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TCC-21269出发选育DL-丙氨酸产生菌。以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从中得到一株SSZM_2菌,能在培养基中积累少量丙氨酸。通过连续诱变及单菌落分离,选育得到一株产丙氨酸较高的突变株SSZM_9。试验表明生物素是积累DL-丙氨酸的促进因子,在其他发酵条件的配合下,该菌可在发酵液里积累4.5%的DL-丙氨酸,对糖转化率为38%。  相似文献   

2.
刺孢小克银汉霉氨基酰化酶拆分DL-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了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9980菌株,并对其进行液体培养,比较了3种不同培养基中菌体细胞氨基酰化酶活性,考察了几种因素对菌体细胞拆分反应的影响,并对DL-丙氨酸进行了光学拆分。结果表明:蛋白胨培养基菌体细胞酶活最高,达680u/g。菌体细胞拆分反应最适温度55℃,最适pH7.0,最佳底物浓度为0.2mol·L-1,缓冲体系中的无机离子对拆分反应有抑制作用,10-3~10-4mol·L-1的Co2+对拆分反应有激活作用。用菌体细胞对DL-丙氨酸拆分反应中,D-丙氨酸得率平均达87.1%。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生物同化作用的D-丙氨酸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丙氨酸为唯一碳氮源,从采集的若干土壤中初筛出能够降解L-丙氨酸的菌株;再以D-丙氨酸为唯一碳氮源,复筛出降解L-丙氨酸而不降解D-丙氨酸的菌株。依据菌种对DL-丙氨酸的不对称降解活性,筛选出具有最高的L-丙氨酸降解活性的菌株,并对菌株同化L-丙氨酸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ALA-D82的菌株具有最高的降解L-丙氨酸的能力,经鉴定为酵母菌属。在30℃,控制pH6.0,通气比1:1(V/V)和转速900 r.min-1的条件下,L-丙氨酸降解的速度最大。在最适条件下,1500 g DL-丙氨酸分两部分添加入7 L的反应液中。反应72 h后溶液中的L-丙氨酸被完全降解,提取得到D-丙氨酸晶体,产率和光学纯度分别达到92.13%和99%。  相似文献   

4.
<正> DL-α-丙氨酸生产工艺中,丙酸氯化制备α-氯丙酸中间体是合成丙氨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各生产厂家均采用赤磷固体为催化剂。其反应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1.L-谷氨酸钠 2.DL-蛋氨酸 3.L-赖氨酸盐酸盐 4.甘氨酸 5.L-色氨酸 6.L-半胱氨酸盐酸盐 7.DL-丙氨酸 8.L-谷氨酰胺 9.L-精氨酸盐酸盐 10.L-亮氨酸 11.L-天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_4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川中丘陵区2016和2017年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CH_4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提前出现CH_4排放峰,再生季CH_4排放量少,约占两季总排放的8%—10%。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两季的CH_4排放总量为103—306 kg/hm~2,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11%—1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2—10.4 t/hm~2,比SR处理高出19%—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CH_4排放量为9.9—30.1 kg/t、,比SR处理减少6%(P0.05)。覆膜条件下种植再生稻,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减少单位产量的CH_4排放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强  蒋国庆  孙睿  徐自为  刘绍民 《生态学报》2017,37(17):5681-5690
于2012年7月—2014年6月对地处干旱区的张掖湿地甲烷(CH_4)通量进行观测,分析其CH_4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H_4通量的日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白天大于夜间;不同季节CH_4通量排放特征差异明显,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CH_4通量日总量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之间指数相关关系显著,其中4 cm处土壤温度与之相关性最强;1—6月摩擦风速(U*)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结合CO_2通量观测数据,研究时段张掖湿地净碳吸收量为495.92 g C m~(-2)a~(-1),为明显碳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 L.),天蚕蛾科之蓖麻蚕(Philosama cynthia ricini B.)及柞蚕(Antheraea pernyi G.)丝腺体后部自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丙氨酸的机制。以上各种蚕的丝腺体组织都可利用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丙氨酸,谷氨酸及CO_2。当存在DL-环丝氨酸(10~(-4)M)时,形成较多的谷氨酸与丙酮酸,而丙氨酸之量显著地减少。以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或以L-谷氨酸与丙酮酸为底物,对丙氨酸之形成具有相同的抑制程度。DL-环丝氨酸(10~(-4))并不抑制谷-天转氨酶与草酰乙酸脱羧酶,但在同样条件下,可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的活力(~90%)。此外,若以L-天门冬氨酸或其与小量α-酮戊二酸为底物,尤其是用透析后之酶液,并无显著的丙氨酸与CO_2形成。我们认为,自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之丙氨酸,并非通过Bheemeswar提出的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之作用,而是经过三个相继的反应,即在谷-天转氨酶催化下,形成谷氨酸与草酰乙酸,后者除非酶促分解外,在草酰乙酸脱羧酶作用下,形成丙酮酸与CO_2;由以上两反应所形成之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蚕丝腺普遍存在的谷-丙转氨酶催化下形成丙氨酸(见图8)。  相似文献   

9.
甲基营养菌(Methylotrophs)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营养菌是能够代谢含有甲基(CH_3~-)或者能代谢二个或多个甲基互相连接(不是—C—C直接连接的)的1—碳化合物,并以这些1—碳化合物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这些1—碳化合物主要有:甲烷、二甲醚(CH_3—O—CH_3)、甲醇、甲醛、甲酸和甲基胺等。迄今为止除了近年来分离的几株真核酵母能利用甲烷甲醇为生长基质的外、只有原核细菌具有这种同化—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1—588.4mg m~(-2)h~(-1)、2.9—82.4μg m~(-2)h~(-1)和1.32—29.7μg m~(-2)h~(-1),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3—469.6mg m~(-2)h~(-1)、3.1—64.8μg m~(-2)h~(-1)和1.9—14.3μg m~(-2)h~(-1)。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夏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土壤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值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观测期间,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P0.05);温度是影响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近地面温度和5cm土壤温度与CO_2和N_2O排放通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H_4排放通量是温度和水分二者共同影响的,由近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拟合的方程可以分别解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71%、74.5%;土壤有机碳、pH、盐分、NH_4~+-N、NO_3~--N也是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均是CO_2、CH_4和N_2O的"源"。基于100年尺度,由3种温室气体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得出,人工芦苇湿地全球增温潜势大于天然芦苇湿地(15150.18kg/hm~212484.21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一种制备甲基乙烯基醚(MVE)的简易方法,其合成反应途径是:(1) CH_3CHO+CH_3OH+HCl -20℃→CH_3OCH(Cl)CH_3+H_2O(2) CH_3OCH(Cl)CH_3+C_5H_5N -20°→[CH_3OCH(Cl)CH_3·C_5H_5N](3) [CH_3OCH(Cl)CH_9·C_5H_5N] -120°→CH_3OCH=CH_2+C_5H_5N·HCl 在三氟乙酸催化作用下,MVE与各种5’-核苷二磷酸(ppN)反应,用纤维素柱层析方法分离反应产物,制备了五种2’(3’)-O-甲氧乙基-5’-核苷二磷酸(ppN-2’(3’)-O-ME):ppA-2’(3’)-O-ME,ppG-2’(3’)-O-ME,ppC-2’(3’)-O-ME,ppU-2’(3’)-O-ME,以及ppΨ-2’(3’)-O-ME,产率一般为50~70%。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大气甲烷(CH_4)的主要排放源,而有关放牧对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特征仍未得到足够的报道。因此,通过静态箱法,研究了放牧对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CH_4气体通过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结果表明:放牧样地和围栏内样地生长季CH_4排放量为(31.32±19.57)g/m~2和(30.31±23.46)g/m~2,它们之间无差异显著;但是集中放牧期间(7—9月),放牧样地(21.01±12.35)g/m~2较围栏内样地显著增加了CH_4排放量为54.3%。2014年生长季期间通过刈割植物模拟放牧表明两种刈割强度CH_4排放量为(5.01±5.37)g/m~2和(4.69±5.99)g/m~2,较未刈割样地(1.15±1.89)g/m~2增加了335.9%和308.0%,其原因可能是放牧或者刈割减少地表植物生物量,降低植物高度,缩短了CH_4排放的路径距离。该结果可为我国高原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在2017—2018年生长季节使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对高寒草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的CH_4和CO_2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结合环境因子确定不同生态系统的CH_4和CO_2通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节中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排放CH_4,峰值出现在7—9月,高寒草地吸收CH_4,峰值出现在8月,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CH_4通量与高寒草地差异显著(P0.05)。3种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均为正值,峰值出现在6—8月,高寒草地CO_2通量年均值最大,高寒沼泽最小,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显示,高寒草地和高寒沼泽CO_2与CH_4通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沼泽化草甸中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2)。CH_4、CO_2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是土壤因子,第2主成分是生物因子,第3主成分是温度因子。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土壤温度是影响月尺度CH_4通量的关键因子,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月尺度CO_2通量的关键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种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均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CH_4通量则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受温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等因素影响,高寒草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沼泽CH_4和CO_2通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估算青藏高原CH_4和CO_2排放时,需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多胺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多胺研究的历史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多胺(polyamin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学活性物质,是一类低分子脂肪族含氮碱。常见的多胺(包括二胺)有腐胺(putrescine,put)H_2N(CH_2)_4NH_2、尸胺(cadaverine,cad)H_2N(CH_2)_5NH_2、亚精胺(spermidine,spd)H_2N(CH_2)_4NH(CH_2)_3NH_2和精胺(spermine,spm)H_2N(CH_2)_4NH(CH_2)_4NH(CH_2)_3NH_2。亚精胺又称精脒,是  相似文献   

15.
1.用纸层析的方法测定了水稻、三化螟与荔枝蝽体液的氨基酸含量。2.在三化螟幼虫脂肪体中,观察到谷天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鸟氨酸转氨酶的活力。在荔枝蝽的脂肪体中有11种氨基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L-异白氨酸、L-白氨酸、L-缬氨酸、L-苯丙氨酸、L-鸟氨酸、L-酪氨酸、L-色氨酸、L-β-丙氨酸与DL-γ-氨基丁酸)可与α-酮戊二酸进行转氨作用,以形成谷氨酸。3.在三化螟与荔枝蝽脂肪体中均存在谷氨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6.
用白氨酸分别和三种稀土硝酸盐在有机溶剂中首次合成了三种相应的1:2型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RE(Leu)_2(NO_3)_3·2H_2O(RE=Ce,Nd,Sm;Leu=DL-α-Leucine)。并通过X—粉晶衍射、红外光谱、TG—DTG和电导等对其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四、用途氨基酸可用于调味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在其它方面要数L-天冬氨酸与L-苯基丙氨酸最引人注目。各自用途的概要见表12。(一)食品领域1.用作必需营养素向米,小麦粉、玉米等各类添加少量必需氨基酸,如L-赖氨酸,DL-苏氨酸,DL-色氨酸等,可使植物蛋白质的营养率提高。也可应用到清凉饮料,玉米、面食、粉乳、  相似文献   

18.
用纸上层析法测定了日本血吸虫匀浆对22种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的转氨作用,当用丙氨酸、精氨酸及天门冬氨酸作底物时,可明显地测出谷氨酸的生成。日本血吸虫的谷氨酸-两酮酸转氨酶(谷丙酶)及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草酶)的活力经用比色法多次测定,所得结果波动不大,雌雄合抱虫活力的平均值(微克分子/毫克氮量/60分)谷丙酶为20.1,谷草酶为16.9。在雌雄虫分别测定中,雌虫的酶活力较高。二种酶的最适pH均为7.2—7.5,底物最适浓度α-酮戊二酸为0.02M,DL-丙氨酸及DL-天门冬氨酸同为0.2-0.4M。吐酒石、Sb-58及(月弟)芬对日本血吸虫的谷丙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吐酒石的浓度为10~(-4)M时正逆二个方向的反应均被抑制约5O%,这种抑制作用能被二巯基丁二酸钠所解除。锑剂对小白鼠肝脏的谷丙酶无作用,但对肝吸虫的作用与血吸虫相似。血吸虫的谷草酶亦能被Sb-58所抑制,但不受其他二种锑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6—11月连续观测辽河口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CH_4排放速率,同时测定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电导率(EC)等相关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的CH_4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涨潮前)和裸滩湿地(涨潮前)CH_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47—10.40、0.045—0.509 mg m~(-2) h~(-1)和0.016—0.593 mg m~(-2) h~(-1),观测期内排放通量均值相应为(3.699±3.679)、(0.165±0.156) mg m~(-2) h~(-1)和(0.198±0.191) mg m~(-2) h~(-1),不同类型湿地之间差异显著(P0.01),芦苇湿地裸滩湿地(涨潮前)翅碱蓬湿地(涨潮前)。涨潮过程中,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排放速率分别变化在0.009—0.353 mg m~(-2) h~(-1)和0.018—0.335 mg m~(-2) h~(-1),观测期间其排放速率均值分别为(0.119±0.132) mg m~(-2) h~(-1)和(0.131±0.103) mg m~(-2) h~(-1),明显低于涨潮前(P0.01)。不同湿地类型间CH_4排放通量与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潮汐和电导率均为影响辽河口不同类型湿地中CH_4排放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