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代谢组学探讨胸痹证候分型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证候.大量数据显示益气活血中药对冠心病疗效优于西药,然而胸痹的证候研究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而证是中医临床的关键.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后兴起的又一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代谢毒理、药物开发等领域.本文拟就把代谢组学运用于中医胸痹症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席树标  程丑夫 《蛇志》1996,8(4):28-31
清栓酶治疗中医血瘀证临床应用研究附180例疗效分析席树标程丑夫谭圣娥谭元生张红花周庄湖(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资料与方法1.1血瘀证诊断标准1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度之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111]1.2西医诊断标准肺...  相似文献   

3.
同病异治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强调的是中医证候的差异。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代谢和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证候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一疾病的不同中医证候必然存在不同的肠道菌群特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从肠道菌群失调与泄泻的关系出发,理解中医同病异治的理论,将充分展示中医的守正创新。本文通过论述菌群失调的内涵、菌群失调与泄泻的相关性、泄泻不同病因引起的菌群失调差异和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治疗中的应用,希望能从肠道菌群的视角初步阐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阴虚证是中医学的基本证型之一.对中医证的研究,基本方法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探讨疾病发生后"证"与人体生理变化、病理、生化等客观指标的关系,尝试揭示证的实质.几十年来,不少学者从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肾阴虚证本质做了深入地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某些方面已形成了共识.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肾阴虚理论,而且为肾阴虚证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客观的、更全面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脂代谢、自由基、细胞因子与介质、基因等方面对肾阴虚证病理生理的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模型起步较晚,为推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气虚血瘀证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证型,其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各种心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实验动物的宏观体征、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客观评价其造模方法,同时提出当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特征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本文综述了神经炎症与多种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和体内外模型,并结合中医对"脑病"的认识,总结多种中药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阻止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神经炎症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为逐步揭示中医治疗脑病"证-方-药"的相关规律、特征,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开发防治脑病的新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基因组学是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交叉领域,能够对疾病模型提供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双重验证。近年来,蛋白质基因组学已在病原微生物定性、疾病生物标志物探索、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探究以及内毒素易感选择性分析等多个医学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并快速发展。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以蛋白质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联合手段还将会被应用到医学研究的更多方面。本文系统介绍了蛋白质基因组学的现有技术路线,并展望其研究优势和应用价值,综述了当前蛋白质基因组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医学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进一步阐述了蛋白质基因组学在医学应用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证候,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是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中的核心要素和学理支点,认识中医证候的现代内涵对于揭示中医辨证论治经验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医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研究基于中医证候的特点和2型糖尿病的现代病理学认识,运用系统生物学原理,在建立2型糖尿病病证演变大鼠(Rattus norvegicus)模型的基础上,动态观测模型动物因时演变中跨系统多维指标群的变化,比较中医辨治经验的相关方药对模型演变不同阶段的干预效应,引入有关数理分析方法对多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探讨T2DM疾病发展中的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及其现代表征.结果发现,由高糖高脂喂饲联合STZ注射复制出的T2DM大鼠模型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中医证候(气阴二虚、痰浊、瘀血)演变的特点和跨系统多指标群的组合特征,涉及现代医学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等病理机制;相关方剂对于不同阶段的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其中因证治方则表现出一定的效应优势,且与相应阶段的病证指标群具有一定的关联.该项目从证候演变的角度为论证中医辨证论治中"方证相关"经验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建立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病证结合的实验治疗学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微生物组的认识。宏基因组学技术因其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微生物组的研究中,尤其在阐明各种疾病与人体微生物组的关系中,宏基因组学技术具有重要作用。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皮肤美观度和心理健康。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挖掘皮肤微生物与痤疮的关系,将有助于痤疮发病机理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通过介绍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探讨皮肤微生物与痤疮的关系,综述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痤疮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目前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皮肤疾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痤疮的宏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学转变了人们对生物学系统的认识,也为奶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食物中的许多致病性细菌和致酸败的菌株,改善奶制品生产中的分子诊断方法。另外,基因组学方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计数和鉴别,对细菌生长的控制以及检验有抗生素抗性菌株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基因组学方法在奶制品业中对致病性细菌菌株和导致酸败的菌株的探测、定量和检验的最新动态,并展望了微生物基因组学在牛奶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诊法知识 中医诊断疾病所用的“四诊”方法,即是通过“观象”的方法认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辨别证候,施以治疗。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共生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宿主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成分和功能变化可导致严重的肠道和全身性疾病。以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基础的元基因组学研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的整体认识,还加深了对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促进人类健康机理的理解,为肠道炎症、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就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学与肠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医学大数据背景下,精准医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的融合及关联分析,通过数据融合及关联分析,认识疾病表型特征与基因多态性及基因活动之间的关系。影像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将疾病影像数据和基因组数据整合,并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能够反映基因多态或表达的影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影像特征的非侵入式疾病诊断方法,是目前生物医学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综述了影像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数据分析、影像数据分析以及基因组数据-影像数据融合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影像基因组学目前在临床上的典型应用,包括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预测和疗效评估。最后,对影像基因组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肾阴虚证是中医学的基本证型之一。对中医证的研究,基本方法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探讨疾病发生后“证”与人体生理变化、病理、生化等客观指标的关系,尝试揭示证的实质。几十年来,不少学者从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肾阴虚证本质做了深入地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某些方面已形成了共识。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肾阴虚理论,而且为肾阴虚证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客观的、更全面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脂代谢、自由基、细胞因子与介质、基因等方面对肾阴虚证病理生理的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6.
离子组学是一个研究特定生物系统中各种元素的组成、分布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发生变化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结合了高通量元素谱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为在系统水平上深入认识这些元素的生物学利用过程与功能提供了重要新思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组学在复杂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与筛查和治疗措施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离子组学在一些复杂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不同元素及其所构成的动态离子网络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和相关重要属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尽管目前临床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西药抗病毒药存在副作用大,易引起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则具有独特的思路,根据甲型H1N1流感不同进展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独特的功效。我们总结了近来学者们对中医成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将甲型H1N1流感分为轻、中、重三种,并分别根据症状与中医证型相匹配,梳理了临床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成药的适应证型与作用机制。因此,在西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根据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中医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医方药,可有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的一致性,以及中医证型及方剂治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中医方证的关系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中医证型及方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认为同一疾病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明显富集或降低的肠道菌群与证型密切相关,甚至有望成为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剂能调控特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方剂的疗效,借助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理解方剂疗效机制,有望辅助方剂的临床运用与选择。因而,深化肠道菌群在中医方证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作为中医学常见的证候之一,常夹杂其它证候出现.对其诊断和治疗的意义不言而喻.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研究逐渐增多,建立更可靠的血瘀证动物模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血瘀证模型的研究进展,为后续血瘀证模型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具有精准医学的核心"个体化诊断和治疗"要素。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基于体质的精准预防、个体化诊断与药物、针灸治疗、药物复杂性、包括中医药干预人体微生物环境等方面已经有较多应用。这与精准医学通过分析人群基因信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针对相关靶点开发药物的方法及目标相匹配。未来将在整合各组学技术、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等方面应用于中医药精准医学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及精准治疗的目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