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红缘拟层孔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缘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发酵和木质素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含有多种三萜类、多糖类、脑苷脂类、挥发性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抑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菌丝发酵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菌丝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和麦芽汁。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的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5g/L,玉米粉40g/L,豆饼粉20g/L,KH2PO41.5g/L,MgSO41g/L。进一步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4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32h。  相似文献   

3.
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30g/L葡萄糖,2.5g/L黄豆粉,2.5g/L蛋白胨,3g/L KH2PO4,0.8g/L MgSO4,0.8g/L CaSO4,初始pH4.0,接种量15%,装液量100mL/500mL,转速150r/min,28℃恒温培养。此条件下培养11d,菌丝体干重达12.52g/L,甾体类化合物的产量达112.44mg/L。  相似文献   

4.
红缘拟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对小鼠免疫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缘拟层孔菌是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其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以红缘拟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及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单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然后测试免疫功能的4个指标来判断红缘拟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和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单体在免疫系统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红缘层孔菌组的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水平、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吞噬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在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在低浓度时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P0.05)。因此,红缘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具有良好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酵母NZ-01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红酵母菌株NZ-01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发酵工艺与中试生产。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研究培养基组分与发酵工艺条件对该菌发酵的影响,并进行中试放大生产。结果显示,该菌最适生长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g/L,蔗糖10g/L,酵母膏10g/L,牛肉膏2.5g/L;色素合成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g/L,蔗糖10g/L,酵母膏2.5g/L,牛肉膏5g/L。最适生长起始pH值为6.0,最适接种量为8%,生长周期为44h;最适色素合成起始pH值为7.0,最适色素合成接种量为8%,色素合成周期为48h。发酵优化后的色素产量3.88μg/mL较优化前1.71μg/mL提高了127%。中试产量达3.05μg/mL。红酵母菌NZ-01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以应用于中试生产虾青素,有规模化生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对发酵法生产富铁姬松茸菌丝体进行了产业化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的耐铁能力和富铁能力都很强,在铁浓度为0.1~1.5g/L的液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铁浓度超过1.5g/L 时,菌丝生长受到一定影响;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最佳的铁源为FeSO4·7H2O ,最佳铁添加量为0.4~0.5g/L.此时,姬松茸菌丝体的生物量得率和富铁率达到最高,同时,菌丝体含铁量和多糖含量也较高.另外,扩大到10t罐进行工业化生产,富铁姬松茸干菌粉得率达到2.82%,菌丝体含铁量可达14.77mg/g.姬松茸菌丝体产品产量高,质量稳定, 已推向市场,提供给一些企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发酵法生产L-苏氨酸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因此研究工业生产发酵条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高产L-苏氨酸菌作为出发菌株,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工业生产条件对发酵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的工业级生长促进剂,以复合糖代替葡萄糖为初糖,并控制初糖浓度在60g/L,除生长高峰期外,发酵过程中溶解氧(DO)控制在10%~20%之间;最终发酵放罐湿菌体在45g/L左右,L-苏氨酸含量可达110g/L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球头三型孢菌Trichosporonoides oedocephalis ATCC 16958发酵生产核糖醇的工艺.方法: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探索培养基组份及三羧酸循环抑制剂对该菌生长及发酵生产核糖醇的影响,并在7L发酵罐中对优化的条件进行发酵验证.结果:对于核糖醇生产,葡萄糖和酵母膏分别是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当葡萄糖浓度为20%时,核糖醇产量为38.60g/L.以1%酵母膏为氮源时,核糖醇浓度为37.82g/L.发酵24h添加0.2%的柠檬酸,核糖醇产量提高30.35%.采用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在7L发酵罐中发酵120h核糖醇产量为38.66g/L.结论:实验获得的优化条件可进一步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L-精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从红曲米中分离出1株高产L-精氨酸菌株红曲霉H13,其初始发酵液中L-精氨酸产量为1.67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液体发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浓度为10%,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浓度为3%,最佳pH值4.5,温度30℃,种子培养时间为18 h,摇瓶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为120 r/min,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所得发酵液产L-精氨酸4.08 g/L,菌丝体干重为10.32 g/L,菌丝体中L-精氨酸含量为24.17 mg/g.  相似文献   

10.
论文在摇瓶水平对产酸丙酸杆菌基本生长特性(温度、pH、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等)、碳源、氮源利用情况、产物抑制及5 L罐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2℃,初始pH 6.5,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24 h的种子液,接种量为5%条件下,产酸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水平达最高值;该菌可利用碳源十分广泛,但对氮源要求比较高,只可利用有机氮源;在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下,产酸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水平差异不大,无明显底物抑制现象;在2g/L的初始丙酸盐浓度下,该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5L发酵罐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58.8 g/L,发酵72 h,葡萄糖消耗完全,丙酸终浓度达22.4 g/L,丙酸得率和产率分别达0.381 g/g和0.295 g/(L·h),丙酸占总酸比例达72.10%。  相似文献   

11.
木糖的高效发酵是制约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瓶颈之一,高性能发酵菌种的开发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以木糖发酵的典型菌株休哈塔假丝酵母为材料,研究氮源配比、葡萄糖和木糖初始浓度、葡萄糖添加及典型抑制物等因素对其木糖利用和乙醇发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酸铵更适宜于木糖和葡萄糖发酵产乙醇。在摇瓶振荡发酵条件下,该酵母可发酵164.0 g/L葡萄糖生成61.9 g/L乙醇,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分别为99.8%和74.0%;受酵母细胞膜上转运体系的限制,对木糖的最高发酵浓度为120.0 g/L,可生成45.7 g/L乙醇,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分别达到94.8%和87.0%。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仅生成微量的木糖醇;添加葡萄糖可促进木糖的利用;休哈塔假丝酵母在葡萄糖发酵时的乙酸和甲酸的耐受浓度分别为8.32和2.55 g/L,木糖发酵时的乙酸和甲酸的耐受浓度分别为6.28和1.15 g/L。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丙酸发酵的一种新工艺:絮凝发酵工艺。采用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W125在批次发酵产酸达到29g/L的基础上,选择氢氧化钙作为中和剂兼絮凝剂,建立了絮凝半连续发酵工艺,连续运行250h,产酸量达到了35.4g/L,产酸率提高了22%,糖酸转化率达到了51.56%,体积效率达到了0.37g/(L/h)。  相似文献   

13.
稀释速率对高浓度酒精连续发酵过程振荡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搅拌罐和三段管式反应器组成的组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用葡萄糖浓度为280g/L,添加5g/L酵母膏和3g/L蛋白胨的底物,在总稀释速率分别为0.032h-1,0.024h-1,0.017h-1,0.012h-1和0.006h-1的条件下,考察了稀释速率对高浓度酒精发酵系统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行为在特定的稀释速率条件下呈现,进而基于数学上的分岔理论,分析了振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应的稀释速率范围,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振荡行为对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瑞拉菌GAO-1-GR-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素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氮源以酵母粉和黄豆饼粉为宜;碳源以葡萄糖和饴糖最好,但考虑到发酵成苓,应选用葡萄糖2%。发酵培养基应呈中性,以采用自然pH为宜,pH超过8,或小于7,则会抑制发酵产物活性;通气量为1:0.5最好,能降低20%耗氧量;摇床转速140r/min,培养温度30℃,发酵周期72h。抗生素发酵原粉效价能达到4000μg/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极细链格孢菌产蛋白激发子的产量,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试验与分析,筛选优化了适于极细链格孢菌产生蛋白激发子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检测了发酵过程中pH、还原糖、氨基氮和菌丝量变化以及与蛋白激发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豆淀粉和黄豆粉对蛋白激发子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胨和无机盐。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g/L):碳源I 15、葡萄糖5、玉米淀粉5、土豆淀粉20、谷氨酸10、氮源I5、黄豆粉10、硫酸铵5。确定了优化的培养条件,调整培养基起始pH为7.0~7.5,将18h菌龄的种子培养液按10%接种量接种到装液量为75mL的500mL摇瓶中,在温度(28±1)℃、摇床转速180r/min下培养可获得理想的蛋白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12~48h该菌进入对数生长期,48h进入稳定生长期,60h菌丝扣蛋白激发子产量达最高。蛋白产量与菌体生物量呈正相关,当还原糖、总糖量消耗到最低水平时,菌丝产量和蛋白激发子产量达最高。优化的培养基菌丝干重收率迭3.9g/100mL,蛋白激发子产量达到5.17g/L,比普通的土豆液体培养基提高近4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体发酵蝉拟青霉,对蝉拟青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蝉拟青霉胞外多糖产量及生物量。摇瓶发酵条件下,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优化后得最佳发酵培养基:蔗糖8%,牛肉膏0.75%,酵母膏0.125%,MgSO_4·7H_2O 0.3%,KH_2PO_4 0.2%,麸皮0.5%。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5.96 g/L,生物量为4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采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对分批发酵时的初糖浓度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补料分批发酵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发酵罐培养时最适初糖浓度为5%,此时生物量最高为38 g/L,多糖含量最高为5.5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多糖产量最高为5.89 g/L,生物量最高为40 g/L,效果优于分批发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生产实际出发,对1株高效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p)LH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发酵条件研究。方法通过碳源、氮源、无机盐、促生长素等单因子筛选及正交试验设计获得以下最佳培养基:糖蜜12 g/L,酵母膏5 g/L,蛋白胨1 g/L,葡萄糖4 g/L,玉米浆3 g/L,乙酸钠5 g/L,NaC l 5 g/L,K2HPO42.5 g/L,KH2PO42.5 g/L,MgSO40.5g/L,MnSO40.25 g/L。在此培养基上研究了该菌株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pH 6.0,接种量2%(v/v,相对装液量),500 m 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500 m l,发酵温度为30~35℃,静置培养。在最佳培养条件下,LH活菌量达到1.74×10^9CFU/m l。结论通过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乳酸杆菌LH生长曲线,24 h为最佳种龄,生产收获时间是36 h。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筛选并鉴定为Thermoanaerobacterium saccharolyticum菌株的生长、底物利用情况、产物生成以及酒精耐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以甘露糖、葡萄糖和木糖为碳源时生长较好,同时能够较好的利用木聚糖和木薯淀粉;最适底物浓度为15g/L;不同的葡萄糖:木糖比例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能耐受的培养基最高初始酒精浓度为3%(V/V)。在5g/L的木聚糖、木糖和木薯淀粉培养基中发酵60h后,产物主要有乙醇、乳酸和乙酸,乙醇产量分别为0.824、0.867和0.916g/L。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株产RGD-TRAIL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10L发酵罐中考查了诱导温度、pH值、溶氧、流加葡萄糖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和RGD-TRAI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温度25℃,pH值控制7.0,溶氧控制30%,以5g·L~(-1)·h~(-1)流速流加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体生长和蛋白表达,菌体收率和RGD-TRAIL产量分别达到45.99g·L~(-1)和160.2mg·L~(-1)。  相似文献   

20.
产琥珀酸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组大肠杆菌JM001(△ppc)/pTrc99a-pck发酵产琥珀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其耗糖能力和产酸能力分别为对照菌株JM001的4.2倍和15.3倍。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表明:采用接入菌泥的发酵方式比按照10%接种量转接厌氧发酵的效果要好,琥珀酸的对葡萄糖的质量收率提高了约10%,且副产物乙酸的量进一步降低。初始葡萄糖浓度高于60g/L时会对菌株的生长和产酸产生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7L发酵罐放大实验中,整个厌氧发酵阶段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0.42g/(L.h),琥珀酸对葡萄糖的质量收率为67.75%,琥珀酸的生产强度为0.28g/(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