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曲克芦丁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确认曲克芦丁注射液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专属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供试品的各滤筒中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并与各对照组中相应的菌落生长情况相似,供试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无菌生长。由此说明,在此检验条件和检验量下,供试品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因此,可照此检查法和检查条件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三批供试品无菌检查符合规定。结论:经方法学验证,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可有效检测样品无菌情况,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新品种建立热原的指导原则,建立栀子提取物热原的测定方法。方法用国家颁发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对设限值剂量的供试品组、10EU/kg内毒素组与10EU/kg内毒素的供试品组同时进行热原检查试验,观察三组家兔的升温情况。结果以上三组同时进行热原检查试验,限值剂量的供试品组结果无异常反应并符合规定,10EU/kg内毒素组与10EU/kg内毒素的供试品组的家兔升温显著且结果为不符合规定。结论以上三组同时进行热原检查试验,限值剂量的供试品组无异常反应并符合规定,10EU/kg内毒素组与10EU/kg内毒素的供试品组的家兔升温显著且结果为不符合规定。说明用该方法对栀子提取物进行热原检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随机与系统取样的生态学信息量比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取样与随机取样是两种常用的取样方法。植被取样,也即是一有关植被数据的收集过程,通常采用系统取样的方法,其具有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特点,但所获得的数据常是不甚妥当地应用于一些要求取样必须为随机的统计检验分析。随机取样从理论上来讲则是最理想的,但在植被实际调查过程中,真正达到随机取样的可能性较小。两者除了各自的统计学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之外,在相同取样面积等条件下,所收集的数据所包含的生态学信息量是否显著不同,迄今鲜有报道。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所建立的永久样地为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的随机与系统取样。结果表明,在取样面积小于最小取样面积的范围内,随机取样在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物种重要值等指标的测度上,在相同取样面积的条件下,所含信息量一般高于系统取样下所含信息;当取样面积较大时,两种取样方法所含的信息量则未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确立重组人戊型肝炎疫苗原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供试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热原检查法进行热原检查,结果符合规定。该供试品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供试品溶液在40μg/m l浓度下,确定内毒素限值为40EU/m l。供试品在该内毒素限值下干扰试验有效,且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符合规定。该疫苗用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蛇志》2020,(3)
目的利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伪品乌梢蛇蛇种溯源调查。方法 (1)用PCR的方法对供试品进行鉴别;(2)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乌梢蛇对照药材和供试品COⅠ基因,将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 (1)在与对照药材凝胶电泳图谱300~400 bp处,无DNA条带,200~300 bp处有DNA条带;(2)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对照药材为乌梢蛇,两个供试品均为灰鼠蛇。结论用PCR方法鉴别乌梢蛇是一种准确、客观的方法。利用COⅠ基因通用引物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可以对蛇种进行溯源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灰黄霉素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五种阳性对照菌进行回收率试验,确定供试品的抑菌情况,从而选择消除方法。结果:本品对霉菌和酵母菌有抑菌作用,需采用薄膜过滤法才能消除其抑菌作用,回收率均可达70%以上。结论:蒙欣生产的灰黄霉素片采用平皿法检查细菌数,薄膜过滤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常规法检查控制菌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表型数据的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保存的603份辣椒种质为材料,根据果形指数大小将其分成5组。基于2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计算各组内取样份数,比较4种组内取样比例法、6种总体取样规模和2种取样方法在构建辣椒核心种质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1)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入选的材料份数占预选核心种质份数依次为24.2%、22.2%、21.1%、17.8%,说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对各组取样数量的修正能力最强,使取样更加均衡。(2)当总体取样规模为15%时,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构建的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I)达到最大,表型保留比例(RPR)超过98%;当总体取样规模超过20%时,RPR值、变异系数(CV)和极差符合率(CR)虽然平缓增加,但I值反而减小;说明15%为合适的总体取样规模。(3)利用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在1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聚类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I值、RPR值、CV值及CR值均高于随机取样。(4)该研究根据所获得的优化方案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91份种质的辣椒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DNA 分子的研究方法在物种分类及系统学、生态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但针对动物DNA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整体上较为缺乏。动物DNA取样要在对实验对象造成最小化影响和获得满足研究需要的DNA之间保持平衡,这需要不断探索取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本研究以人工繁育的水生有尾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比较口腔拭子、皮肤拭子、皮肤脱落物和尾静脉采血4种取样方式对DNA质量的影响。另外,基于其中皮肤拭子样品,进一步比较试剂盒法、高盐法、苯酚氯仿法和磁珠法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均能获取目标物种的DNA,且均未对取样对象的行为或适合度产生明显影响,但在DNA质量和浓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相对最好的为尾静脉采血,其次是口腔拭子和皮肤拭子,最差的为皮肤脱落物样品。而基于皮肤拭子样品采用4种不同DNA提取方法所获得的DNA效果整体差异不大。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大鲵作为水生和非皮毛类动物的代表类群,研究并总结了不同DNA取样方法和提取方式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可为未来中国大鲵或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及相关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非伤害性取样提取番鸭毛囊组织总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从番鸭毛囊组织中高效提取总RNA的方法。方法:探讨了伤害性取样(剪切皮肤毛囊)、非伤害性取样(直接拔取毛囊)2种不同毛囊取样法对总R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对常用RNA提取方法TRIzol法中研磨和组织匀浆步骤细节稍加改进,琼脂糖电泳检测总RNA质量。结果:2种毛囊取样方法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总RNA,其28S、18S和5S条带清晰可见,无DNA污染。结论:非伤害性取样法可作为番鸭毛囊组织总RNA提取的适用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构建贵州核桃核心种质,该研究以245份贵州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数据,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采用随机取样策略、偏离度取样策略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结合8个取样比例(5%、10%、15%、20%、25%、30%、40%和50%),进行多次聚类构建核心种质;将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和保留种质进行t检验比较来评价核心种质,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表型性状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1)选取偏离度取样策略,总体取样比例为50%,构建出131份贵州核桃核心种质资源。(2)对种质资源核心库13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6.48%,主成分图中核桃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分布较为相似,表明核心种质有效地保存了核桃原种质的遗传结构,并有效避免了种质的冗余。(3)在欧氏距离结合组间联接法的聚类条件下,偏离度取样策略是构建贵州核桃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动物气味的顶空(heqadspace)取样装置,并结合溶剂解吸附和气质联用技术,通过对水貂(Mustela vision)肛腺分泌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验证这种装置的可行性,出现5个气谱峰,对应的质谱显示其分子量和分子式依次为峰1:102(C5H10S)、峰2:104(C5H12S)、峰3:102(C5H10S)、峰4:136(C5H12S2)和峰5:134(C5H10S2)。峰1、峰3和峰5分别为以前研究所鉴定出的3种主要成分:2,2-二甲基硫代环本烷、2-乙基硫代环丁烷和3,3-二甲基-1,2-二硫代环戊烷,2,2-二甲基硫代环丁烷为优势成分,组成无性别间差异。这些结果与以前研究一致。说明了这种顶空取样装置的可靠性,峰2-峰4两种成分以前在水貂肛腺中未曾发现,初步分析可能分别为3-甲基-1-丙基硫醇和1,5-戊二硫醇,尽管这两个成分有待进一步分析确定,但可以肯定分子量为104和136的成分不仅在水貂肛腺分泌物中没有发现过,而且在已经研究过的鼬属动物和食肉类的肛腺中都未发现珲,能检测出更多的成分,说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很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芦荟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4%;对供试菌真菌的黑曲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热处理后抑菌效应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芦荟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抑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热处理不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DNA疫苗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考察DNA疫苗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的可行性及DNA疫苗的干扰作用。方法 :干扰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 :供试品阴性对照系列样品溶液无干扰作用 ,与家兔法结果一致。结论 :将疫苗稀释 2倍可用灵敏度为 0 5EU ml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12月以4只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为研究对象,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记录其活动行为,建立不同取样间隔与数据准确性和数据独立性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变量系数和常数项的95%置信区间,进而确定瞬时扫描法的最适取样间隔。研究结果表明,大猩猩活动主要集中于上午10:00~11:00时和下午14:00~15:00时(χ2=19.110,df=4,P=0.001),不同大猩猩个体间活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 Wallis Test,χ2=11.229,df=3,P=0.011)。随着取样间隔的增大,间隔取样与连续取样数据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满足数据准确性需求的最适取样间隔为3~13 min,随取样间隔的增大,数据独立可能性逐渐升高,其中满足数据独立性需求的最适取样间隔为2~8 min。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确定针对大猩猩活动行为的瞬时扫描取样的最适间隔为3~8 min。  相似文献   

15.
抗癌药对蜚蠊的不育作用国内尚无报道,本文从实验室中筛选出两类抗癌药:5-氟尿嘧啶和噻哌,比较观察了其对烟色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Serville)的不育作用,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um):10ml中含250mg噻哌(S-tepa):1ml中含10mg。药品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烟色大蠊为本室饲养羽化1天的成虫,用LaBrecque喂法[1]:(1)分别加入0.1%、0.20、0.40和0.60浓度的两种药物,每组各取雌雄虫20只,喂饲48小时后分别与正常喂饲的雄镜和雌蠊交配,产下的卵单独饲养,观察未孵化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醒脑静注射液无菌检查法。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项下的直接接种法。结果:供试品管无菌生长,6株阳性菌生长良好。结论:经方法学验证,醒脑静注射液无菌检查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岷江柏四个地理种群分布格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柏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其种群分布格局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采用Greig-Smith的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四川西部四个岷江柏地理种群,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种群空间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岷江柏种群分布格局与取样尺度有关。在2m×2m、4m×4m、6m×6m、8m×8m四个取样尺度下,小金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马尔康种群均表现为随机分布,金川种群和理县种群却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表现出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的变化趋势。四个取样尺度中以2m×2m取样尺度来分析岷江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时效果最好。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著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在分布格局分析中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动脉套管使用的改进方法用直接法测量动物血压时要用到动脉套管(图1)。传统的方法是:先在该动脉上用剪刀剪一个刚好能使管口插入的小口,然后插入套管。这种方法有不足之处:①剪口大小很难控制,剪口。小套管插不进去,剪口大容易使动脉断裂。②即使剪口大小合适,要...  相似文献   

19.
何佳春  李志宇  杨洪  胡阳 《昆虫知识》2013,(6):1760-1766
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和节省人工的稻田摇蚊田间取样方法:笼罩法,并将笼罩法得到的稻田摇蚊群落结构和发生动态和吸虫器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的4个生育期中,笼罩法和吸虫器法均采集到了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 Kiknadze,Wang,Istomina&Gunderina;台湾长跗摇蚊Tanytarsus formosanus Kieffer;云集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ifer Skuse和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itpennis Meigen,而吸虫器法还采集到微小沼摇蚊Limnophyes minimus Meigen。其中中华摇蚊和台湾长跗摇蚊为优势类群,笼罩法取样得到的两种优势种种群密度均高于吸虫器法的,例如在拔节期时笼罩法取样得到台湾长跗摇蚊的种群密度是吸虫器法的22倍。通过取样变异系数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精确性都并不理想,在今后的试验中可以通过增加取样的样点量或取样面积来提高精确度。相比较而言吸虫器法操作复杂,而且较为耗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笼罩法则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试验安排可以进行高频率取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田间摇蚊的种群动态。因此,笼罩法为以后研究与摇蚊生活习性相似的稻田节肢动物类群(如蚊科昆虫)提供了一种新的取样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