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心房组织分泌的激素利钠多肽(ANP)能调节内环境体液和血压的稳定平衡。从猪脑的酸性提取物内,已分离纯化出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新的猪脑利钠多肽(porcine 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PBNP),此神经多肽具有 ANP-样免疫生物活性。将 PBNP 作氨基酸全序列分析与α-ANP 氨基酸序列[4-28位]比较时,显示出很高的同源性,但又有显著区别,表明两者的基因不同,PBNP 26个氨基酸残基有7个氨基酸改变和1个精氨酸插入。α-ANP位于半胱氨酸残基一侧的17个氨基酸序列[7-23位]是具有 ANP 活性的主要部位。α-ANP 与 PBNP 羧端  相似文献   

2.
心房促尿钠排泄因子是心腔产生的一种激素。哺乳类心房肌细胞,形态上有分泌作用的特性,能产生一种多肽激素。因这种激素有利尿和降压作用,还能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Bold(1981)将它看成是促尿钠排泄因子,其作用参与电解质及血压调节。系统发生早,据推论这种多肽不同功能与种类环境相一致。了  相似文献   

3.
用兔抗人α-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血清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恒河猴脾白髓和肾髓质上皮细胞中存在ANP样免疫活性物质,其棕色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质内。猴脾提取物经Seph-adex G-15分离,可得到具有降压、利尿、利钠的组分,这些活性多肽的结构和功能需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1983年以来,人们相继从人和大鼠等动物的心房中分离到心房利钠多肽(ANP)。但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ANP了解甚少。由于ANP对机体循环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强大的降压、利钠、利尿的生理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报导过恒河猴心房肌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ANP样物质,随后对此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大鼠心房肌细胞核周区特殊颗粒(ASG)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和数密度及平均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尔基复合体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的心房利钠肽(ANP)的免疫反应强度比对照组强(P<0.001)。提示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对心房利钠肽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表明ANP作为生理和病理调节递质与代谢刺激相拮抗。  相似文献   

6.
心房肽     
1984年美国Currie和日本Kangawa实验室分别从5000只大鼠和40g人的心房组织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一类活性肽,称为心房肽(atripeptins)。心房肽的发现已经引起了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兴趣。由于这种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利钠作用,也称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和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nretic polypeptide,ANP)。早在1964年,Jamieson和Palade曾发现,在心房组织中,含有一些能分泌蛋白或激素的颗粒。但长期以来,关于这种分泌颗粒的内容、特性及功能,并不了解。直至1979年DeBold才提出,这种颗粒可能与水、电解质平衡和细胞外液量的调节有关。他发现,禁水、忌钠的大鼠,心房内这种分泌颗粒明显增加;给试验大鼠静脉注射这种心房提取物,可有效地促进尿钠和尿量的排泄。以后,他们进一步发现,这种心房内的活性物质具有热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和脑桥内心房利钠肽(ANP)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神经元除存在于其他作者报导过的导水管周围灰质、Edinger-Westphal核、中缝核、脚间核和蓝斑核外,还存在于属于锥体外系的红核、黑质和脑桥核内,因此,推测脑内的ANP可能在锥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中起着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这为脑内ANP可能具有与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无关的其它作用提供了部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中分离、提取、纯化出一类活性多肽,分别被命名为心钠素、心房肽、心房利钠多肽等,证实它们具有激素样的强大生物学活性,为心脏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世界上几百个实验室正从事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深化了人们对心脏功能的认识,使内分泌学涉及到更加广泛的内容,逐步扩展了内分泌的领域,还将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许多心、肾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多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来,加拿大和美国学者从大鼠心房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类生物活性肽,称心钠素或心房肽(cardinotrin,atriopeptin)。日本学者从人体心房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促进尿钠排出的多肽,称α-人心房利尿多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质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在体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Adm可与两种受体结合:CGRP受体和Adm特异受体。Adm与体结合后,通过cAMP-PKA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舒长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房利钠多肽(ANP),有强大的利钠和利尿作用,对调节体液平衡有重要作用。1984年由Kangawa等确定其结构,并开始用RIA 法测定其浓度。作者用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尿后步行试验,使循环血容量增加或减少,以观察血浆ANP 的浓度。试验以8例19~20岁的健康男性为观察对象。盐水负荷试验为晨起空腹,2小时内静滴生理盐水1000 ml,静滴前及静滴后30、60及120分钟分别测定血浆ANP  相似文献   

12.
沙苑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沙苑子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甾醇、微量元素等。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痛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英国著名生理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628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以来的三百多年,心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一个单纯的“血泵”。1983年末至1984年春,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几组科学家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中提取、纯化出一类活性肽,分别命名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心房肽(atriopeptin)和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并证实它们具有激素样的强大生物活性。这一重大发现,使人们对心脏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强烈兴趣与广泛关  相似文献   

14.
心房肽基因     
<正> 心房利钠因子(ANF)发现以后,许多实验室陆续分离出了具有ANF活性的多肽,并测定了其氨基酸序列。ANF有大分子和小分子形式。大分子肽代表ANF前体(或称原),其一级结构已确定,如图1所示。人ANE前体包含151个氨基酸残基,大鼠ANF前体多一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556道尔顿。这个肽链有至今报告的所  相似文献   

15.
利钠肽的结构、受体与生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钠肽 (natriureticpeptide ,NP)是近 2 0年才发现的一类多肽 .到目前为止 ,人类共发现了 5种利钠肽 ,即心房利钠肽 (atrialnatriureticpeptide ,ANP )、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 (C typenatriureticpeptide ,CNP)、V型利钠肽 (ventriclenatriureticpeptide,VNP)和D型利钠肽 (dendroaspisnatriureticpeptide ,DNP) .VNP和DNP至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一些脑内存在的活性多肽如生长抑素、神经紧张素、P物质等,在消化系统亦有存在,并且具有调节消化、代谢的功能。一些消化道的多肽如胃泌素、肠源性抑制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等,后来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亦有广泛分布,并起着某种神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癌症患病比例的逐年增加,癌症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癌肽能破坏肿瘤细胞膜结构或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的形成,几乎不表现溶血性且对正常的人体细胞基本无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抗肿瘤新药研究的一大热点。抗癌肽主要来源可分为4类:抗菌肽类如牛乳铁蛋白肽(Lfcin B)、天蚕素等,对细菌等微生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抑制活性,同时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多肽激素类如心房利钠肽(ANP)以及在ANP形成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多肽,在临床上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降压、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平滑肌、调节水盐平衡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它们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强力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多肽毒素类如蜂毒、蛇毒、蝎毒等毒性较强的生物毒素,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内皮抑制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抗癌肽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的膜结构,改变细胞周围或细胞内p H以及增强免疫应答等多种机制来抑制癌细胞增殖。综述抗癌肽的来源、抑癌机理,并对抗癌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旨为抗癌肽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从Kimmel等(1968)在鸡胰腺中分离出鸡胰多肽(PP)以来,人们相继由哺乳动物的胰腺中分离出牛、猪、羊、狗和人的胰多肽,并确定PP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后(1980),在Mutt实验室又由猪十二指肠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与PP结构类似的36肽,命名为酪酪肽(PYY),所谓PP家族便开始形成。由于用鸡PP或牛PP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PP样免疫活性物质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因而人们一向认为,哺乳类动物的脑中存在着一种与PP在化学结构上有一定联系的肽类物质。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却未能测出鸡PP、牛PP免疫活性。因此,脑中PP样免疫活性的实质一直没有搞清楚。最近,Totemoto等又从猪脑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神经肽,命名为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  相似文献   

19.
SOCS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JF  Yao ZX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2):108-112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家族是一类对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的信号调节。细胞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效应具有广泛多样的调节作用,SOCS家族的许多成员在发育时期和成年的脑内均有表达,SOCS家族不仅与细胞因子信号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神经发育和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参与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本文综述了SOCS家族的发现、结构特点、脑内分布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GPR171是新近脱孤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关于GPR171功能的相关研究不多,已有研究发现其在控制摄食、情绪和疼痛等神经系统功能以及调节肿瘤免疫、病毒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GPR171与GPR83很有可能通过相互作用调节受体功能。该文总结了GPR171的特性、配体,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以及GPR171与其他受体的关系,为GPR171的功能研究及相关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