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沙皮犬微卫星DNA分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中国广东省的92份沙皮犬血液样品(骨嘴型沙皮犬21只,骨肉嘴型沙皮犬29只,肉嘴型沙皮犬42只)进行了遗传背景的检测。结果表明,20个多态性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27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为13.6个。中国沙皮犬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8259,所有微卫星标记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352到0.9226之间,说明中国沙皮犬群体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种类型沙皮犬之间已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上述结果为中国沙皮犬细分为不同的品系以及澄清中国沙皮犬种质资源的混乱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中国广东省的92份沙皮犬血液样品(骨嘴型沙皮犬21只,骨肉嘴型沙皮犬29只,肉嘴型沙皮犬42只)进行了遗传背景的检测。结果表明,20个多态性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27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为13.6个。中国沙皮犬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8259,所有微卫星标记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352到0.9226之间,说明中国沙皮犬群体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种类型沙皮犬之间已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上述结果为中国沙皮犬细分为不同的品系以及澄清中国沙皮犬种质资源的混乱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开梅  方炎明  万劲  陶峰 《广西植物》2011,31(3):318-322
采用混合土培养渐尖毛蕨和齿牙毛蕨的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均为深褐色,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单裂缝;渐尖毛蕨的孢子萌发所需时间较渐尖毛蕨短,但两者萌发类型均为书带蕨型;丝状体阶段均发达;原叶体边缘均可产生少量毛状体;成熟原叶体均呈心脏形;由原叶体发育成幼孢...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10,(2):4-4
在过去1.4万年中狗的驯化带来了400多种狗,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体格、皮毛颜色以及性格。为了研究造成狗的特定性状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共275只家养狗的基因组,这其中包括小猎犬、博德牧羊犬、杰克罗素梗犬、沙皮犬以及标准贵妇犬等,并确定选择性育种如何影响这些动物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短波紫外线对几种常见浅部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青霉、短帚霉、枝顶孢霉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按不同照射功率、不同照射距离和不同照射时间分组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观察记录照射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菌丝或孢子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经照射后停止生长;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短帚霉和枝顶孢霉在某些照射条件下可以继续生长,但生长速度减缓.结论 短波紫外线对常见浅部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该作用的大小与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成正比,与照射距离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狗的选择性育种的DNA指纹在过去1.4万年中狗的驯化带来了400多种狗,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体格、皮毛颜色以及性格。为了研究造成狗的特定性状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共275只家养狗的基因组,这其中包括小猎犬、博德牧羊犬、杰克罗素梗犬、沙皮犬以及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对浅部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PHMB粉剂和溶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PHMB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MIC范围分别为1.0~4.0μg/mL、2.0~4.0μg/mL、2.0~4.0μg/mL和0.3~5.0μg/mL;MFC范围分别为2.0~8.0μg/mL、 4.0μg/mL、2.0~4.0μg/mL和5.0~10.0μg/mL。琼脂稀释法结果表明PHMB溶液浓度为1.25%时,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无菌落生长;PHMB溶液浓度为0.32%时,白念珠菌无菌落生长。加入透皮剂氮酮后,杀菌效果并无改变。结论 PHMB对浅部真菌病常见的致病真菌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毛齿藓短蒴变种(新拟)在中国的分布和毛齿藓属在新疆的分布。研究表明:(1)毛齿藓短蒴变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基部鞘状,突然狭窄成线状披针形,背仰,叶缘平展,中肋充满叶上部,背面粗糙,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分化,叶细胞长方形至短长方形;有假根生芽胞;孢蒴椭球形,稍弓形弯曲,蒴齿线状披针形,二裂至近基部。(2)毛齿藓属的3个分类单位在中国均有分布,毛齿藓短蒴变种以较短的孢蒴和蒴柄区别于原变种,以有根生芽胞、叶基部呈明显鞘状、叶缘平展区别于云南毛齿藓的无假根生芽胞、叶基部略呈鞘状、叶缘背卷。(3)在牛毛藓科中有许多类群与毛齿藓短蒴变种形态相似,但仅有毛齿藓属的叶在横切面上主细胞的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而其他类群的叶在横切上主细胞的近轴面和远轴面均有厚壁细胞束。该变种的叶背仰不同于牛毛藓科其他属的叶直立;以具鞘部的叶、表面光滑的孢蒴、内弯的蒴齿区别于无鞘部的叶、表面有纵沟槽的孢蒴、直立的蒴齿的牛毛藓属。(4)该变种属北极 高山分布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欧洲 亚洲 北美洲间断分布模式,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海陆变迁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1.昆明小毛虫Cosmotriche Kunmingensis Hou,新种(图1~3) ♂蛾触角鞭节灰色,羽枝灰黄色。头、胸、前翅灰白色略显粉红色,后翅灰色,腹灰褐色,翅基片和胸背两侧密被灰白色毛鳞。胸脊被灰褐色毛鳞,前翅中间呈明显的宽中带,其上宽下窄,中间紧缩。于中室端白点处折曲,中带内、外侧呈黑色线纹,下部呈明显的黑斑,宽带中部外侧呈浅黄褐色长形斑,中室端灰白色点明显,略呈三角状。顶角区灰黑色,亚外缘斑列中间模糊不清,仅两端呈明显的角状黑色斑。后翅灰色,中间具两条深灰色中带,内侧者长而色深,上端折曲,外侧者短而色淡。翅脉灰褐色,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贝叶螨属Bakerina Chaudhri,1971,雌螨前足体背面表皮纹路呈网状,背毛13对。足Ⅰ跗节背面有2对双毛,足Ⅱ跗节有1对双毛,双毛的前毛细长,刚毛状,后毛短小。内骶毛位于后半体背面的中央部分。爪退化,呈短条状,各生有1对粘毛。爪间突短,呈简单的爪状。 贝叶螨属在我国未曾有过记载,作者(马)在南昌的桑树上采得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腊叶标本研究、野外观察和文献考证,结合栽培试验,研究了香蒲科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花部结构特征,补充描述了该种丝状毛在子房柄上的着生方式、小穗不孕雌花数目等性状特征,观察了在成熟期不同阶段其孕性雌花柱头与小苞片的长度变异。结果显示,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呈宽披针形、匙形或条形,先端褐色,短于柱头,或与柱头近等长或稍长于柱头;子房柄上的丝状毛除少数散生外,多数基部合生呈鞘状或束状,在子房柄下部呈1~4轮排列;小穗不孕雌花常3(~4)枚。研究材料在7月中旬前后雌花小苞片明显短于柱头,随果穗成熟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长苞香蒲(T.domingensis Pers.)子房柄上的丝状毛形态和着生方式与水烛中的情况基本一致,但小苞片白色透明,小穗不孕雌花常1(~2)枚。这表明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和柱头的长度比例与不同成熟阶段有关系,不宜作为与长苞香蒲的区别特征,而小穗不孕雌花数目和小苞片颜色等特征对两物种的划分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腐食酪螨成螨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腐食酪螨雄性成螨体长约300~440μm,表皮光滑,附肢4对呈淡棕色,各足均着生有刚毛和感器;胛内毛(sci)较胛外毛(sce)长;基节上毛(ps)膨大且有刺状侧突;背毛(d)4对,d1最短,d4最长;腹面可见圆形的肛吸盘和前肛毛(pra)各1对。雌螨体型较雄螨大,长约486~492μm,生殖区位于腹面第Ⅲ、Ⅳ基节之间,生殖毛3对;肛门达躯体末端,周围着生有肛毛(a)5对,肛后毛(pa)3对。通过对腐食酪螨成螨外部形态结构的观察为其科学分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4,(3):326-329
冥夜蛾属Erebophasma Boursin隶属夜蛾科切根虫亚科,模式种:Erebophasma haematina Bisn,主要特征为: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长,端1/5无栉齿,呈线形,喙发达,下唇须短,多数不超过头顶,第1、2节有前伸的毛,第3节短,复眼表面有短纤毛,边缘有长睫毛,额光滑无突起;胸部被毛,后胸有毛簇,前足、中足及后足的胫节均具刺;腹基节有毛簇;前翅有一副室;钩形突短宽,端部较平,抱器瓣端半部渐窄,端部分叉,抱钩不显,瓣背缘近端部内侧或有一丘形突起,阳茎细,多呈拱曲。  相似文献   

15.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别名青麂,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鹿科(Cervidae)。毛冠鹿体重15~28 kg。体毛粗硬、体背毛色大部为黑褐或棕褐色,额顶有短而硬的簇状毛,面颊、唇周、内耳侧及耳尖灰白色,腹毛浅淡,鼠蹊部、肛周、尾下和后腿内侧白色。无额腺,但眶下腺发达,尾较短。雄性具极短且不分叉的角,隐于毛丛中难以见到,上犬齿较长。毛冠鹿分布于长江以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张荣祖等,1997)。栖息于海拔1 000~4 000 m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等生境。以青草、野果、嫩枝叶、竹笋或竹叶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带网格、树干解析和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揭示群落建群种生长过程、器官生物量分布、群落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性,结果表明,毛赤杨和白桦在生长过程及适宜生境方面存在差异.毛赤杨生长速度是白桦的2~3倍,随交错区环境梯度旱化。其生长呈减缓趋势,而白桦生长呈加快趋势,故白桦是耐水湿树种,毛赤杨是喜湿树种,毛赤杨和白桦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两者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1/2、树根1/4、树枝1/10、树皮1.5/20、树叶1/20,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87%~90%、灌木层占7%~9%、草本层占2%~3%,群落生物量沿沼泽到森林交错区环境梯度呈显著线性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九江及周边地区近3年来头癣的类型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 1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83例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83例头癣患者年龄5个月~71岁,其中2 ~13岁患者164例(89.6%).白癣138例(75.4%)、脓癣28例(15.3%)、黑点癣17例(9.3%).镜检阳性144例(78.7%),培养阳性154例(84.2%).致病真菌主要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1株(26.6%)、须癣毛癣菌36株(23.4%)、红色毛癣菌33株(21.4%)、犬小孢子菌24株(15.6%)、紫色毛癣菌12株(7.8%).结论 九江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以儿童为主,白癣发病率最高,石膏样小孢子菌占头癣病原菌首位,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分列第二、三、四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姜堰地区儿童头癣流行病学、传播方式、病原菌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我科2006年8月~ 2013年5月诊治的33例儿童头癣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3例儿童头癣中白癣24例、黑癣5例、脓癣4例;男19例、女14例;犬小孢子菌22例、紫色毛癣菌2例、须癣毛癣菌3例、断发毛癣菌3例、红色毛癣菌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2例.患者中有动物接触史的占42.42% (14/33).经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6~8周,每日用硫磺皂洗头,局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取得满意疗效.8周时治愈率分别为87.50%和88.24%,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4.12%.结论 近年来本病增多的原因与喂养猫、犬等宠物有关,主要病原菌是亲动物的犬小孢子菌,经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黄褐毛忍冬具有消炎、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但容易与忍冬属其他物种混淆,通过生药学研究将为黄褐毛忍冬的鉴定工作和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植物学鉴定、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鉴定和分子鉴定的方法从植物学性状、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特征等方面对黄褐毛忍冬进行了专属性特征鉴定。结果表明:(1)黄褐毛忍冬花朵横切面分泌细胞较多,花瓣外表面有黄褐色腺毛;花冠表皮上层细胞为多角形,蚌形花粉囊对开,花粉粒形状规则,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油室椭圆形。(2)粉末显微检测发现中柱鞘纤维呈短棱形;木栓细胞棱角明显,呈浅黄色;木纤维呈粗短的棱形,偶见有弯曲;网纹导管较多,细胞腔密布草酸钙方晶。(3)薄层色谱显示黄褐毛忍冬花中三柰酚含量较高,三柰酚可作为黄褐毛忍冬的检视成分。(4)基于ITS序列系统聚类结果显示,ITS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将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华南忍冬和金银花准确地区分。上述结果表明黄褐毛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该研究为黄褐毛忍冬药材鉴定、成分分析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城市流浪犬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7~9月对宁夏固原市随机选择3个小区的56只流浪犬进行了体表寄生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显示,流浪犬体表寄生虫总感染率100%,其中54只犬检到犬栉首蚤,56只犬检到犬啮毛虱,26只犬检到犬疥螨,10只犬检到犬蠕形螨;33份粪样中检出虫卵,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58.93%,其中20份检出犬弓首蛔虫卵,4份检出犬钩虫卵,9份检出泡状带绦虫卵.可见固原市城市流浪犬寄生虫感染相当普遍和严重,加强宠物饲养管理和流浪犬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