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是我国南方野生植物及部分农林作物的有效传粉昆虫之一。本文利用人工巢管完成白斑切叶蜂的野外收集和观察,结合室内人工饲养和相关数据的采集,系统研究了该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筑巢习性和访花行为以及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白斑切叶蜂在江西赣州地区1年2代,以滞育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在虫室中越冬,滞育期约270 d。成虫翌年5月下旬开始出巢活动,主要包括羽化、交配、产卵、筑巢、访花等行为。室内观察和测量发现该蜂的卵近似微弯的长圆柱形,长3.15±0.14 mm。卵期2-3 d;幼虫期6-8 d;蛹期10-12 d。该蜂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且同年2代雌雄比有一定的差异。该蜂成虫主要到访黄荆Vites negundo和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e等多种植物。该蜂偏好选择内径在0.614-0.948 cm,长度在8.1-20.1 cm的巢管筑巢。该蜂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有Melittobia australica和波赤腹蜂Euaspis polynesia。本研究通过对白斑切叶蜂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蜂人工管理、驯化、工厂化繁殖等技术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制定该蜂保护策略和适宜栖息地环境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松黄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健 《昆虫学报》1974,(2):233-236
松黄叶蜂(Neodiprlon sertifer Geoffroy)又名松锈叶蜂、松黄锯蜂,当地群众称“绿虫”或“七分虫”。属膜翅目,锯节叶蜂科。是松林的严重害虫之一。自1954年以来,该虫曾先后七次在陕西黄龙山林区的北寺山、官庄、圪台、石堡、瓦子街等地发生。主要为害人工或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中龄林,不仅直接威胁松树的正常生长,而且被害年的木材生长量下降。我局北寺山林场曾于1957年对该虫作过一些观察,作者于1963—1966年,先后在该林区的北寺山、圪台、石堡、瓦子街等地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 松黄叶蜂在黄龙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5月上中旬幼虫为害最盛,5月底到6月初幼虫老熟结茧,9月上旬化蛹。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羽化产卵,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4.
南京麦叶蜂     
朱弘復 《昆虫学报》1953,(3):120-120
食麦叶的锯蜂非止一种,Dolerusunicolor(Beauvois).D.Collaris Day,D.hordei Rohwer和Pachynematus extensi-cornis(Norton)在世界上都曾有过记载。作者在1949年曾发表过北京附近的两种:Dolerus tritici Chu和Pachynematus sp.(见Contrib.Inst.Zool.,Nat.Acad.PeipingVol.v,No.3,pp.79—92.)今年五月华东  相似文献   

5.
广西新松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新松叶蜂在云南为害云南松幼林,郁闭度0.3以下为害严重。一年发生2代,以二龄、三龄及少数四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越冬代虫态不整齐,世代重叠。有二种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于其幼虫,寄生蝇的寄生率可达41.8%,在防治上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长齿真片叶蜂形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齿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longidentus是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 .deLehaie的食叶害虫 ,可对竹林造成严重损失。该虫 1年发生 1代 ,以 4、5龄幼虫在 6月底 7月初进入越夏越冬。翌年 5月初越夏越冬幼虫复出活动取食 ,5月上旬开始化蛹 ,蛹期 8~ 1 5d。 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 ,成虫寿命3~ 6d ,卵期 5~ 9d。通过连续 4年的室内外饲养和实地调查观察 ,基本摸清了长齿真片叶蜂 (2 0 0 3年发表新种 )在浙江省遂昌县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棕榈蓟马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七十年代以来,华南各地棕榈蓟马Thripspalmi Karny为害节瓜逐年严重,其为害至今未能有效控制。 过去对蔬菜的几种黄蓟马曾有所混淆,因此,对棕榈蓟马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本文在确切鉴定蓟马种类的基础上,着重将棕榈蓟马的寄主范围、田间分布、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以供防冶该虫参考。  相似文献   

8.
麦叶蜂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叶蜂的胚胎发育在27℃恒温下7天完成。核的分裂迁移与胚盘的形成与一般昆虫相同。胎膜有两层:羊膜形成不久即破裂而退化,不形成背器,浆膜一直保留至孵化前。麦叶蜂的原肠形成由于胚带中央部分细胞的内陷,内胚屋(中肠基)位于两端。胚带一共分为19节,计头部5节(包括原头,但前上颚节不久消失,不具副器),胸部5节,腹部11节。触角最初位于口后,以后移至口前。上唇不成对,非副器。 麦叶蜂的胚带末端初弯向背面,当形成神经节及副器最发达时胚带缩短,以后其末端又弯向腹面,使整个胚带由卵的腹面迁至背面。当进行上述胚动时,胚带同时自首尾两端开始背合。 神经沟自口后开始,至尾端为止,由此而来的神经细胞形成腹面神经索,前脑中脑及视叶由口前的外胚层而来。侧单眼由视叶外面的外胚层发生内陷,形成网膜细胞,而表层的细胞即成为角膜细胞。胃肠神经系由前肠背面两个突起发展而来。 中肠由前肠及后肠末端两群内胚层细胞(中肠基)发育而成,后肠末端的凸起形成马氏管。 外胚层成对的内陷共有14对,头部的4对成为幕骨前臂、上颚内突、幕骨后臂及唾腺,中胸、后胸及腹部第1—8节者形成呼吸系统。酒色细胞为随同气管一起内陷的外胚层细胞,但形成后与体表失去联络。 血球主要来自中间中胚层,脏壁中胚层成为消化管的肌层,体壁  相似文献   

9.
嘉翠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健惠  李秀山 《昆虫知识》2004,41(6):592-593,F004
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嘉翠蛱蝶Euthaliakardama (Moore)的生物学特性。嘉翠蛱蝶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棕榈棕中越冬 ;幼虫于翌年 5月中下旬从棕榈棕中爬出 ,取食嫩棕叶并于 6月初化蛹 ,7月至 8月均可见成虫 ,8月中旬在棕榈上发现大量卵 ,9月至 1 0月为幼虫期 ,1 0月底以幼虫在棕叶中越冬。卵和小幼虫易被天敌捕食 ,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10.
蓖麻夜蛾AchaeamelicertaDrury,又名飞杨阿夜蛾、蓖麻红褐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大洋洲、南太平洋诸岛,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台湾等省,四川是首次报道。蓖麻夜蛾是蓖麻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咬食蓖麻幼芽、叶片和幼嫩果实,影响蓖麻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同时,它还危害飞杨草和木薯等作物。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虫害,我们于1979年9月——1981年12月,在四川省西昌马坪坝对蓖麻夜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一、形态特征(一)成虫:体长21—26毫米,翅展…  相似文献   

11.
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usWei是毛竹(Phyllostachys pubercens Mazelex H.de Lehaie)的食叶害虫。该虫适应毛竹2年萌发1次新叶的特性,多数个体也是历经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中越夏越冬,于第2年或第3年春天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旬~6月上旬,5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1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11个月,2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23个月。报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赵锦年  黄辉 《昆虫知识》1998,35(2):83-84
杏丝角叶蜂是杏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年发生2代。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第一、第二代幼虫的危害期。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活史、成虫飞翔、幼虫取食及其结茧和孵的分布规律。林间喷洒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可有效地杀灭幼虫。  相似文献   

13.
<正> 鼎点金刚钻Earias cupreoviridis(Walker)是江苏沿海棉区主要害虫,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棉秸、枯铃、残枝落叶等处越冬。东台每年都有发生,大发生年份有1966年、1967年、1971年和1981年。因早春寄主复杂,食料各异,影响发育进度,导致以后各世代重叠。由于幼虫钻蛀蕾铃,防治稍有疏忽,便可造成减产。为提供测报资料,准确地预测虫情,及时开展综合防治,我们今年对金刚钻部分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于后。 一、成虫产卵习性 成虫一般在夜间羽化、取食、交配、产卵。 1.产卵前期及产卵量 1981年7月上旬于  相似文献   

14.
黄刺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危害多种果树和林木。笔者于1958年曾在灌县和郫县等地对其生活史,习性作过一些观察,近年在峨眉再度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名称与分布黄刺蛾的学名为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异名Monema flavescens Walker俗名洋辣子、活辣子、八角丁,  相似文献   

15.
甘肃陇东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寿民  侯正明 《昆虫知识》2004,41(5):461-464
米螟性诱剂试验、形态鉴定表明 ,陇东发生的玉米螟 ,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为优势种 ,也有少量的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alis (H櫣bner)。有效积温计算 ,年发生 1 2 4代 ,其中蛹期3 3d ,产卵前期 7d ,卵期 1 2d ,幼虫期 46d。观察表明陇东玉米螟年发生基本 1代 ,局部 2代。 7月上中旬为蛾量高峰期。阶段性人工饲养表明 ,蛹期 2 1 8d ,产卵前期 2 8d ,卵期 1 0 1d。雌蛾寿命 7 9d ,雄蛾寿命 6 4d。影响发生的重要因素是降水量和天敌。  相似文献   

16.
三化螟越科幼虫,由于取食的稻种不同,常影响其体重和营养,直接关系到越冬死亡率以及雌蛾抱卵数,这些都是左右冬后种群数量消长的基本因素。为了掌握越冬代的发生数量预测,我们自196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测定,兹将主要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辣椒缘蝽。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在河南发现于鸡公山下。此虫在豫南以成虫在土缝、砖缝、石块及枯枝落叶下越冬,一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年4~7月主要为害蚕豆和马铃薯;8~10月则主要为害辣椒和茄子,尤以辣椒受害最重。成  相似文献   

18.
稗草螟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稗草螟Polyocha gensanalis(South)属鳞翅目螟蛾科拟卷螟亚科,是主要为害稗草的一种益虫。据知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报道很少。从1974年开始,笔者已注意观察,近几年,对稗草螟的形态特性、分类地位,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可能为研究生物除草的同志提供一点材料。 一、生 活 史 1.发生情况 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9.
长薄鳅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云芳 《四川动物》1995,14(3):122-122
长薄鳅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赵云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郫县611731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以长江上游的四川产量为大。由于其体色鲜艳,头和体表具有不规则深褐色斑纹,因而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鱼类。但迄今...  相似文献   

20.
榆树是一种速生耐盐碱的优良树种。近年来,被榆赤胸叶蜂Arge vulnerata Mocsary为害日趋严重,受害面积逐年扩大。现将我们几年来对榆赤胸叶蜂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蜂体长11—12毫米,翅展21—23毫米;雄蜂体长8—9毫米,翅展14—16毫米。体黑蓝色,有光泽,头黑色,胸部桔红色,触角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