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石化企业BRASKEM宣布,将建设一座以甘蔗乙醇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工厂,所生产的聚丙烯的强度、刚性和透明性都好于聚乙烯。2011年,该企业将完成聚丙烯工厂的基础工程论证,论证成功后即开始实施该项目,预计2013年下半年投产,投资1亿美元,生产能力为3万t/a。绿色聚丙烯以可再生生物物质甘蔗乙醇为原料,每生产1t聚丙烯所使用的甘蔗乙醇,相当于捕捉大气中2.3tCO2,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些非洲国家将开始生产生物燃料。南非是该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已于2006年7月开始建设非洲第一套以谷物糖类为原料的乙醇装置,将于2007年底投产。7套相似的工厂预计在2010年投产。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燃料乙醇生产的生物质及其特点,重点阐述了小麦、玉米等原料生产乙醇的综合开发技术,并对甘蔗和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进行了经济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日本爱媛饮料公司(爱媛县松山市,总经理矢野清)因生产销售"本果汁"而知名.2010年10月下旬,该公司的松山工厂用蜜柑榨汁残渣生产生物乙醇的装置开工投产.爱媛县从日本环境省得到补助,从2009年启动了"以蜜柑榨汁残渣为原料高效生成生物乙醇技术的开发研究",松山工厂的这套设备是集研究之大成的中间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第一代乙醇装置通常使用淀粉基(如谷物、小麦或甜高粱)原料或糖基(如甘蔗或甜菜)原料。利用淀粉基和糖基原料来生产乙醇已开拓了新的市场,但它们与人争粮。纤维素乙醇,也称之为“第二代”乙醇,它以非粮作物为原料。  相似文献   

6.
酿酒酵母是乙醇发酵工业的生产菌株,增强菌株的耐温性可以减少乙醇生产中降温带来的成本等问题,保证工业发酵能在高温下正常进行。介绍了耐高温酿酒酵母的常用的和新兴的育种技术方法及主要进展,以及在以玉米、甘蔗、木薯及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高温发酵生产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耐高温酿酒酵母的选育工作的挑战和乙醇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日三井物产与巴西Petroleo Brasileiro国营石油公司签约,建立一家新的生物燃料公司,采用从种植甘蔗原料到生产乙醇的配套体制。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亿日元,巴西Petroleo Brasileiro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各出资20%;巴西当地农家以土地作为投资的公司出资60%。该合资公司将以生物乙醇出口到日本为主要生产目的,计划2009年下半年开始运转。  相似文献   

8.
现行生产工艺条件下,人们只有选用玉米、甘蔗等较易分解为糖类的作物作为生物乙醇的生产原料,而富含纤维素的木材、秸秆等,却因为缺乏将纤维素高效转换成糖类的方法而无法作为大规模工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这导致了“能源与人争粮”的矛盾,尤其在全球粮食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更成为发展生物燃料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油价飙升至148美元/桶,高油价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致使的伤害。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下中国必须找到经济适用的石油替代产品,发展甘蔗乙醇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主要探讨:①甘蔗乙醇是否有生态经济合理性;②发展甘蔗乙醇空间是否影响粮食生产;③发展甘蔗乙醇空间是否影响食粮供给。  相似文献   

10.
目前苏联每年生产饲用微生物150万吨,使全国四分之一的饲用谷物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饲用微生物的生产今后将进一步扩大,以诱导出新的原料种类。苏联科学院生物化学和微生物生理学研究所在用低等乙醇和天然气培养微生物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用乙醇生产饲料酵母的方法已进行了工厂试验,所得产品(乙醇蛋白)经过医学生物学和兽医动物学的试验之后,获得很高的评价。由于乙醇蛋白无毒、且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因此完全可以用它来  相似文献   

11.
<正>年产量巨大的木质纤维素是可再生的生物基产品生产原料。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木糖是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主要组分,其综合利用对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级酿酒酵母是一种鲁棒性强的细胞工厂。且遗传改造技术相对成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代谢工程策略构建利用木糖产乙醇、木糖醇以及木糖酸产品的酿酒酵母细胞工厂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生物质精炼技术的概念和木材生物质精炼工厂(IFBR)的路线进行了阐述.对传统硫酸盐制浆造纸工厂如何转化为综合林业生物质精炼工厂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三种转化类型.详细介绍了近中性预抽提/ 制浆模式、酸性预水解/ 制浆模式和碱预处理纤维素糖化发酵乙醇模式.保留制浆造纸生产的综合林业生物质精炼工厂将是近期主要的发展模式,可为传统造纸工厂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在传统制浆之前进行预抽提,分离出的抽提液可以用来生产乙醇和乙酸及其他化学品,抽提后的木片进行制浆和漂白,对纸浆强度和光学指标没有不良影响,新增用于改造的投资回报率达到7.1% ~ 13%.根据我国造纸工业特点,木材造纸工厂转化IFBR 工厂也将走保留制浆的发展模式;草类原料造纸工厂转化为生物质精炼工厂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不断消耗及其使用过程所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寻找新的绿色可再生替代能源迫在眉睫。燃料乙醇作为资源丰富、积炭少、可减排温室气体及使用方便的优良燃油品质改善剂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内外关注并推广使用的绿色燃料。主要对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燃料乙醇发展历程中各阶段乙醇生产的原料来源、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各代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玉米等糖质和淀粉质粮食作物为原料的乙醇发酵已经实现商业化生产,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第二代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目前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其原料来源广泛,转化技术不断提高,最有发展前景;第三代以藻类等绿色植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正处于研发阶段,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在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发展过程论述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其主要技术瓶颈及发展趋势,旨在为燃料乙醇生产的产业化、经济化及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30日,杜邦公司位于美国爱荷华州内华达市的纤维素生物燃料工厂正式投产,包括爱荷华州州长Terry Brandstad在内的众多贵宾出席了庆典活动。这座生物精炼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纤维素乙醇工厂,每年可生产3000万加仑(约1.14亿升)较汽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90%的清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按照原料生产、原料运输、纤维素乙醇生产、纤维素乙醇运输、纤维素乙醇燃烧(使用)5个单元过程,对纤维素乙醇成套技术进行能量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净能量盈余为0.2488t标煤/t纤维素乙醇。因此,从能量效益的角度分析,该纤维素乙醇生产装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科莱恩公司于2017年9月18日宣布,已与斯洛伐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Enviral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转让其sunliquid纤维素乙醇技术。这是科莱恩第一次转让该技术。Enviral计划在商业规模的工厂使用这一技术,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5万吨/年的工厂将被整合到Enviral位于斯洛伐克利奥波多夫(Leopoldov)的现有设备内。  相似文献   

17.
乙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用途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外学者纷纷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乙醇发酵进行研究,目前,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乙醇是热点。本文阐述了利用各种废弃原料生产乙醇的必要性,并分别论述了利用纤维质废弃物、淀粉质废弃物、糖质废弃物等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利用纤维质废弃物的生产情况,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乙醇生命周期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目前分析产品或工艺的环境负荷唯一标准化工具,利用其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纤维素乙醇生命周期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为了定量解释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的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利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以稀酸预处理、酶水解法生产的玉米秸秆基乙醇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以汽车行驶1 km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与汽油相比,纤维素乙醇E100 (100%乙醇) 和E10 (乙醇和汽油体积比=1∶9) 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分别减少79.63%和6.25%,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减少53.98%和6.69%;生物质阶段化石能耗占到总化石能耗68.3%,其中氮肥和柴油的生命周期能耗贡献最大,分别占到生物质阶段的45.78%和33.26%;工厂电力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最多,占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2.06%,提升技术减少排放是降低净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产业技术》2012,(2):22-27
生产纤维素乙醇的转化途径,大部分的研发都集中在生物化学途径或热化学途径,均可从生物质生产乙醇。生物化学途径使用酶,使经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转化成糖类,糖类然后再发酵成乙醇。热化学途径是将生物质原料气化以制取合成气,合成气然后利用化学催化的化学反应被转化成乙醇。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酸法预处理后,采用同步糖化发酵SSF工艺生产燃料乙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体系为:培养温度34℃、发酵pH值5.5、发酵的液固比8:1、当发酵108h后,乙醇浓度可达8.33g/L。该实验为纤维质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