扎赉诺尔汉代游牧民族颅骨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在广西收集的有生前年龄记录的中国人139例15-84岁男性颅骨为研究材料,依据Broca氏颅缝愈合的0-4度分级标准,分13个年龄组,分别对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蝶额缝、蝶顶缝、蝶鳞缝、枕乳突缝、顶乳突缝、鳞缝等九个颅骨内外板缝进行研究,分析每个颅骨缝各愈合度的百分率和颅骨缝的变化与年龄关系。并与欧洲人和日本人作对比,显示出人种、民族和个体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孙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孙庄村南,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通过对遗址出土的10例保存基本完整的颅骨进行测量与观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孙庄组的颅面部特征为高颅型与狭颅型相结合的颅型特点、中等偏大的面部扁平度、狭额型、中鼻型、低眶型、中面角属平颌型、犬齿窝和鼻根凹欠发达、颅顶缝简单等。孙庄组古代居民颅骨的形态特征归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范围。颅骨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孙庄组与亚洲蒙古人种近代华南组(R=1.26)关系最为密切,与近代蒙古组(R=1.80)和通古斯组(R=2.06)关系疏远;在与各新石器时代组的对比中,孙庄男性组与仰韶合并组(R=1.00)、庙子沟组(R=1.00)、西山组(R=1.07)、大汶口组(R=1.13)关系接近,孙庄女性组最接近于大汶口组(Dij=3.10)、徐堡组(Dij=4.58)和西山组(Dij=4.60)。综上,我们可知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时代中晚期人群在颅面部特征上颇为一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应同属于"古中原类型"居民。  相似文献   

19.
3200年前中国新疆哈密古人骨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地出土的3200年前的古人骨进行了mtDNAD环高度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结合人类学头骨形态分析数据,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种鉴别研究。结果显示。在3200年前,新疆哈密地区就有蒙古人种存在,并有可能发生亚、欧两种不同人类种群混居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磨盘山遗址是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盆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6例新石器时代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磨盘山组颅骨的形态特征可以概括为中颅型与正颅型相结合,阔额型、阔上面型、阔鼻型、中眶型并伴有颇大的面部扁平度;磨盘山组应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在次级分类比较中与南亚类型在鼻眶形态和上面部形态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广西壮族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蒙古组关系最为疏远;在与其他新石器对比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代表"古华南类型"的甑皮岩组、鲤鱼墩组和昙石山组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与"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