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2.
描述泡沫轴珊瑚属一新种———Aphraxoniawuqiaensissp .nov .,标本产于沿新疆南天山地区乌恰县托帕 吐乐尕特山口公路边的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泡沫珊瑚属过去仅在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我国湖南株州地区发现 ,目前在新疆中泥盆统的发现 ,不仅丰富了该属的化石种资料 ,同时也表明在中晚泥盆世南天山地区可能与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华南地区存在密切的生物地理区联系。通过与该属已知 2个种特征和产出时代的对比 ,看出从中泥盆世Givetian期到晚泥盆世 ,可能存在从A .zhuzhouensis→A .wuqiaensissp .nov→A .taurensis的演化谱系和由华南→新疆南天山→土耳其的迁移路线。其演化趋势体现为 :1 )一级隔壁数目逐渐减少 ;2 )隔壁由中部加厚→边缘加厚 ;3)主、对隔壁分离 ,对隔壁伸过中心形成轴端微膨胀板状中轴→轴端膨胀明显的板状中轴→主、对隔壁在中心交汇形成轴端膨胀中轴 ;4 )一级隔壁不达中轴→与中轴相交。  相似文献   

3.
命名建议——以Duyunolepis代替Duyunaspis P'an et Wang,197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最近我们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早泥盆世无颌类化石都匀鱼Duyunaspis P'an et Wang,1978(见华南泥盆系会议论文集,300—307页,1978,地质出版社)是三叶虫都匀盾壳虫Duyunaspis Zhang et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邓兴耀  刘洋  刘志辉  姚俊强 《生态学报》2017,37(9):2994-3008
利用MODIS ET数据集中2000—2014年的地表实际蒸散发量产品,运用变异系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法,研究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蒸散发的空间格局、不同维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全区蒸散发量总体较小,蒸散发量小于200 mm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8.329%。在空间上ET自山区向两侧平原减少,不同土地覆盖的ET大小为:林地农用地草地稀疏植被。受降水和土地覆盖的综合影响,ET的高值区(400 mm)主要在降水丰富的山区林地和草地,而低值区(200 mm)主要在降水较少的平原稀疏植被区和草地。(2)近15年全区蒸散发变异程度不明显,以相对较低的波动变化为主。各亚区内波动较低区域的比例为:北疆天山祁连山内蒙西部河西走廊南疆。(3)15年间全区年均蒸散发量呈波动变化,总体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变化率为-0.9348 mm/a。基于像元尺度的分析也表明全区ET以减小的变化趋势为主,但各亚区的减小程度各异:天山内蒙西部河西走廊北疆祁连山,仅南疆有增加趋势。(4)全区ET的Hurst指数均值为0.689,Hurst指数大于0.5的范围所占比例为80.033%,未来全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以持续性减小为主。其中22.003%区域的变化趋势无法确定。未来各亚区ET的减少趋势为:内蒙西部天山河西走廊北疆祁连山南疆。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密山泥盆系“黑台组”是我国东北最有代表性的泥盆纪地层单位之一,但其时代归属,自矢部长克报道(Yabe,1940)至今,从未取得一致意见。八十年代以前的四十多年的研究,仅限于底栖大化石,主要是腕足类、珊瑚,苔藓虫、海蕾的研究,不同作者所确认的时代不一,自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有关“黑台组”时代的讨论和归属,苏养正等(1983)、欧阳舒(1984)等均有论述。各作者对“黑台组”时代认识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干旱区,草地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其蒸散(ET)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草地WUE的研究还较为缺乏。该研究基于Biome-BGC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1979–2012年新疆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的ET与WUE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2年新疆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245.7 mm,其年际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蒸散量总体低于降水量;蒸散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以及昆仑山北坡中低山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高山区和平原荒漠区;1979–2012年南疆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183.2 mm,天山区域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为357.9 mm,北疆草地为221.3 mm,冬季北疆草地蒸散量略大于天山区域草地;新疆6类草地年平均蒸散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山草甸、沼泽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盐生草甸,这6类草地均是夏季蒸散量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新疆草地WUE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WUE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昆仑山高山区域及部分平原区域;新疆草地全年WUE平均值为0.56 g·kg~(-1),其中春、夏、秋季分别为0.43 g·kg–1、0.60 g·kg~(-1)和0.48 g·kg~(-1);1979–2012年WUE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北疆平均为0.73 g·kg~(-1),南疆为0.26 g·kg~(-1),天山区域为0.69 g·kg~(-1);不同草地WUE差异也较为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山草甸、典型草原、沼泽草甸、盐生草甸、高山草甸、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7.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2,41(2):280-282
串管海绵的Amblysiphonella属在桂林地区融县组的发现,填补该属在晚泥盆世地质历程中的空白。在此之前,国内、外已出版地质文献中未记载该属在泥盆系发现的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最早始自贵州,丁文江等对该区泥盆系的分层,在华南泥盆系分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贵州泥盆纪生物群却研究得很差,许多重要的门类如腕足类、珊瑚尚缺乏系统描述。在地层方面,对于海相中泥盆世早期沉积的特征、分布一直不清楚,至于贵州西部泥盆系的发育情况更无正式报导。1959年以来,地质部第四普查大队对贵州境内的泥盆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新动物羣,并确立了一些新地层单元。本文所描述的这批重要化石,即由第四普查大队金晓华、刘朝安等最早发现,继由北京地质学院实习队和笔者等,分别于1960—  相似文献   

9.
汗吉尕组是新疆中天山温泉小区中泥盆统的一个地层单元,为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过去在灰岩团块和灰岩砾石中发现较为丰富的中泥盆世珊瑚和腕足类化石。这次,我们在该组上部地层硅质岩透镜体中首次发现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Helenifore robustum动物群。对于温泉地区该组地层的时代归属,我们认为:由于已发现的中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化石主要产于灰岩砾石或外来块体中,因此,这些化石的时代并不代表该组形成的时代;而产于硅质岩透镜体中的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化石很可能代表该组的年代。全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11种,归属3目4科。  相似文献   

10.
描述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呼吉尔斯特组中上部中的一种细小植物:Tsaia conica sp. nov.。该植物具有不等二歧分叉茎,表面具有圆锥形突出物。生殖枝由一次等二歧分叉枝系和数枚孢子囊组成。枝系末端着生四对成对长椭圆形孢子囊。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结合新材料的初步研究,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被暂定为 Lepidodendropsis kazachstanica- Com psocradus sp. - Sawdonia cursti pa (LCS)组合。通过与世界上同期植物群的对比,确认新疆北部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属于一个独特的植物区。  相似文献   

11.
中泥盆世晚期陆生植物的演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以云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为代表,称为Lepidodendropsis arborecense-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Eocladoxylou minutum (LME)组合。当前在云南武定中泥盆世晚期地层(西冲组上部)中发现的植物主要有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e,Eocladoxylon minutu,Rhipidophyton acanthum等,其中,在R.acanthum的茎干基部密集共生有腹足动物Valvata sp.。根据植物表面无动物咬食痕迹,以及腹足动物生态特性和演化分析,当前陆生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原因是植物茎干飘落水体后,为水生的腹足动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场所,并随水流、风浪载运至异地埋藏。这种水生腹足动物寄栖于水中物体的生活方式很普遍,是腹足动物迁徙、扩散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是开展华南板块志留/泥盆系界线层序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区普通沟剖面中的志留/泥盆系过渡带包括羊路沟组上部和下普通沟组下部,产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包括花鳞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盾皮鱼类.这些化石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鱼类微体化石组合:羊路沟组合和下普通沟组合.通过与波罗的海等地区鱼类微体化石带的对比,羊路沟和下普通沟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晚期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早期.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的研究,为该区志留/泥盆系界线的精确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准噶尔下、中泥盆统界线地层及腕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汉奎 《古生物学报》1991,30(3):307-331
一、前言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系被分为北部萨吾尔山小区、中部沙尔布尔提山小区和南部玛依拉山小区(曾亚参等,197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81)。其中沙尔布尔提山小区的泥盆系出露最全、化石最丰。本区泥盆系及其生物群的系统研究始于1973年(侯鸿飞等,1979;Hou Hong-fei 1981;张川等,1983)。但由于此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故工作中仍遗留一些问题。1984和198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队对该区进行考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即是这一成果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4.
广西郁江组中的沟鳞鱼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有关的一些泥盆纪论著中,几乎都趋向于把郁江组的底界,看作为我国南方中、下泥盆统的分界。近几年来,随着华南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深入,对郁江组的时代,也提出了不少的新的见解。许汉奎、廖卫华等同志(1974)认为:整个西南地区的早泥盆世沉积,都是以砂岩、泥岩及泥灰岩为主,代表海侵的开始,与郁江组时代相当的坡脚组,和下伏的早泥盆世的坡松冲组系属连续沉积的过渡关系,构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5.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乐中、上泥盆统界线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广西象州大乐是研究我国泥盆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曾对此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直至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注重研究此区  相似文献   

17.
微壳饰以放射纹(简称壳纹)为主要特征、缺失同心层的始石燕类(本文指始石燕亚科Eospiriferinae的代表),初现于早志留世早期(Early Llandoverian),绝灭于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它作为石燕族最早出现的一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始石燕类  相似文献   

18.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3,42(3):417-427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重阐述独山泥盆纪珊瑚的4次灭绝事件:1)mid-Eifelian event(发生在龙洞水段之顶);2)late-Givetian event(发生在鸡窝寨段之顶);3)F-Fevent(发生在靠近尧梭组之底);4)D-Cevent(发生在革老河组之顶)。其中,F-F大灭绝事件对珊瑚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泥盆纪星骨鱼科化石除非洲和南极地区尚未发现外,世界其它各地均有发现,但化石产地并不多.其时代从早泥盆世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多数出现在早—中泥盆世.所有化石全部产于海相地层.据现有资料统计,已经发现和描述的只有5个属,即 Asterosteus, Gemuendina, Jagorina, Ohioaspis, Bolivosteus,分布在德国(早泥盆世),美国(中泥盆世),加拿大(中泥盆世),澳大利亚(早一中泥盆世),土耳其(中泥盆世)和玻利维亚(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的曲靖始突鱼(Procondylolepis qujingensis gen.et sp.nov.)是近几年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有肢突胴甲鱼一原始类型。它和已知胴甲鱼(包括早泥盆世无肢突的和中、晚泥盆世有“盔”状肢突的)不同的最大特点是在其肩带与胸鳍相接的肩关节处有原始的肢突和简单的关节窝;胸鳍甲近端的关节区很小。它展现出胴甲鱼类这一高度特化、长期使人迷惑不解的肢突,在胴甲鱼演化史上发展变化的梗概,填补了肢突从无到有中间的缺环,使人了解到胸鳍的具体结构。文中主要根据肢突的有无和特化程度等,对胴甲鱼早期演化史作了初步探讨,将胴甲鱼分为无肢突超目(Abrachicondylia)和有肢突超目(Brachicondylia)两大部分。始突鱼则代表有肢突超目一早期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