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廿二碳六烯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廿二碳六烯酸(DHA)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改善大脑机能和行为学习,防治中枢神经疾病,是人及其它动物重要的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DHA主要来自深海鱼油的分离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HA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是合成DHA的优良海洋真菌。研究与筛选破囊壶菌DHA合成突变株,克隆破囊壶菌DHA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而在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可为今后对该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建立良好的基础。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重组DHA,将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芥菜型油菜芥酸和廿碳烯酸的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1989,11(5):17-20
本试验研究了芥菜型油菜种子油中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芥酸含量 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行为与甘蓝型油菜十分相似。二者均受种子的胚基因型控制,与母体植株的基 因型无关。芥酸含盘受两对显性效应很小的加性基因控制,廿碳烯酸受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控制。低芥酸总是与低廿碳烯酸相联系。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 主。廿碳烯酸不符合加显模型,但符合二基因互作模型,基因效应以显性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廿碳五烯酸的抗缺血性疾病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廿碳五烯酸(EPA)是一种前列腺素(PG)先质脂肪酸,它在体内转变为三系PG 的同时,竞争性地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从而使二系PG 合成减少。EPA 生成的三系PG 几乎没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却和二系PG 相同,因而体内二系PG 减少和三系PG 增多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EPA 还可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降低血液粘滞度和增强红细胞膜的可塑性。因此,增加体内EPA 含量,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少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ISAAA信息     
<正>转基因亚麻产生大量OMEGA-3脂肪酸洛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对亚麻(Camelina sativa)种子的新陈代谢途径进行了改造,并使得其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产量达到了12%和14%,这个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ISAAA信息     
<正>转基因亚麻产生大量OMEGA-3脂肪酸洛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对亚麻(Camelina sativa)种子的新陈代谢途径进行了改造,并使得其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产量达到了12%和14%,这个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6.
真菌发酵生产鱼油特征脂肪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HA和EPA是鱼油的特征脂肪酸,具有调整血脂、改善大脑功能和维持正常视力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其来源主要是海产鱼油.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利用其发酵生产DHA和EPA替代鱼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阐述了能产生EPA,DHA的真菌及其合成途径和发酵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本播蘑化成和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1991年3月宣布使用浓硝酸银溶液确立了从鱼的眼窝脂肪高纯度(99%以上)地精制廿二碳六烯酸(DHA)的方法.为了解明DHA的生理作用、作用机理,除无偿地向几所大学提供样品外,还打算向企业运送样品.将来打算把这种酸用于医药. DHA与廿碳五烯酸(EPA)相同,有改善记忆、抑制视力下降和抗肿瘤等作用,是鱼肝油中的成份,最近引起人们注意.以前必需先经过EPA等其它脂肪酸的过程,很难精制,99%纯度的DHA每克的成本要花10万日元.现在还不知道其真正的生理作用.播蘑化成、相模中研没有公布具体的实验数字.据说精制过程不需要特殊的装置、所以能降低相当的成  相似文献   

8.
富含11-廿碳烯酸的黄花倒水莲种子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方法分析鉴定了黄花倒水莲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其脂肪酸组成(%)为癸酸0.3,月挂酸0.3,肉豆蔻酸0.1,棕榈酸1.9,硬脂酸2.3,花生酸2.6,油酸3.8,11-廿碳烯酸88.5.一个未鉴定成分0.2.远志科植物中出现高含量的11-廿碳烯酸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松科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Carr.)种子油脂肪酸的分析中,发现有三种不常见脂肪酸未予鉴定,其中一种含量高达25.9%。对此我们进行了分离鉴定,确证为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此酸芬兰Eero Elomaa已有报导。 本实验分析了东北松科其余11种种子油脂肪酸的组成,发现它们都含有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但在我们分析过的东北其他科属180种种子油的脂肪酸中,未发现上述不  相似文献   

10.
三种海洋微藻和三种淡水微藻脂肪酸组成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3种海洋微藻:简单角刺藻(Chaetoceros simplex)、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p.)和3种淡水微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a)、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海洋微藻的饱和脂肪酸种类相对比淡水微藻多,前者的碳链长度在14碳到20碳之间,后者主要有C16:0和C18:0。二者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是以C16:1ω7和C18:1ω9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海洋微藻以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为主,其中,绿色巴夫藻含有24.34%的EPA和11.48%的DHA,简单角刺藻含有13.24%的EPA;淡水微藻以18碳为主,其中,极大螺旋藻含有24.02%的γ-亚麻酸(GLA)。  相似文献   

11.
张汉源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3-24
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比欧洲其它地区居民、日本沿海居民比山区居民,其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都低得多,近年发现这与他们长期膳食的海鱼类中富含廿碳五烯酸(EPA.20:5n3)和廿二碳六烯酸(DHA.22:6n3)密切相  相似文献   

12.
猫儿屎种子油中十六碳烯酸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平  颜其玉  廖学焜   《广西植物》1990,10(1):71-73
猫儿屎种子油含十六碳烯酸55.9%。通过浸渍硝酸银载体的柱分离、微量臭氧化裂解和色谱一质谱鉴定,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确证此酸为顺-△~7-十六碳烯酸。  相似文献   

13.
植物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是由来源于同一祖先基因的多基因家族的成员编码的,定位于质体或内质网膜上。它们催化十八碳三烯酸(18:3)和十六碳三烯酸(16:3)的生物合成,使脂肪酸形成第三个双键。它们在改变植物膜脂脂肪酸的组成、提高其不饱和度、叶绿体的发育及叶片成熟过程中三烯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抗冷性的增强、低温光抑制后光合能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植物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已被克隆,并在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生理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瓶鼻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只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分析部位包括胸腔内肌肉、背肌、腹肌和尾肌四个部分。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和尾肌粗脂肪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蛋白质及灰分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不明显。海豚不同部位氨基酸组成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最低的是胱氨酸,胸腔内肌肉和背肌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但不同部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基本相当。海豚肌肉组织均存在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ω-3)及DHA(22:6ω-3)等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的总量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量相近且大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的比值与其他海洋生物相比(通常高于4,有的高达50)明显偏低。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及Zn、Cu、Mn、Se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和组织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亚麻油(LO)、大豆油(SO)、二十碳四稀酸(ARA)+花生油(APO)、花生油(PO)和猪油(PL),配制了6组含脂量为8%的等氮(44%粗蛋白)、等能(19.4 MJ/kg)饲料,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有影响。PO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最低,显著低于SO、FO组(P<0.05);SO组的SGR显著高于除FO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黄鳝组织中的18:3n-3和18:2n-6含量与饲料中的对应脂肪酸含量呈线性相关,缺乏ARA的试验组黄鳝各组织中ARA的含量与饲料中的18:2n-6含量存在弱的线性相关;但在各组织中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APO组(P<0.05)。缺乏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LO、SO、PL、PO各组,卵巢中的EPA和DHA含量与饲料中的18:3n-3含量呈对数函数相关;但在各组织中EPA、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FO组(P<0.05)。结果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黄鳝生长重要的脂肪酸,黄鳝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n-6/n-3比值;大豆油、亚麻油、猪油替代鱼油可基本满足黄鳝生长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大豆油最佳。黄鳝可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但合成LC-PUFA的量有限。  相似文献   

16.
肠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严重并发症,然而目前尚未找到针对肠纤维化的治疗方案。ω-3 PUFAs在其他器官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在肠纤维化中的应用潜力仍有待发掘。本研究旨在探究ω-3 PUFAs对肠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采用TNBS(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诱导的肠纤维化小鼠模型,比较EPA、DHA和鱼油对肠纤维化小鼠不同的抗纤维化作用。将4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相较于DHA和鱼油组,EPA干预能更有效缓解小鼠体重丢失,减少结肠长度缩短,降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并显著改善炎症反应(P<0.05)。ELISA法检测发现,EPA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7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EPA干预显著减轻了小鼠结肠的纤维化程度,下调了结肠中col1a2、col3a2和羟脯氨酸的表达,并且结肠中EPA含量与肠纤维化评分呈负相关(R2=0.7383,P<0.0004;R2  相似文献   

17.
木姜子属三种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苍子、天目木姜子、桂北木姜子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均主含月桂酸(34.6—75.4%)。桂北木姜子果肉油的脂肪酸成分与其种子油不同,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生长在不同地区(湖南、福建、杭州等省市)的山苍子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成分是有差异的。采用减压分馏、硝酸银硅胶桂层析和液液分配层析方法,从山苍子种子油脂肪酸中分离出 C_(10)—C_(14)烯酸。通过高碘酸钠、高锰酸钾氧化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确定它们是顺式4-十碳烯酸、顺式4-十二碳烯酸和顺式4-十四碳烯酸。  相似文献   

18.
以鱼油下脚料为原料.以固定化Geotrichum sp.脂肪酶为催化剂,选择性水解粗鱼油,使目标脂肪酸EPA和DHA富集于甘油骨架上,显著提高了甘油酯中EPA和DHA的质量分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水解条件:2g粗鱼油,2.5g水,221.3U脂肪酶,30℃,反应11.7h。最佳条件下的水解度为42.1%。EPA和DHA质量分数分别为7.8%和41.1%。经过二次水解后,水解度提高到45.9%,EPA和DHA质量分数分别提高到8.5%和42%。与初始鱼油相比,分别提高了2倍和2.2倍。  相似文献   

19.
吕淑果  韩博平  孙松  王旭晨 《生态学报》2009,29(5):2391-2399
胶州湾在2005年夏季发生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 Grev.) Cleve)藻华,该优势种占细胞总量的比例在两个研究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达到59%和86%.对藻华发生过程中(7月,8月及9月份)的颗粒有机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测定了脂肪酸、叶绿素(Chl-a)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分析了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和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并通过标志脂肪酸对藻华发生过程中颗粒有机物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总脂肪酸浓度同叶绿素和颗粒有机碳浓度一样,在藻华发生期达到最高,两个采样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为29.0μg·L-1及185.5μg·L-1,比藻华发生前和消退后高2~3倍及20倍.胶州湾悬浮颗粒脂肪酸主要包括16:0,14:0,18:0等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16:1ω7、16:1ω5+ω9、18:1ω9,18:1ω7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以 20:5ω3(DHA)和22:6ω3(EPA)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以i-15:0及ai-15:0为主的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藻华期与发生前相比,脂肪酸中的不饱和组分(MUFA,PUFA)所占比例在两个取样站位均有提高.随着藻华的消退,藻华区域中心的A5 站的SSFA及BSFA比例有大幅提高,而在非藻华中心区域的C3站,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EPA等)比例的上升非常显著.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在颗粒有机物中的比重提高.藻华消退后,A5站颗粒有机物中碎屑有机物及细菌所占比重提高,而C3站颗粒有机物中浮游植物的比重仍然很高.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是A5站藻华消退的主要形式,而C3站藻华的消退则可能与浮游动物的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与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其抗肿瘤机制还不够完善。【目的】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核梭杆菌以及结直肠癌三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在检测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检测DHA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具核梭杆菌黏附人体细胞以及Fap2、FadA、RadD等具核梭杆菌毒力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30μg/mL的DHA、EPA、ALA对Caco-2生长抑制分别为9.09%、4.95%、7.52%,而对NCM460生长抑制达31.15%、25.48%、29.11%,而且相关抑制作用仅具有浓度依赖性而无时间依赖性。经30μg/mL的DHA、EPA、ALA预处理的具核梭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分别下降81.04%(P=0)、93.63%(P=0)和68.63%(P=0);而共培养时加入DHA、EPA、ALA对具核梭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30μg/mLDHA处理导致F.nucleatum的Fap2基因显著下降10.22%(P=0.027);30μg/mL EPA处理导致FadA、Fap2基因分别显著下降23.49%(P=0)、15.09%(P=0.003);30μg/mL ALA处理导致FadA基因显著下降26.75%(P=0.012)。【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以及DHA、EPA、ALA仅能短时间抑制具核梭杆菌生长等文献报道,我们认为,DHA、EP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并非简单地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和F.nucleatum;抑制FadA、Fap2等黏附相关基因表达,降低F.nucleatum黏附宿主细胞能力是其抗肿瘤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对F.nucleatum等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肠道细菌的影响与机制应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