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洁 《生命科学》2005,17(4):374-375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应用的现状,对转基因作物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其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发展非常快,它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风险,着重分析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和对人类健康两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3.
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前言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开发更耐旱与更有营养的作物品种,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与人类健康。根据具体情况对每种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进行具体评估,获准上市的商业化产品已经通过严格的科学审查。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应视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工具,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无不良记录,为粮食产量得不到保证的农民带来更多收入。通过应用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获得的这些经济效益、健康改善和社会效益应向全球社区公布,使农民和消费者能够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作物。但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基因作物是否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检测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6—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70万公顷增到4420万公顷,5年间猛增了25倍。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即它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存在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已开展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同时还陆续制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业化生产和向环境释放等一系列安全准则、条例、法规或法律。1998年以来,欧盟规定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及其它商品必须加注标签。最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  相似文献   

6.
信息交流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昆虫天敌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吴研、王振营(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赵长山等植保研究工作人员在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今天,对此课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靶标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1995年后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迅猛发展.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示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人口对食物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争论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也日趋尖锐.为保护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发展起来的"终止子技术"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对生物安全有关问题斗争激烈,迟迟达不成协议.围绕转基因作物的斗争已不仅是科学技术之争,已发展到经济领域,甚至政治领域的斗争.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与生物安全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改良植物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是人类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植物产品的营养品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分子克隆和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改良植物的营养价值开辟了新途径。植物营养价值的转基因改良已在改进作物蛋白质含量及品质、淀粉和油脂成分及品质,提高抗氧化物水平(如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培育具有医疗效应的营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迄今,已获得许多营养品质改良的转基因作物品系。这些转基因作物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及对人类营养有效性的验证后, 可直接食用,或应用于开发具有特殊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我们实验室开展了大豆油脂改良研究,构建了能特异抑制大豆FAD2-1基因表达的锌指转录因子,获得了油酸含量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材料。初步结果表明锌指转录因子的分子设计是改良植物油脂代谢的一条可行途径,亦可用于调控植物其它内源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的逃逸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解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引发的粮食问题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生物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释放也带来了一系列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植物、动物、人类健康、遗传资源和环境带来危害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诸多生物安全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转基因的逃逸及其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文中就转基因逃逸的可能性和逃逸的不同途径、转基因逃逸后可能导致的各种生态风险、转基因逃逸的不同控制方法以及转基因作物安全距离设立应该考虑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了解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释放和外源基因的逃逸可能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控制和避免转基因逃逸.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是全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特性以抗除草剂性能和抗虫性能为主。目前全球已有29个大规模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地区,品种主要有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但是,转基因作物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增产效果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争议,阻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推广。本文就转基因作物研究现状及其商业化发展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展着的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 ,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对人类或环境有害的另一面。转基因作物也有这样的情况。诸如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耐严寒和高温、抗盐碱和倒伏、抗除草剂和提高作物某些营养成分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但同时还存在破坏生态微环境的平衡、由于基因的逃逸使物种遗传安全性受到威胁、还由于实质等同性分析 (表型性状、关键营养成分、有无毒性物质和过敏性蛋白 )等这三大方面的作物安全性问题 ,有些国家和公众强裂要求对转基因作物产品贴出标签以供选择 ,还制定法规、建立和健全了检疫系统 ,用统一的科学方法对转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天敌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影响天敌的种群。目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对天敌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种群调查,室内转基因作物花粉或取食转基因作物的害虫对天敌影响研究,近年来把高浓度毒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养给天敌的Tier-1法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杀虫蛋白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对天敌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样,Tier-1法研究结果,也证明浓度毒蛋白喂养对天敌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被引入农业生态系统,继而引发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带来影响的担忧。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链中的分解者,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数量和多样性直接与土壤的健康和质量相关。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概述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转基因作物外源表达产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综述关于棉花、玉米、水稻、油菜等转基因作物对线虫、跳虫、螨类和蚯蚓等代表性土壤无脊椎动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总体来说,转基因作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没有明显不利影响,但个别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类群,在数量或组成上有所不同。由于调查方法和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因素的不统一,不同的研究结果无法进行比较,因此,建议尽快建立转基因作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影响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便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客观可靠的评价结果,推动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商业化推广,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吴研、王振营(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赵长山等植保研究工作人员在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今天,对此课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靶标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对捕食性天敌和寄生天敌及其种群数量的影响为其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中存在芪类次生代谢产物(stilbenes)作为一种重要的植保素,不仅能够使植物体本身的抗逆性提高,在人类健康医疗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合成途径具有专一性,需要芪合酶(Stilbene synthase,STS)的存在,近年来芪合酶基因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研究和重视.介绍了芪合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诱导表达的调控机理,并对其转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芪类次生代谢物在作物品质改良及人类健康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与人类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毅 《生物学通报》2003,38(8):11-12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能解决人类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基因作物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便于储存,生长过程中可以抵制严寒和病虫害等特点,正面向社会推广。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公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解决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多项分子技术来消除转基因带来的潜在威胁,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外源基因清除技术",有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力工具.综述了几种解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除了实验室答是否存在风险的问题。姗秘感猫渊操颧鬓毅探城鳍豁摸潺龄戴黝翅黝目标’!生状的表现、目标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抗虫转基因作物要研究对靶标昆虫的影响、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对相关物种的影响等。转基因作物产品对食品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和利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后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迅猛发展。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示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人口对食物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急讼随和物的商品化也日趋耨税。为保护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发展起来的“终止子技术”引垆经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生物多样化约》缔约国对生物安全有关问题半急激烈,迟迟达不成协议。围绕转基因作物的斗急已悄仅是科学技术之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生物非靶标效应的研究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天敌类生物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瓢虫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评价其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田间是否能通过捕食猎物或取食花粉而接触到杀虫蛋白并富集于体内,进而对自身产生一定的非靶标效应,这对捕食性瓢虫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捕食性天敌瓢虫的生命表参数、行为功能参数、田间群落参数及体内微环境指标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并对后期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田间捕食性天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为进一步完善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安全性评价的技术体系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