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型糖蛋白(GP)是红细胞膜中主要含唾液酸的跨膜蛋白,有A、B、C和D四种.GPA是MN血型糖蛋白,GPB表达Ss、U血型,GPC、GPD则是Gerbich抗原,四种血型糖蛋白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尤以同类间的同源性程度最高,GPA在防止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功能,并在配体诱导下影响红细胞膜的物理性质.GPC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形状、正常物理性质的重要因子.GPA和GPC的功能还分别与带3蛋白、带4.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有关血型糖蛋白C(GPC)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它的糖蛋白一级结构及基因结构均已阐明,主要组成Gerbich血型抗原系统。GPD(或γGP)是从GPC的N末端区截短而成。通过GPC外显子2、3、4的单个或多个缺失,可产生若干表型的GPC变种。GPC参与红细胞膜骨架的构建,在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膜机械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能与恶性疟魔虫入侵红细胞有关。本就Ge血型抗原,GPC的分子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3.
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receptor,简称ASGR)是数量丰富的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 ,主要存在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1] ,具有对糖的特异性 ,并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所以又称为肝糖凝集蛋白或肝凝集素。由于各种糖蛋白在用酶水解或用酸解除去末端唾液酸后 ,暴露出的次末端是半乳糖残基 ,所以AS GR的糖结合特异性实际上在于半乳糖基 ,故又称半乳糖特异性受体。ASGR的主要功能是去除去唾液酸糖蛋白和调亡细胞、清除脂蛋白 ,同时又是肝病毒的侵入位点[2 ] 。AS G…  相似文献   

4.
人红细胞膜唾液酸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包括红细胞膜)含有糖蛋白。唾液酸是糖蛋白末端糖的残基,位于细胞的外表面,参加细胞的识别,粘着和接触抑制。唾液酸也是循环系统中红细胞存活的主要决定因素,它在正常红细胞的衰老以及衰老细胞被清除中起着关键作用。红细胞唾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膜骨架与脂双层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C/D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和机械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带4.1蛋白在血型糖蛋白C、D上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血型糖蛋白C的第82~98位氨基酸残基和血型糖蛋白D的第61~77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首次调查我国人群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s; GP)的变种。受检者114人,年龄17—25岁,男80名,女34名。以对GP分子不同区域具特异性的4种抗血清为探针,调查发现3个类型的10例变种,总检出率达8.8%。其中汉族的检出率为5.7%,黎族为25%,其余民族中未检出变种。4例Ⅰ型先证者红细胞膜GP的免疫印迹图谱与st~a表型相似,其中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证。1例Ⅱ型缺失δGP。其余5例Ⅲ型变种尚未见有文献报道。7例GP变种红细胞膜的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受体,且是一种高效的内吞型受体,去唾液酸糖蛋白、半乳糖、半乳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等糖分子对其有高亲和性.该综述回顾了ASGPR的发现历程、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胞吞特点.总结了影响ASGPR与其配体亲和、介导胞吞的影响因素(包括配体类型、触角数量、空间距离与颗粒粒径).概述了早期ASGPR与其特异性配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最近利用N-乙酰半乳糖胺的缀合或修饰来实现肝靶向核酸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T淋巴细胞表面的TRBC受体不同介导E花结形成的E受体(CD2)和E2分子。CD2的配体,人红细胞表面的CD58(LFA-3)和绵羊红细胞表面的T11 TS,S42,S14及S110-220,与TRBC受体的配体无关,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是通过不同于E花结和人自身玫瑰花结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进一步表明,人和猴T淋巴细胞表面和TRBC表面,可能都有独特的蛋白质分子介导TRBC玫瑰花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Tenascin (简称TN)是细胞外基质 (extracel lularmatrix ,ECM )糖蛋白中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包括众多不同的TN蛋白成员 ;这些TN蛋白均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故又称胶质细胞源性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近来研究表明 ,TN蛋白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的发生、发育和再生具有密切关系 :TN蛋白可与神经元表面的细胞识别分子发生特异性配体受体式结合 ,进而产生一系列针对神经元及其突起的生物学效应 ,并最终影响神经系统 (特别是CNS)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尿素通道蛋白家族(urea transporter, UT)是一组高选择性快速通透尿素的膜通道蛋白分子, 尿素通道蛋白B (UT-B) 表达于红细胞膜, 又称JK抗原. 为探索中国人群中JKnull显型的分子基础, 对搜集到的血液标本应用2 mol/L尿素溶血试验筛查JKnull显型的个体. Stopped-flow light scattering方法检测红细胞膜对尿素的渗透速度, 提取白细胞的基因组DNA,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人UT-B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处进行分析. 从2万名被筛查出的中国个体中发现一例JKnull显型个体, 研究显示其红细胞膜尿素通道蛋白缺失. 对该JKnull个体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显示在UT-B基因内含子5的3′接合位点存在两个点突变: G→C(一个新突变)和G→A. 这两个突变都会导致外显子6在UT-B基因转录过程被剪切掉. HgCl2孵育后, JKnull个体红细胞的水渗透性(Pf ,~0.00037 c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f,~0.00062 cm/s), 证明UT-B在人的红细胞中具有易化转运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肌钙蛋白I2(TNNI2)作为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参与核受体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缺失突变联合酵母双杂交技术证明了TNNI2与ERRα1的相互作用位于TNNI2的1~128位氨基酸残基区域.该区域包括TNNI2蛋白的N末端、抑制肽段(96~116位氨基酸残基)和一个核受体结合位点LXXLL模序(即NR盒).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证实,TNNI21-128缺失突变体不具备辅助活化功能,并能作为负显性突变体完全抑制野生型TNNI2的辅活化作用.研究充分证明TNNI2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定位于TNNI2蛋白1~128氨基酸残基,并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TNNI2能辅助核受体反式激活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P2Y_(12)受体属于视紫红质类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表面,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当该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使血小板聚集、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该受体在其他多种细胞中也有分布,与人体的炎症和免疫相关。目前,以P2Y_(12)受体抑制剂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P2Y_(12)受体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抑制剂的主要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作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完整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hSCGF)没有种属特异性,即可以作用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这一点与在Ca^2 依赖糖识别结构域(CRD)缺失了78个氨基酸残基的截短分子(hSCGFβ)有所不同。本研究从hSCGF全长cDNA中完全删除了CRD结构域编码序列,进一步探讨CRD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由于该突变体序列GC含量较高.因此将该缺失突变体序列克隆在GST融合表达载体中进行融合表达。通过低温(28℃)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利用亲和层析纯化CRD结构域完全缺失的hSCGF突变体融合蛋白,通过检测重组突变分子的协同刺激造血活性有无改变来初步探讨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去掉完整CRD结构域的突变分子仍然具有造血刺激活性。据此推断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可能对于受体配体结合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参与人自体花结(A花结)形成的分子(如CD2/LFA-3),与免疫细胞的粘附和激活有关。我们曾发现,人和猴淋巴细胞表面的树鼩红细胞(TRBC)受体不同于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CD2),可能是一种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花结试验表明,树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TPBL)和胸腺细胞都能形成A花结,结花率分别为20.9%和11.1%;而绵羊红细胞花结(E花结)形成率分别是20.9%和1.1%。以四种单克隆抗体(McAb)(Leu 5,0-275,AICD2.1和E2 McAb)进行树鼩A花结和E花结的抑制与抗原调变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抗体对树鼩的A花结都没有明显的抑制或调变作用,但对E花结的抑制及调变作用明显。说明TPBL表面的TRBC受体不同于SRBC受体,与CD2/LFA-3及E2分子无关。因此,TPBL的A花结与E花结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2可能的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方法:根据汉坦病毒76~118株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和基因重组获得G2全长及各功能片段的GST融合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它们在BL21菌中诱导表达及纯化的效果.生物素标记汉坦病毒易感细胞Vero E6和非允许细胞CHO的细胞膜蛋白.将在BL21裂解上清中有表达的G2蛋白N端81~140位氨基酸片段(G2N81-140)纯化后与含有生物素标记的Vero E6细胞膜裂解液进行孵育,同时以非允许细胞CHO和无关蛋白GST-TLM做为阴性对照.通过GST Pull-down分离与G2蛋白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膜蛋白.结果:一个约30kD的Vero E6细胞膜蛋白与G2N81-140片段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该30kD蛋白可能是汉坦病毒细胞膜候选受体或受体辅助分子之一,是病毒入侵细胞的一个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6.
我们针对肝细胞特异的ASGP(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构建了一种具有肝细胞特异导向性的基因转移载体系统,该载体包括两种共价结合的功能成分:一种为ASGP,作为配体,与肝细胞表面特异的ASGP受体结合;另一种为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与DNA以强静电作用相结合。小鼠尾静脉注射32P-DNA-poly-L-lysine-ASOR(去唾液酸al酸性糖蛋白)或等量的32P-DNA、ASOR、poly-DL-lysine单体混合物,20小时后,小鼠肝、脾、肾各组织的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该载体系统具有较强的肝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富组氨酸糖蛋白(HRG)为一种多结构域血浆糖蛋白,可与多种配体结合而行使多种功能.HRG配体包括锌离子、肝素和硫酸肝素、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素、原肌球蛋白、IgG、FcγR及补体.在锌离子存在或在低pH的环境中(如组织损伤或肿瘤生长),HRG的富含组氨酸结构域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加强.HRG的多结构域特点及其与多种配体结合的性质表明,其可以作为细胞外衔接蛋白衔接细胞表面的不同配体.除了细胞表面分子,HRG还可以结合IgG,从而阻止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产生.HRG与大多数细胞发生结合的功能是在锌离子存在或低pH环境下,通过与细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相互作用实现的.HRG还具有加强凋亡细胞、坏死的吞噬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抗血管新生、细胞的粘附和迁移、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血凝固、补体激活等生理活动调节等功能.本文针对HRG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肿瘤坏死因子(TNF或TNF-α)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与数年前相比可谓面目一新,当初仅了解TNF的抗肿瘤活性,但后来发现TNF对多种正常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生物学活性不仅与结构类似,结合同一种受体的淋巴毒素(LT或TNF-β)相近,且与结构迥异、结合不同细胞受体的白细胞介素1(IL-1)具有广泛的功能重叠性。 TNF及其分泌调节 TNF由分子量17kd的亚单位构成,依动物种类及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为2聚体,3聚体或4聚体,还不清楚多聚体是否为体现生物学活性所必需。人TNF为非糖基化蛋白,而几乎所有动物的TNF都为糖蛋白。 小鼠TNF分子由156个氨酸残基构成。家兔TNF在N端缺2残基,为154个残基。而人TNF由于在第73位插入一组氨酸,由157个氨酸残基构成。  相似文献   

19.
被激活的补体3(C_3),能与红细胞膜结合;C_(3b)与红细胞膜形成的复合物,又激活一系列补体(C_5-C_9),使细胞溶解。有些溶血性疾病与此种补体溶血有关。我们实验曾证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红细胞对补体溶血敏感。为了探讨PNH补体溶血反应的机理,我们曾用对唾液酸专一结合的鲎血凝集素处理PNH红细胞,表明它能降低补体溶血,并证明它与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结合。看来鲎血凝集素可能影响红细胞膜与C_(3b)的结  相似文献   

20.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在受体介导下完成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受体。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蛋白A(GPA),GPA分子中的NeuNAC、GleNAc以及T1和T6结构均可能参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Duffy血型抗原可能作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但至今对其化学本质的了解远不如GPA清楚,又由于间日疟原虫在体外培养未获成功,故对间日疟原虫受体及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