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室内配对饲养和野外观察,本文研究了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吸食从栎树树皮受伤处溢出的汁液补充营养。栗山天牛雄成虫比雌成虫更具攻击性,在取食和交配中的雄成虫易发生争斗,交配中的雄成虫攻击性最强。其攻击方式主要是用上颚咬住对手的触角或者足进行拖拽。70%的栗山天牛雄成虫争斗是为了争夺配偶,其次是为了争夺食物资源。栗山天牛成虫完成一次完整的交配经过4个阶段,即:识别、追逐-攀附、抚慰-插入输精-交尾间歇、配后保护。整个交配过程最长可达2 h。试探性插入、插入输精和输精后保护是整个交配过程的重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雄成虫输入精子的次数与交配持续的时间成正比。雄成虫每次插入输精持续的时间与次数成反比,每次输精间歇时间与次数成正比。雄成虫输入精子之后会再次插入保护,平均持续约1 min。栗山天牛雌成虫产卵于寄主树皮裂缝中。以上研究为了解栗山天牛成虫的行为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诱杀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新技术,本文研究了糖醋酒液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糖醋酒液对栗山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天牛羽化期内共诱捕到成虫6427头,平均每个引诱点引诱到107头,是林间寄主树单株虫口密度的5.15倍。诱捕到的雌雄成虫数量基本一致,且诱捕到的雌虫怀卵量只比处女虫略低,表明诱捕到的雌虫尚未产卵或者产卵较少。糖醋酒液引诱剂最佳配比为糖∶醋∶乙醇∶蒸馏水=30∶20∶10∶100,最佳引诱时间是19∶00-21∶00。添加了菊酯类杀虫剂的引诱剂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明显下降,且成虫对该引诱剂的取食时间明显缩短,取食该引诱剂的成虫80%在2 h内即死亡,24 h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栗山天牛成虫羽化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是危害我国东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蒙古栎Q.mongolicus天然林的重大害虫,生活周期长,3a发生1代,而且生活史整齐,在东北林区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发育历期基本一致,因而绝大部分的成虫羽化时期出现在同一年份.为了有效防治栗山天牛,利用栗山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这一特点,研究发明了诱集捕杀成虫的专用黑光灯,诱杀了大量的栗山天牛成虫,吉林省2008年共诱杀栗山天牛成虫达24.16t.根据每天晚上所诱到的栗山天牛的成虫数量(平均lkg栗山天牛成虫数量为430头,按此折合成重量kg统计),分析栗山天牛在成虫发生期其羽化数量与温湿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的羽化与林间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发生量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林区栗山天牛成虫羽化年份预测预报成虫出现和发生期以及在成虫发生期开展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5.
于2008~2010年在康定对大栗鳃金龟成虫的出土、取食,特别是交配、产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康定,成虫4月底开始出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出土高峰期。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一次交配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平均交配时长为115.6 min±24.4 min(n=10)。交配日节律呈"M"形,分别在中午和晚上有一明显的高峰期。产卵前,成虫在地表以下10 cm左右做一圆形产卵室,将卵产于其中,堆状分布,初产卵粒为浅黄色,随后颜色逐渐变深。每室产卵33.7粒±7.0粒(n=10)。  相似文献   

6.
涂小云  陈元生  陈娟  胡章龙  金义钦  徐飞 《昆虫学报》2012,55(10):1185-1192
为探明不同波段LED光对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 (Fabricius)行为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4种不同波段(红光: 620~625 nm; 绿光: 520~523 nm; 蓝色: 465~467 nm; 白光: 460~465 nm)LED光源下毛健夜蛾幼虫的假死、 爬行、 静止、 取食、 排便、 瞭望及其他行为和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1)毛健夜蛾幼虫在红光、 绿光、 蓝光和白光4种LED光源下, 爬行、 静止和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爬行、 静止和取食: P=0.000), 红光组爬行的时间占98.06%, 绿光组取食时间占83.65%, 蓝光组爬行和静止时间占91.56%, 白光组爬行时间占61.16%; 爬行、 静止、 取食、 瞭望及其他行为发生率差异显著, 红光组和白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47.37%和32.00%, 绿光组取食行为发生率最高为40.00%, 蓝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为32.35%; (2)毛健夜蛾跌落幼虫在4种LED光源下, 假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但假死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红光组假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蓝光组和白光组; (3)4种LED光源处理后, 交配和未交配的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4)第1-2天的暗期分别使用4种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的暗期, 而第1-2天的暗期不使用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出现在第1天的暗期。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波段光源对毛健夜蛾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松墨天牛防治的新方法,实验了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及鱼藤酮对松墨天牛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松墨天牛具有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成虫取食的干扰作用。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随鱼藤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处理浓度为1 000 mg/L时,鱼藤酮对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75.63 %,处理后12 h松墨天牛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2.91%和69.50%。鱼藤酮对松墨天牛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不明显。因此,利用鱼藤酮防治松墨天牛,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其取食减少松材线虫的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忌避产卵可减少下代虫口。  相似文献   

8.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是我国东北林区发生面积最大的林业害虫,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探索诱杀栗山天牛的有效技术措施,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专用黑光灯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杀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黑光灯设置在山脊是诱集栗山天牛的最佳位置;20:00~22:00是引诱的最佳时间;以天牛成虫羽化前期和末期的雄虫略多,而盛期雌虫略多,但差异不显著.诱集到的雌虫的怀卵量前期和盛期平均30粒/头,和处女雌虫无明显差异,表明诱集到的雌虫为卵刚成熟而未产出的发育阶段的成虫,而在羽化末期诱到的雌虫怀卵量不足10粒/头.和普通手电相比,该专用黑光灯的诱集数量是其2.03倍.晴天诱到的成虫数量远多于阴天.用专用黑光灯诱杀栗山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将在降低该害虫后代的种群数量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生殖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本试验观察了栎旋木柄天牛的生殖行为,并在林间尝试了成虫诱集。结果表明:雌雄成虫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吸引作用,近距离时雌雄虫可相互吸引,而远距离时雌虫引诱力更强。室内试验中求偶时间会随着成虫的衰弱而增加。成虫交配主要发生于白天。羽化出孔后1~14日龄雌虫和2~13日龄雄虫均可多次交配。成虫一次完整交配平均需时70.12min,交配后保护平均仅用时3.86min。一次完整交配过程中,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历时、交配间隔历时及交配次数都存在差异,各日龄成虫的交配间隔历时均大于交配历时。交配或产卵经历对雄虫交配行为的影响明显大于雌虫。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30.71h。雌虫每产1粒卵平均需时99.58s,并随日龄增长显著加长。每头雌虫平均每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分别为7.89和26.20粒。雌虫多在白天产卵,用产卵器触探树皮表面寻找合适的产卵部位。卵主要产于树皮裂缝和枝条疤痕内,一般每次产卵1粒,卵表面无覆盖物。  相似文献   

10.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