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晚始新世地层中的3属5种仓鼠化石(Pappocricetodon antiquus,Pap- pocricetodon sp.,Pappocricetodon?sp.,Eocricetodon borealis sp.nov.和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 sp.nov.),建立了Eocricetodon和Oxynocricetodon两个新属。Eocricetodon属的特点是:齿尖较钝,横脊较细;M1前叶中等大小,前边尖单一,原尖前臂伸达前边尖,原脊与原尖后臂连,后脊与次尖连;m1三角座特别短而窄等。Eocricetodon borealis的特点是:M1前叶相对更细窄,具明显的原小尖。m1下原尖和下后尖位置彼此相对,m1和m2的下次脊与下次尖连等。Oxynocricetodon属的主要特征为:颊齿具相对较细锐的主尖和较细长的横脊;上臼齿原脊和后脊均为前连;M1前叶较大;前边尖孤立;原尖前臂不伸达前边尖等。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的特征主要是:M1前边尖为较大的新月形;无中脊和中附尖;M1和M2无原尖后臂;M3较少退化等。对早期仓鼠的演化趋势作了归纳和补充。讨论了产仓鼠化石地点的地层的时代,认为额尔登敖包的乌兰戈楚组的"下白层"的时代较二连浩特的呼尔井组的稍早,为晚始新世的较早期,而呼尔井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的较晚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二连浩特呼尔井组的大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了近年来采自二连浩特附近呼尔井组中的大哺乳动物化石:Hyaenodon sp.,Metatitan sp.,Aprotodon lanzhouensis,Symphysorrhachis?sp.,Cadurcodon houldjinensis sp.nov.和Entelodon gobiensis。新种Cadurcodon houldjinensis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大,齿冠高,上前臼齿外壁无明显的肋;上臼齿前附尖和前尖肋窄而紧靠;下臼齿外中沟弱;内齿带高,封闭内谷;具外齿带;m1下三角座稍短于下跟座Matthew和Granger(1923)所记述之Cadurcotherium sp.和Cadurcotherium?sp.标本被分别归入Cadurcodon houldjinensis和C.ardynensis。对呼尔井组迄今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表明,该组的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3.
灵长类化石在内蒙古二连地区上始新统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录了内蒙古晚始新世的3种原始灵长类化石(Eosimias sp.A,Eosimias sp.B和Pseudo- loris erenensis sp.nov.)。Eosimias sp.A系该属个体较大者,仅小于E.paukkaungensis。Eosi- mias sp.B个体较小,齿冠较低,主尖较细小。Pseudoloris erenensis的主要特征为:个体小,m2的下次小尖较靠舌侧,无颊、舌侧齿带等。Eosimias在内蒙古上始新统的发现,表明内蒙古在晚始新世时也是高等灵长类活动的舞台。过去已知仅分布于欧洲的Pseudoloris在内蒙古上始新统的发现表明,哺乳动物在晚始新世时,在亚、欧问已有某种交流。上述发现还表明,内蒙古地区晚始新世的气候可能属亚热带型,有过树木繁茂的林地。  相似文献   

4.
雷兽是一类在始新世时很繁盛的古老的奇蹄类动物,其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在欧洲仅有零星发现。锤鼻雷兽(Embolotherium,曾译为王雷兽或大角雷兽)是一类亚洲特有的、非常特化的雷兽。它与雷兽科其他成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鼻骨显著增大、加长,前端明显抬高,形成类似西方攻城锤状的“角”。它也因此而得名(embole为希腊语:攻城锤)。 Embolotherium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在我国内蒙古额尔登敖包地区乌兰戈楚层中首次发现的。Embolotherium属已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查干布拉格组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查干布拉格组上部所产的哺乳动物群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已知的9属10种哺乳动物中有四属(Teleolophus、Harpagolestes、Sianodon和Amynodon)过去在其他地区都只在始新世时出现;两属种(Paracadurcodon,Lophiomeryxof.Lgracilis)比亚洲或欧洲早渐新世的种属原始;Ctenodactylidaegen.etspnov.也比渐新世的已知的种类原始。因此查干布拉格组的时代可能为晚始新世,而不是原来所认为的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蒙古最早始新世的啮齿类(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伯姆巴期Gomphos层的啮齿类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新属种:周氏原鼠(Yuanomys zhoui)。新属种与其他早始新世的梳趾鼠区别在于颊齿具有纤细且孤立的齿尖和小尖,前尖与后尖横向延伸,面对三角座盆的齿尖面陡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alagomyids类似。依据古地磁与生物地层对比,这些啮齿类的出现表明,现代类型的啮齿类最早的辐射演化,很可能位于中古新世到最早始新世这个时间段中。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额尔登敖包晚始新世乌兰戈楚组(?)(中白层)的紧齿犀亚科(Eggysodontinae)一新属种:邱氏原紧齿犀(Proeggysodon qiui),标本为破损的下颌骨。新属种与其他渐新世紧齿犀的区别在于个体较小,具有两对发育的铲形下门齿,下前臼齿没有臼齿化,p4的下斜脊更向舌侧倾斜延伸,下臼齿下斜脊与下次脊连接处呈角状,下臼齿无颊侧齿带。紧齿犀类和柯氏犀类(forstercooperes)可能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它们具有以下的共近裔性状:短而粗壮的大犬齿,相对短的齿隙(犬齿和前臼齿之间),下颌联合部短而高,从而使门齿趋向直立。新标本的发现填补了早-中始新世柯氏犀类和渐新世紧齿犀类在时代上的空白,也使紧齿犀类成为欧洲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大间断"之后哺乳动物群自亚洲迁入欧洲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丁鼠(Ardynomys)是圆柱齿鼠科(cylindrodontids)中较原始的一类,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和北美的晚始新世,在亚洲主要发现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虽然Dawson(1968)和王伴月、王培玉(1991)报道了在我国内蒙古也有Ardynomys化石存  相似文献   

9.
我国鼎湖山微皮伞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Singer的分类系统就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所采集到的12种微皮伞Marasmiellus种类作了分类上的研究。这12个种中除白皮微皮伞外其他均为新种或新纪录。新种是近叶生微皮伞Marasmiellus subepiphyllus Bi et G.Y.Zheng sp.nov.及白柄微皮伞Marasmiellus albiceps Bi sp. nov.。  相似文献   

10.
狶科化石一新种在内蒙古上始新统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在我国内蒙古沙拉木仑地区晚始新世乌兰戈楚组中发现的科化石———内蒙古短面 (新种 ) (Brachyhyopsneimongolensissp .nov .)。新种的主要特征是 :下颌骨深 ,前臼齿部分更缩短 ,下缘明显斜向前上方 ,颊齿主尖高锐 ,脊形 ,上臼齿梯形 ,已形成原脊 ,原尖位置靠后 ,M3具次尖 ,后齿带弱。研究表明Eoentelodon和Brachyhyops在下颌骨具骨质突起的刍形 ,前部缩短 ,下颌骨联合达p3,p3与p4彼此紧靠 ,下臼齿的下前尖与下后尖明显分开 ,以及上颊齿的形态上都很接近。Eoentelodon为Brachyhyops的后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宝格达乌拉晚中新世副竹鼠化石(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996-2007年间在内蒙古阿巴嘎旗晚中新世宝格达乌拉组采集的副竹鼠化石。材料包括下颌骨1件、牙齿14枚和肢骨4件,分别采自该组的2个地点。根据标本较大的尺寸、形态特征,以及颊齿的釉质曲线高度,宝格达乌拉材料被归入三趾马层副竹鼠Pararhizomys hipparionum Teilhard de Chardin Young,1931。Pararhizomys是一类具高冠、脊形和冠面构造简单颊齿的啮齿动物。该属目前发现的化石地点少,材料也不多,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周缘,其地史分布为晚中新世早期至上新世中期。与鼢鼠类(siphneids)和鼠平类(arvicolids)一样,Pararhizomys属的颊齿有由低冠到高冠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牙齿侧面釉质曲线(dentine tract)由平直、远离内外两侧谷底到起伏、接近甚至超过内外两侧谷底。为方便比较,本文为釉质曲线的高度设立"H"指数,即从每侧最深谷的谷底和釉质曲线的最高处取平行于冠面的平行线,此两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H值越大,表明齿冠越低,反之则齿冠越高。尽管目前发现的副竹鼠标本不多,但似乎可以看到从早期到晚期,其颊齿的个体有从小变大,釉质曲线高度H值逐渐减小,即齿冠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Pararhizomys的牙齿形态多少与竹鼠类的低冠竹鼠Brachyrhizomys和竹鼠属Rhizo-mys及拟速掘鼠属Tachyoryctoides有相似之处,故常被与Brachyrhizomys和Rhizomys一起归入竹鼠科(Rhizom yidae),但该属的牙齿不具中脊和下中脊,褶沟少,一般为2-3个,与上述三属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对下门齿所作的切片观察也表明,Pararhizomys的釉质层结构与Brachyrhizomys,Rhizomys和Tachyoryctoides者相差甚远,其内层(PI)明显增厚,釉柱和釉柱间质(IPM)的排列方式存在明显差别。颊齿的冠高、冠面形态,以及下门齿的釉质层结构,似乎都表明了Pararhizomys属不大可能归入竹鼠科或速掘鼠科(Tachyorictoididae)。而下门齿釉质层切片显示了Brachyrhizomys与Rhizomys有着高度相似的釉质结构,进一步证明了两者有较接近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上,Pararhizomys与Tachyoryctoides属只发现于古北区,伴生的哺乳动物显示了其可能适应偏冷、干旱的草原环境,而Brachyrhizomys和Rhizomys主要局限于东洋区,共生的哺乳动物多能适应温暖、湿润的树林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浩特、额尔登敖包、扎木敖包和豪斯布尔都等地上始新统的兔形类化石:Desmatolagus vetustus、Gobiolagus tolmachovi和Leporidae indet.。对前两种以前未知的部分作了补充描述。着重讨论了额尔登敖包地点的“下白层”的归属和时代,认为它属乌兰戈楚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3.
Fossil of bovids was not known before Late Oligocene except Palaeohypsodontus asiaticus Trofimov, 1958, represented only by a broken mandible with M_2-M_3 and an isolated M_3. The discoovery of the new finds from the Middle Oligocene of Ulantatal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ental morphology of the early bovids.  相似文献   

14.
乌尔吉晚更新世动物群和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尔吉地区晚更新世地层出露广泛,哺乳动物化石常有发现.乌尔吉动物群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的生态性质明显反映了当时应为寒温带湿冷草原为主间有疏林和少量灌丛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甘肃临夏盆地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的新材料及之前发现的材料,辨认出中国晚中新世三趾马地层中的大型中华马与其他安琪马类的显著区别:下门齿前倾,第一对下门齿大而粗壮,第二对比第一对稍小,第三对非常小;前臼齿列及臼齿列的宽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明显变小;下前脊长,下外谷与齿列长轴近垂直;m~3第三叶退化。确定Sinohippus为一有效属。重新对中国晚中新世的安琪马类材料整理和分类,建立新种Sinohippus robustus。简要分析了低冠的中华马与高冠的三趾马共生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中渐新世的兔科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中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兔形类材料中的一种兔科化石——德氏鄂尔多斯兔 [Ordolagus teilhardi (Burke), 1941]. 在形态上对该属种做了较多的补充和订正,并对其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发现在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中渐新世地层中的鼠兔科化石,计两属四种.着重对微型链兔的形态特征做了较多的补充和订正,并对链兔属中种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取消了步林兔属名,将亚洲的链兔归并成五个种.还对链兔和中华兔的地史分布、某些进化趋势及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8.
青海西藏吉林内蒙古四省区蚤类畸形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登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105-109
在青海、西藏、吉林、内蒙古四省区,共收集畸形蚤10种22只。分析这些标本和我国过去的报道(李贵真、王敦清,1973;叶瑞玉等,1983),将有助于蚤类的形态学研究和正确分类鉴定等工作。 文内测量单位为微米。括号内数字为10个正常标本测量均值。 1.头部畸形: 五侧纤蚤(Rhadinopsylla dahurica)♀:图1。额部深凹,凹底达到触角沟前缘。凹陷使眼鬃列2支鬃距离延长,额鬃列仅剩后边1支鬃,另在凹陷下方有数支小鬃。青海省共和县,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1975。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硅体形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地层中植硅体组合解释过去草原植被及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要了解研究区现代植硅体形态及表土植硅体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文中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物根、茎、叶、芒以及种子等不同部位的植硅体,对其中的12种主要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进行分类及统计。研究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可分为8种特殊形态类型。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形态多样。几乎所有早熟禾亚科都能产生圆型硅酸体,以贝加尔针茅(85.5%)、大针茅(89.7%)、克氏针茅(90%)以及芨芨草(96.6%)中的圆型硅酸体含量最丰富。针茅哑铃型主要见于针茅植物叶表皮短细胞中,克氏针茅的针茅哑铃型含量相对较高。羊草中未见针茅哑铃型硅酸体。浴草、披缄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齿型为主,分别含87.3%和57.2%,齿型在硬质早熟禾中也占一定比例。沙生冰草中的脊圆型占优势,含74.4%。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产生的截锥型硅酸体含量较少。C4植物虎尾草亚科中的糙隐子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黍哑铃型、简单哑铃型、鞍型为主;黍亚科狗尾草则以黍哑铃型占优势(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